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社会文化环境对吉利剃须刀的影响案例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对吉利剃须刀的影响案例分析
1885年8月5日,金·坎普·吉列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小商人的家庭里。因为父亲做的是小生意,所以很不稳定,家境时好时坏。16岁那年,吉列遇到了他第一个挫折,父亲的生意破产,家徒四壁,正在上学的吉列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被迫辍学。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走向社会,对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工作就是推销员了,吉列走上了推销员之路,而且一干就是24年!有一次吉列在外地推销产品,早晨在旅馆的客房里自己剃胡须。天气太热,又急于出去找客户,勉勉强强地刮好胡须,下巴上已变得血肉模糊的惨不忍睹。他恶狠狠地扔掉剃刀,怨恨地说:为什么就没有更方便、更锋利的剃刀呢?难道男人活该要遭受这般没完没了的磨难吗?吉列的这一番怨气,倒是提醒了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来开发自己所想要的剃刀呢?
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美国的波士顿,自从“吉列之父”King C. Gillette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把安全剃须刀开始,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吉列不断给全世界带来多种革命性的产品,书写了男用剃须刀的历史。它是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 就在吉列刀片生意逐渐好转的时候,一战爆发了,这次战争给吉列刀片带来了极大的好运。
战争开始时,美国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政策,并同时与交战双方做生意。对外贸易的增长大大刺激了美国的国内生产,在这有利的形势下,吉列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从而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美国向德国宣战,并派兵进入欧洲战场。一次偶然的机会,吉列从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照片上,看见大胡子士兵在前线的照片,灵机一动,以成本价格向军需品采购部门供应安全剃刀,美其名曰:“优待前方将士”,立即受到了生活艰苦的大兵们的欢迎。
于是,吉列的安全剃须刀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每一个士兵的背包里。这项举措不仅大规模地增加了公司产品的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固定和潜在的消费群体。这些士兵在部队里用惯了吉列的安全剃须刀后,一定也会把这种消费习惯带回家中,成为吉列公司长期和固定的顾客。他们还可能会影响周围的人,会让使用安全剃须刀的人越来越多。
战争结束后,几十万名复员的盟国士兵带着老头牌刀架和刀片,分散到世界各地,广为宣传,产生了强大的广告效果。1917年吉列保安剃须刀共销售了1.3亿只刀片,是吉列公司初创那一年(1903年)70支的近80万倍,市场占有率80%,有44家海外分公司。“吉列”刀片名扬四海,吉列按照他预期计划,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剃刀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然金·吉列去世,但吉列公司仍沿用老吉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做法,以“劳军”的名义,把数量巨大的保安剃须刀作为军用品供应美军,随美军走遍世界各地。由此,吉列公司获得了战后的巨大发展。
一战,二战期间,吉利抓住机会,并好好运用,给自己的品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张前景。这无疑是内环境对广告的作用。
吉列的消费者往往具有成熟、稳健、成功人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处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较高层次,并集中在年龄分布的较高阶段。这一人群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往往是处于较低阶层人的奋斗目标,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
吉列全新的剃须理念和品牌诉求:剃须干净顺畅,做新完美男人的概念主张。通过国际巨星“贝克汉姆”万人迷的号召力,使“剃须干净顺畅,做新完美男人”的概念深入人心,洞开受众的心智。
中国人好大喜功,源于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刮胡子刀片是一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产品。它几乎和火柴卫生纸一样被人们不屑一顾。可是,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儿的日常生活用品,因为其消耗巨大而利润可观。在中国市场中,吉利广告用的是众所周知的运动员林丹,整个广告讲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首轮出局,到向伦敦努力。 “让我学会追梦,每一步都充分准备,把握每一个开始。”广告语:让男人从容开始。
产品需要结合人,无论明星还是特定的“人”,通过人的结合,赋予产品血肉之躯,与受众消费者对话。
吉利不仅把广告受众锁定在男性受众,而且还把广告延伸到了女性受众。我觉得吉利刮胡刀的营销策略中,最出色也最值得他人肯定的,就是向女性推销刮胡刀。
由于男、女的生理表征不同,男性长胡子所以要刮胡子。这本是天经地义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实。所以销售刮胡刀,这是一个显性、巨大的市场。这也是商界众所周知的巨大商机。而女性不长胡子也不就不需要购买刮胡刀,这也是一个明白的事实。如果商家想向女性推销刮胡刀,难免会被认为是不可思议或荒唐的行为。
20世纪70年代初,吉列公司以适销对路的刮胡刀片和刀架风靡全球,成为男性的专宠,雄踞一方。但是,吉列公司不满足已有的战绩,而是展开多方位的市场调查,搜索营销中的“盲点”,加以研究,予以激活,使其转化成亮点。
经过将近一年的周密调查,吉列公司发现,女性的隐性市场却鲜为人知从而潜藏着巨大的商机。根据可靠的数据显示,在当时美国8360万30岁以上的妇女中,大约有6490万人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以维护形象之美,其中2300万人不得已而购买男用刮胡刀。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生活观念的更新,流行趋势的时尚化。女性彰显其身材之美、着装潇洒奔放等心理需求日渐强烈,这为女性“刮毛刀”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吉利公司根据广告受众的性别分别都作出了不同的营销策略。为需要的女性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刮毛刀”,其刀头部位的功能与男用刮胡刀并无二致,而刀架却选用了色彩鲜艳的塑料材质,刀柄由直线型改为弧线型以方便女性使用,并在上面压制了一朵美玉似的雏菊。根据女性的心理特征,在推销这一产品时,突出了其安全性和纤巧性,推出了“不伤玉腿”的广告,将此品冠以“雏菊”品牌。该产品一面世,即刻被成千上万的女性抢购而空,供不应求,奇货可居,吉利公司商林独步,获利甚丰。
