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和三姨娘 我的三个母亲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三姨》所感》

“三姨,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好的,虽然现在你们身上有那么大的伤,你们一定好的,你相信奇迹吗?”“奇迹?孩子,怎么会有奇迹?难道我和你姨夫的腿突然接上了?你姨夫脑子突然清醒了?怎么可能?”“嘿嘿""不过你疼的时候,千万不要哭,就吃巧克力,巧克力可甜了!“”三姨我恐怕一辈也吃不到好东西了。这本书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爱情的悲剧,也为我们展示了在红道势力和黑道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其实,依我看,光读他那信手拈来的轶闻隽语、漫心铺展的议论析理,便已颇得“乱”的神韵。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改变现在的面貌,努力,加油!

过程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若这目的,是基于对写作的真诚,而并非是功利的驱使,那将是很好的动力。假设我让青春变得张狂,可那所谓的将来如何办?学习,刻苦,努力,这样过日子。两辆消防车呼啸而出,尖锐的警笛声刺激着我的鼓膜。最灿烂的文化与杰出的生命往往从点滴善行的投资中收获。说妈妈天堂美不美啊,儿子不久就会陪你的,天上和人间的时间可是不同的哦。就这样,闲适的生活令她份外满足。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铛铛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我是众生芸芸中的一个小角色,父母赋予了我纯洁的心灵,而一望无垠的天空和广阔的大海共同给予了我快乐而又无私的胸襟,我总是将微笑描绘在脸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明媚,灿烂的微笑总是收捻在我的脸庞上,正如同学对我的评价:“你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学到了许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笑着面对!”是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自私自利的过是一生,默默奉献的过也是一生,我们何必选择前者,而摒弃了后者呢?因为我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因此幸福的光环总是缭绕在我的身旁,那么选择后者又何乐而不为呢?也许幸福就是听长辈们述说那过去的一番难以忘怀的经历,那时的生活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又难以琢磨的,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到如今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幸福的博大精深,即使是一丝的微笑,也比他们的经历要幸福的多,并因此而觉得幸福的无处不在。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迷惘过,从未。我欢迎这样的朋友。呵,长大了,我和父亲的思想出现了危机,即使很小的事,仿佛父亲开始反对我了。作为星二代的他,他所拥有的成就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无法实现的;他所拥有的光环是所有人都得不到的。全国在2004年还举办了“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如果说一个农村,有一天变成繁华的大都市,是因为英明的领导人在那里画了一个圈;一个还残留着封建农奴制的高原,会变成世界最美丽的屋脊,是因为红色的军队驻扎了进去""我的家,没有那样传奇的经历,只是在耀眼的金色太阳下恩泽了一抹微小的荧烛之光。当我成功的时候,你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庆祝,还提醒我不要骄傲。那年冬天我生了一场大病,几乎到了死的边缘,我看到他们都为我而变的憔悴,那时候我心里不是高兴,也不是难过,而是内疚和惭愧,但那只是一时的,真正让我心生愧疚的是,在我做手术时他给我输了那么多血。幼儿园时,老师就问过小小的我们:“你们长大都有什么愿望啊”大家都踊跃发言。

篇二:《三姨》

文/婉君

一大早,三姨就起来了。把头天买来的烧纸、点心、水果和酒放在一个很破旧的花布兜子里。她是很小心的,一件一件往兜里放,惟恐拉下一件。那可是她给女儿买的,是她的心意。然后,她走出家门,蹒跚着向后山走去。

正好是四月天,空气中没有了咄咄逼人的冷空气,天气开始转暖,而此时也正是梨花桃花盛开的季节。柳树已经开始抽条,连懒杨树都开始发芽长叶子了。又是清明,都说清明不清,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也是祭祖和扫墓怀想亲人的日子。今年的清明天气非常好,天瓦蓝瓦蓝的,一点云丝都没有,澄澈如碧蓝的大海。每年的清明,三姨都要到后山去给女儿上坟,风雨无阻,一晃已经七年了。这七年,山上的小树长高了变粗了。庄稼也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片树,坟依然还是那座孤坟。坟堆周围的蒿草绿了变黄,黄了变枯,来年再变绿,一年又一年诉说着往事。三姨也在这岁月的交替中慢慢的变老,头发几乎全白了,越来越佝偻的身躯像个问号。脸上布满了一圈又一圈的皱纹,是饱经沧桑的真实写照。本来眼睛就很小,现在更小了,好像细米拉的一条线。还有一只眼睛因为常年眼积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而几乎失明,或者说已经失明了。那只眼睛总是闭着的。

三姨特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这身衣服还是女儿活着的时候给她买的,她平时舍不得穿,只等年节或者是给孩子上坟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来穿上。她没有什么太好的衣服,自打女儿走后,她几乎没有买过。好多衣服都是亲戚给她的。反正老了,穿不穿都无所谓。可是,今天不同,今天,一定要穿得干净些,收拾利整些。她对着镜子把自己散乱的头发梳理一下,又好好洗洗脸。要去见女儿了,不能让女儿看出任何的不好,免得女儿牵挂和伤心。{我和三姨娘}.

