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作文-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
后天就要离开这座相处了三年的建筑,离开我的初中生活。
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失落落的,谁也无心学习,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书本搬回家了,我们相互赠言,情意绵绵。记得了三年前就是这么相互留言告别了六年的小学时代。大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几句话,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又如原样发生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该不会又像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我们就真的不再见面了呢?
初一,倔强而单纯,每天老老实实地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捧着课本假装用功;初二,疯狂而自信,开始悄悄喜欢一些明星,开始注意那些长得帅气些的男生;初三,心事重重,多愁善感,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真正努力学习,偷偷地谋划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淡定地说以后一定去这儿那儿。
这么充实而精彩的三年,这么顽固而倔强的三年,这么温暖而难忘的三年,就这么过来了。
那些可贵的天真与单纯,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些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谈理想的日子,那些寻找阳光自己温暖自己的日子,那些冷得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日子,那些身在教室而心在校外只能满心无奈的日子,那些呆在一起就算天塌下来也得先疯一阵再说的日子,那些望着被窗户的边框勾勒出正方形天空生出无边幻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都是我怎么也保护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东西,都是三年来在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和即将告别时想说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它们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又一幕幕很快地就要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小丫头;如今,我已经不再是明知有过逆反却始终不肯承认过错的小丫头;我早已长成一个明是非、有理想的中学生。三年来,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在这个繁盛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
再见,我的初中生涯!
篇二:《2008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作文}.
2008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 后天就要离开这座相处了三年的建筑,离开我的初中生活。
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失落落的,谁也无心学习,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书本搬回家了,我们相互赠言,情意绵绵。记得了三年前就是这么相互留言告别了六年的小学时代。大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几句话,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又如原样发生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该不会又像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我们就真的不再见面了呢?
初一,倔强而单纯,每天老老实实地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捧着课本假装用功;初二,疯狂而自信,开始悄悄喜欢一些明星,开始注意那些长得帅气些的男生;初三,心事重重,多愁善感,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真正努力学习,偷偷地谋划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淡定地说以后一定去这儿那儿。
这么充实而精彩的三年,这么顽固而倔强的三年,这么温暖而难忘的三年,就这么过来了。
那些可贵的天真与单纯,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些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谈理想的日子,那些寻找阳光自己温暖自己的日子,那些冷得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日子,那些身在教室而心在校外只能满心无奈的日子,那些呆在一起就算天塌下来也得先疯一阵再说的日子,那些望着被窗户的边框勾勒出正方形天空生出无边幻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都是我怎么也保护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东西,都是三年来在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和即将告别时想说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它们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又一幕幕很快地就要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小丫头;如今,我已经不再是明知有过逆反却始终不肯承认过错的小丫头;我早已长成一个明是非、有理想的中学生。三年来,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在这个繁盛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
再见,我的初中生涯!{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作文}.
【名师点评】
深情款款忆往昔,稚气老练二合一
文章取题为“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却不是停留在告别“仪式”上,而是深情款款地与读者回忆在过去三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并集中于第三段的
概括回忆。其实这正是回忆性散文写实的常用方法之一,更主要的是抒情,抒写对三年初中生活的留恋与难忘。
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稚气十足的女孩子的真实的思想,她的成长的历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感到可贵,值得珍惜。文章又显得老成,从最后三段中不难看出,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又很老练,很见基本功。所以这也是一篇不错的一类考场作文。
篇三:《我心中的家作文》
我心中的家作文
我心中的家
阜安中学 七年级一班 胡雅迪{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作文}.
“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喂,谁呀?”我拿起电话,漫不经心的问。“喂,雅迪,今天晚上不回家了,店里要加班,你自己吃点饭就睡觉
吧!”“噢,我知道了。”“加班,又是加班!”我恨恨的放下话筒,望着空大的房子,感觉不到一丝温暖,一中孤独的感觉在我心中升腾而起。这,真是我的家吗?
