【 – 初中作文】
【篇一】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2017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收敛( liǎn ) 确凿( záo ) 校补(jiào) ....
B. 崎岖( qí ) 祈祷( qǐ ) 踱步( duó ) 喧嚣( xiāo ) ....
C. 女佣(yōnɡ) 踌躇( chú ) 重荷( h^a ) 荒谬( miù ) ....
D. 镐头(gǎo) 花圃( pǔ ) 脚踝( huái ) 涉猎( sh^a ) .....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势磅礴 来势凶凶 荒草萋萋 惊涛澎湃
B. 浩浩荡荡 炯乎不同 杂乱无章 鲜为人知
C. 人声鼎沸 九曲连环 亦复如是 家喻户晓
D.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惹人注目 一拍即合
3、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轻捷(快) 讪笑(嘲讽) 人迹罕至(稀少) ...
B. 山巅(山顶) 怪诞(荒唐的) 心会神凝(领会) ...
C. 哽住(声气阻塞) 殷红(带黑的红色)锋芒毕露(毕竟) ....
D. 鉴赏(鉴定) 宛转(曲折) 锲而不舍( 刻 ) ...
4.多音字因词义不同而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抹黑 抹杀 抹布 抹墙 转弯抹角 B、着手 穿着 着急 着迷 一着不慎 C、星宿 住宿 宿愿 宿将 三天两宿 D、和棋 和牌 和面 和药 曲高和寡
5.选出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小红才五岁、机灵活泼,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你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 ....
B.亭亭玉立的五层教学楼共设四十间教室,十间办公室。 ....
C.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 ....
D.这篇作文几经改动,总算差强人意。 ....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
变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 , ,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A.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B.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C.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D.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7.下列加点词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初,权谓吕蒙曰 初:当初
B.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
C.但手熟尔 但:但是
D.士别三日 别:另外
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竹里馆》中是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
美好情趣。
B.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闻听伤离惜别的笛声,唤起了对他乡友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C. 《逢入京使》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D. 《晚春》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9.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 《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C.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
D. 《最后一课》————都德————德国作家
10.下列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③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⑤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A ③⑥⑦④⑤①② B.⑦⑥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③⑥②①⑦ D.⑦⑥⑤①②③④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B.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二)阅读选择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
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
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
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
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
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
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
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
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
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2. 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
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13. 对第三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14. 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
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15.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
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
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二、 填空。(10分)
16.默写(5分)
(1)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2)《竹里馆》中意境优美高雅, 。
(3)《木兰诗》选自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
17.仿写(3分)
汶川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德阳治疗,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
他 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言写下了一段赠言: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
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赠送一本《城南旧事》,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2分)
18.将下列诗句抄写在方格内(2分)
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文段乙选自__________,是宋代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 __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3分)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但当涉猎( ) ...
③蒙乃始就学(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
21.写出从文中衍生的两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吕蒙前后的变化对你有何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9分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
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
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
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
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
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
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
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21.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2分)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2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
们的脑子里去。”小弗朗士把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为什么?(2分)
23.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
写?(2分)
24. 我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11分)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⑴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
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
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
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
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
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只尽责
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
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
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⑹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是关心的是什么?
⑺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
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
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⑻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
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
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⑼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
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忧了先生。最后决
定,每人用竹五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⑽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
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
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
【篇二】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2017年7语下背诵
竹里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代
王维 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韩愈 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 唐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
陆游 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秦淮 杜牧 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
李商隐 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约客 赵师秀 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篇三】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最新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 邓稼先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1.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讨论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2课时
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1.《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3.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4.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3.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欢他。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篇四】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201703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
和煦的东风将春天如期送来。明媚的春光无处不在:她在还巢的燕群中,她在轻拂的
A 春天的轮廓渐渐清xī( ),春柳枝下, 。○
B 让我们拥抱春天,感悟天的色彩渐渐丰rùn( ),春天的歌喉渐渐liáo( )亮。○
生命的从容洒脱;让我们走近春天,欣赏春光的清灵毓秀。
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字分别为: 、 、 。(3分)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仿写一句话: 。(2分)
A○B 两处划线句中有一处有语病,请选出来并修改。3、文中○(3分)
选 句,修改意见: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①山光悦鸟性, 。
② ,但余钟磬音。
3油蛉在这里低唱, 。 ○
④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⑤每归私第, ,读之竟日。
⑥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5、名著欣赏与推介。(7分)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
喜喜欢欢,又掮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1这段文字出自 写的《西游记》 ,是“ ”这一故事的 ○
结局部分。 (2分)
2联合国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
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人们表示感谢和尊重。为此,学校准备举办“读
书节”活动,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A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B请从你读过的课外书里选一本在读书交流活动中为大家推荐,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3分)
6、诗歌解读与赏析。(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①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
再出现。(2分)
②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语段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A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
悟,卒用其人。
B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
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
薪者乃服而就罪。
7、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第一句划分一处,第二句划分两处。(3分)
跪 而 拾 之 以 归。 惠 令 人 置 羊 皮 席 上。
8、解释加点的字(4分)
以杖击之 ( ) 使争者视之 ( ) ..
