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与鉴赏》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与鉴赏
原诗再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解读与鉴赏】: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
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感情真挚。 全诗起势突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使读者为他短暂的高兴之后,心在隐隐忧虑,即今天和过去的他活得并不幸福,幸福,是从未知的“明天”开始的,只是一个愿望,只是他的憧憬和渴望。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之心。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世俗平凡生活的内容,如“关心粮食和蔬菜”,如红尘中草头百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也有自由、闲散、桀骜、不羁的率性的自由无拘的幸福,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行于天地之间,恬淡不屑于物欲追逐。画面之美,更关键的,在于它的清静与独立:把前面的矛盾心态幻化成一个极美的画面,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
第二三四节由描绘景象转为抒发情感,诗人推已及人,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尤其诗歌第三四节对“陌生人”也祝福,尤其是三“愿”,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全诗中起着总括的作用,博爱之情溢于言外。然而诗歌至此,情感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幸福与诗人无关,显示出诗人矛盾心理状态: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堕入凡尘成为俗人。诗人之心从前面的热情开放,最终却还是收合封闭。一个“只”字,令人心颤!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始终只是一个饱受煎熬而又执着不羁的灵魂,最终这个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
两个多月后还是选择了卧轨轻生,离开了红尘,“春暖花开”的祝愿,也只能是诗人临行前对世人的祝福。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单纯而明净的特有风格: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可谓是海子的天才创造,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大海上除了茫茫海水,怎么会有春暖花开呢?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就这样完美组合起来了。诗歌平白如话,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朴实无华。红尘浊世,非君子所能苟活,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性格怪癖?我们不得而知。让我们也为这样的天才诗人之死,叹惋、痛惜、反思,学会思考的同时也学会宽容豁达,看得太透,是一种悲哀。难得糊涂吧,积极入世而又坚守自己,追求崇高也学会享受平淡,尊重别人也爱惜自己,好好珍惜生活吧。
篇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诠释了他与世人不同的幸福观。他追求的幸福乃是一种世上每一个人皆获得幸福之后的那种幸福,他的这一幸福观,让我们又重新解读了海子。本文对苏教版高一年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全新赏析,别样地展示了海子的精神世界,给予了海子又一全新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对高中师生解读海子及此诗有一定帮助。
全诗开篇,诗人即点出自己的愿望,“做一个幸福的人”,但前提却是“从明天起”。有心的读者会发现,“明天”二字,正说明诗人今日之生活并不幸福。诗人把自己的幸福界定于“明天”,且从“明天”起才着手去做,这就为全诗奠定下一种悲凉基调。今日愿望,从明天开始做,那么今日做什么呢?除了绝望与悲哀,剩下或许只有深深的寂寞吧。
因此,本诗一开始就交织着一种希望与绝望,痛苦与幸福相交融的复杂情感。我们应知道,人并不仅仅生活于未来,未来是为今日服务的,过去的已不再复返。人,真正地应生活于现在。忽视了“现在”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虚幻的人生,所以忽视“现在”的人,定不会有真正美好而幸福的未来。海子的悲凉,或许正来自这里。只是,海子为什么不选择从今天起,而定选择从“明天”起呢?这其中或许有一言难尽的秘密吧。生活于现在,并非意味着拒绝未来,而意味着将未来的理想付诸于今日之行动来实施,因为没有行动,只有幻想或理想的人生,将是真正无望而缥缈的人生。
诗的第一行中,“幸福”二字,亦点出诗人今日的无奈与不快。从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就是“幸福”,但诗人如何真正走向自己所期望的幸福?是否真的只能从“明天”起?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话正见证着从今日做起的重要性。然而,诗人偏偏选择“明天”,这其中的内隐或许还有待慢慢道来。