我回到屋子里,看着床上的小熊一家,我竟不自觉的问起:“你们家里好温馨啊!”没有回答,因为它们本来就不会说话,他们只是毛绒玩具。孤独感又一次在心中升起,枕着满屋子孤独的气息,我进入了睡梦之中,梦里的家十分和谐,每天一进屋,桌上摆满了饭菜,每天面对的,都是父母温馨的话语。可是,现实中的我。“唉!”不由得被一声叹息吓醒,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望着窗外新初升的太阳,孤独感再次弥漫心头。一觉醒来,已是该上学的时间了,我穿戴好衣服,怀着对心中家的眷恋,离开了我真正的家。
到了下午放学时,天气很是不好,风呼呼的刮着,在给大雨的到来做预报。终于,天空飘起了雨点,我为了回家,不得不冒着大风往雨里冲,几乎全身都湿透了,只有那个被我死死护着的书包还没有湿,当我看见别的孩子在大雨里被父母抱进怀里时,酸涩的眼泪从我眼中流出,我把头扭向一边,却意外的发现""有两个身影好像我的爸爸妈妈!那两个身影慢慢地向前走着、走
着""“爸爸,妈妈!”我兴奋的大叫着,不顾大雨的凶猛,像发疯一般地向前冲着,走在前面的妈妈勉强挤出了一个微笑,当我冲向他们眼前时,发现,妈妈的眼镜早已被打湿,爸爸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他们像我一样,伫立在雨水中,像个落汤鸡,当我上去一把搂住他们时,眼泪早已忍不住的落下。“爸爸,妈妈!”就在那时,我就已经明白,我无时无刻在心中寻找的家,现在,已经找到了!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对生活有太高要求,但只要我们放下要求,融入到真正的生活中去,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传达的感情,也足以让人满足。也就是在平凡的小事中,我找到了“家”的真正含义。
篇四:《辽阳市中考满分作文-总有离开的时候》
总有离开的时候 “多情自大自古伤离别。”“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些反映离别主题的古代诗歌不胜枚举,读后总是令人潸然泪下,刮动心肠。{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作文}.
记得我曾看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位母亲送儿子上大学,他们当时并排端坐在候车台的地面上,两人默默面对,相对无语;火车启动了,儿子独自跨入火车,母亲在窗口向里寻望,眼眶里噙满泪花……
每当想起这个镜头,泪水总是夺眶而出;总有离开的时候,但还是那么感人,那么令人发恸!“相见时难别亦难”,多么深刻的感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多么叫人心伤的风景!
“总有离开的时候”,但还是叫人心伤,令人心痛。 其实,人生路上,有无数个送别的长亭和短亭。在这里,人们互相送别,真情对话,互寄佳愿,共绘蓝景。{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作文}.
“总有离开的时候”,离开前的快乐,离开后的苍凉,总是让人回味,让人留恋。
犹记得《梁山伯和祝英台》里有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镜头——一幅美丽的送别图。祝英台被父亲召唤回家时,作为同窗三年的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梁山伯把祝英台送了一亭又一亭。一路走,两人互忆过去,痛谈现在,展望未来。美丽的长亭见证了两人的爱情,见证了山盟海誓,见证了沧海桑田,见证了海枯石烂,
也见证了天底下最生动的场景……
“总有离开的时候”,但还是叫人心痛,也让人感受到美丽。 《烟花记》里有言:“长亭短亭,临岐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离别之人才能有所感悟,有真正的共鸣。
古代以送别为主是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如北宋计人左纬《送别》中有“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的美好诗句;欧阳修《别滁》有“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的真情演绎;柳永《雨霖铃》一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更是让人心酸,别具一番滋味啊!明末陈子龙的《三洲歌》有“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一句,这些难道不是“总有离开的时候”吗?这些情节难道不让回味再三、感受无穷吗?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通讯工具的发达,大家相聚与分离成为很平凡的一件事,而且相离之后的“再相见”,已经变得如此容易,如此不费心神了。人们现在可以发短信、留言、通电话,还可以通过电脑视频相见。大家把“总有离开的时候”给淡忘了,不再折柳相送了,不再扬袖擦泪了。
“总有离开的时候”,让人感受凄美,可这美丽已渐渐成为记忆了。
“总有离开的时候”在慢慢地消逝,如水在指缝间流逝,如时间在碗筷间流逝,如春风在花丛中穿行;“总有离开的时候”
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在广阔的街道上寻找母亲。
篇五:《“家与路”作文讲评》
苏大附中高三语文期初考试作文讲评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阅卷心得】
让我看到你的“样子”
——“家与路”的作文阅卷小记 (执笔:严爱军老师)
本次高三期初考试作文题,完全符合江苏命题特点:“有话说”、“难说好”。通过批阅,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完全应验了命题者的预设,基本都能写对,但是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写好。换句话说,本次写作,庸常者居多,拒绝平庸者很少,我们很难看到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就审题而言,本次文题的命题者很是厚道,在理解方面,没有设置难度,即写作门槛很低,很容易上手。从材料的两句话看,大致有三个立意:一是从“家”的角度写,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是我们幸福与力量的根源。二是从“路”的角度写,道路更是美好的地方,因为道路预示着人在路上的状态,意味着过程,意味着寻找、努力、奋斗,意味着惊喜、梦想与美好,体现着生命的存在等等。三是从“路与家”的关系写,人生既是道路,是一种过程,意味着寻找着、奋斗着、拼搏着;又是一种归宿,让心灵得到休息,让灵魂得到安放,让精神得到回归。