想起了女儿,不免心中酸酸的,两行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转。

要是女儿还活着该多好呀!唉!{我和三姨娘}.

说是后山,其实就是山的背面。离三姨家七八里地的北面有座小山。山并不是很高,却是本地唯一的一座山丘。山上多数是杨树、榆树、山杏树、松树、柳树还有槐树等。最喜欢槐花的淡雅和馨香,更喜欢又酸又涩的山杏,还有那漫山遍野飘舞的柳絮,又圆又甜的榆钱。山上的石头质地坚硬,最适合做基石。小时候,经常和表哥表姐到山上给舅舅送饭,那个时候,为了生计,舅舅每天都在山上打石头,一去就是一天,一干就是很多年。现在,打石头的舅舅也早就离开了人世,和舅舅一起打石头的人也所剩无几。但是,被舅舅和他的伙伴们开发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山凹却依然还在。每当看到这些,就会想到当年那个一手拿锤子,一手拿簪子的舅舅。还有那一块块打凿好了的,准备卖出去换钱的长方型的石头。那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舅舅吃的多数都是带着清香的玉米面饽饽,大酱和大葱,还有小咸菜。是舅妈给舅舅准备的午饭。那个时候,姨妹也去,但是,她比我们小得多。还不知道世事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就知道跟在我们屁后耍玩。稚嫩的童音总是在耳畔回荡:“长大了,我也来打石头。”“水牛,水牛……”没成想多年后,姨妹就葬在这个留下她很多欢乐的地方。

在山的下坡,有一块开阔地,地也算平整,被有心的人家开发出来,每年都能种上玉米或者是荞麦。在这家的地头有一座很小的坟,那里就住着姨妹。因是孤女,也就不能进住祖坟。这块地方还是找风水先生看过,又给了人家一些钱,才勉强拥有了一块栖息之地。开朗善良喜欢热闹的姨妹,就这样孤零零地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不敢去想象,姨妹是怎么度过每个日日夜夜的,荒凉寂寥的夜晚,她又是怎样的孤独和害怕。

七年前的一个黄昏,姨妹因白血病引发多种疾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临了,她都没有闭上眼睛。是放不下她的娘亲。记得住院期间,我们去探视,躺在床上的姨妹浑身浮肿,从汗毛孔往外流积液,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看到我们去了,她非常高兴,强坚持坐起来和我们说话。那期间,她其实非常痛苦,可她怕叫喊让三姨担心,就一直咬紧牙强挺着。连大夫都很感动。还总笑着安慰三姨,说她很快就会好起来,等好了后,就外出去打工,挣钱养活三姨。趁三姨不注意,就悄悄地嘱托我们,一但她不行了,希望我们一定代她照顾三姨,来世做牛做马她会报答大家的。说着说着,两行热泪从姨妹那臃肿的脸上流了下来。她说她实在是不想再受罪了,死对她来说,已经不再可怕,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娘。不知道没有她的日子,娘怎么生活。孤苦伶仃一个人。是呀,为了给姨妹治病,三姨已经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房子。已经是一无所有。母女俩一直租房子住,相依为命。生活来源除了姨夫单位给那点微弱的生活补贴,主要就是靠姨妹打零工挣钱度日。过去,姨妹的身体很健壮,个子也高。干体力活绝不会输给大小伙子。万万没想到,十八岁的姨妹因早恋而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时,不小心感染而得了白血病。治疗的过程是慢长的,姨妹不知道自己死过多少次,又活过多少回了。那个负心的男人不愿意承担责任而离开她。姨妹没有哭也没有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她一只在病痛中和命运挣扎。她说过,她是为娘活呢。想起当时姨妹咽气时的情景就心如刀绞。她一直是喊着娘,娘,娘离开的。

