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初一的愚公移山文言文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

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1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

② 面山而居。 .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 。(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 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

2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2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2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25、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的停顿。用"/"划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许 2置 3荷

27、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 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 ,运一次土石需要 的时间。

2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29、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以残年余力 C. 曾不若孀妻弱子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问:"何以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D. 虽我之死 .

虽人有百指 .

31、选出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聚室而谋: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 B.而山不加增:而且山不能增高。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

32、.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智叟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

参考答案

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1.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2.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13.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14.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5、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6、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4

17、(2分)C ("阴"指江河的南岸)

18、(5分)

(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 "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分)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 "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3)(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19、(认识,2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态度,1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20、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21、(2分)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22、(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23、(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5

篇二:《《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

,完成第1——3题。(8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小题1】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小题3】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小题1】神话(1分)《列子·汤问》(1分)【小题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小题3】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克服困难必须要下定决定,并坚持不懈地奋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提示不要连题也不看完,就匆匆忙忙的填上“寓言”,被日常考试的定式束缚。此题主要是日常加强记忆。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这个句子注意“固”和“孀妻”的解释。文言文翻译一般采用直译。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山神“惧“和天帝“感”,是文章的侧面描写,还是反映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小题的第二问要联系全文考虑:愚公“年且九十”全家移山,并且移山的工程非常大,工具简陋,运土来回的路程遥远,愚公依然选择了移山;面对智叟的嘲讽给予了有力的还击,由此可看出愚公下定决心就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此小题前一问要注意侧面描写的作用,后一问注意联系全文提炼观点。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三:《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和专项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

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

② 面山而居。 .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对‘愚公移山’你怎么看愚公的行为。作文初一 初一的愚公移山文言文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