从考场作文看,学生大多是从以上三方面进行立意,均能在话题范围内写作,这是好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对所给材料的高频词判断失误,或者纠结于第二句的“人生是道路还是家”,出现少数的离题文章,比如谈笑对人生、人生是美丽的等。当然,这毕竟是少数。
而最令我们阅卷老师感到担忧的是,这次写作,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思想角度来看,“出挑者”不多,大路货比比皆是,具体表现如下:
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部分学生将“路”直接连接成上学放学之路,坐飞机的旅程,将“家”理解成身体寄居的地方。部分议论文,直接将作文题目中的三句话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从“家”出发上“路”,构成人生之路,平面铺开,对话题没有深入挖掘与探究。这是话题概念化的表现,这样文章缺少对话题的独特思考,必然缺少内在的递进与层次。
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在论据选择上,虽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过于雷同而撞车的“高频人物”。但是,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更多的是新闻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金、顾少强老师等等,或者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整体而言,缺少属于私人化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
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可能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因素,本次记叙文写作,大多在表现“家是爱的港湾”,“人在路途中奋斗”,所选择的素材要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求学、中高考的事例来表现,要么虚构一个人物来形成“离家出发、荣归故里”圆形人生,演绎“路与家”的关系,简单图解命题者的用意。如此写作,抽空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认同。读这样的文章,让人有种”塑料人生”的感觉。
四、记叙文标签化,议论文概念化。记叙文的标签表现在:开头与结尾用议论性的文字议论一下,稍微提及“路”或“家”;中间写一件事,内容与中心概念与核心意蕴关联度不大,比如,有的文章前面600字写爷爷奶奶的爱情、写闯红灯,与“家”或者“路”的相关
性不大;但在结尾,作者却大发有关“道路”与“家园”的议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议论文的标签体现在:一是围绕“路”和“家”的概念打转或者纠缠不清,从“家”到“家园”,有实体的家乡,有精神的故乡等等,有些学生并未界定清晰与阐释清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便安放“家园”概念;二是“论点+事例”现象比较明显,缺少中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顾自”地议论,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
写作是一种倾吐,或者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者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主张。“诗者,志之所志也”,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独特的、私人化的东西。尤其对于应试写作,在同一命题下,你的写作唯有“长相独特”,唯有突出“这一个”,才能让读者记得住,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才能从芸芸众文中“突出重围”,表现出独特的自己。
为此,在今后的高三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表现个性,表现出独特的“这一个”,是我们的着力点和突破。我们以为,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是积淀写作素养的第一位。对于高三而言,阅读决不能让步于刷题,更应进一步加强,并保证阅读始终居于学习的首位。通过广泛、系统的阅读,软化学生心灵,促进精神成长,培育心智发展,这才是高三写作指导也是高三语文学习之道。当然,阅读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相关环节跟上,比如归纳与整理,摘录与点评,反馈与提取,等等,怎么更有实效,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与实践。