三姨,一生共生养了十多个孩子,却一个也没留下。活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姨妹了,去的时候也才二十四岁。最小的刚出生就没了。算卦的说三姨命硬,克夫克子。虽然,不能相信迷信,可一生中,三姨死了三个丈夫,十多个孩子。想想三姨的命也确实够硬的了。

现在的三姨,七十多岁了,看上去很老很憔悴,但,身体还硬朗,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毛病。或许,不幸的遭遇更锻造了她坚强的个性。

三姨还有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想在自己走之前,给姨妹找方婆家,否则,她不放心姨妹一个人在阴间孤苦伶仃生活。在三姨的心里,姨妹一直还活着。郁闷孤独的时候,三姨就上来和姨妹说说话。就像这次,她又来看女儿了。

三姨先把坟前的蒿草收拾了一下,再把带来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然后,上好香,点燃烧纸,开始叨念:“仓君,娘来看你了,你还好吗,娘好想你,你出来陪娘说会儿话。”

没有风,却好象有个声音飘过来:“娘,我也想你,我来陪你了。”

2008年4月4日(晚)

篇三:《我的母亲》

我 的 母 亲

我的母亲姓陈,今年七十七岁,1933年2月29日(农历)出生,外公给她起乳名叫小转子,因为是第一胎,对男孩期望值很高,生个女孩也无法,只好取名叫“转子”,寄希望第二胎转成男孩,不想到第二、第三胎还是女孩,即我的二姨娘和三姨娘,直到第四、第五胎才有我大舅舅和二舅舅。我母亲的大名叫陈桂英,大概这“桂英”的名子很好,抑或外公不怎么重视,我的二姨娘的名字也叫陈桂英,和她同名,好在婚后不在一个庄上,到也不麻烦。过年过节或去外公家相逢了,外公、外婆以及长辈们用大姑娘、二姑娘来区别。同辈或晚辈则以称谓区别之。

母亲没有文化,据她自己声称小时候还是上过几天学的,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上了,没有结婚前还去上海、南京的人家做过保姆(那时叫帮人家),大地方去过了,多少认识几个字,至少男女厕所的字能分辨,她自己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那怕是繁体字也能认识,因此不能说她不识字。

自我记事以来,母亲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前半辈子。她二十三岁和我父亲结婚后,一直操持着我们这个家,父亲在外当兵二十余年,每年回来探亲只有个把月,遇到战备的年份还不能保证,即使回来了也象走亲戚一样,这并不是父亲愿意的,因为母亲的观点是父亲是拿公家的钱为公家干事,回来就是休息,理应把他当客人待,再说就这么几天休息,还好意思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去烦他吗?再苦再累的事她一人承担。我姊妹四个的长大母亲居头功,我这样说不诋毁父亲伟大和爷爷奶奶们的帮助,但不管怎么说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她是第一责任人啊。

母亲在娘家是老大,外公、外婆对她格外溺爱,成年之后又到大地方去过,因此她和几个姨娘比性格开朗,为人直率,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对事待人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在她结婚后刚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是吃点亏的,我们家当时是个十个人的大家庭,大伯一房五个人(伯父母、雪华姐、万海哥及后来夭折的高云哥)二个未出嫁的姑姑、爷爷奶奶和她。爷爷奶奶毕竟是思想比较保守且封建的人,又因为父亲在外当兵,对她的要求自然就更高点,在那个上人管下人、婆婆管媳妇的年代里是不奇怪的。比如一帮妇女在一起劳动,别的妇女可以在沟沟坎坎避人的地方方便一下,而我的母亲就不行,再远也得回家;乡下没有什么文化生活,遇到庙会、逢集、附近人家有红白喜事,她们也想去看看热闹,迫于家法威严,大妈是闷声不响,等着沾光,二个姑姑就撺掇着母亲提出,自然挨批的就是她。诸如此类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一些矛盾,直到三年后我出生了,父亲回来探亲时在一次家庭会上明确交待:“有关陈桂英的事,你们上人以后就不要操心了,她就是上天由我来管。”母亲的封建枷锁才得以解脱。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我们分家单过了,随着我大妹、二妹及弟弟的相继出生,母亲的精神压力的解放换成经济压力的加剧,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努力地挣工分,从不无故缺勤,那时一个壮劳动力出满勤不过三百多个工作日,而我母亲每年约出勤二百五十个工作日,是一个普通女劳动力的标准,这在我母亲所处的角色上讲是很不简单的。母亲的缺勤主要是生养我妹妹或弟弟做月子、到部队去探亲、去主要亲戚家出人情这些大事才请假的。

农村的红、白喜事,生日、满月的很多,主要亲戚有时甚至庄邻都请,不去是要被人议论的,我家大人少、小孩多,有时没有办法只好请人代出礼份,我稍大一点也单独出席过几次,上账簿(登记礼金或礼品)是有讲究的,家里老上人健在就必须用老上人名字,我们登记都是爷爷名字,即:“绪汝祥—二房—仪**元”或“绪汝祥—二房—仪**礼品一件”。出礼在农村是一个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年底年初,一户人家要有十几个的。搞得一些人家很窘,有个谚语叫:“人情逼似债,头顶锅盖卖”,此话不为过分。{我和三姨娘}.