诗的第二行,诗人对自己所渴望的“幸福”进行了界定,“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劈柴”,体现出诗人对远离尘嚣的寂静生活之向往。这是一种属于个人的逍遥生活,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亦没有烦人的人际交往,一切简简单单,自由自在。过着属于自己的逍遥生活,在自己安逸的世界里享受人生与
自然带来的乐趣。但聪明的读者会发现,诗人真正的逍遥还并不仅仅表现在“喂马”与“劈柴”上,诗人“喂马”、“劈柴”之目的乃是为了“周游世界”。因此,能够自由自在地“周游世界”,才是诗人真正所企盼的逍遥,才是他对“幸福”地别样向往。带着一匹马,带着一把劈柴的刀,在大山与河、海之间逍遥,遍游世界,从而享受人生之为人生的无尽之美。诗人的这一企盼,其要求如此之低。读到这里时,我们不得不深思今日忙忙碌碌的世人。与世人相比,诗人的理想体现了当代人所无法企及的至境。海子之伟大,或许正体现在这里。 品到全诗第三行,我们定不禁会问,为什么要从明天起,才关心“粮食”与 “蔬菜”,而不是今日呢?其实仔细品来,这句诗不仅代表诗人的一种自责,更代表诗人的一种呼吁!忙忙碌碌的世人,在追求自己物质享受的同时,似已遗忘那些仍在寒风中饥饿的孩子、老人""。看看那些贫苦的人,看看那些饥饿而贫寒的人,让我们多一点关心和呵护,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更好!诗人企盼世人关心粮食与蔬菜,这乃是诗人对世界幸福的一种呼吁,这再次体现了海子作为诗人的博大胸怀。他不是为自己去关心,他乃是为世人,并企望世人与其一起关心那些挨饿的世人。
然而,对世界的呵护与关心,并不能抹去诗人自我内心的孤寂与寂寥。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美,但世界的美尚不能平复“我”内心的寂寞。我会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默默为这个世界祝福,所以诗人在第一节诗尾点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的企盼,亦是诗人的追求。“房子”,就是“家”,诗人的家,朝向的是大海而非世人。这并非说诗人漠视着世人,而恰恰相反,体现出诗人一种博大、无我、无私的精神境界:把幸福给予你们,你们若能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对于“我”自己,“我”一无所求。诗人对世人一无所求,这对于我们今天忙忙碌碌的人群来说,未免不是一极大的震撼。我们是否也应放下自己那无谓的沉重报复,少为点自己,多爱点世界?
诗的第二节,诗人的愿望是把自己的这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亲人,并告诉世上每一个人,但这种告诉的前提依然是“从明天起”。这一愿望不是诗人自我对世人的所求,乃是诗人为世人而向世人所求。他企望把这种幸福——人人皆能幸福从而让自己获得幸福的那种幸福——告诉世上每一个人。不屑说,这乃是一种极大而无私的爱,这种爱,已超出一己的狭隘,它是对世界上每一人、每一物的爱。
世界,因爱而温暖;世界,亦因爱而幸福。因此,这一节的诗尾,诗人接着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不过,谁来给它们取温暖的名字呢?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并不仅仅是诗人自己。山、河的温暖名字,要靠世人一起来努力!诗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幸福祈愿告诉世上每一个人,其目的亦不仅仅在于让世人知道他的幸福,更在于让世人懂得他的幸福!他企盼,人人从这种“懂得”中,好好呵护这一世界;他企盼,人人能够献出自己一点爱,一起让山、河温暖,从而让世上每一个人获得温暖。这就是海子要将自己幸福告诉世人的深层原因吧,这也正是诗人“幸福”意义之所在。从这里,我们亦可以看出,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周游世界”的梦想,乃是建立在世人获得幸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世人幸福,世界幸福,“周游世界”才能给诗人内心带来真正的愉悦。可见,海子要周游的世界,决不是充满饥饿与忧伤的世界,而是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皆有温暖名字的幸福世界。诗人的伟大,笔者以为,读到此,已清晰可见矣。
全诗最后一节,诗人再次点出了自己内心的心声。其实,此一节乃是对前两节的再次说明与强调。诗人将自己的幸福,告诉每一个人之后,尚怕世人“不懂”其幸福的内在意蕴,所以诗人明确地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当陌生人真的得到诗人亲口所给予的祝福之后,陌生人应做些什么呢?通过诗的前两节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并不仅仅要世人接受他的祝福,他更企望世人与他一样“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亦企望世人与他一起“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他企望他与世人一起,让世界温暖,从而让生活于尘世的每一个人拥有温暖。
只是,我们不可忘记,诗人的温暖与幸福不同于世人的温暖与幸福。对于诗人来说,只有世人的温暖与幸福才是他自己的温暖与幸福!海子的幸福意蕴远超出世人的幸福意蕴,它是一种幸福后的幸福。然而,这种幸福是那么难以企及,因为世界总是充满忧郁与灾难。
我们说,海子的这种完美幸福观在忙忙碌碌的人世间或许永不可能达到,它只能永远属于理想。但诗人并没有因这种理想的无法实现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连续用了三个“愿你”、“愿你”、“愿你”,除了说明诗人理想实现的困难外,更说明诗人对那一完美理想的不懈追求!
或许诗人比谁都明白,要实现他的幸福,在此世已无可能。所以,诗人干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赏析}.
