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写人作文指导课教案
写人作文指导课教案
发布者:潘格日乐 发布时间: 2011-12-16 21:13:30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学习知道写人时,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 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写人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注意总结写作方法的习惯。
3、培养写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怎样将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好,并能同时给读者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安排:
一、游戏:猜一猜。
1、 教师先读几段卡片,大家猜一猜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在老师的描述 中抢答出所描述的人物身份。如:老师、医生、司机、村干部、某一同学、老爷 爷等。
2、你想让大家猜猜吗?拿起你的笔,先写一写吧。①写卡片。把你要让大家猜
的人的特征(爱做的动作,爱说的话,长相特点,走路特点等等)写在纸上。② 指名读一读,猜一猜。③其间同学们可提问。
3、游戏小结:
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大家能迅速抢答出我所描述的人物的身份或职业? 为什
么有的同学却猜不出?
请拾到卡片的同学依次将卡片上的语句朗读一遍,仔细体会为什么别人猜不出? 为什么能猜得出?体会描绘人物 外貌的方法。
二 、小结,明确本节课的要求。
大家猜一猜,这节作文课我们将辅导什么内容呢?(写人)写人的文章可以写很 多,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敬佩的人,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同学、好朋友,也可 以写和你有过一面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显然这是 一篇写人的文章,并且前面还有一个修饰语,“印象深刻的”。写人的文章离不
开写事,一定是他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我们就 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 性格,能深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地对人物进行加工。这节课,就是要学 习怎样写人。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三、 练习:
1、 找朋友。
在你小学六年的生活当中,谁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他(她)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让你感觉印象深刻?
这名话或这件事对你将来的人生之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帮助?
2、根据这些问题,在班内或家里、社会上找一个人写一写。
四、 集体交流。
1、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各一篇。2、把选出 来的拿到讲台上来讲一讲,展示一下,并说明为什么成功,为什么不成功。
五、引导总结怎样写好印象深刻的人
1、写人的作文中,写出来的人物要有立体感,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就叫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是一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现在我们来
共同小结一下。
我们的结论:
㈠写人,首先要抓住人特点。
㈡要有具体的事。
㈢描写要从多个侧面进行描写,不能只叙事,还要有语言、动作、神情、外貌、 心理活动等描写。
㈣注意用词。
2、老师总结: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
完全相同的人,外貌、神态、思想、性格均不相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品 质,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3、读资料,加深体会。
(资料内容)写人就离不开写事,事情让你感动,此事一定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 人物性格?要写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以从三点讲开来: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 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 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例如:同是写老人的片段 就各不相同,还有写老师,清洁工的片段等。
(二)典型事例写人品
什么是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事。人品就是人物的思想品质,也就 是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国有句俗语“什么人做什么事”,
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人物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也就是通过他的行动和语言 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谈到写事,这是有必要讲一下,写人的文章所写的 事与写事的文章中的事不一样。记事文的事要交待六要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 清楚,写人的记叙文是根据人品、性格的特点来写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 几件事,或者只写一件事的片断。总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 的。例如:这里有一个故事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带 有典型的特点。“贝利是世界足球之王,是世界上“脚功”最好的人。因此贝利
一记漂亮的勾球动作:顺手拿起,轻轻一勾,正好头一顶,落到原处,丝毫不差, 就是最好的身份证明(他就是足球之王)。”
(三)深层展示写心理
我们说内心世界更能展示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和性格。文中的心理活动分两
种:一种是文中的人物的心理描写,沉思、默想、联想都能表现其思想和品格; 另一种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最明显的就是“我想”直接表达人物心理活动。这是 作者的思想表现,合理想象也是作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这里第三点对于我们小学 生来说要写好稍稍难一些,可不必要求。例如: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 来就是裂唇。就是作者是直接表达心理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共同读一读写人的方法)
请同学们趁热打铁将把你刚才写的内容根据我们的经验再修改下,使他(她)更 丰满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写法。
2、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动物描绘得更生动。
3、培养学生留意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像威风凛凛的老虎、狮子,活泼机灵的松鼠、猴子,小巧玲珑的燕子、杜鹃等等。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指名说。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此环节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乐于交流。】
2.游戏活动猜谜语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猜谜游戏,好不好?老师出题大家猜。谁先来试一试?
