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我的教育故事 初一八班
和家长、学生一起成长
俗语言:初生牛犊不怕虎。初来乍到,理想和报复都在催促着我快速成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于是,我做好了接受更多挑战的心里准备。
开学第一天,我满怀期待的等来了即将和我度过三年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擅于言表,有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有的性格内敛,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象着在这三年里,让他们各个方面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于是乎,我开始慢慢的进入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的探索中来。就在一切都有序进行时,我面对了我班主任生涯中的第一个难题。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同学们下了第一节晚自习,我想着和同学们一起聊哈天,于是,我就提前进了教室。谁知,教室的灯一会亮,一会儿熄的。我知道,有学生在搞小动作,所以,首先让他们自己承认,是哪些人去关了或者开了灯。于是,就有一些人立马站起来说,他开了或者关了灯。当然,我立即表扬了这些诚实的孩子,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做敢当,是好学生,但是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是经过同学检举的,于是,我就把这部分同学叫到办公室谈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后来小小的惩罚了他们一下。我以为这事就这样完了,孩子们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他们以后多多爱护公物就行。 然后,当天晚上,一学生家长发短信跟我说,我不该罚他的孩子,当时,我很无语,就和他有些言语上的不和。后来,我说,有什么事,我们当面交流,争取能把孩子教育好。第二天,学生家长就把他的一些想法告诉我,怎么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要怎样的赏罚分明。当时,我也深知头晚对学生家长的态度有些问题,于是,这天,我也是心平气和的和家长谈话,交流了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的心得。
办公室的老师都说,一个家长还好意思来教老师怎样教育学生。可我不这样想,首先这位家长也是当了很多年的老师,肯定会有一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再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令他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家长也不例外。所以,我很感谢这次“家长风波”,让我领悟到应该怎么和家长交流,怎样获取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想法,然后和家长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后来,这位学生通过家长和我的共同教育,考了我们班第一名,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他自己,是他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识,才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一个励志取得进步的老师,不仅可以在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很多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经验,还可以从家长那里得知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心里发展特点,更有甚者,能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孩子们都拥有天真、善良、纯洁的心里,他们的本
质并不坏,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慢慢弃掉不好的习惯。
话说,班上有一学生,个头不大,看着也挺逗人喜欢的,成绩一般,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上自习喜欢讲话,晚上睡觉也喜欢讲话,喜欢欺负稍微内敛的学生,但是,优点还是有的,非常尊敬师长。每天都有班干部来反映某某人上某某课又和同学说话,又在搞什么小动作。当然,这令我很头疼,花在教育他身上的时间比花在其他学生身上的多好多倍。我想,总这样没有效果的思想教育也是徒劳的,于是,我冥思苦想,最后借鉴了学校领导说的方法,为学生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档案,而且让他自己填写。
首先,我让他写出从开学以来自己所有违反纪律的行为,然后,写出自己的优点。结果,他很快的写出了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但是在优点的那一栏却迟迟动不起笔。我想,这孩子写出这么多缺点,一个优点都没有写出来,肯定很泄气,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差。为了给孩子增加向好的方面学习的动力,我就给孩子指出了他身上已有的优点,热爱劳动,尊敬师长。最后,我让他每天给自己写成长记录,比如:今天我又改正了哪些缺点,哪些还没有改正,明天该怎么做,让他每两天给我看一次,还希望他自己对自己负责,写出真实的情况,希望看到改变。三周过去,这个学生真的有很大的改变,虽然成绩还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他上课也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上自习也不说废话了,就埋头看自己的教科书,晚上熄灯后也很安静。当时,我就在班级上表扬了他,希望他继续努力,并要求其他学生像他学习。
通过教育这个调皮的学生,让我意识到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慢慢的学会做人,而教师也在学习如何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辛勤园丁,既繁重而艰苦,平凡又普通,既要“学高为师”,又要“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我深感我的工作光荣而神圣。活到老,学到老。和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成长,才会使我们飞得更高。
【篇二】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精品资料–我和教育博客不得不说的故事(精校完美打印版)
我和教育博客不得不说的故事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教育博客。
