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下雨天真好教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十一课《下雨天,真好》教案(两课时)
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整理生鲜词语。看看作者写了下雨天真好的理由。{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 教学目标
1、了解琦君的相关知识;
2、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
5、掌握文中准确描摹声音的拟声词;借鉴课文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绘雨叙事的写法。
6、感受作者于人、于事的描写中,自然流露的温柔敦厚的情感,品位作者因感伤童年不在而流露的淡淡惆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
握文中准确描摹声音的拟声词;借鉴课文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绘雨叙事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目解说
作者追忆儿时有关雨天的人和事,借一副副彩绘生动的画面,刻画了美好难忘的童年,因为写的是小时侯的故事,所以用儿童口吻。题目“下雨天,真好”天真的稚子情怀,问性的人情往来,以及文末因感伤童年不再流露的淡淡惆怅,都让人回味无穷。
二、作者简介
琦君,1917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多种,包括《烟愁》《细纱灯》《千里怀人月在峰》《三更有梦当书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三、学生阅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1) 我会读!
湿漉漉( ) 魂牵梦萦( ) 熹微( ) 黏溻溻( ) 紫檀木( ) 静谧( ) .........
(2)我能说出它的意思!
魂牵梦萦 熹微 静谧{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
四、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开篇说“你喜欢下雨吗?”,这样写有啥好处?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开篇点题,采用问句形式写出一般人对于雨天的感受,从而引出自己对雨一天的特殊感受。
2、课文说“雨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月,屋子里挂满了万国旗似的湿衣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运用了比喻、夸张修辞突出潮气、湿气之浓重,从而反衬了我对雨天的偏爱。
3、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种不尽相同的雨天情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下雨天真好600字初三}.
教师总结:课文写了童年雨趣、欢乐时光、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幽古怀思等。
五、分析课文:
1、学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一开始就以反问句点题,写出一般人对雨天的感受,从而引出自己对下雨天的特殊感受。“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说明与天对琦君的意义,是可以重享儿时欢乐的好时光。 2、课文写母亲是个心地善良、宽厚仁慈的人,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写母亲的事来:母亲讲的故事、母亲盛饭送米给瞎子先生、母亲点香念经保佑天放晴等可见母亲心地善良,宽厚仁慈的菩萨心肠。
3、作者写父亲的死,没有直接写,而是含蓄委婉地写父亲的死,蕴涵着悠长的意味,更为雨天增添了一份绵长的思绪,作者将沉溺于童年的梦,逐渐拉回现实。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的?
六、作业:熟读课文,认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指导学生总结和概括课文的主题,以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作者追忆儿时有关雨天的人与事,借一副副彩绘生动的画面,刻画了美好难忘的童年。天真的稚子情怀,温馨的人情往来,以及文末因感伤童年不在所流露的淡淡惆怅,都仍人回味无穷。)
二、深情的朗读全文。找出与下列句子密切相关的内容和细节。
1、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2、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按全感。
3、如果我一直长不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三、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讲到逃避功课,为什么反而成为值得怀念的往事?这会不会导致误解?
2、“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津津乐道写进
读来顿觉其亲切。文章有过去、现在两个时空,但衔接自然,没有割裂之感。
2、琦君的古典诗词修养较厚,大学时代跟夏承焘学习词学,对李清照、李后主的词甚为喜爱,因此,她的散文语言有扎实的旧诗词根基,清丽雅洁,委婉多姿,耐人品味。《下雨天,真好》写出了童稚,写出了爱心,写出了情思。且看写雨中游西湖的一段:“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绕西泠印社由白堤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宾公园,彼此默默相对,"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能依稀听见,在雨中……”景致、人事、心事融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而画面的渲染全在于有功力的清丽委婉的文字。
4、拟声词的大量使用,比喻拟人修辞为文章锦上添花,像“哗哗”“叮叮”“吱吱嗒塔”,使读者置身交响乐中,美的感受悠然而生,此外以儿童口吻叙事写景,也赋予文章独特情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如愿的达到了下列教学计划:
1、教学重点突出,紧抓对雨天情趣的内涵的理解,体味作者在怀旧抒情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2、难点突破巧妙,把深奥的隐含在文字间的“主旨”,通过简单明了的“结构图”把知识点形象的呈现出来。
3、教学中的几大板块环环相扣,符合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从检测预习(我来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再到对文本的研究性学习,再到走进生活。
4、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怀着盎然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示自我。
5、学生的参与面广,合作学习的气氛浓厚,探究学习的热情高涨,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高效”的宗旨。
6、体现了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设计“与生活对话”环节,既活跃了课堂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7、板书新颖,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8、作业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又拓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不足之处:
1、课文的内容处理不全面,篇幅太长,无法容纳在一节课内,第13、14、15段的优美的段落没有时间讲。
2、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堂互动和活跃程度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