(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从小吃青草,总爱叫妈妈。
(2)头戴大红冠,身穿花衣裳。每天早早起,高声喔喔啼。
3.小结。
师:今天老师出的谜语大家为什么很容易就猜着了?学生回答:因为我们抓住了动物的特点。
【猜谜语是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形式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指导,合作表达。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把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要抓住特点来说。
2.指名说。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推荐在全班交流。
4.出示例文。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段描写动物的话,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按要求回答问题。
蚂蚁洞外只有一只小蚂蚁,正忙着觅食。我把虫子扔过去,那小蚂蚁好像下了一跳,立刻停住不动了。它东瞧瞧西看看,然后试探着围着虫子转了两圈,再慢慢地接近虫子的尾部。仅仅僵持了几秒钟,小蚂蚁就发起了突然袭击,一口咬竹了虫子的屁股。虫子大概感到了疼痛,一回头,看见了蚂蚁,便来了个“鲤鱼摆尾”,小蚂蚁被甩在了一边。看者小蚂蚁那弱小的身子,我真有点可怜它。可是,小蚂蚁有爬了起来,理了理两根触角,然后一个箭步冲上虫子的后背就咬了起来。可是肉虫仍是不慌不忙,一个“老虎翻身”,就把小蚂蚁甩到了地下。小蚂蚁爬了起来,大牙钳子,返身爬进了洞里。看来还是肉虫厉害。
1.朗读欣赏。
2.这段话把蚂蚁和肉虫的大战过程分成()步进行描写的,蚂蚁第一次袭击肉虫的过程是()、()、()、()。
3.作者怎样把蚂蚁袭击肉虫的动作过程写具体的?()看、()转、()接近、()咬住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体会,再出示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会例文形象生动的写法。】
三。归纳、
[1] 总结创造性地表达:
1.归纳重点,领悟写法
师:要把动物某一方面的活动写具体,先要把活动过程一步步说清楚,还要把这些过程中动物活动的样子描写具体,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展示材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描写你喜欢的动物的作文片段,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比一比,看谁搜集得好。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自评、组评)
3.梳理材料口头表述
师:把你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补充,加上想象和自己的感情,和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
4.指名说(三到四名学生说)
5.教师鼓励总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希望大家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突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且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把动物的动作写具体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添你的作文的色彩。
四。精心构思,书写作文
1.师:我们口头介绍到此为止,下面我们大家开始写一写你喜
欢的小动物。写作文的时候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写出动物的特点,另外还要注意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写完后我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吧!
2.学生动笔写文,教师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
动物是这样的可爱,动物世界是这样的精彩!让我们笔下生花,和动物共享阳光的灿烂;从自己做起和动物做朋友。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写日记,对孩子来说,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通过写日记,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训练观察力、想象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锻炼孩子的品质、恒心和耐性。能帮助孩子完成写作材料和语言词汇的储备。那么,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写好日记呢?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写作的目的。
让孩子明白写日记的好处:可以表达心声,抒发情感,培养观察力,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等。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写日记。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写进日记里。对孩子日记的要求不要过高,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能连贯的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不要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强求题目,不强求重点,只要富有童趣就行。让孩子觉得日记好写,写日记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孩子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留心观察生活,动脑筋分析事物。有了生活的源泉,孩子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文有所创了。
其次,在让孩子写日记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要求低,渐渐的在数字上,立意上,语言上,语句上不断提高标准。最后,限定时间写日记,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日记。使写的日记由数的变化发展到质的飞跃。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大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写多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孩子写好日记。同时,也为将来孩子能学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话题作文重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的意识。但我们许多同学,每当写到话题作文时就犯愁:或者咬碎笔头,就是无话可说;或者勉强写之,常常是开了头,就煞了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关键是“无米下锅”。
因此,应首先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好比做米饭,有米才能做出米饭来,所以米是做饭的关键。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什么地方找“米”呢?散文大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
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即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装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秦牧是对作家创作提出的要求,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话题作文写作。其实,这三个仓库实际上就是两个大仓库,一是直接生活仓库;二是间接生活仓库。说到底也可以说是只有一个仓库,因为书本上的材料原本也是来自生活,在书本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和加工也源于生活。所以,正如我们常说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可能有一些同学会说,我不也天天处在生活中,为什么就发现不了可以用来写作的“米”呢?