说起和博客结缘,最初还是来自工作中的一点点懊恼。几年前,我经常把自己撰写整理的大量资料存放在u盘里,随身携带,经常使用,也感觉确实很方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忽然有一天,u盘打不开了,急需的资料取不出来。焦急万分的我赶紧找精通电脑的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最终的结论是:u盘损坏,无法打开,所有的文件等于消失了。当时,我那个懊恼劲,简直没法形容,跟丢了自己的孩子差不多。遗憾惋惜伴随我有好长时间。 于是,我就思考如何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资料:纸质倒是能保存资料,但我属于丢三落四的人,所以这种方式也不是太适合我,况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文档运用越来越多,纸质保存的文档若要使用还要重复打字、印刷,也挺麻烦的。在多方咨询、浏览之后,就像茫茫大海上发现了灯塔,"博客"一词终于进入我的视野。
时间是在2006-07-28
21:01:56,我在新浪网站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页——赵宗生的博客(//blog.sina.cn/pyzzs)。从此,我把自己撰写和整理搜集的资料基本都放在博客上面,比较恼人的资料丢失问题从此再也没怎麽发生过。把平时的资料及时放在博客上,基本不用考虑u盘损坏资料丢失的问题。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就到博客里去找,在原型资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既唤起了对原来工作的一些回忆,又无形中对原来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总结,同时结合现有的工作融入最新的东西,很好地进行了工作经验的新旧衔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很容易地完成了一些相关工作。建立博客最初的出发点不过就是能长久地保存点资料,好像再没别的深意。但是初步使用就让我感受到了博客运用的甜头,从此以后我对博客的使用是一发而不可收。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只要是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只要是自己撰写的文稿,没特殊情况一般都放在了博客上面。
最初的使用比较低级,就是把资料在自己博客的网页上随便放。随着资料的增多,一个一个网页查找很不方便,于是就又去咨询学习,知道了可以进行分类。于是就根据资料的类别,把博客里的内容分成了“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情感天地”等类别,把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再次查找非常方便。资料的保存和查找功能在博客里得到了比较完美的体现。从此,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只要有网络,就能找到自己的东西加以使用,一点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了.哪怕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了,自己的东西还会长存世间,也算名山事业了. 我最初是把博客理解为一个大文件夹—-永不消失的文件夹
,还为此把这一点当作最得意的体会多次向同事朋友介绍.但是随着使用的深入,我觉得博客不仅仅是永远的大资料夹,还具有很多令人激动的功能.
这方园地是语文老师的写作天地.我始终认为:一个语文老师—-搞文字工作的人,不在世界上留下点自己的声音,是很可惜的.尽管我比较懒惰,但还是写了点东西的,关于教育教学,关于语文教学,关于班级工作,关于教学管理,关于情感世界等等,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自己的文字.这也是我感觉欣慰的地方.我庆幸: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终于从互联网上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把自己的声音留在这个世界了.难道这不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吗?难道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自己的文字梦想吗?现在的社会比较注重物质利益,发表点东西需要金钱铺路,但是在博客上我们可以摈弃一切物质因素,尽情写出自己心底深处的东西,这是不是精神生活的一种实现方式呢?
这方园地是语文老师与朋友交流的地方.我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学生、同事、朋友和素不相识的人,都利用它与我进行了程度不同的交流.比如,我94年的一个学生嵇宏伟说,很久没看到老师了,看到老师博客很高兴,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
你给我们讲的<雨中登泰山>一文,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我的心头荡漾.比如我的同事李旭明、刘燕青等人向我要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一些材料,我就给他们说,到我博客上去找吧.比如,我德州语文界的一个老朋友张明国,他给我说看到了我博客上写的对他上语文能手课的赞许.比如,莘县实验中学的一个老师经常浏览我的博客,同我进行语文教学的交流,后来我和德州实验的赵红金校长去临沂开会时,恰巧和这位老师坐到了一个餐桌上,她一眼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她来之前还在我博客上留言问我来不来开会,这位老师就是宋秀芳老师—一位很优秀的语文老师.比如,淄博的一位学生家长,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经常浏览我的博客,向我请教教育孩子的问题,有用的资料她都及时走了,她还说,如果离平原近的话,一定把孩子送到我手下培养.后来她的孩子考上了海洋大学,也算我间接培养的学生,我也感到很自豪.东北的一位家长经常看我博客,上一阵还询问我孩子的情况,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家庭情况.德州语文教研员张敬军老师几次在会上谈到老师可以利用博客整理自己的东西,相互交流,并推荐了我的教育博客.教育博客成了学习园地,成了精神家园,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引以为自豪的天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把平时看到的比较好的博客和网站都进行了链接,随时关注他们的新东西,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方便,这就好像和很多有见识的人进行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有纪念意义的图片、影像资料,也在博客上找到了保存的地方。很多人关注并发我的博客内容,浏览次数接近了30万,关注度达到了415人以上,很多人从我的博客里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这也算得上为社会做的一点贡献吧.