来个自勉:“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这种对世人一无所求的爱,这种只期望世上每一个人皆能获得幸福的爱,被表达得如此纯净而真诚。此诗百读而不厌,由此可见其深层原因了。
海子走了,留下了深深的爱与深深的祝福。而今,祝福我们的人真地走了。我们不再有海子,但我们永远拥有海子的祝福!唯愿世内每一个人,皆能踏着诗人未完成的足迹把他的祝福传递下去,传遍人间,让彼岸的诗人能够真正获得安息!
作者简介:马进,女,江苏淮安人。{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赏析}.
注:本解读已刊用于《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5期,若引用敬请注明。谢谢阅读,作者马进。
篇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诗的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人难以忘怀,大海是心旷神怡,悠然自在,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海子能真正找到幸福感存在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幸福的感觉。
诗的开头,诗人海子就点出了自已的愿望,“做一个幸福的人”,但却有个大前提,不是从今天开始,而是“从明天起”。“明天”这两个字,恰恰说明了海子今日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海子他把自已的幸福放在“明天”,并且从“明天”才开始去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最核心的语言是两个“从明天起”,并点出“幸福”这个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
从海子最后那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看出全诗的基调是逐渐下沉的,从愿但只愿。三个“愿你”与最后的“我只愿”进行了强烈的对比,突出海子越发沉闷忧郁的感情色彩,暗示着诗人海子对尘世生活的极度厌倦和彻底离弃!!他把幸福都寄托与“明天”。然而“明天”却遥遥无期!
篇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明丽的画,空灵的心
——读海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1964-1989),本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尽。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他自认为主要擅长写长诗,但他的众多的抒情短诗也斐然成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 劈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我们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既陌生(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有诱惑力(他有许多诗都写到大海)。在这首诗创造‘大海'的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他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蛰居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海边。他想望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尘',而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然而这种生活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或许今天过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
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写诗一向是很‘自我'的,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如《黎明和黄昏》中说‘那是诗人孤独的王座',《秋》中说‘秋天深了,王在写诗'。不过这首诗显示出诗人走出狭小的‘自我',走向
广大的社会的意向。这两章由描绘意象转为抒发情感,而且由写个人化情感转为社会人情感,进一步肯定世俗生活,但是新的眼光和立场来看待和肯定世俗生活。第二章抒发的是亲情,第三章抒发的是友情。从第二章到第三章,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总括性的,‘尘世'二字透露诗人此时此地对于‘幸福'的理解。两章四次提到‘幸福',这‘幸福'不仅属于海子,更属于全社会的人,表明海子内心此时洋溢着博爱、泛爱之情。
然而细察之下,会发觉海子对尘世幸福的‘热爱'是有限的。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有人分析海子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诗一再出现雅各森布所说的‘对称’。'not所谓‘对称',无非指二重人格。也就是说,体现出外弱而内强的特点:诗之表有柔弱的外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词情轻柔而清淡,此诗之婉约风派者也;然而诗之心也有强悍的本质,言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崇高、骄傲的心,‘只愿面朝大海',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另外,这首诗的审美意象也很值得品味一番。这首诗的意象并不多,这就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明净。有人总结海子诗的特点说,一是意象空旷,让人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其中第一、二条用于分析这首诗的意象也同样适合。唯其单纯明净,才有‘空旷'‘虚实'‘远近'的韵味。请看,大海、房子,喂马、劈柴,三两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
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既不是那种‘博喻酿采,炜烨枝派'(R)的夸饰之美,也不是那种‘大圭不琢'的拙朴之美,而是极其洗炼的纯净的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唐代司空图论及‘洗炼'一品时说:‘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反真。载瞻星氯,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杨廷芝解说道:‘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解说道:‘不洗不净,不炼不纯。'^2洗炼之美多出于老练、老到之手,多见于老作家、老诗人之作。少年才子多有夸饰词情。海子才活二十多岁,诗作意象洗炼、纯净,可谓出手不凡,令人称奇。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以轻柔、明丽见长,却也不无稚嫩之处,缺少一点凝重感、厚重感。本该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创作的增多,海子可以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遗憾的是,他写完这首向往大海的诗之后不久,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不幸逝世,永远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之乡。海子,海的儿子。