常言道,留心处处皆文章。高尔基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说过,他从16岁开始,就是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这话很有深意,它告诉我们,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关心生活,投入生活,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话题作文就要求我们根据话题的要求,通过对过去众多生活经历进行电影式的回忆、筛选和比较,分层分类选择材料,找到话题的切入点,从而逐步确定典型事例,更好地表达话题应包含的思想意义。如以《网》为话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有有形的网,如蜘蛛网、鱼网、铁丝网有无形的网,如关系网、法网、互联网只需你留心生活,各种各样的“网”就可信手拈来。而我们有的同学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对班级里的人和事,对外面的火热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样一来,肚子里空空如也,当然到作文时只会咬笔头,怎么也“生”不出文章来了。
多留心,是找“米”下锅的首要条件,但只有这一点还是不行的,还必须多观察、多思考。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只有时时处处对周围的事和人不断地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才能为自己的作文提供不尽的源泉。这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观察习惯,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而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不同人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能做到把“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写出来。如以《渴望》为话题,不少学生都局限在“渴望减轻学习负担”、“渴望有优秀的成绩”等这些狭小的圈子中。如果拓展思路,挖掘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就可以以环保为背景,写“渴望草地”等。
有些同学说,我平时也不是没有观察,只是观察了也找不出好的东西。不错,你是观察了,但你分析了没有?思考了没有?对观察的材料不加以分析,不加以思考,那么,你的观察肯定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停留在一般地看看,就不能称之为观察。观察观察,不但要观,还要察,不但要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且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因此,真正的观察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如以《茶杯》为话题,通过对茶杯外形、功用的观察,深入思考,就可联想到茶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可以从茶杯既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宽容大度、宠辱(冷热)不惊、一专多能等优点,也可从容易骄傲自满、脆弱易碎、不讲原则什么都装等缺点来写。总之,对生活思考得越多,感受就越深。习作时话题的角度就新,记叙就具体,描写就生动,抒情就真切,议论就适当。这样写出来的话题文章才能出新彩,胜人一筹。
虽说我们学生每日局限于家庭与学校的两点一线中,但可供用来写作的素材,就像是一座座小金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打开这一座座金矿呢?就必须对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留心就要求我们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多观察就能挖掘出生活的矿藏;多思考就能不断擦出写作的火花。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的优点是让所有习作者都有话可说,都能找到感兴趣,熟悉的东西。因此,要力图将自己对生活的独创思考,读书的广泛收获与所要写的话题勾连上,从而写出扣题、生动、深刻的文章来。
让植物绽放笑容 小学生写好植物作文方法指导
【篇二】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作文指导《叙事要完整》教案
教师: 科目: 语文 班级:七(1)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1][1]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送伞,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要抄人家的素材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平时跳广场舞,各种节日习俗文化比农村更浓春节时挂红灯笼、门前放橘子树,贴对联门神等,元宵节猜灯谜,办花灯展等等然而这些材料从你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
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篇三】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课程:
一、 导入:
随意抽查两位同学的作文,请同学们观察。谈谈印象。
强调:书写的要求:工整、漂亮、美观。
文章结构要求:疏朗(6段左右)、前提:自然成段
二、作文有几个部分组成
题目、开头、正文、结尾
(一)、题目:
初中作文题目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例如:《我的往事》《我的老师》《我们的教室》
表达式:不跑题+字迹工整+主题鲜明=40分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例如《今年夏天我—–》方法:易于写作、内容健康。
非命题作文:给一段材料或一个话题来作文。方法: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
(二)、开头: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例如: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刘湛秋《雨的四季》表达对雨的喜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下文作铺垫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三)、正文(主要内容)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内容具体:指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状态具体描绘出来,让读者
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例一: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呆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我的烦恼》
接下来请大家修改这段文章。(在修改前给大家一点提示,听一段音乐) 把抽象的怕具体话。我看,听,感,想,做
例二:佛像时静止的,青苔也是静止的。如何让佛像在我们脑海里活起来?
