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字》
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字
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我们只能大概了解一下范围了。
就此我整理、筛选历代皇帝中比较生冷怪异的名字,并依据《汉语字典》逐一标出了读音和简单的释义。由于资料和博主水平的局限性,仅做参考之用,欢迎指正。
看一看,您能读对多少个?是否明白其含义?
上古时代:
颛顼(音zhuān xū), 高阳氏 帝喾:(音kù) 高辛氏
夏:
羿-寒浞:音zhu,义:淋湿。
帝扃:音jiōng,义:门户。
履癸:音guǐ,义:天干的第十位,用于作顺序第十的代称。 西周:
懿(音yì,义:德行美好)王囏:音jiān,古同“艰”。
幽王宫湼:音ni,义,同“涅”。
古公亶(音dǎn,义,实在,诚然,信然)父(太王)
东周:
惠王阆:音làng,义,门高的样子,空旷,没有水的城壕。 西汉:
元帝刘奭:音shì。义,盛。
成帝刘骜:音ào。义,千里马。
平帝刘衎:音kàn,有快乐的意思。
东汉:
章帝刘炟:音dá,义,火起、爆。
和帝刘肇:音zhào,义,开始、初始、引发。
安帝刘祜:音hù,义"福"的意思,千万别念成gu。
质帝刘缵:音zuǎn,容易被人念成赞(zàn),义,继也。
三国:
魏明帝曹叡:音ruì,有"深明、通"的意思。
常道乡公曹奂:音huàn,义,盛大、众多。
西晋:
司马邺:音y。邺是魏晋南北朝时中城市之一。
东晋:
穆帝司马聃:音dān,义,耳朵长大的意思。
孝武帝司马曜:音yào,义,照耀;明亮,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十六国:
前凉高祖昭王张寔:音shí,同"实",有"放置、此"的意思。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音huàng,仅用于人名。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音jùn,有才智超群的意思。
前燕幽皇帝慕容暐:音wěi,形容光很盛的样子。
后秦:
武昭帝姚苌:音cháng,古代一种植物。
西凉:
昭武王李暠:音gǎo,或音hào。念gǎo形容"光明、明亮",念hào同"皓"。
李 歆:音xīn,义,喜爱,羡慕;飨,祭祀时神灵享受祭品、香火。 南北朝:
南朝宋太宗明帝刘彧:音yù,形容有文才。
南朝齐武帝萧赜:音z,有深奥的意思。
南朝齐明帝肖鸾 :音luán,义,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北朝北周孝愍(音mǐn义,同“悯”。)帝宇文觉
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音yōng,有和谐的意思,千万别念成邑了。 北朝北周宣帝宇文赟:音yūn,有"美好"的意思,多用于人名,千万别念成"斌"了。
隋朝:
恭帝杨侑:音yu,义,相助
唐朝:
武曌:音zhào,只有武则天一个人用过。
懿宗李漼:音cuǐ或cuī,形容水深。
僖宗李儇:音xuān,形容"聪慧、敏捷"。
昭宗李晔:音y,形容火光很光盛大的样子。
哀帝李柷:音zhù,与"祝"同音。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音xù,意为勤勉,别念成"助"了。
南唐高皇帝李昪:音biàn,光明的意思,古代同"忭",喜乐的意思。 南汉中宗刘晟:音shng,光明、旺盛的意思。
南汉后主刘鋹:音chǎng,锐利的意思。
宋朝:
南宋孝宗赵眘:音shn,有"谨慎"的意思,古同"慎"。
南宋度宗赵禥:音qí。
南宋瑞宗赵昰:音xià,是"夏"的古字,有"直"的意思。
祥兴帝赵昺:音bǐng,"明亮、光明"的意思。
西夏末代皇帝李睍:音xiàn,睍睍,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 明:
惠帝建文帝允炆:音wn,义,没有火焰的微火。
孝宗弘治帝朱佑樘:音chēng,在位18年。
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音zǒng,也念cōng。念zǒng时,有火炬的意思。 穆宗隆庆帝朱载垕:音hu,同厚。
清:
世宗雍正帝胤禛:音zhēn,以至诚感动神灵而得福的意思.。 仁宗嘉庆帝颙琰:音yng yǎn,
文宗咸丰帝奕詝:音zhǔ,智慧的意思,也念nu。
德宗光绪帝载湉:音tián,形容水面平静。
篇二:《明朝帝王名字中的特点》{帝王网名}.