二是从技术层面入手,指导一定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哪一类文体、哪一等级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 “写作智慧”,而往往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比如记叙文写作,一定要有“萤火虫屁股”意识,要有亮点,有吸引读者的地方:或精于描写,或善于抒情,或巧于构思,或长于文采等。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特长,总之,一定要亮点,起码要让“萤火虫的屁股”亮一次。再如议论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积累几个或一个写作素材,打造属于自我的“素材银河系”,记住“一招鲜、吃遍天”;或介绍多种思维论证模式,编织逻辑链,形成逻辑推理,体现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性;或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对于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我们应该始终警醒的是,就作文写作而言,所有的技术指导都属于初级阶段,由此写成的作文应试化倾向明显。写作的核心应该是思想认识与精神素养。小成依技,大成依道。只有通过有计划、系统的阅读,才能点亮文章的“萤火虫”,点亮学生的“心灯”,让学生真正做到精神明亮,照亮属于个人的“样子”。
【学生例文】
1、人生的家与路
高三(1)班 王 孝
人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渴望着到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人生又是一个家,在路途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便需要一个家来给我们温暖与安慰。人生也在家与路的不断转换中,使我们到达更远的未来。
在现在这个经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人生之路上迅速疾跑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目的。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却忘却了生之大美·。路虽然使我们不断前行,但同时也不要忘却家的存在。小船虽然需要不断前行,但仍然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来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风景,那些生命中被忽视的美好。
人生自然也不能够沉溺于家中,停止前行。不思进取,家会变成一座监狱,将你永远囚禁于其中。你的人生暂停,理想的目的地离你越来越远。
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总会有得意与失意之时,人生在家与路不断转换中取得一种完美平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诠释了此种家与路的人生。他怀着抱
负与理想做官,贬谪后保持一种旷达坦然,以随缘自适之心面对困境。他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行,但是也同样懂得在“家”中退隐避世。他在此之间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雨,坦然前行,豁达超然,此谓人生之真谛也。
周国平说过,有一种人,当他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当倒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他既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也不低估命运的力量,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的确,人生充满了厄运与好运,我们永远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但以超然心态在家与路之间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漫长,面对前方的未知与不安,我们也许手足无措。徘徊在人生之路上,进退两难。也许你只是在路上一路狂奔,冲向目的地,但是却无方向,白费力气。请记住,以自己的灵魂为坐标,从容走向目的地,无论是路还是家,请坦然面对,在家与路之间寻找人生真意。
2、不失本心
高三(2)胡丹婕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道路,便是追寻理想的一条路。家,是归宿的象征。那追梦路上的归宿是什么呢?我觉得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应不失本心。
纪德曾说:“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我的灵慧。”放在今天,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愿意为梦想付出所有,拼尽全力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奇迹。梦想或许是一个人人都有又都没有的东西。因为你无法保证在追梦的道路上不会忘记自己的本心,不确定自己最后达到的那个地方是否就是真正的最初的目标。
《少年时代》中的梅森为什么被老师认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就是因为他失去了本心。他片面的认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师能够拥有许多被刊登的作品。于是,他不停地拍,甚至在别人上基础课的时候他还是在影印室里印着自己的照片。他忘了,他想要成为一个拍出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直击灵魂的摄影大师。那这些深入人心的作品应如何拍出来呢?他认为带着一颗真诚的、最初的心去拍。才能拍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因为好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席慕蓉在《蝶翅》中写道:“你的心中有一面镜子,它守护者你最纯真最美好的镜子。”所以当你走路走累了的时候,停下来照一照镜子,看一看最初的心事什么样子的,也嗅一嗅家的味道,这样才有动力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