博客带来的综合效应是巨大的.我的天地还在精心经营着。生命不息,博客不止。我的博客情缘还在持续着.我期待着有更美好的故事。我希望我的天地更精彩。.
【篇三】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感人教育故事演讲稿
有爱,单翅的天使也能飞翔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爱,单翅的天使也能飞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和所有的教师一样,我从事这平凡的工作,付出着我平凡的爱。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我的教学生涯,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开学时,我班转来几个新生,其中有一个叫林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很是招人喜爱。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她的问题,除了性格有些内向,就连说话的声音小的连同座都听不清?我曾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她叫到跟前问道:“你能大点儿声说话吗?”她点点头。我又问她:“ 那为什么你的声音这么小呢?”她抬头看看周围的同学对我说:“我不想让他们听见。”当我看见她眼睛里强忍住的泪光,我感觉到她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孩子。为了更多的了解她,我在大课间的时候又把她叫到身边,问道:“现在没有别人了,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了吗?”她点点头说:“我怕他们笑话我,我有一个睡在天上的爸爸。”听见孩子说出这样的理由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一时间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来安慰她,只有紧紧的握住她的手告诉她:“怎么会呢?不会的,因为你有一个天使爸爸。”
在和她的妈妈沟通后我得知,原来她的爸爸在一次电力维修中永远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在这一瞬间我被林的坚强深深的感动着,也
为她的不幸深深的痛着。我急切的想用爱心去抚平她心灵的创伤,想用真情帮助他找回自我、重塑信心。于是我决定为她做点什么。
课下我主动去接近她,用慈母的温情去与她交流、沟通。在她有进步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她,在他情感出现波动时,我总是开导她。我在他的身上持之以恒的进行着“微笑教育”、心灵的交流、肯定的表扬、鼓励的启发,""这股从我心底流淌出的爱终于被她认同、接受并产生了共鸣。为了让她更快的走出阴霾,我把她的故事写成了美丽的童话讲给了全班同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从此再没有了歧视和嘲笑 。 她的声音慢慢变大了,笑容也再一次回到了她的脸上。 在一次家长会上,林的妈妈告诉了我她的新秘密,她说:“妈妈,我们学校的老师很爱我,虽然我失去了一个爸爸,但是我现在有两个妈妈了""。”
因为有了这个秘密,我深切地感受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一只折了翅膀难以飞翔的小鸟,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后进生,他们更孤独,敏感,自卑,他们犹如一部“无字天书”,需要我们每一位师者用智慧去阅读,我愿用我的真心打开他们的心扉,用爱心读懂他们这部无字的诗文! 让她们重新展开飞翔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翱翔。
生命不息,真爱不止。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我愿播种下平凡的点滴,收获孩子们不平凡的人生!
【篇四】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广东版必修1: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精品教案)
广东版必修1: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精品教案)
三、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悟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
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想。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思考一: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思考二:(探讨)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
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思考二:(探讨)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三)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四)重点研习
1.文章写1968年时,主要写了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要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写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正是这句话诞生的大背景。在一个极为混乱与动荡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黑人以生命为代价展现出了他梦想的高贵。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2.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两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交往加深。如不再有带敌视意味的“美帝国主义”的口号,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用品,美国流行乐影响中国年轻人,美国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等。
3.写克林顿在华演讲直播,作用是什么?
展现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面,同时也通过美国方的做法告诉听众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来加深两者间的交流。另外,将我的人生经历与国家大事勾连起来了。
(五)鉴赏
这是一篇极典范的演讲稿,从文章来看,演讲稿一般具有哪些特点呢?
