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
(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我的乡愁很具体}.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二、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5.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冬日香山
(1)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2)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篇二:《乡愁 阅读答案》
阅读《乡愁》,回答问题。(8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4分)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一点1分)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代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死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4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分)这些意象都是我乡愁的物化,是分离的见证。(2分)
篇三:《《乡愁》黎丹》
14课《乡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细细品味诗歌内涵,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的能力,品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于1928年的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多次想回大陆看看,但均未成行,无奈中,他于1972年写下了这首饱含思想之痛的诗——《乡愁》,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板书题目、作者)
一、 解题
同学们,我们看到黑板,大家看看“乡愁”是什么意思?——思乡之愁。对,乡愁就是思乡之愁的意思,那么在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词当中,有哪些是描写乡愁的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恩,非常好,同学们很聪明。由此看来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此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但是这些都是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余光中的现代诗《乡愁》,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那如烟似梦的乡愁的世界。
三、 作者介绍
刚才老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作者,现在我们来看到课件,再来了解一下余光中。(出示课件)
四、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接下来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歌,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范读,思考你们从中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等一下我会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课文。——音调低沉,惆怅、无奈、悲凉。
2、请同学朗读。同学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觉得读的好不好?为什么?(①好,为什么好?有感情、有节奏、有停顿。②不好,拖拉、没有节奏、没有停顿、没有感情、死板)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诗读好,读出情感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划分好停顿,看到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怎么划分停顿,哪些我们该重读呢?恩,非常好,我们以此类推是不是可以给剩下的三节划分停顿,大家快速动笔给诗歌划分停顿。
3、自由读。划分好的同学自己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4、齐读。老师看了看,大家都读的很认真,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一起来读一下,看看大家读的怎么样!
五、细节品位
同学们,这首《乡愁》是非常优美的,它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而强烈的思乡情怀。这是如何抒发的呢?这就要求我们要细细品位诗歌。
1、我们首先看到课文,大家想想这首诗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哪些词语是表示时间的呢?我们拿起笔勾画一下。(板书时间)
——恩,找的非常好,其实 “小时候”······这些词语就像是一条红线贯穿了全诗,概况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
2、同学们,我们说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那这就给诗人的抒写带了难度,因为它不像快乐悲伤是很具体的情绪,可以通过我们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现,但是乡愁该如何表现呢?同学们不用担心,诗人毕竟是诗人,他们懂得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意味深长的意象,那么同学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哪几个事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湾(板书)
像这些寄托了诗人情感的事物,我们就称它为意象。大家记住,以后再见到的时候不要觉得陌生。
3、那么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来看一看第一节。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描述一下这节诗个给我们描绘了怎么一幅画面。大家积极的开动脑筋,想一想。想好的同学大胆的举手。(点评同学回答,出示课件)
第一节以“邮票”为意象,我们可以联想到《次北固山下》中那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这个意象,它们是不是有相同的意味呢?邮票代表着书信,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在远方的亲人,因为无法相见就只能通过书信来相互联络。所以这一节抒发的是——思亲之情。(板书)
余光中曾经说过,他的这首诗是非常写实的,因为每一节都讲述了他的一段时期的状况。所以这第一节其实讲的是他上寄宿学校的情况,因为无法时常与母亲见面,就只能靠通信来联系。{我的乡愁很具体}.
4、再来看第二节,又描绘了什么画面?同学回答。(点评同学回答,出示课件)
这节以“船票”为意象,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诗人与自己的新娘分隔两地,每次见面都必须通过轮船才能相见,这节抒发的是——恋妻之情(板书)
这一时期是诗人婚后只身前往美国求学,妻子任然留在台湾。
5、再来看第三节,又描绘了什么画面?同学回答(点评同学回答,出示课件)
这节以坟墓为意象,很直接的告诉我们诗人的母亲逝世了,一方矮矮的坟墓就阻绝了母子二人,永远无法再见。这是1958年,余光中的母亲去世了,这对任何一个儿女都是很大的伤痛,余光中也不例外。因而这一节抒发的是——哭娘之情。(板书)
6、看第四节,又描绘了什么画面?同学回答。(点评同学回答,出示课件)
我们来算算,余光中是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而这首诗是创作于1972年,中间相隔了23年,我们想想20多年的思乡情感,是多么的浓厚啊?那么这节抒发的就是——思念祖国。(板书)
7、那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些感情,现在我们带感情的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感受感受诗人对亲人对大陆的无限思念。
六、中心思想
同学们,我们来看到黑板。我们把前三节归为思亲,那么最后一节相对就是思乡(板书)。 我们来看到这四节诗所抒发的感情是不是越来越深?先是几天不见的思念,再是长期不能见的思念,然后是永远无法相见的思念;到了最后一节,思念之情与祖国相挂钩,这种感情立马就得到了升华,一下子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时候诗人抒发的不单单是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而是代表着千千万万漂流到孤岛的游子,对大陆的思念,对祖国的爱国情深。这里,我们的中心思想也就出来了,大家动笔记下来:作者身居孤岛,思念亲人、思念大陆,渴望祖国统一。
1、那么老师现在就要问一个问题,这四节诗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呢?——按时间顺序写作,感情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己及人。
2、诗中有很多“这头“”那头”这些,到底指什么?
3、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录音,大家来听听,看他读的怎么样,有没有我们同学读的好。
4、同学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好不好?——好。但是呢,老师觉得同学们可以读的比他好,比他的有感情,那么我们来认真的、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注意语速要放慢,低沉而略带忧伤的读出这种深挚绵长的思念。
七、写作特点
老师认真听了同学们读的诗,同学们读的很流畅,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读起来怎么优美,这么顺口吗?闻一多先生提出了一个“三美”的概念,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意思就是说,一首优秀的诗歌必须符合这三个条件。
绘画美:美在4个意象描绘了4幅意味深长、动人的画面
建筑美: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全诗结构统一,每节诗又长短句交错,统一中有变
化,整齐中显参差不齐。
音乐美:数量词、叠词和复沓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
八、总结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我们最后再来有感情的朗诵一下这首诗,要读初诗人惆怅的感觉。
九、板书设计{我的乡愁很具体}.
小时候——邮票——思母 ↘
长大后——船票——恋情 ——→ 思亲 (感情:由己及人、由浅 乡愁 后来啊——坟墓——苦娘 ↗ 入深、层次递进 ) 而现在——海峡——祖国 ——→ 思国
托物抒情
篇四:《2015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
写出高 ▲ 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 ▲ 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
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
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媚:讨好 .
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
C.致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
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励:劝勉 .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
百人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告以兴兵累年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