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乡村环境的变化,400 乡村的变化4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安徽省滁州市施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所在的家乡安徽省施集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大韩农村的宽阔的水泥街道上,一幅幅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百鸟齐鸣、绿树红叶、宽敞的楼房、交织成网的水泥路、绿色蔬菜示范园、笑逐颜开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新生活,见证了近几年来施集农村的新变化。

新变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三, 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应树立工业化理念,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大力实施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标准化意识,制定和完善种养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积极推广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对接,更好地应对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树立品牌化意识,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对外开放。

我的家乡施集根据各村不同特点,按照“一事一议”办法,采取“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各村按照文明示范村的标准,硬化了村街村巷,规范了柴草粪三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厩厕灶三改,建起绿化带,空地栽花种草,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同时,施集村镇建设与实施沼气工程相结合,让每个村民都能用上安全的沼气,随着水泥路和沼气在农村的普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动物粪便、秸杆等农村垃圾变废为宝,被合理利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猪—沼—果”、“猪—沼—菜”等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农家出现了猪满栏、果满园的景象。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改水6万多农户,改厕4万多农户,建沼气

池8000座,村庄绿化率达95%以上,10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为使美丽村落和亮丽风光、特色村庄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施集深入挖掘自有潜力,根据各村的种植、气候、土壤等特点,以经济特色作物为重点,打造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产“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茶叶为主的1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各种名茶远销海内外;永红、上十岭等村1000亩嫩头青,优质茶叶供不应求;以长洼、东升等乡村为主的7万亩优质草皮、板栗等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带动种植户2000多户,这些绿色产业刚一上市便飞来无数订单;有些村民利用地缘优势做好温室大棚蔬菜,装满乡镇居民的“菜蓝子”。有田的种菜、搞养殖,没田的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经过引导,许多人很快成为生意上的行家里手,全县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据农业部门统计,施集共发展特色产业23个,发展种养加工户1000多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1个。 施集乡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还狠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文明农村新风貌。针对农闲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这个镇利用闲置的房舍、改建成教育室、娱乐室、体育室三位一体的活动中心,使老有所娱、小有所玩、少有所学;广泛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全镇共评选出600户“文明信用农户”;开展义务巡逻、科技入户、义诊上门、联户创优、扶贫帮困等经常性服务活动各项活动。众手浇开文明花。通过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农村封建思想逐渐被克服。

施集不仅在经济生活水平上有着极大显著的改善,更是在社会公共事业上有着很大的变化。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调查的村中,78.1%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弱势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立。大韩,坝里等乡镇卫生院已改造完毕,大桥、和平、比耳等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有新突破。目前有8乡镇已全面落实了农村教育“两免一补”与“一费制”政策,9个村均设立了相应的小学,“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据统计,2005年,收到全县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77万元,救助农村特困人员1044人次,救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中小学生3100人次。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健全,农民有了较强的**意识。一是组织建设不断完善。9个行政村全部以直接选举方式,顺利完成村民委员会换 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村主任9名,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大韩村委会班子软弱,经过四轮选举,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王海斌当选为村主任,他带领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在短时间内就组织干部群众整修了全村的公路、引水渠道等,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到了农业立体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二是**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清水坪镇大桥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在村支两委管理下、监督和审议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公开村务。全镇通过这次换届选举,广大干部和村民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和当家作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各种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以增加收入和保护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多。调查的9个村都有以一定形式成立的民间组织。 虽然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过程中也有着缺陷。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永红村、马蹄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大韩村、比耳村、板桥村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

才算“到手”。二是 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马蹄村田家组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有些家长反映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大林乡原来有19所中小学,几乎每个村有一所小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后全乡有7所中小学,很多学生因为上学太远而怨学、辍学,家长也因负担重而听之任之。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大妥乡医院2005年总收入9万元,其应发职工“裸体”工资13.68万元,实际只发职工工资8.4万元,还有5.28万元无法到位。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要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设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性措施、审查和部署具体的建设项目,及时出台全县新农村建设意见。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为有力地推动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要建立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政府领导联系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加大落实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力度。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相应建设内容的责任人,各部门也要把具体建设任务相应地列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工作计划、组织措施、阶段性工作的进展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及时公布,以实绩定奖惩,以实绩论英雄。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选点原则,在全县行政村范围内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在周密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农口各单位和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国土、教育、建设、交通、民政、民族事务要根据建设内容协助和指导各乡镇示范村作好建设规划,经村民大会通过后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在布点原则、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考核的具体工作环节上严把操作质量关。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突出**管理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详细的考量标准,达到科学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的。(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把新农村目标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编成浅显易懂的读本,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增强广大农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不断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在做强以椪柑为的主水果业基础上,重点要搞好品改、低产园改造和产业提质升级;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场、水面等资源优势,发展养殖小区和大水面养鱼,依靠科技