尽管母亲这么努力,一年下来我们家仍然是缺钱大户,有一幕情景我终生不忘,每到年终生产队决分的大会上,我们母子们总是坐在最后排的角落,看着人家口粮都称回去了,还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当然他们一年也就光鲜这么一次,而我家别说数钞票了,就连口粮还要花一百多块钱去买。这也难为我母亲了,她一个人挣工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买齐连身五口人的口粮啊。每逢这时爷爷的几十块钱先抵上,(爷爷、奶奶单独生活,爷爷挣的工分不但把他们的口粮买回来,还能多几十块钱)大伯他们一家也只能持平,就是积余也多不了几个,妈妈总是央求人家代为垫上,最多的是绪加祥四叔,他家劳动力多而且好说话,等父亲回来再把这些钱还清。

除了挣工分外,一家六口人的衣、食、住、行都是母亲料理。在穿衣方面,父亲在服役期间无论在家在外似乎永远着军装,他没有便服,有一年我在南京却逢林彪来南京视察,许世友安排逛玄武湖,父亲作为外保人员带着我去一边执行任务一边玩,身上穿的便服还是借来的。我习惯看到父亲穿军装的样子,那身便服怎么看都怎么别扭。殊不知他是舍不得买,反正军装够{我和三姨娘}.

穿,不该这样的浪费,节余了就带回来给我爷爷穿,还不止一、二件,从里到外、由上至下都有,闹得我爷爷象个老革命似的。我长大了,父亲特为我领了一套四号军装,也让我风光了一回。除了父亲的衣服,我们五个人的衣着是母亲操持,那时农村很少有裁缝,更没有什么成品制衣可卖,许多大人们的衣服都是自己家人做,所以那时女人出嫁都要强调女红(即做针线活的手艺),我们家的添衣惯例是每年春节,妈妈有时添,但我们小孩从头到脚都是一身新,就为这个一身新,母亲从进入秋天开始得带很多晚才能完成。客观地说,母亲的裁缝水平不高,至少和我奶奶比有差距,她也不回避,每次都把布料等买好请奶奶来裁剪,奶奶也是经验做法,拿我们的旧衣服比量着,根据孩子今年长高的概念在长度、腰围、袖口等处放些尺寸就行了。缝制奶奶有时也帮助一、二件,多数是母亲做,奶奶针脚细,缝制出来和和专业裁缝的手艺差不多,相比之下母亲的手艺就叫“粗针大麻线”了,但是新衣服,许多小孩还没有呢,在我们看来这一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一家五个人的单、夹、棉衣一大堆,缝、补、浆、洗一样不能少,几乎每件都要走手里过,虽然没有现在的丰富多彩,但一洗一换都是有的。俗话说:“看到丈夫衣,就知家中妻。”我父亲在外多,在家少,其自理能力相当强,他的形象反映不出母亲的面貌,但我们姊妹几个没有象别人家小孩穿的邋邋遢遢,个个出来都是“滑滴滴”的,除了父亲给我们创造的经济基础之外,是母亲的功劳。

母亲生性好强,有不服输的精神。刚有毛线衣的时候,我们去南京探亲,父亲为大人、小孩都买了一件制成品毛线衣,害得他的指导员家吵了一架。{我和三姨娘}.

指导员姓魏,他的家属及两个小孩也来探亲,女人眼馋,看到我们穿的漂亮也要买,这魏指导员就是不买。一个要买,一个不买,山东人吵架厉害呢。毛线衣几年穿下来都要翻新,请人家重打一件要花几块钱,母亲心疼这笔钱。她要学习打毛线衣,在绪翠红小姑姑的热心帮助下她还真的会了。什么起头、收头、平针、花针、跳针都会,虽然开始慢一点,也打得简单一些,但后来就运用自如了。大人、小孩毛线衣几件呢,两、三年就得翻新一次,妈妈省了不少钱的。

母亲衣着简朴,一辈子没有穿过什么名牌,就是现在她的衣橱里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中年的时候也习惯了,老年的时候更不用说了。现在的几件衣服还是父亲买的,子女中我知道大妹妹有时候帮她买{我和三姨娘}.

