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王维杂诗教学实录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王维《杂诗》教学设计(附板书)

杂诗

设计理念: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独钟梅花,清高超脱的品性,领悟古诗传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君、绮”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

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5.教师板书课题:杂诗

6.指名读课题,读准“杂”

二、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师:你们想知道王维说了些什么,那咱们必须把生字认会了,把字音读准了。你们自己能行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点指导“绮”。

4.刚才同学们真樟,这么快就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我请你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你的字音能读准吗?

5.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应知故乡事”中的“应”读一声,后鼻音。

“来日绮窗前”中的“绮”读三声。

6.学生自由练读,将每个字音都读准,教师巡视检查,

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老师想请你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诗读给我们听一听。

2.指名读诗,师生互动。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教学预设一:如果指名读时,学生没有读出满怀期待之情。 教学策略:①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②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愿意很快地告诉他故乡的事情吗?

③怎样读才会让别人快一点告诉你家乡的事情呢? ④大家想一想,再读一读。

⑤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教学预设二:如果指名读时,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

教学策略:①从他的朗读中,你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你能读一读这句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非常想知道故乡的事吗?

④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教学预设一:如果指名读时,学生没有读出急切之情

教学策略:①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②诗人已经好久都没有回家了,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他会怎么问呢?

③谁再来试一试。

④指名读、同伴邀请读、齐读。

教学预设二:如果指名读时,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

教学策略:①从他的朗读中,你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你能读一读这句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那种急切的心情吗?

④指名读、同伴邀请读、齐读。

3.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好,那你们读懂了王维说了些什吗?

4.指名简单地说一说。(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5.出示cAI课件,播放动画,教师讲述诗意。

6.王维说了些什么,咱们知道了,那我想请你来当王维,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7.指名读。

8.有谁能把这首涛有感情地背诵下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通过你们的朗读,将王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维离开家很久了,肯定不会只有这些话要对他的朋友说,他为什么单单只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呢?

2.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提示。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和文章,可引导学生背一背,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寒冬,只有梅花傲霜斗雪,争相怒放。一句“寒梅著花未?”不光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会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战胜困难的决心。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篇二】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教案

【篇三】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晋级用讲课微型课教学设计

杂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人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见来自故乡的旧友激起了强烈的乡思和急欲了解故乡的人和事的心情。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二、 介绍作者: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大乐丞,后贬济州作司库参军。张九龄执政,被任命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代表作品有《王右丞集》。比较有名的诗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学习这一课1要了解王维的相关文学常识;.正确朗读本诗并整体感知诗意。 2要熟读背诵诗歌,理解每句诗的含义。3要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蕴涵在诗歌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杂诗”是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王维共写“杂诗”三首,这是第二首。 2、学习生字:绮.窗(qǐ) 着.花(zhuó)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

四、品味感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品评:久居他乡,忽遇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这两句,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人,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 品评:要问的故乡事实在太多了,作者却只问了窗前那株寒梅,这是因为窗前的寒梅最能引起作者亲切的怀想,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这里的“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五、学生齐读、背诵。

六、合作探究:

1、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

明确: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窗前的寒梅可能蕴涵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2、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爱梅花,则溢于言表。

六、教师小结: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纯用白描语言,简洁地将“我”在特定的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另外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的技巧。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

板书设计: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故乡,急切相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借问梅花,寓巧于朴

————怀念故乡,坚持操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

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

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六、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却话夜雨——盼望早归。 —

———羁旅之愁,思归之苦。

【篇四】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王维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王维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王维古诗赏析

教学目标:积累王维的诗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王维诗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到这首诗,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先出示诗人画像,再出示诗作)

生:王维。

师:对,这位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二、赏析新诗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还收集了王维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分享诵诗的乐趣,体味赏诗的意境,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出示新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学生在以上几首诗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朗读,思考诗意。

3、学生举手说自己领略的诗意,师生评议小结。

三、背诵古诗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是学好古诗的前提。谁来展示一下自己本领。(学生举手展示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展示的时间很短,但大家在课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师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呢!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播放录像《江南春色》)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教师总结

师:刚才大家的诵诗真称的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在今天的古诗赏析中,大家不仅收获了不少古诗方面的知识,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诗情画意!

【篇五】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杂诗 王维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译文:

朋友你从家乡来,

应该熟知家乡事。

来的那天花窗前,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那棵寒梅开花没?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作者简介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长期居住于辋川别墅,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有《王右丞集》。《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篇六】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王维杂诗说课

篇一:王维《杂诗》的教案解析

王维《杂诗》的教案解析

学习目标:

1.会认两个字“君”、“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重点:

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简介王维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 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

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2.集体正音。 重点提示: “应、绮”的读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

著花未:开花没有。君:朋友。

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 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 之情由此可见。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6.指名背诵这首诗。

三、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2、背诵王维的古诗。篇二:杂诗晋级用讲课微型课教学设计

杂诗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人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见来自故乡的旧友激起了强

烈的乡思和急欲了解故乡的人和事的心情。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二、 介绍作者: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大乐丞,后贬济州作司库参军。张九龄执政,被任命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代表作品有《王右丞集》。比较有名的诗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杂诗”是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王维共写“杂诗”三首,这是第二首。 2、学习生字:绮.窗(qǐ) 着.花(zhuó)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

四、品味感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品评:久居他乡,忽遇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这两句,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人,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 品评:要问的故乡事实在太多了,作者却只问了窗前那株寒梅,这是因为窗前的寒梅最能引起作者亲切的怀想,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这里的“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五、学生齐读、背诵。

六、合作探究:

1、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

明确: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窗前的寒梅可能蕴涵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2、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爱梅花,则溢于言表。

六、教师小结: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纯用白描语言,简洁地将“我”在特定的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另外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的技巧。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 板书设计: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故乡,急切相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借问梅花,寓巧于朴

————怀念故乡,坚持操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

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 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

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六、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却话夜雨——盼望早归。 — ———羁旅之愁,思归之苦。篇三:古诗词鉴赏说课稿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说课稿

中语组曹伟

一、教学内容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分。题量为2—3题。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

二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

经过前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古典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既能体现2014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本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

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能力

熟悉常考题型,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主导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小试牛刀练一练”“课堂实战大演兵”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用到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领悟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抢答热身”:观美景,吟诗句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珍藏在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歌。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

一。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背诵了上百首古诗词,接下来,你能看着优美的图景随口吟诵而出你所想到的古诗词句子吗?(多媒体出示美景图片,学生抢答吟诵诗句)

(二) 走近中考,导入新课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古诗词鉴赏题,在以往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答题都是“跟着感觉走,带着你丢分”,古诗词鉴赏题真的就有那么难吗?真有那么可怕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多媒体展示课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三) 中考诗词鉴赏的考点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四) 古诗词鉴赏知识的盘点

(1)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2)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3)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4)表达技巧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5)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五) 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示例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 ④ 注意作家风格。 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4、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王维杂诗教学实录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