篇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赏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歌赏析: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这首诗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句诗被用于无数晚会的开场白中,整首诗中洋溢着一种勃勃生机。
但是,海子在写完这首诗的两个月后,于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给这一首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阴影,诗歌的格调也因为后续发生的事件而产生变化。
这一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十年文革之后,中国拨乱反正,中国文坛也开始走向繁荣。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出现一些作家与诗人超越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探索理想的生活。他们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而海子正是这一群作家的代表人物。
在这首诗当中,海子用三个“从明天起”来表明自己要开创新生活的决心,“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这些都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
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在这首诗中起了比较微妙的作用。诗人在两个月之后卧轨自杀,至少证明他在自杀前的一段时间的精神状态是不好的,所以诗人渴望他的房子可以面朝大海,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开阔。这些物质的渴望象征着诗人心灵上的缺失。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把自己的爱普及到每一寸土地,可以说这是诗人对这块土地的热爱、留恋和不舍。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三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祝愿传递给每一个陌生人。也是诗人为自己未曾实现的事情告别。海子生前的作品在当时受到的争议很大,并没有获得文坛的认同,而他的感情之路更是曲折,先后喜爱过7个女人,都没办法终成眷属。
“尘世”两字就表明了海子当时已经看透人生,剩下来的选择可能就是实践诗歌上半段所说的或者是死亡。
如果海子的心灵能够“面朝大海”,或许就会“春暖花开”,而不是卧轨山海关。
篇六:《海子《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 赏析》
喜欢诗歌,不同心情喜欢读不同的诗。《海子的诗》放在书架外沿,最常读的时刻,是黄昏。翻开海子的诗,仿佛一座安宁的灯塔,带你静静向过去回望。读不太懂,但觉得美,有时想,也许正因为不太懂,新鲜的美感才常存。
有趣的是,不同时期读同一首诗,理解和感受又不相同。这时便能清楚地感到时光在流逝。据说战胜时光的方法是把它记下来,因此写点文字放在这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盖这座楼,看能有多高。海子,这个年轻的诗人死在春天,如今整个中国都在面向大海,渴望春暖花开,也有越来越多心灵在他的诗中相聚,仿佛在默默作证,这个蔑视死亡的天才交出的是生命,收获的是时间。
也许,海子诗歌真正可贵的,是他深遂的哲学思维,比干剖心的赤子情怀,以及将诸多西方现代诗歌手法与汉语言创造性*的结合。在他笔下,语言是庄重和神圣的,被生命的火烧过的。
海子渴望成为太陽,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文化中的意象,诗歌上的追求,而是一种基督精神的自我实现。海子是善良的,温和的,顾城可以为追求谢烨睡在她的家门口,而海子在女友父母反对后,走到她的家门口,还是悄悄离开。同样,他不会伤害任何人,能够伤害的,只是他自己。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令他渴望燃烧,献出自己。
最难得的一点是,他虽然年轻,但熟读各大文明经典,其学识与雄心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站在巨人肩膀上俯瞰世界,不仅敏锐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和性*格的不足,(他认为中国人缺少陽性*气质和献身精神,没有与万物共荣辱的情怀,即光照万物,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太陽精神)且对西方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主动的汲取,因此,胸怀天下的他潜意识里有着浓郁的悲情和使命意识,这种具有悲情和使命的抗争几乎浸透所有的作品,他渴望火,渴望燃烧,渴望民族性*情与生命意识的自我更新,渴望重建人类家园的屋顶,而他宁肯为此而死,成为太陽,为了光照万物,燃烧自己而献出生命。
也许这就是他的理想:“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生命;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的雄心不在于诗歌本身,而在于诗歌背后人类生命的本质。他的诗学,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诗歌在中国人精神中的地位,中国盛产诗歌,但没有人会将它提升为生命本质的高度,作为精神理想,甚至献出生命。如果说有同类。应当是曹雪芹吧,《红楼梦》本质是一首大诗。
苇岸是最欣赏和了解海子的散文家,他曾这样回忆,海子涉世简单,阅读渊博,象海水一样,单纯而深厚。他吃惊于海子的阅读量和速度,认为他对诗歌的过去了如指掌。事实上,海子的阅读不仅限于人文,还涉及化学、数学、生物学等诸多知识领域。甚至写过专业论文。
苇岸是海子的知音,就我个人观感而言,苇岸所写的散文,无论思想的境界、文字的凝炼还是温暖与诗意,在当代作家几乎无人能及。他崇尚博爱的人性*,注重心灵生活,提倡节制与素食,并身体力行。前几年,他默默地死去了,他请求人在撒骨灰时为他朗诵雅姆的诗歌《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
遗憾的是,如此伟大的人格,在世时少有人关注,如今所有的书店都买不到他的书(十几年前在海口新华书店的打折区有看到),他发出的声音有着神性*的光芒,微弱而永不止息。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原本有着自己的英雄,他们在把我们精神的火种高高擎起,用生命燃烧。