太祖乃悟 ( ) 普颜色不变( ) ...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0、从李惠断案的经过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3分)
(二 )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选段 ,回答相关问题。(14分) 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
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
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
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
话噢!” 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
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
2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
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
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
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
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
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
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叙述的两件事。(4分)
1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说“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一句中,“潦草”一词的
含义及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我”先后两次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方式似乎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傅雷家书》节选,回答相关问题。(17分)
1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
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
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
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
向前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2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
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
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
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
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
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4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
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
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5、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①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1分)
②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又快乐又惆怅”
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
段,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①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1分)
②本段画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
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②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20、请以“这样,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从你所了解的美好事物、美好现象、美好的人、美好的画面等当中,选自
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与大家分享。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等。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答卷
(请将姓名及班级写在左上角)
1、(3分 ) 、 、
2、(2分)
3、(3分)选 修改意见:
1 ○2 4、(6分)○
3 ○4 ○
5 ○6 ○
1 、 5、(2分)、○
2○A (2分) ○
B(3分) ○
1 (2分) 、 6、○
2(2分) ○
7、(1分) 跪 而 拾 之 以 归 。 (2分)惠 令 人 置 羊 皮 席 上 。
8、 (4分) ( ) 、 ( )
( ) 、 ( )
9、(4分)
10、(3分)
11、(4分)
【篇五】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 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 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8 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培养爱心的单元,培养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谅人、同情人、关爱人的感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
(二)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发展。
(三)教学重点
9《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10《老王》(记叙性散文)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1《台阶》(小说)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与《背影》比较不同。
12《卖油翁》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三)教学重点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14.《驿路梨花》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15.《最苦与最乐》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6.《陋室铭》作者通过写陋室不陋表达了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爱莲说》则寄寓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人的鄙弃,表达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法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运用分析对比阅读的办法,分析作品质检的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拓展视野。
(三)教学重点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17 紫藤萝瀑布/宗璞: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18*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19*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体悟人生哲理。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通过品味关键字词感受本诗的内涵。
20 古代诗歌五首: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同学们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三)教学重点
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2 太空一日/杨利伟: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23*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24 河中石兽/纪昀: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篇六】2017年七年级语文内容
2017年人教版初一语文(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1 邓稼先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1.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讨论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2课时
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1.《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
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3.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4.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3.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欢他。
4.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遇困境。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方面只字未提?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两弹’元勋”。作者是围绕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在邓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之后的28年间的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省略不写,而且紧密围绕中心的详写,反之略写。
5.文中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从第二部分看,作者是如何围绕“始终”二字展开叙述的?
中国的“两弹”事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作者列举的几段时间不光在共和国“两弹”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邓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两弹”事业
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作者用“始终”这个词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6.“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作者不可能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7.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能够解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相信他。
通过好友杨振宁博士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好友的无私奉献、巨大贡献,杨振宁博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
1.第四部分似乎对突出邓稼先的伟大没有多少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这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2.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3.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4.作者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和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5.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如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
6.作者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为小标题?
标题看起来好像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没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似乎作者并没有对标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没有外国人的援助时,杨振宁“感情震荡”“热泪满眶”,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原因: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标题写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抒发了自己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
7.给杨振宁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是什么?
给杨振宁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杨振宁没有想到邓稼先会对这么一件小事那么重视。邓稼先的工作日程应该是排得满满的,他本可以把谣言的事放在一边或让别人去查找证据,但邓稼先没有这样做,他亲自找到周总理。待得到证实后,他从北京发信至上海,让杨振宁在回美前夕得到确切的答案。另一方面,杨振宁虽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犹存。因此,当他看到邓稼先的所作所
为时,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挚友而激动,更为中国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傲。这两种感情已经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了。
8.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广阔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9.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10.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有以下原因: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饱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认同钦佩。
11.“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作为中国人独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自豪,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1.角度新。
一般的传记作品习惯上以时代为序,描写主人公一生的经历或相关重要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和精神。但本文却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颂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这是本文一大特点。
2.内容新。
这一特点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体现的:
(1)“两弹”事业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
(2)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密切。杨振宁与邓稼先同学多年。邓稼先在美求学的时候,又与杨振宁共同居住。杨振宁所选取的事件或是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所以读来真实感人。
杨振宁本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因此所选用的具体事例除了具有文学上的典型意义之外,在物理学上也是有代表性的。
3.手法新。
作者为了突出邓稼先的个性特征,除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之外,还使用了对比手法(如第三部分)和间接描写(如第五部分)。
邓稼先
回顾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概述生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对比性格——陪衬邓的高尚品格奉献精神
感情震撼——为朋友为祖国自豪,突出邓贡献之大
敬业精神——写伟岸的人格
永恒骄傲——评价朋友表达深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历经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易陷入疲乏状态,因此,第一课时的导入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介绍的资料,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尤其是作者与邓稼先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学中,小组内的活动,教师可采用竞争、评比的方法充分实现生生互动。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可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一些关键语句时,教师也可只提供一种思路,更多地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学中一些完全谈个人感想的环节,则更应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甚至鼓励他们到台上演说。拓展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屈原的相关知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合作状态,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要角色与参与者。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