1.针对性
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2.条理性
【篇五】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我的课改故事——高中语文》精品论文
我的课改故事——高中语文
2008年秋,我省高一全面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改。一年来,我有过“穿新鞋走老路”的酸楚,也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困惑;有过走出去学习、借鉴的感悟,也有过静下来“再话巴山夜雨时”的体验。通过近一年的试教实践与反思,我的体会是: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主渠道,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一个理念,力求两大转变,突出三项重点,避免四种误区。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遵循一个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借鉴实验区学校的成功经验,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遵循这一理念,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就必须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拓展延伸,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学习方法和解读技能的积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力求两大转变
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要达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才
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促使教师苦练内功,在“强化课型设计、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策略、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上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示自己的教学亮点,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引导学生由传统的“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型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一般来说,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新词等要放手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课文下面的“注解”或“模块提示”以及网上搜索,让学生自行解决;而文本的解读则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逐步解决,层层深化;文本的美学价值、人文素养、写作技巧等,则需教师精到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探究,不求答案如一,重在方法积累。例如:我们在《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教学中,链接了“百家讲坛”栏目中《神奇的汉字》一讲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在家庭、社会或旅游景点中看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或一个汉字列举出来,与全班同学探究或分享。其中有个同学说,他家老房子的院中矗立着一块巨石,石上刻着一个“恕”字,虽多次回家,但不得其解……他的质疑引发了全班同学的探究兴趣,经过一周课余时间的努力,综合各个小组的意见,得出一个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解释:1.从字形结构看,上下“如心”,有称心如意的意思。2.从词义上看,恕者,原谅、宽恕也,引申为“做人要宽厚、宽容,宽容才能和谐”。3.从谐音上分析,“恕”与“岁”音近或音同,一个“恕”字石稳稳地矗立院中,隐含“岁岁平安”之意……老师趁着学生的探究兴趣,因势利导,出了一个作文题:我喜欢的一个汉字。由于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加了生活积累,学生的切入角
度、写作思路就水到渠成了,出现了不少佳作。这一专题的教学,老师讲得很少,学生动得很多,课堂积累十分丰富。
三、突出三项重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是十分注重诵读和诵读指导。因为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必须依赖于足够数量的诵读或背诵,而文化品位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养成,也是在多读的情感体验中逐渐形成和升华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诵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引导学生划分节奏,把握轻重缓急、调控抑扬顿挫。在此基础上,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体的把握,通过诵读,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表达出自己对文本阅读体验的感受,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达到一举数得的积累效果。二是注重合作。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现代学习与工作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课中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合作不是肤浅层面上的简单答问,老师要精心选择值得合作探究的内容,把握适宜合作讨论的契机,设计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迂回地展开讨论,切切实实地动起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合作的效果。例如:我们在高一讲《奇妙的对联》这一专题时,对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课中安排两项合作活动:1.对联交流。要求每位同学奉献一副平时搜集或积累的对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2.上联征对。老师提出上联,请学生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出下联。这一活动引发了多数学生的探究兴趣,营造了合作讨论的契机。尽管答案不是
很理想,但通过“提出——讨论——评价——否定”的多次反复过程,悟出了应对的方法。对联知识、对联要求、应对思路已经在学生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重过程,是合作的核心。三是注重实践。语文教学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严格的语文训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要有科学有序、数量合理的语文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精神,长计划、短安排。从教材和课文内容出发,精心选择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并适当拓展延伸,既不轻视汉字书写、语言积累,又不冷落句子理解、修辞运用;既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反复实践,更注重言传身教,老师下水作文示范;既强调学生的“练”,也注重老师的“训”(即指导、评价、监控)……只有这样,语文训练、语文实践才有效度。例如:讲“新词新语”这一专题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平时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去发现、摘录、积累,并组织大家在课堂上交流。又如要求学生作文,自己则先“下水”,并交流自己在确定主题、选材、定体方面的体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避免四种误区
在试教实践过程中,由于自己对“课标”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刚开始往往会出现走极端、入误区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反思,及时纠偏。常见的误区有:1.机械“死读”。由于我们注重诵读,提倡多读,往往会走入机械“死读”的误区。产生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调动学生“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形式单一,指导贫乏,只求数量,不求理解……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容易挫伤学生诵读的积极性。2.虚假合作。为了体现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我
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刻意追求合作,把一些单一的、肤浅的问题,或者通过个体努力就能完成的活动,也分成小组去合作讨论,这样表面上热热闹闹,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只“合”不“作”,只“议”不“思”,甚至“貌合神离”……不少老师斥之为“表演”、“作秀”。产生的原因是教师没有选择好合作讨论的内容,把握好话题的深度和切入的角度。3.无效探究。探究缘于质疑,如果我们老师在无疑处预设探究,就是形式,更是无效。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探究学习,关键是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当用则用。4.盲目训练。为了体现“三维”目标,我们常常会通过“拓展延伸”去追求“人文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热点”进行谈感受、谈体验方面的训练,而把最基本的语言训练、语感培养搁臵一边,这种泛拓展、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来张扬人文性的倾向,实质上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园”……究其原因,还是对“课标”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创伤可以医治,教训使人难忘”,以上误区,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值得警惕和纠偏。
【篇六】我的教育故事精品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表达 我来介绍书》资料:名人读书的故事(精品)
《表达 我来介绍书》资料
名人读书的故事
宋濂勤奋读书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范仲淹勤奋读书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