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母爱七绝 母爱作文

节日作文 zuowen 3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关于母亲节的七绝古诗5首》

关于母亲节的七绝古诗5首

七绝·母亲节感怀 (新韵) 文 / 冬之雪花

题记:时光已匆匆,五月的天空,细雨打湿了梦中的思绪。风吹动了母亲的白发,仿佛是天堂里最美花,记忆里的笑容依然亲切。转眼已是十年过去。阴阳两界隔断温暖的传递。女儿总想再依偎在您的怀里,再喊一声妈妈,醒时您已转身离开,思念却在心头萦绕。有种爱失去了,就永远不能再拥有。

十年回首梦犹新,遥对天堂念母亲。

欲诉心魂无处去,碑前双泪已湿襟。

七绝·读爱菊诗友《武陵春·母亲节忆娘》有作 文 / 愚饱

一句凄吟一断肠,灯前笔落泪千行。

感恩母爱谌难报,来世娘还做我娘。

2011-05-09

七绝·和愚饱诗友《读爱菊诗友(母亲节忆娘)有作》 文 / 夏爱菊

最爱无求必是娘,愿将生命付儿郎。

从来水往下流去,几许回浇陌上桑。

附原玉:

一句凄吟一断肠,灯前笔落泪千行。

感恩母爱谌难报,来世娘还做我娘。

七绝·含泪墨诗祭母魂 文 / 祺帆

大爱无私似海深,终身难忘我娘亲。 若干点滴情恩记,含泪墨诗祭母魂。 2011.5.9.

注:母亲节到了!怀念母亲而作。

七绝·母亲节感怀二章 文 / 卢治雕

慈竹雍容寸草青,寿添萱禄淑媛宁。 春晖永驻恩难报,懿德生辉仰母铭。

教忠教孝淑情柔,勤俭终生育后优。 一世难忘慈母德,腾芳反哺报春酬。

注:大多数国家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篇二:《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

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

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

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孩子的亲生母亲,就不要了,狠狠其将赶走。可是子女还得要留在身边,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离,这为娘的能不伤心吗?肝肠寸断、娘喊子哭,这场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亲的满腔热爱,这种来自本能的情感,又是多么的强烈!

第五,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篇三:《古诗集》

【体裁】 七言律诗 【选自】 《宋诗钞》 作品原文

{母爱七绝}.

《 清 明 》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译文 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

杜牧像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

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体裁】 七言律诗 【选自】 《李白诗集》 作品原文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译文

【注释】

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遥:从远处看。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像

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唐朝诗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体裁】 七言律诗 【选自】 《全唐诗》 作品原文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译文

【注释】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篇四:《诗意》

<游子吟>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母爱七绝}.

《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咏柳>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

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黄鹤楼送孟浩之广陵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第一句的意思是: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第二句的意思是:

我速(SU)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春日

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乡春四月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塞下曲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篇五:《古诗》

春夜喜雨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 注释

(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道路。

{母爱七绝}.

(7)俱:全,都。

(8)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

(9)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0)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11)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2)火:灯火

(13)独:独自,只有。

(14)晓:早晨。

(15)潜:悄悄地

二、诗意

好雨仿佛知道季节的变化,春天来临时就催发植物生长。 1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与天上的乌云融为一片,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妆点着锦官城(成都别称)。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2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母爱七绝}.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二、诗意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3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二、诗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本诗展现了一幅春暧花开、莺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静宣人的画面,诗人陶醉于春光、其乐也融融的神情充分表现在字里行间。

4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船。 一、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二、诗意

月已落下乌鸦啼秋霜欲满天地间,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点对愁不能眠。

姑苏寂寞是城外寒山一带古寺在, 半夜沉沉钟声起悠悠传到孤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5

篇六:《古诗诗意》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以前、过去曾:曾经谙: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胜过、超过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回忆

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春天时江边火红的野花和碧绿的江水。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和回忆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反问 的写法,更把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

2、《江畔独步寻花》江畔:江边 独步:独自散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蹊:小路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流连,留连而不愿离开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叫声悦耳动听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写出了 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的景色,是一首赏春的著名小诗。诗中有两句话,后世的人们往往在形容天真烂漫的童话境界和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色时使用到,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鸣:鸣唱、鸣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容纳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停靠

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所写。诗歌描绘了 江苏一带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好:及时 知:知道 节:节令、节气

当春乃发生。 当:正当、正值 乃:于是、就

随风潜入夜, 潜:静悄悄地

润物细无声。 润物:滋润万物 细:默默的

野径云俱黑, 野:野外的 径:小路俱:全部、都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晓:天明、早晨

花重锦官城。 重:沉甸甸的

此诗是描写 春天和春雨 的诗。诗人从各个方面对雨的特征进行描写,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中处处透露出了作者因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倾斜,意为曲曲折折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生腾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于:比""红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秋天 ,是一幅形象鲜明、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 。

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全中国 生气:生机勃勃的兴旺气象 恃:依靠 万马齐喑究可哀。 喑:哑 究:毕竟

我劝天公重抖擞,劝:劝告、希望 天公:老天爷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 降:降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母爱七绝 母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