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我与妈妈的对话》
我与妈妈的对话
我:妈妈,你最爱看什么书?
妈妈:我爱看《昆虫记》
妈妈:其实,我读小学时生活在农村,信息很落后,没看多少书。初中时,我爱看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直到高中,我所看的书才逐渐丰富起来,才接触到一些名着。我对书可痴迷了,常常看书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我的程度。
我:妈妈,你真是个书迷,我也喜欢看书,不比你差,你看有《绿野仙踪》、《作文大全>、《迪斯尼》、《秘密花园》、《昆虫记》等等。
妈妈:跟你比起来,你现在的条件可好了,你可以有选择看书,你爱看什么,我都提倡你去看,并想尽办法帮你买来。
我:噢!我记住了。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都指引我不断进步。
妈妈:对,是这样的。
我:妈妈,你写的文章很好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妈妈:不,这是我懊恼的地方,书中的知识我吸进去,却怎么也发挥不出来。
我:难道多看书,也写不出好作文吗?
妈妈:多看书,还不够。要多动笔,多摘笔记,多构思,才能写好作文。妈妈小时侯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呢。
我:要求这么多?真难!
妈妈(笑):孩子,别气馁。书籍是神奇的,它可以带你领略全世界的风采,也可以给你带来非凡的体验,更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各种素质。
我: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阅读,铭记妈妈对我的教育。
广铁五小五年级:林家如
篇二:《我与妈妈的对话》
我与妈妈的对话
前言:
老舍说过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根对花一样重要。举个例子,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面对困难的,在你面前,就是想让母亲来激励自己,用学习上的进步来安慰满怀期待的母亲。牢记母亲的希望,你会懂的高洁的人生最不能忘怀的是责任;牢记母亲的希望,你的心缝闻会生长起一种温馨、一种拥有生活的强烈渴望!
正文:
时间:2009年12月8日
地点:自己家中
我: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您是被采访者,我问您答,妈妈,好吗? 妈妈:好的
我:妈妈,你说孩子该不该溺爱?
妈妈:我觉得得看时候。
我:为什么?(一脸的困惑)
妈妈:如果你生病了,或有问题时,妈妈不应该溺爱你吗?(笑)
我:哦,原来是这样,那妈妈,你说说学生考不好的话,母亲应不应该打骂、批评孩子?(一脸恍然大悟)
妈妈:应该教育孩子,鼓励她只要努力学习,以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不要灰心。
我:那妈妈,如果我有好奇心,拆坏了东西,您会不会批评我? 妈妈:当然不会啦,我也会鼓励你,让你修好的!
(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后记:
冈察尔说过:“母亲的爱是永远不枯竭的。”我感受到了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是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珍惜母爱,珍惜的是我们的生命。
拥有母爱,拥有的是我们的未来。
拯救母爱,拯救的是我们的灵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深深体会到:母爱是——永恒的!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五年级一班 侯翔
篇三:《我和父母的一次谈话》
我和父母的一次谈话
和爸爸妈妈倾心谈了一次话,感慨良多。这次谈话让我深切的体会到爱的代价?无偿的爱不等于廉价的爱,相反父爱母爱都可能有数不清的酸甜苦辣,我非常感谢你们在这几年的养育之恩,我好想对你们说的一句话是:“我爱你们,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他们的爱深深触动了我,震撼了我,我才知道父爱母爱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爱尽在不言中。父爱母爱就是这样的,爱的无言、爱的无私、爱的深切、爱的深沉""当一个人在爱你之前没有奢望去得到什么,甚至就没有指望去得到什么,这样的爱才是最无价最纯净的。父母的爱是不图回报的爱,这样的爱只有父母给得起,也只有父母愿意给。
篇四:《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你会说,孩子就会听.txt
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其实你懂的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吗?
现在首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对孩子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2您认为孩子有哪些优点?
3您认为孩子听话吗?为什么不听话?
4您觉得孩子爱你吗?喜欢你吗?
5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不理想,那原因又是什么?
6总结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可能的不足和问题。
7你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都做些什么?
注意:
1以上所有题目应该做书面回答。
2不要回避这个作业,当您看完全书后,再看您现在的回答,会有很多新的感触!1 其实我不懂你说什么 ——孩子对父母说说的最多的话其实
就是废话,不过,人们还是在说……
在许多次的讲座和报告中,我都会向所有的家长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和孩子说的话里,什么词或什么话您使用的次数、重复频率最多?