吉利广告向女性营销的成功,充分彰显了社会文化环境和受众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观念,对广告的积极作用。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2011级10班 2011207644
许哲
篇二:《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癌症发病,为何各地不同? 希波克拉底门徒 昨天10:00
最近,中国癌症登记中心公布了2013年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其中的数据显示,很多癌症的发生都呈现出了地域性差异:1.甘肃、青海、上海、江苏等地胃癌高发;2.食管癌高死亡率主要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3.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吉林等地;4.肺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北煤矿区和云南个旧锡矿区。 癌症的地域性差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假如离开了某种癌症的高发地区,患癌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吗?
地理位置本身不能成为癌症发病的解释,地域背后隐藏的生活环境差异,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差异的真正原因。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山河一类的地理环境,而是人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外界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物等等因素,都可能是某一地区某种癌症更多发生的原因。
生活习惯
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常会有相似的饮食偏好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因素就可能会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结肠癌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人,但是在美国出生的日本裔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却又显著高于日本国内的同胞(男性高出两倍,而女性则高了40%)。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脂肪摄入量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 这一增一减就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1,2]。{关于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例子}.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也是一个生活习惯通过地域差异表现出来的典型例子。印度中央邦三分之一的15岁以上人口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印度每年新增8万例口腔癌患者,其中3万5来自中央邦。中央邦的口腔癌发病率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十万分之十三)的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3]。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会刺激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分裂增加,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研究显示50%以上的口腔癌和吃槟榔有关,国际癌症机构把槟榔列为1类致癌物。一个地区的人们若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口腔癌高发自然也不奇怪。(更多阅读:槟榔,还是别嚼了)
工作场所暴露
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癌症发病的风险。例如早在18世纪就有研究发现,扫烟囱工人在工作中接触的煤灰、烟尘会大幅增加他们患阴囊癌的风险。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情况下,采矿工人接触的粉尘、化工企业职工接触的有害化学物质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因素。如果某一地区有很多人集中从事这样的行业,那么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因此表现出地域差异。
大概1/3因职业导致的癌症,起因是石棉纤维。石棉纤维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由于它有绝热、耐磨、隔音、耐酸、耐腐蚀、耐高温等很多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庭用品等。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亿2千5百万人口在工作场所会接触到石棉,有超过每年10万人死于石棉引起的肺癌与间皮瘤。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已经全面禁止石棉的使用,而我国尚未全面禁止石棉使用。中国科学家曾经选取1960年1月1日至1980年12月31日之间从事家庭内温石棉手工纺织作业一年以上的女工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在5681名接触温石棉纺织女工中,有144名死于癌症,其中有74名女工死于肺癌,肺癌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4.17倍[4]。(更多阅读: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cancers)
环境污染
环境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癌症风险的区域性差异。
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大气污染列为1类致癌物,在证据的充足度上和吸烟等同(注意是证据强度而非危害程度等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0年肺癌患者里有22.3万例是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事件,6%与肺癌相关。2013年,世卫组织的癌症专业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得出结论,室外空气污染可导致癌症,空气污染中的微粒物质与癌症、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升高有关。
化工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处理措施,其排放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一些所谓“癌症村”的出现也与此有关。(更多阅读:癌症村:住在哪儿会影响患癌机率?)