一、二件,我爱人有时候买点小件头。过去为我们添新衣服时,她一般是不添的。父亲劝了没有用,干脆在探亲的时候买一件料子回来。是白的确良的,在当时是很高档的布料,并且告诉她,这料子结实,能穿八年呢,找个好裁缝做。第二年回来发现它还藏在箱子里,母亲说舍不得穿,父亲无奈,只好又告诉她这料子八年寿限,穿也八年,放在箱子里也是八年。我们那时没有看过更好的布料,也不知道父亲这话的出处,现在想起来觉得父亲说话的艺术性很高。

在吃的方面,由于我们家大人少、小孩多,而且油水也不少,一年的口粮基本是够吃的,除过节外一天一顿饭、二顿粥还是可以保证的。但麻烦的是要轧稻(即碾米),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那里没有电,机器碾米就谈不上了,要用碓冲,妈妈在上面用脚踩,我在碓窝边用小扫帚扫,要冲一、二个

篇四:《我的三姨》

我的三姨

{我和三姨娘}.

我的三姨长着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她的个子应该算得上是高的了,身材也有点偏胖。

三姨的性格非常温和,脾气非常好。我在家里被爸爸娇惯了,总爱耍大小姐脾气。除了爸爸外,在家里我谁也不怕。因此,我总是对三姨大呼小叫的,而三姨只是默默地忍受。可能她一直相信,我只要改掉了这种大小姐脾气,就不会再对她大呼小叫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所以,我决心改正,和三姨和睦相处。

三姨非常勤劳,爱干净。每天早晨,中午,晚上都要拖一次地。每天,她都坚持把每天换洗的脏衣服洗干净,晾好。她也从没做过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一天晚上,我在攻一道数学题目,做到很晚才做完,废纸也扔了一地。当时已经是深夜了,我看了一眼地上的废纸,心想:已经这么晚了,就由它去吧,明天把它扫干净不就行了。想着想着,我就去睡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起床后一看,嗬!可干净了,我找了半天,却连半点纸屑都没找到。我走出房间,看见三姨正在打扫卫生。顿时,一种敬意在我心头油燃而生。

三姨,您给了我太多的启示。

篇五:《三姨》

三 姨

一提起三姨,她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高个子,中等身材,剪发头,长形脸,一双大眼睛里透出坚毅的神色。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勤劳、能干、善良、坚强!

在姥姥几个子女中,三姨排行老三,比我妈整整大一轮。小时候,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弟弟妹妹经常去三姨家玩。三姨家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那时三姨家经济条件好——姨夫是公办教师,三姨家孩子又少,三姨经常给我们买一些好吃的;同时,还因为我姊妹多,妈妈忙不过来,三姨经常帮妈妈带孩子,还为我们做衣服、鞋子。 我从小就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离不开爸爸妈妈,离不开家,更不用说在别人家吃住了。但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为了照顾双胞胎的妹妹,不得不把我安置在三姨家,让三姨照看我。在那个多雨的季节,在那个果香飘散的季节,为了照顾好我,三姨没少费劲。首先,她为了使我不想妈妈,特意买了一袋子的苹果;她还在邻居家找了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陪我玩,在吃喝玩上都为我提供便利条件——虽然那时年龄小,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多少还保存在记忆里(时至今日,那些小伙伴早已嫁做人妇,没有了来往,但在心里还会感谢她们的陪伴)。即便如此,我还会哭着闹着要妈妈。听妈妈说,好开玩笑的邻人在三姨家看到我时问:“谁家的孩子,怎么在这里?”三姨愣是要人家闭上嘴,还要把人家撵走,搞得人家很难堪。总之,为了我,三姨真是没有少费心。 每年暑假我们都会跟妈妈去三姨家。三姨家院里的那树“沙果”就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我们姊妹几个想吃多少就摘多少,总是把衣服