提示:可以用多种技巧结合来写(想象和联想、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 例如: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青苔攀上头顶。
小结:把内容具体化的方法
1. 注意生活细节,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看、听、感、想、做)
2. 多种技巧结合(想象和联想、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
(四)结尾
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总结全文、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例如: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首尾呼应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伟大的悲剧》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郑振铎《猫》总结全文
【篇四】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
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
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的搔着后脑勺,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
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儿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过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马上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上作业。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范文: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范文:
那个“络腮胡子”可谓“绝顶聪明”,该长胡子的地方没长,不该长的地方却大把地长。推着的那辆自行车也是很特别,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范文: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范文:
幸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甜蜜,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幸福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那种神怡。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放……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篇五】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作文最系统辅导及训练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及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中考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 ),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 ),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
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三 、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
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
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
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
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
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
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
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
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秘: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结:切题的提升要诀是: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抽学生作文评讲。
八.教师总结:主要总结这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二—中心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 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训练了中考作文的第一个专题——切题。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
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第二个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判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 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
“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
1、由于不用心审题,或对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文章脱离标靶,不着边际,或虽不完全脱题,但只与话题打了个“擦边球”,过于平淡。
2、因为不会炼“旨”,导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后者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不衔接不紧密。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少应有的高度。
4.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情绪偏激,体现在作文中,便是观点错误或态度消极或思想悲观。这些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了这些问题,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三、结合例文,分析“中心”“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提升要诀”。
秘诀一:抓住“正确”不放。考场立意,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 思想。
秘诀二:纵向深入开掘。学会纵向思考,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渗透。
秘诀三:融旨于物托志。适用于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 旨,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远的寓意。
2、小组学习,分析优秀作文的秘诀。(一类文略)考题回放(2008.江苏宿迁)
以“掌声又想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掌声又响起来
江苏宿迁一考生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
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一星期前,省里要举行化学竞赛,我的成绩还算好,于是抱着一拼的心态报了名。在经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初赛的考试,题目并不算难,我做起来自我感觉良好。于是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
【篇六】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全命题作文指导教案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城关一中 胡丹丹 曾兴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2.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3.提高学生作文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4.强化学生对中考作文的重视度。
教学难点
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讲授分析法 2.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针对学生目前的作文水平和对作文的态度,及中考作文在中考中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探究有关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命题作文天地。
二、认识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内容要点
1.事件:故事应用一个具体事件构成.
2.人物: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3.场面:构成故事发展的环境:
(1)时间
(2)地点
(3)环境特征
(4)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中心思想
5.故事风格:故事被处理的效果
三、了解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中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
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四、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五、写作注意点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
容易确定了。
(2)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3)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第二课时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在写“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爱的边缘
“啊”我从噩梦中再次惊醒,已是大汗淋漓。叫声惊动了她,她和爸爸推门而入,我双臂环膝,坐在床上,嘤嘤地啜泣。她走过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地抱住我,说:“玭,别怕,有我们在呢,啊!”我一把推开她,吼道:“你走开,少装好心!”她的脸色骤然变得很难看。“啪”,爸爸给了我一记耳光,“你怎么跟你妈妈说话的?” “她不是我妈!”我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出去。”爸欲言又止,我清晰地听见他唾沫咽下的声音。
屋子在关门声后又变得寂静,静的可怕,我抬头看挂钟,三点一刻。
窗外,月光黯淡,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只有一弯月牙儿孤零零地悬挂在天空,似乎就那点儿残破的淡黄都要被无边的黑黯吞噬。
我轻轻摩挲着胸前那只小小的、蓝色的月亮,把它贴在脸上,好像瞬间闻到了妈妈的味道,这是妈妈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在心中轻轻地问:“妈妈,您还好吗?”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冬天,殷红的冬天。
我与妈妈踩着雪给爸爸去买毛衣,结果在过马路的时候,我的鞋带松了,当我蹲下系鞋带时,一辆货车朝我直冲而来,妈妈尖叫一声,飞奔过来将我用力一推,我退出一二米,地上霎时间就开满了破碎的殷红,慢慢地延伸开来,爬上我的身体,我晕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慢慢地睁开双眼,刺眼的阳光将一切镀得煞白,灼疼了我的眼睛,雪白的地上映出红花,闪烁在我的心灵深处。
“啊,”我失控地尖叫起来,爸爸一把抱住我,泪水簌簌地流下来,他哽咽着说:“玭,别怕,你还有爸爸”
关于妈妈的思绪,就此戛然而止。没有妈妈的日子,我很沉默,每天晚上都被噩梦吓醒:白色地面上映满殷红,蔓延全身妈妈走得猝不及防,也似乎带走了空气中的一种东西,让我时时感到窒息。
然而,没过多久,爸居然又给我娶了一位新妈,他始终没告诉我原因,我也不想知道,可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报复欲望。我疯狂地做着一切报复举动,只是有时偶而抬头望天空,心里就会阵阵难过:或许,她只是想照顾我而已,可是,我真的不想让任何人替代妈妈的位置,只是,内心,为何会如此的不安?