明朝帝王名字中的特点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对开国功臣们斩尽杀绝的作法很为后人不齿。但做为父亲,做为家长,朱元璋同学大概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为了自己的子孙不被他人欺负,自己的家业不被他人所夺,就必须把那些危险因素都早早地消除掉。
而且,为了自己的家业能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朱元璋同学那真是煞费苦心啊。不说别的,单说为其子孙们定下的取名规矩,那可是特地请教高人的。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来改名为朱元璋,据说是取“诛杀元朝的锋利玉器”之意。所以在给后代子孙取名的时候,就遵循了五行循环的原则,以期“五行相生,生生不息”。 朱元璋的儿子们以木为旁取名,相传是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枝叶繁茂,子孙后代方能繁荣昌盛、永世不绝。
从孙辈开始,其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要严格按照“火、土、金、水、木”的五行顺序来指定。
并且,朱元璋还为他后代预先取好了二十代的谱名,作为辈分排序,也就是说朱家后面二十代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均以此谱名为据,第二个字则以五行为偏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为序,轮流循环使用。
比如说,太子朱标后人的谱名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之子是允字辈,火字旁,因此其子叫朱允炆,下一辈是文字辈,土字旁,所以其孙叫朱文奎。
后来夺取帝位的朱棣后人的谱名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的四个儿子分别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由此往下,直至崇祯兄弟的名字分别为朱由校、朱由检,正好两个轮回。
巧合的是,名字中含有“木”字旁的明朝皇帝,其帝位一般都不能正常地传承。
在明朝皇帝中,共有四个“木”字旁的皇帝,分别是永乐皇帝朱棣、弘治皇帝朱佑樘、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
首先,由于太子朱标比他爹明太祖朱元璋先死,所以皇位是直接传给了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建文帝)。而建文帝在位只四年,就被他叔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赶下了台,帝位到了燕王朱棣手中。
弘治皇帝朱佑樘传位给他的儿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可正德却没儿子,而弘治又只有正德皇帝这一个儿子,所以正德皇帝死后,皇位就传给了弘治弟弟朱佑杬的儿子嘉靖朱厚熜,这就不是正常的“火土相传”了,而是成了“火火相传”。
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无后,他死后帝位就传给了他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成了“木木相传”了。崇祯皇帝就更惨了,继位后内忧外患,最后在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时,煤山吊死,也就没能将帝位再正常传承了。
而且,木还成了明朝的“终结者”。崇祯皇帝自杀,没有选择其他方式,却是选择吊死在了歪脖树上。树–木,这究竟是巧合呢?还是有什么玄机呢?
有人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一是因为明朝的国号“明”,日月光辉火性强烈,对五行中生火的木消耗太过。
也有人说,朱元璋名字中的“璋”字,取其锋利的玉器之意,原来是要诛杀元朝的。可是“璋”字按其五行属性分析的话,应该是偏金的土性,五行中木克土,但如果土的力量太强大的话,木却会被反侮,所以这名字中带“木”的皇帝,运势迥异,强者如朱棣,弱者如朱由校、朱由检,也就不难理解了。
篇三:《历代皇帝名字》
历代帝王列表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其中云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和东夏(大真)的君主称皇帝;南越(吕后时)、于阗(五代时)的君主一度称皇帝;南越、东越、闽越、东瓯、高昌、于阗、吐谷浑、渤海国(大震)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君主称王;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回纥(回鹘)、柔然的君主称可汗;吐蕃的君主称赞普。 十六国时期:汉赵、后赵、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后秦、胡夏9个政权称皇帝,后凉、北燕2个政权称天王,前凉、西秦、南凉、北凉、西凉5个半独立政权称王。 其中: 汉赵刘渊304年—308年称汉王; 后赵石勒319年—328年称赵王,328年—330年称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称天王; 成汉李雄304
年—306年称成都王; 前燕慕容皝337年—348年、慕容儁348年—352年称燕王; 后燕慕容垂384年—386年称燕王,慕容盛400年—401年、慕容熙401年—407年称天王; 南燕慕容德398年—400年称燕王; 前秦苻健351年—352年、苻坚357年—385年称天王; 后秦姚苌384年—386年称万年秦王,姚兴399年—416年称天王; 胡夏赫连勃勃407年—418年称天王。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后蜀(934—965,之前是后唐的蜀王)、吴(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吴王,919—927年称大吴国王)、南唐(937—958,之后是称国主)、闽(933—945,之前是后梁、后唐的闽王)、南汉(917—971,之前是后梁的南海王)、北汉的君主称皇帝,吴越、楚、南平3个半独立政权的君主称王。 说文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其下皆称“陛下”。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满蒙入主中原,虽得天下,但不法古圣,杀戮甚众,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尚如此,况皇帝乎?故以下之表,无满
蒙之君号。至于鲜卑之北魏,虽法中原,但吾无典可考,不敢造次,留此以待后来之君子。 秦朝 始皇帝 嬴政
二世皇帝 嬴胡亥
三世皇帝 嬴子婴
西汉 太祖高皇帝 刘邦
孝惠皇帝 刘盈
前少帝 刘恭
后少帝 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孝景皇帝 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 刘彻
孝昭皇帝 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 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 刘骜
孝哀皇帝 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 刘衎
孺子婴 刘婴
新朝 王莽
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 刘肇
孝殇皇帝 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 刘保
孝冲皇帝 刘炳
孝质皇帝 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 刘志
孝灵皇帝 刘宏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孝献皇帝 刘协
三国魏 高祖文皇帝 曹丕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齐王 曹芳
高贵乡公 曹髦
皇帝(陈留王) 曹奂
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 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 刘禅
三国吴 太祖大皇帝 孙权
废皇帝 孙亮
景皇帝 孙休
乌程侯 孙晧
西晋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
孝惠皇帝 司马衷
孝怀皇帝 司马炽
孝愍皇帝 司马邺
东晋 中宗元皇帝 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 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 司马衍
康皇帝 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 司马聃
哀皇帝 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 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 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马曜
安皇帝 司马德宗
恭皇帝 司马德文{帝王网名}.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 刘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皇帝 刘准
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 萧鸾
南朝梁
南朝陈
北朝北魏
北朝东魏
北朝西魏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和皇帝 萧宝融 高祖武皇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 萧绎 闵皇帝 萧渊明 敬皇帝 萧方智 萧庄 高祖武皇帝 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炀皇帝) 陈叔宝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 元诩 殇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幼主 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 元脩 孝静皇帝 元善见 文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齐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北朝北周 孝闵皇帝 宇文觉
世宗明皇帝 宇文毓
隋朝
唐朝
五代后梁
五代后唐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宣皇帝 宇文赟 静皇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帝王网名 霸气帝王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