此外,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因素之一。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发现浙江嘉善地区的结肠癌病死率达到26.2/10万,居于全国县级单位之首。于是科学家在浙江嘉善建立了全国结肠癌防治现场。对全县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筛查与预防,发现有机农药的暴露与结肠癌发病相关[5]。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而化之谈论癌症的地域差异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以地域差异的数据作为线索,进一步深入调查并发现背后隐藏的风险因素,这也是调查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的意义所在。{关于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例子}.
幸运的是,癌症地域差异背后的风险因素往往是可控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致癌风险只要改善个人生活方式就能避免。
篇三:《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商英2班张旸晓晴,张微微,黎雅清,郭甜甜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顺境是指良好的境遇,逆境是指艰苦的境遇,顺境和逆境都属于环境。顺境和逆境都影响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就是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过程中需要环境为人的成长提供一定的空间,这必然少不了环境的变换。顺境让人全面发展,从身心健康到社会角色两个大指标使人的成长得到物质的帮助与人们的支持。逆境使一个人在困苦的境遇付出的努力与遭遇困难高于一般预期,让人的本质成长了,让人的历练成长了,进而增加知识历练,扩展视野,激发人的潜能。这样顺境与逆境的转换,使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成长。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好的环境使人成长,而消极的环境只能使人堕落。但何为好的环境,何为消极的环境呢?显然,好的环境不一定指顺境,消极的环境不一定指逆境。环境可改变一个人,态度同时也决定一个人。如果在顺境中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好的环境你都只会是墙头草,而如果你秉着一种想成功,乐
观积极的态度,那你将会成为一朵花。例如,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赞美会使你愉快,有足够的信心,反之,不断的批评会使你难过,失望,导致信心下降。所以,好的积极暗示与环境会使人进取,否则,则反之。
顺境影响人的成长。影辩论赛中正方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从人的成长的两个指标即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成熟度来论证。就论证角度而言,正反的论证角度较全面。接着通过罗列出顺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对人的成长的积极影响的表现,并一定程度下指出逆境容易对人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对比更突显己方观点。但在论证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在立论中,正方没有明确指出顺境是指过程中的顺境还是结果的顺境,并对顺境对人的积极影响有夸大嫌疑。比如在说到“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时,“使”字和“终生”二字用得不够严谨,间接夸大了顺境的积极影响。其次,在自由辩论过程,正方有混淆反方的逆境与绝境之意,未能准确地从逆境方面进行反驳。笔者认为,既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双面性的,那么在论证顺境对人的影响时也要辩证看待,既要肯定顺境利于人成长的一面,也不能忽视顺境人不利于的成长
的一面。
逆境影响人的成长。反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他们给逆境下了定义:逆境指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及遇到的困难高于预期,且有时可以是指过程的暂时逆境,其结果很可能是成功的,从根本上有利于人的成长,论证巧妙。反方进而论证逆境可以让拥有人发现其他新事物的机会,同时举出例子:生活中我们解决困难的途径很多都是从逆境中得到的,从而我们从逆境中知晓了荣辱道德,逆境也使我们的智慧更加成长。此时反方运用辩证原理,从事物不好的方面推理到好的方面,逻辑更具说服力。但是反方论证仍有漏洞。过程的暂时逆境有时却会让人消沉、低迷,同时付出努力如果得不到回报,则会让人丧失意志,并不有助于人的成长。另一方面,逆境有时让认发现的不一定都是新事物,我们可能在逆境中重蹈前人的覆辙,并不利于人心智的成熟和成长、并且反方也没有指明为何逆境会与人的荣辱道德扯上关系,而逆境对智慧成长的帮助也很片面。所以,逆境相对顺境不会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而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例如爱迪生做发明之类可以让人心智、能力的到具体锻炼的条件下,才会相对逆境更能让人成长。所以,同上,笔者仍然认为,既要肯定逆境利于人成长的一面,
也不能忽视逆境人不利于的成长的一面。
因此,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成立的,影响人成长的条件之一是环境,而不仅是顺境或逆境,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篇四:《环境对人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作用
人从出生到天年归西,他需要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常称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广义上可分为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环境氛围。大的社会环境是指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形态乃至国际形势等等。社会这个大舞台能造就英雄,也可以毁灭人才。社会稳定,就会有治国安邦者应运而生;局势动荡,有可能乱世出豪杰,也可能小人得道,无德之辈鸡犬升天。如果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不能说明许多具体问题或者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印证的话,那么小的环境氛围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小的环境氛围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居住区等,主要表现为人对人的影响。例如一个人的秉性,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家庭之中,亲人共居,朝夕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人不只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大自然创造了人,但发展和形成人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很大,人是无法抗拒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是不能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但环境可以改变人。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人这种想尽办法适应周围环境的做法,可谓“适者生存”。大{关于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例子}.