兜子塞得满满的。一天下来,低处那累累硕果在我们的“掠夺”下,所剩无几,只有高处的红灯笼依旧挂满枝头。三姨从来没有怪罪过我们,总让我们敞开肚皮吃!她是那么大方,从不吝啬。因为天气炎热,三姨和姨夫还会“强制”我们去午休——在教室里放一张凉席,每人一把扇子,让我们休息。淘气的我们哪里肯睡啊?在“严管”时不得不闭眼假寐,等他们一走,又开始嬉戏,闹翻了天,直到玩得累倒才睡去。 在三姨家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羞于启齿的地方。那年我上小学,也是秋假期间。不知为什么,那年的雨竟那么多,总是缠缠绵绵,滴滴嗒嗒不停地下。也不知在三姨家呆了多久,三天还是五天。总之,印象非常深刻,我看着外面的雨就发愁,总想回家——想爸爸妈妈,想弟弟妹妹,想所有的家人。但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一直不停地下雨。刚开始我还忍着,但终于忍不住了,哭着要回家。三姨无奈,只好让表姐打着伞步行送我回家。道路泥泞,大约十里的路程,我与表姐走了好几个小时。一路上,我们n次用木棍捅下鞋底上的泥巴再继续前行。回到家时,家人都很诧异:在三姨家好吃好喝好住的,怎么冒雨就回来了?但我顾不上他们的质问,只觉得心里轻松极了,感觉回家真好。千好万好都不如家里好啊!时隔多年,想起那时的自己,羞愧得面红耳赤。也正因此,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无颜面对三姨和表姐,我给她们增添了太多的麻烦。那时的自己真的太没出息了!不过,正是这件事刺激了我,使我在以后的的日子里慢慢开始长大,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使自己不再依赖父母、依赖家人。从中,我也体会到了三姨及其家人对我的真情对我的爱。

三姨是位勤劳的人。如今,她年近80,还不知疲倦地劳动着。她除了操持家务,还和姨夫一起照顾着地里的果园——果树、梨树,从除草、浇地、剪枝到摘收,从未间断过。去年暑假,我和妹妹又去看望她,并和妈妈、弟弟一起帮着摘收梨,她很开心。临行时,给我们装了满满几袋子梨。

昨夜,梦中再次和妈妈一道去了三姨家,看到了三姨家大棚里培植的各种蔬菜和瓜。梦醒之后,明白自己是在想三姨了。于是,十一点多给三姨打了电话。听到她洪亮的声音,就知道她精神状态不错;得知她一切都好,我也放心了。

我会牢牢记着妈妈的话——好好孝敬三姨、孝敬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小时候,三姨没有少帮我们。我们长大了,有能力了,而三姨却老了。我们不能忘了三姨,我们要尽力去孝敬她,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姨,我们永远爱您! (2012-5-19)

篇六:《祭三姨文》

祭三姨文

设祭者:孝侄男XXX、孝侄

媳XXX;

孝侄孙:XXX

泣泪叩拜。 呜呼啊,

叫一声三姨,您老人家不答应,悲从中来;

春节没过,初三那天,接到电话,是三姨病逝的噩耗传来;

三姨啊,三姨,您老人

家一辈子吃苦受累,到了晚年安享清福,怎么就突然得了急病,说走就走,丢下啥子都不管?

今夜,跪在三姨灵前,把三姨的恩情讲述,记在心间:

三姨一辈子是个勤快人,年轻时跟着姨夫政治受难,辛辛苦苦把儿女培养成人,家大业大,个个有前途;

三姨一辈子是个重情义的人,上街做生意定居,生

活好转,不忘照顾您多病贫寒的二姐,我的妈妈,经常问寒问暖,送吃送穿,还把我妈接到街上住,生活起居很周全;

三姨一辈子是个不甘落后的人,经常教育您的姨侄娃娃要勤劳肯做,要有志气骨气,改变落后面貌,不要让旁人笑话;

三姨一辈子是个慈祥善良的人,对左邻右舍、三亲六戚热心帮助,受人爱戴。

三姨呀,三姨,您的姨侄手长衣袖短,对三姨的恩情缺少报答;

赶场上街把三姨看望,给三姨带点新米,您老人家还要客气,说添麻烦。

前几天,您侄儿媳妇还说,没得啥子送的给三姨,等凑起了鸡蛋,过年后就来看三姨;

您的侄孙XXX,连续几年春节回家过年,来敲您门看望三姨婆,您都在城里妹

家过年。去年舅妈过世,我儿来看您,说爷爷婆婆,姨公舅婆都不在,您和舅公要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初三那天,XXX表妹打电话给顾不上走亲戚吃饭,租个摩托赶到街上,看到三姨婆已离开了人间。

我从那XXX赶个摩托下来,看到我三姨已静静地躺在棺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和三姨娘 我的三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