不止海子,不止苇岸,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中坚持。不同以往的英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可敬的品质,也许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坚持,对自我,对
良知,对信念。如果从大的角度讲,意识与文化的觉醒与更新是一个时代的任务,每个人至少可以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人多了,如海子所愿,整个民族和国家,甚至人类,会逐渐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一次浴火重生的历程。
在写作特色*与技巧方面,海子自己认为,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有一种刀劈斧砍的力量。《海子的诗》后记里认为,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方式。新浪读书网上《海子传》则这样总结,他破坏固有的语言体系结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结构模式。他的语言如同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又美不胜收。
对我个人而言,最初读海子,是原创文字带来的奇妙感受,温厚纯净,却耳目一新,同样简单的字句,在他笔下仿佛施了魔法,寥寥几行,便深入骨髓,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仿佛就是身边的寻常事物,却又静静地放着光。文字极其精炼,如同锻打后的纯金,毫无许多现代诗歌的铺排、夸张与晦涩。他仿佛一个行吟诗人在流浪,有抗争,有悲情,有怀恋,但举目四望,处处是河流大地和青草土块, 读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海子的写作特色*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来概括:泥土高溅,扑打面颊!凝炼简单的文字,神秘的象征与比喻,童话般的想象,朴素温厚的乡土气息,哀而不伤的压抑情感,抒情与画面相结合,字句打破常规组合,通感广泛运用,融合口语的亲切、歌谣的梦幻、俳句的哲思,形成虚实结合的节奏感…… 而将这一切技巧点石成金的,是他的赤诚。他的诗,是他所有吃进去的东西,被血与火淬炼后捧出的丹。因此,海子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也几乎都有土块的气息,温和、忧伤而芬芳,积淀着深深的记忆。麦地之子,实在是很形象的说法。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大诗据说少有人能够进入,但在结构上颇有建树。没有读过他的大诗,只在选集中见到一些片断,诗艺令人折服,随便掰一块下来就是金子,但总体感觉,在他将雄心和哲思落到实处时,除了自己,找不到有力的依托。在短诗中,海子大都做到了虚实结合,如果寓意较玄奥,意象与表述会较实,如果寓意较显,意象和表述会较虚。但他的大诗,构筑的是双虚的世界,玄而又玄,无论人物、意象还是情节,缺乏真实感,没有路牌和导游,读者找不到扶手可以抓住,踩不到地面可以行走,因此,只能远远感受到力与火,还有燃烧的激*情,但无法靠近。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中的寓意与象征几乎无处不在,海子凭借一腔激*情,以童话中的人物打造史诗的气魄,惊世骇俗地挑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要少一点,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他骨子里的血脉,即使没有强调,也无所不在,而且,他成功地以现代手法和现代语言营造出了古诗的意境。但客观上讲,这一块的相对薄弱,虽然有助于保留少年的纯净与激*情,却在诗歌厚度广度方面,失去了很重要也很广袤的大片沃野和天空,也失去了一些桥梁和读者。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所谓特色*与风格,总是有得有失。
也许,海子完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首诗,是他自己,以他生命的献祭,完成了理想中弥赛亚的大诗,将太陽的光芒射入亿万人的心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一、文字昂扬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二、内心悲凉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
诗的第一章中诗人描绘的是他想象中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幅图景即便是尘世生活,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诗的第三章,抒情主人公把三个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挚飞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内心也会涌现一份悲凉。
所以这首诗初读来常常给人清新欢快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味,却会发现有种苦涩的泉水随诗句流过心底。
三、悲从何来
诗人的孤独并不是由于他先于大众觉醒而导致的游离群体的孤独,而是他有意把自己关注生存的困境和文化的困境中与世隔绝而导致的个人的孤独,他的孤独不是来自社会,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旷古的悲剧情结的体现。
海子的孤独与悲凉感在他的很多诗歌(《死亡之诗》、《七月的大海》、《春天十个海子》、《思念前生》、《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等等)中都有流露,如《死亡之诗(一)》: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正当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
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
的老虎
断了两根骨头
正当这条河流开始在存有笑声的黑夜里结冰
断腿的老虎顺流而下,来到我的
窗前。
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
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
诗人仿佛就是一只独来独往的老虎,勇猛却孤独,不能融入人类的群体之中,只好拖着伤痕累累疲惫的身躯独自行走在人世间,茕茕孑立。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然而,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的诗人。他所追求的“大诗”的理想,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越性探究,他对生命的终极存在的关怀与眷顾,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俗生活无法共存的。因此,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篇七:《海子《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解读与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