家所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一例,孟母为了给孟轲选择一个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竟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迁至“市旁”又继而到“学宫之旁”可见她多么重视环境的选择。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和例子,无不说明人要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性。
从易学的平衡观点角度来看环境,是由“能量”和“信息”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信息”是指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物的模式,每一事物都包含有潜在信息和显现信息两部分。潜在信息和显现信息构成了事物的信息总和。“能量”的概念人们就不太熟悉了。科学家们暂时把能量当作一种能够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东西。由于能量的存在形式很多,一时很难说清“能量”是什么。但易学是这样阐明的:有运动就有能量,有能量就能创造物质,故道和易的互补运动就是一种具有互补能量的运动;互补能量演化就能生成五彩缤纷的万物世界;这说明道和易是创生宇宙及其万物的原始本质要素。故此圣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告诉人们事物从“无”到“有”的生成演化过程,形而上是指事物生成之前所处的“无”状态;形而下是指事物生成之后所处的“有”状态。“道”和“易”是事物在生成之前,处于不可见的“形而上”的一种存在状态。这一种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 或者说的“能量”。“形上”世界是看不见的无形世界,须用“心”来感悟;“形下”世界是可见的有形世界,故这种互补平衡秩序称“心形互畜”。这并非几句话能够讲明白的,只能给大家有点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
环境对人的作用,有时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但更多的作用人是
无法感觉的;它的作用力不是来得突然和很大,而是慢慢地作用。人是灵性很强的动物,环境对人的作用时当人感觉到不适,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关键问题是环境对人的作用时你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迟钝,甚至错误感受,自然就不会采取任何调整行动了。随着环境对人的作用的时间长了,作用力累加到一定量时,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波动,最终反映到人的心身出现变化。人的情绪不稳定或者变化大,直接影响心身健康、生活质量、人际关系、改变性格等等。也就说环境不平衡就会影响情绪不平衡,情绪不平衡又直接影响心身不平衡,反之亦然。我们现在讲得最多一个词“和谐”,和谐就是平衡。环境对人的作用不利时,就是不平衡的表现,将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也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有人会问夫妻感情不好、离婚等与环境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问得好。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仔细分析就知道它们之间内在关系了。就拿家居环境来说,如果某人居住一个不适应他的环境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家人关系不好,最后影响他的心身健康。我在前段时间写的《化解自杀念头》的案例,就是环境对人作用的表现。由于睡眠的方位环境对她不利,导致她痛苦不堪,发展到放弃生命念头,准备了结此生的行动。可见环境对人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对一个人的生命都能起作用,更何况夫妻的关系就不起作用吗?假如夫妻的睡眠方位不利,不仅影响他们的睡眠,而且影响他们的性生活。性生活不和谐,直接影响夫妻的感情。假如厨房的方位不利,不仅影响全家的健康,而且对女主的影响更大。总之,每个方位环境都有一
定的要求,也一定可以适应某些东西。
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如何选择和适应环境。其实每一个人都具备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只不过能量高低的差别。有些人能量高、灵感性强,身临其境马上有强的反应,脑子做出判断是好或者是坏。有些人能量差点、灵感性一般或者迟钝,反应的程度不一样了,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没有很好地重视环境对人的作用,忽视了平时的感觉和观察,就不会注意身边的信息,更谈不上去如何捕捉信息和对信息的思考及总结了。捕捉信息借助能量来完成,对信息思考和总结又是对能量的补充。提高能量主要靠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觉。我深有体会:心静能提高“悟”性,悟性越高能量越大。能量大就能及早发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不利的方面,包括居住、工作和人与人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自己心身健康。
篇五:《教育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