★ 请你在这里写出来:
很多家长会写:快、认真点、细心点、做作业去、去问你爸、你小心点……
现在,请家长您自己再仔细看自己写的结果,有什么感觉?
在沉寂片刻后,很多家长举起手开始说了,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很接近,最高频率的词是“认真点”,其次是“快点”,还有就是“你真笨”。
有一次做这样的现场问答的时候,非常巧,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来了。当我把这
几个词写到黑板上以后,就问这个小孩:“这位小朋友,爸爸是不是常常和你说"认真点吗"?”
小孩说:“是。”
我又问道:“那么是什么时候说的更多呢?”
小孩说:“我写作业的时候,还有早晨去上学的时候,还有去考试时说。”
我说:“噢,是这样的。那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你爸爸说的认真是什么意思吗?”
小孩想了想:“就是让我认真点吧。”
我又问道:“那怎么就可以认真点呢?”
所有的家长都很安静地在听我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这时候孩子一脸茫然但很坦率地说道:“我不知道。”
寂静,还是寂静,然后家长们互相私语了起来,但我分明可以听到很多诧异的啧啧声。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现在可以再仔细看看自己刚才写下的内容吗?当然也好好琢磨一下孩子
到底懂不懂您常常说的“认真”?
结论很明白:孩子其实是不懂的!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的孩子啊!不管是什么道理他都懂,比你还明白呢,他就是不给你干啊!”
不客气地讲,您的孩子还是不懂,要真懂就不会不干了!
我在与家长和孩子大量的接触中发现,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孩子听到家长说“认真点”这个词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怎么认真学习的,真正认真去学习的人是凤毛麟角,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过!就是这么夸张,但这就是事实。反之,那些语言里“认真点”少的家长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倒很不错,这也看起来很夸张,但也是事实!
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家长通常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学习才算是认真,怎么做才是认真,而往往只是用认真解释认真,孩子怎么会明白如何做才算是认真啊。就这样,一个汉语里非常好的词汇就被我们的家长给用坏了。
家长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认为孩子不懂的事全都替孩子做了;相反,对以为孩子懂的事情缺乏要求和指导,实际上孩子对此恰恰不懂。有时候妈妈手里拿着包袱,另外一只手拿钥匙费力地开门,孩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着,其实孩子有时候是属于真的不懂。对孩子没有做必要的要求,孩子当然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了。认真也是如此,以为孩子知道如何认
真,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认真。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喜欢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愿望想法。这样做不仅说不清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这种主观上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漠视的习惯上。这种主观的行为特点,似乎也是东方人的特点。许多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表现为——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本身的意义,考虑更多的是家长对“做这件事情”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觉。不大会想“我该不该做”,而是考虑“家长是不是同意”。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孩子表现得是如此乖巧,但自主性、独立性、创造能力却被强有力地束缚了。
相反,那些看起来很不听话的孩子行为乖张,由于总是陷入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的漩涡中,不能正确理会家长的意图,结果丧失了许多大好时机,最后后悔也无济于事了。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说的那样,等大了的时候才知道父母的话是对的。这类家长我经常碰到,但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从自身的教训中总结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家长通常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这样的家长与孩子对话交流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家长自身的教育文化程度没有太多关系。家长表现往往很主观,认为孩子对这么简单的事情一定是很明白的,所以只是主观地提出了要求和愿望,但具体怎么做却又疏于指导!可是做事情不是只靠愿望就可以实现的。何况还只不过是家长本人单方面的愿望。
二是说“认真点”往往是针对学习,而学习到底该怎么进行,自己心里并不太清楚,清楚的又往往是偏颇和不完整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认真点”、“一定要认真”给孩子更多的信息只不过是主观意愿的表达,缺乏对客观行动过程中的明确指导。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如何“认真”,如何实现“认真”呢?
