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观摩课教案

课 题:《最苦与最乐》

执教时间:2005年11月17日下午第二节 执教班级: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初二(4)班 执教老师:江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作者流畅灵活的语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本文流畅灵活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说苦与乐的话题。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高兴就是快乐。那么,在我们眼中什么是最快乐的呢?(学生发言)不同人眼中人生快乐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著名学者的苦乐观、人生观。

2、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

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著有《饮冰室全集》)。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

3、整体感知:

⑴课题是《最苦与最乐》,浏览全文后回答:

a.梁启超先生认为人生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最苦“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乐“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论点)。

b.文章观点鲜明,哪个部分写“最苦”,哪个部分写“最乐”?再读课文。

学生回答;1~2自然节写“最苦”,第3自然节写“最乐”。 ⑵男女生分读两部分,提问:作者怎样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 “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的?分组讨论。

a.作者是如何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为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对比论证: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为什么是最苦的事?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论证:明确了责任的范畴及责任未尽的痛苦程度。

作者从对个人的责任谈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这是层层推进的写法。

b.第一自然节与第二自然节是什么关系?

提示:本段是对第一段论述的补充。

c. 作者怎样论述“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的?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道理论证;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文章“分析问题”部分。

⑸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齐读4~5自然节。

学生回答: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

教师归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4、局部探究

⑴下面,我们读几个课文中的句子,评述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③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善用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句式灵活。

⑵梁启超先生是位很有才气的学者,我截取了他的名作《少年中国说》一段,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他的语言风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5、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的苦乐观,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语言流畅灵活;下面,同学们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有疑问的可以提出,也可以谈谈自己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是语言本身,还是因为它引起你的某些感悟?

附:板书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

(1~2) 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 (3)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道理论证)

人生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 ~5) 解决问题 小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篇二】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3、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4、学习生字: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凡属(fán) ....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

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时人生最大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明确: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1)、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2)、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

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五、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六、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教师小结: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八、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品味精彩语段: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4、“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

【篇三】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 配套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 检查预习

1、 注音:

契 (qì )约 揽 ( lǎn ) 大抵( d ǐ ) 悲天悯 ( mǐn )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 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 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 :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 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第二课时

四、师生探究

讨论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说明了: 人生当勇于负责。

2、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于负责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不能逃避 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本文作者的观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寻找论据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不能逃避

五、实话实说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作为学生: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六、拓展升华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拓展探究:

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 亲戚 师长 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爱心行动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七、课后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课后反思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篇四】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教学案 语文版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收集资料,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学习议论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答题技巧。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 最乐”。

二、走进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 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 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 《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预习检测: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2、词义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分小组进行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价值观”探究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 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 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 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 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 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 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合作探究:

第1自然段:

1.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

上、观念上去排解。

2. 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

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 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

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六、精读品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2、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

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5、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

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七、拓展延伸: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①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

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

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2、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篇五】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

知识与技能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④曾子还说哩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论证思路严谨。

2.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最苦与最乐

最苦——未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最乐——尽责任

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习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

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

【篇六】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

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

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 “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 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学语文学科网最苦与最乐免费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