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壮烈送别诗 杜甫的送别诗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专题五 送别诗》

专题四 思乡怀人诗鉴赏

【试题引路】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②,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③、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文章开头写了三种悲鸣的鸟声,下列选项不属于鸟鸣声作用的是( )(3分)

A.用鸟声起兴,烘托强烈的悲剧气氛。

B.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寄托自己的悲痛心情。

C.交代离别的时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D.为下文抒发胸中郁积做铺垫。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

B.词人送走爱妾,又与堂弟告别,身受幽禁与国破家亡的悲伤充分体现出来。

C.“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

D.“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

3.下列送别诗中的诗句,情感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3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3种情感?(3分)

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你如何看待李陵和苏武?(6分)

6.词中“马上琵琶关塞黑”化用了昭君辞汉出塞的典故,杜甫写昭君的《咏怀古迹》之三中有“琵琶”二字的是 , 。“易水萧萧西风冷”

用到了荆轲别燕太子丹的典故,原句是 , !(4分)

参考答案:

1.C

2.B(“词人送走爱妾”错,用典,注意注释中“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3.D(没有伤感之情)

4.离别堂弟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怀才不遇之悲。(3分) 5. 李陵曾是悲壮的英雄,投降匈奴,情非得已,但他并没有完全被叛汉人。然而不管怎样,武将贪生,战败降敌,总是耻辱的。

苏武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有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

(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6分) 6.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分)

【知识梳理】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们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其代表人物及诗作有——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

一、常见意象 :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

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 (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 (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5、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三)空间意象:

6、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7、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8、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

9、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10、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二、风格类型: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等。

但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我们还要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生活在初、盛唐的诗人,他们多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因此他们的送别诗大多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很少伤感情调。

三、抒情方式: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 直接抒情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

篇二:《2014届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学案》

2014届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学案

【初识派别】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们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

其代表人物及诗作有——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

【技法攻略】

一、了解常见意象

送别诗涉及到的送别的空间和主要意象有:

送别空间:长亭、渡口、南浦、灞陵、古道等。

送别意象: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二、把握诗歌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1.伤感型。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2.豪迈型。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三、理解常抒感情

送别诗抒发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四、分析写作技巧

送别诗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1.融情于景:诗人常借言情的客观物象,来抒写诗人的离情别绪。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烘托出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4.想象(虚拟):送别诗常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目的是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5.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方法外,还应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沙场练兵】

一、(2010天津卷)13.读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你觉得哪两个字用得精彩?请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壮烈送别诗 杜甫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