在家长对孩子说“认真点”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回答:“是,知道了。”而脾气大点的孩子会说:“知道了,你烦不烦人啊。”其实孩子从来都不知道。即使大点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怎么实现“认真”,但是,往往在听到“认真”二字后,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厌恶和反感,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去做,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典型体现。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每天都做的“洗手”吧。
我们的家长通常往往只是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要认真地洗啊,不要马虎啦之类的话;或者是打了香皂了吗,洗手背了吗之类支离破碎的问话,却疏于具体明确地指点孩子该如何作为,这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只需要父母对孩子耐心地做一次这样的讲解:首先你要把手湿了,然后用香皂在掌心打一打,再把香皂放回皂盒,两只手互相地搓一搓,当然还有手背、关节等处,如果指甲里有黑泥,你可以再抠一抠,然后用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沫,最后用手掬点水把龙头冲冲。噢,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的确需要说好一阵的,但是孩子听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洗手。(如果您连这一点都没有“认真”去教孩子的话,那太失职了,如果教了,你的孩子就会“认真”地去做事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把许多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是我们的家长,原因就在于家长缺乏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解释和指导。
所以,要想达到正确理解“认真”的意义,正确执行“认真”的目标,同样需要我们的家长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给孩子讲解“认真”,对“认真”做出具体的要求。
有一次,我在给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做学习训练班的最后一堂课的时候,家长也同时在场。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告诉我,赵老师最讨厌的一个词是什么吗?”
大家集体回答:“认真。”
我呵呵地笑了,看到家长脸上诧异的表情,我便觉得甚有意思。
我又问道:“哪位同学告诉我,为什么我最讨厌"认真"二字?”
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赵老师讨厌"认真"这个词是想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按照它的要求,把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做完整了,这就是"认真"。而不是把"认真"总挂到嘴上,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中。”这个同学那么流畅的回答令家长们都很惊讶,因为这个学生还是班里最小的孩子。
后来我在一本管理科学方面的书里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他曾公开地表示“讨厌质量”,但他著名的六个西格玛流程的主要焦点就是在提高质量、速度以及效率。最后的结果就是通用从每百万次35000个故障降低到了每百万次不到4个故障。这个质量管理的控制就在于不是从主观上对质量进行期望完成的,而是靠对质量实现的具体环节进行控制完成的。
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也如此。“认真”是形容词。形容词更多表达的是愿望和性质。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是需要用名词和动词表达和解释的。
和“认真”一词相仿的单词还有,“努力啊”、“细心点”等。可什么是努力?怎么努力?怎么做才是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对的?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想的似乎就很不足了。可我们的孩子在表达要“努力学习”决心的时候,通常表现不过是把嘴唇闭得很紧,还把拳头握得很紧,可结果又怎么样呢?正如许多家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孩子就是只有三天的热度!毕竟努力不是掰手腕,使劲并不等于努力。
再说“要仔细”、“不要粗心”的问题。什么是仔细?怎么做是仔细?您和孩子是否做过详细的说明呢?如果有的话,您的孩子不会粗心到现在!很多人似乎能说明白什么是粗心,但却基本没有人能讲清楚什么是仔细。
事实证明,越是频繁空洞地使用“认真”、“努力”、“仔细”等词汇,越是说明家长教育认识的苍白,教育手段的无力。与其如此,趁早把这个词从您的头脑里遗忘吧!
好了,各位家长朋友,先把这个口头禅改掉吧,忘掉“认真”二字,希望从现在起不要和你的孩子说什么“认真”了,在需要的时候,请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做完就OK了。和“认真”二字说再见,这是给您的第一个作业。
篇五:《我和父母最深刻的一次谈话》
我和父母最深刻的一次谈话
从小,我习惯了独立,只靠自己,后来长大后,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困难缠绕着我,我不得不向父母求救,就自然而然养成了以来的习惯,与小时候不一样了,只知道爸爸妈妈会在我完成之前帮我完成,我久而久之对独立起了反感,我不会在自己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当,把事情看成最最简单的,不用自己完成,这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好事呢?
直到那次,爸爸找来了我做了谈话。
爸爸:“女儿啊,你现在也长大了,什么事你自己也要有主见,你总不能依赖爸爸和妈妈一辈子,你长大后也会有当家的时候,所以现在你不能总是养成习惯,你要靠自己,不能依赖爸爸妈妈,如果长时间下去,你要是把自己看成那种要动手也要懂脑筋的人,你和别人一样,别人既然能够解决困难,那你又何尝不行呢?你总是怕尝试,你总是害怕伤害,那要是爸爸妈妈有一天突然没有了,那你要靠谁呢,到时候,你也要学会动脑,为什么不现在试试呢,就算结果是失败,尝试多次以后,等待你的只有成功了。你自己要学会加油,学会自主。”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的却是自己做错了。
我从此发誓我会按照爸爸的意思自己去独立完成,成为爸爸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
深圳市福田区福强小学五年级:陈敏燕
篇六:《一段爸爸和儿子的经典对话》
一段爸爸和儿子的经典对话!值得你珍藏五十年!
2015-11-16 08:58:53 来源: 淘妈育儿
01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