一天晚上,我上卫生间,隐隐听见他们谈话,我屏住呼吸,把耳朵贴到他们卧室的门上。 “娟子,这段时间,让你受委屈了。玭那孩子太不懂事了!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哎,这是我不好。玭不能接纳我,是她认为我抢占了她妈妈的位置,我不会介意的。” “这孩子呀,噢,你生日快到了,想要什么?”
“说这些干嘛,那天也是玭的生日呢,不说了,快睡吧!”
我怅然若失地悄悄回到我的卧室,泪水不听话地一个劲地往下掉。我这才想起:她跟我说话时,我一点儿应答都没有,无视于她的存在;而她,只是默默地不再说下去,神情中掠过失望。在我有一点儿小伤寒时,她会请一天假在家陪我;但她犯胃病时,我却只是漠然地看着电视,任她艰难地起床倒水取药。她有很多漂亮的红衣服却从来不穿,时间这么久了,我从来不主动与她说一句话我摸着那个蓝色的月亮,泪水打湿了一片。
从那天起,我开始努力对她好,她问话尽量回答,尽量不与她唱反调,倒是她受宠若惊,常不知所措。我开始心疼她了,说不清什么理由。
她生日那天,我俩同时收到了爸爸的礼物,她抖开,一条殷红的长裙,上面缀满了精致的别针,她慌乱地笑笑,赶忙塞回包装袋,我被这一系列动作刺疼了眼,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说:“你穿上它很好看,试试好吗?”她猛一回头,浑浊的目光中闪过点点泪光,她点点头,换上了长裙。很美,很高贵。
我没叫她“妈”,但我乖巧地叫她“娟姨”,她已经满足了。我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太累,而现在我又拥有了一份新的爱。
我将月亮从胸口轻轻取下,连同妈妈一起放入我心中最温暖的位置,谁也无法取代妈妈的位置,我要放置一辈子。可是这又有什么呢?我得到过妈妈的爱,现在又有了娟姨的爱,这是不冲突的,妈妈把生的希望无悔地留给了我,那么我就应该无悔地,勇敢地承载更多的希望和梦想,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有时,常常太固执也要往前走,走到头才发现,原来任性只会使幸福关上大门,退一步,反而会海阔天空,而蓦然一回首,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爱的边缘。
2、教师点拨分析:
本文有两大亮点值得学习:
(1)以小见大,意蕴深远。文章表现的是继母对“我”深深的爱这一大的主题,然而作者却没有选取继母对“我”关爱的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另辟蹊径,巧选“我”对她的感情变化过程这一小角度来写,收效也很好。
(2 ) 情节曲折,情感丰富。文章一开始就凸显出“我”对继母的敌意,似乎不可调和,这就为下文设置了悬念:“我”和继母的关系到底如何向前发展?作者为此巧妙设计了夜里卧室门口偷听父母谈话的情节,最后“我”思想顺理成章地发生了改变,结尾点明主题:原来我一直生活在爱的边缘。在文中,有作者对亡母的思念,有对继母的误会到理解,感情真实细腻丰富。
四、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选新颖鲜活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
2、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3、选深厚底蕴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情况、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具体做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2008益阳中考题)微笑是那样的神奇。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迎来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请以“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教师解析:“微笑”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助我们成功:一是选取细小的角度,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可以以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以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描写必不可少。我们写作时要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要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二是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我们应该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美的笑容往往是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这些微笑才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三是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戏剧等形式写作。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课堂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