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第一篇:《让民主走进作文评讲》
让民主走进作文评讲 ——一堂作文评讲课之记实与反思
成都市金堂县三溪中学 张君伟 1340864271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伴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增加,引发了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倍加重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让教师付出了很多,可收效甚微。面对这种高耗低效的传统教学,很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力求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能收到实效。作文评讲作为每次作文教学的收关环节更尤为重要,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艰巨使命。教师在作文评讲的方式方法上应不拘一格,不断出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觉得作文评讲“有意思”而乐于参与。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节作文评讲公开课,因为课堂设计有所创新,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得到了学校语文教师的一致认同。{民主,作文}.
一、精心选文,准备充分
本次作文以“我”为话题,意在锻炼学生学会多种方式刻画人物。作文批改以后,教师精心挑选了两篇中等档次的作文一字不动(因为课堂设计的需要,将文章主人公的姓名省略了)准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共同评阅。
简析:课前准备是一堂课的全面设计与宏观把握。只有教师成竹在胸,课堂教学方能从容发挥。挑选中等档次的作文,既让学生有借鉴、模仿的蓝本,也能锻炼学生对作文的客观分析、评价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及写作水平。如果挑选优等作文,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自然更多,但却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修改分析能力;而挑选差等作文,学生可着手修改的就会更多,但肯定缺乏基本的借鉴学习内容。
二、竟猜人物,活跃气氛
上课了,教师把所印作文(一篇为《我的自画像》,一篇《自信的我》)发给学生,先让学生齐读所选作文,然后让大家猜猜作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并说出自己的根据。学生回答异常积极踊跃。猜对了的,说得有根有据的都教师都给予他们一份小小的奖品。{民主,作文}.
简析: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说:“老师评讲作文老一套,真没意思!”“老一套”是什么呢?大概就是“读读好的,训训差的”。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参与意识淡薄了,写作热情也减退了。这就让我们原来的作文评讲失去了生
气,失去了意义。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提醒说:“要改进作文教学,第一要好好研究些问题,第二要在方式方法方面多动些脑筋,多想些办法——总之,不能一味地抱着一些老框框办事。”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敢于创新,不拘一格。
笔者设计这个“竟猜人物”环节,相当于一个“热身运动”,意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有很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也能放松心情而全力投入课堂;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事实证明,学生精力集中了,课堂气氛热闹了,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为教师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民主,作文}.
三、整体把握,粗略评价
学生阅读一遍文章后,应该对文章有个虽然肤浅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就是分析一篇文章,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逻辑顺序。所以在正确猜出两篇作文的作者之后,教师便请两位作者客观评价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同学客观的进行评分,并略作点评。也就是:你觉得这两篇作文可以得多少分,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简析: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传统的“一言堂”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剖析,既能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和恢弘气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让老师了解他们对作文的认识程度,以便下步指导有更强的针对性。发表自己对作文的综合评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也符合大语文教学观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精雕细刻,全面修改
作文评讲的第三个环节,教师让全体学生就第一篇作文《我的自画像》进行全面修改。修改的程序是先学生各自修改,然后小组讨论汇总,最后请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动笔之前,教师提示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错字别字,标点符号,遣词造句,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学生修改过程中,教师巡视,一是保证学生修改过程特别是小组讨论的秩序正常,二是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修改给予及时肯定,对少数学困生,只要能找出毛病并敢于修改就给予表扬。
简析:新课标倡导致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先自行修改,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既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合作交流,让学生心灵碰撞,思维共享,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品德。
“文从改中出”,“文章不厌百回改”。很难有作家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所以修改作文而使其更为完美势在必行。通过修改,让学生发现作文修改的价值,培养作文修改的能力,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以及作文水平。{民主,作文}.
赞扬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的信心。所以当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修改应及时肯定,让他们敢大刀阔虎的解剖;特别对于学困生,更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之辞,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成绩,也应给予鼓励。那天笔者在巡视时,发现有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一直没敢动笔,便站在旁边鼓励他勇敢的修改,半天他终于发现“受益非浅”中有个错别字,就将“非”改为了“匪”,教师当即给予大力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进步、成功的愉悦。
五、畅所欲言,激烈争辩
各小组将修改情况汇总之后,请代表交流发言。为了让更多同学获得发言锻炼机会,教师限制发言同学交流修改意见最多为三处。针对有些修改意见,其他同学还可以提出不同看法。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小组代表踊跃举手发言,并针对其他组的一些发言大胆质疑。整个教室一面在畅所欲言,另一面又发生了激烈争辩,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由于教师调控较好,课堂秩序仍然正常不紊。
简析:渴望得到他人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急于展示自己是中学生转型时期的重要表现。为了展示自我,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耀,代表们发言异常积极,而且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了让更多同学得到锻炼机会,所以教师限制了每个发言同学的交流次数。学生对某个问题难免有不同看法,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争论,让学生在激烈争辩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澄清疑虑,达成共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辨别事理的能力,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
学生在交流争论中难免会影响课堂秩序,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努力提高自己的导演能力,适时调控学生情绪,维持课堂正常秩序,让自己的课堂在热烈而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才能保证课堂效果。
六、教师总评,聚焦要点{民主,作文}.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教师便阻止了学生交流。在对学生积极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之后,教师针对本次作文训练要点,强调了人物刻画的手段及各自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下去以后对所印的第二篇文章《自信的我》就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评价。 简析: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的争论还会继续。或许有人要说,这节课的作文修改还不彻底,作文评讲还不完善。有位名人这样说:这节课学生没听懂并不可怕,因为下节课还可以继续学习;怕的是学生这节课听懂了,下节课就不想学了。一篇作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修改只能让其更加完美,而不可能十全十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仅仅是结果。只要学生明白了作文修改的意义,掌握了作文修改的方法,这节课就是有意义的。{民主,作文}.
当然,学生的上述修改、评点几乎涉及很多方面,有“胡子眉毛一把抓”之嫌,所以为了突出重点,教师最后针对本次作文的训练要点加以分析强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每次的作文评讲都应该侧重于某一方面,一节课着力解决一个问题,这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能运用系统学知识,着眼于作文训练整体,制订出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写作,使每一次训练和评讲既相对独立,又融于训练序列这一有机整体。评讲的每个方面,都是在“点”上打井,而不是在“面”上挖坑,沿着“井”打下去,必将汩汩涌出一汪汪清澈的泉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只要教师充分发扬课堂民主,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投入,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生气,快乐而高效!
第二篇:《把作文讲评课变成民主大舞台》
把作文讲评课变成民主大舞台
【摘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权,勇于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评语定好坏,作文讲评一言堂”的陈旧观念,使作文评改呈现出“生龙活虎,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让作文评讲课成为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大舞台。
【关键词】作文;评改;放权;学生;参与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还直言不讳的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叶老的精辟论断,明确告诉大家,作文修改的主动权应该还给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初中作文评改的立足点应该是学生,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和民主意识,并使之逐渐养成自改的习惯。我们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权,勇于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评语定好坏,作文讲评一言堂”的陈旧观念,使作文评改呈现出“生龙活虎,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让作文
评讲课成为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地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