创新,改造提升传统的养殖业,不断提高畜牧水产业规模和档次;要继续推进中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的农业开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创立品牌,占足市场份额。同时,要大力开发高、新、特、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并且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着力完善撤并后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公共财政体制等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让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要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最后,我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的家乡乃至中国广大的农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农村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善。

篇二:《农村新变化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新变化实践调研报告

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巨野县乡村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楼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房前

屋后栽满了绿化树木,村里变靓了、变美了,昔

日的“空心村”成了现在的文明幸福村。

在柳林镇榆园新村,刚忙完麦收的蒋方案夫妇,

正坐在新居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放在以前住这样

的二层小洋楼是他们夫妻俩想都不敢想的。今年年初,他们一家五口搬出了住了十几年的低矮平房,搬进了现在的新房,用老蒋的话说他们的家也实现了一次完美的“穿越”。

以前榆园村是典型的 “有新房无新貌”。基础

设施不完善,村里都是泥巴路,养殖户与村民混

在一起,卫生状况较差,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子都

是空置的。为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开始,榆园

村通过新村建设对全村住房和土地进行改造,实

行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经过近两年多的建设,昔日的陈旧村落,经过“重生”已逐步向一个生态、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村庄“脱变”。 柳林镇榆园新村村委会主任王衍存说,榆园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计划建设400套,已建设了280套,还有120套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在春节前配套设施达到全部完工,争取老少爷们春节全部入住。通过新农村改造榆园村群众的生活面貌、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的素质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近年来,巨野县新农村建设逐步由“散乱无序”走向“集中规范”,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后,进一步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增加耕地面积,彻底解决空心村问题。目前,全县已经涌现出独山镇王桥新村、柳林镇榆园新村、大谢集镇郝庄新村、麒麟镇南曹新村、龙堌

中心社

区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巨野县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三级网络,越来越多的村庄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走进巨野县柳林镇前郝庄村,只见垃圾桶整洁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说起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郝伟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庄变得很整洁了,感觉和城里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果说村里环境美了是村民的“面子”,而到农村“种”文化,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更是乡村文明营造的里子。

在章缝镇路庄村,新建成的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广场上,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文化墙也进行了刷新。整个广场干净整洁,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近年来,巨野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农村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的管理、服务制度,先后在全县建立起“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各村每5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20户设置1个垃圾桶,全县共选配乡村保洁员1900余名,进行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镇上每天对收集起来的垃圾进行压缩清运,县里最后集中做无害处理,初步实现了农村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同时,县里进一步完善扶持资金,逐渐做到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将城市运行多年、已经成熟的环卫管理模式、体系、制度延展到农村,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

篇三:《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

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

障,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状况对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调查的目的

通过对谢集镇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农村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发展目标和解决对策,以为当地的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二、 调查时间

2015年3月15日至2015年4月1日.

三、调查的方式

本次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针对调查对象的不同采取了实地综合

考察、访谈、问卷等三种主要形式。

四、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对政府方面、镇内企业和村民群众的调查。对政

{写乡村环境的变化,400}.

府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对环保工作的立法进程以及当地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对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对镇内业的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和排污治污情况。对村民群众的调查主要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对环

境的满意度等。

五、 调查过程

(一)对政府方面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约访了当地两位环保部

门的两位负责人,一位是县环保局的常务副局长,一位是谢集镇环保所长。采取了访谈的形式,主要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前我过对环经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情况,特

别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有无专门的立法或者是政策?

局长: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

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在这一阶段,国家在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也特别关注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对象制定颁布和修订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在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

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但是目前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的法律还没有,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

第二个问题:当前我县环保部门的执法情况?

局长:我县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

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县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环境执法体系,环境监察人员400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第三个问题:当前我镇的总体环境状况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

理措施?

环保所长:我镇以前经济较落后,但环境状况比较好,基本

上没有多少环境问题。近几年通过大力的招商引资和积极发展本地乡镇企业,全镇经济高速发展。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问题。 目前在上级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乡村环境的变化,400 乡村的变化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