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80年代昆明 80年代昆明老照片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1》

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

导语: ……………………………………………………………………………………………………………………………. 2

老昆明人,在荆棘中前行,忆老思新,痛并快乐着 …………………………………………… 2

翠湖,老昆明城的一颗明珠 ……………………………………………………………………………………… 3

导语:

被遗忘的老昆明味道,或许只有昆明老人才能回味,而没有见证过老昆明的年轻人有的仅是对老昆明这个概念的陌生感。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然而,要想勾勒出已经被历史抛入了时间河流里的老昆明,仅仅是凭借今天因为城市改造而变得面目全非的街道,以及因为年代久远而可供辨识记认已远不如从前的文化留存,今天人们据此品尝出来的城市文化史,肯定是大异从前。于是,对于那些热爱昆明而又亲眼目睹着这座城市在时光中不断新老更替的人们,他们是那样的依恋和怀想从前。正如活着的儿女,只有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从心里升腾起对已然辞世的母亲的阵阵怀念。怀旧真的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人们纷纷在这座城市的报纸上怀念那曾经清澈的滇池,以及雨后石板上会泛光的金碧路,以及街头形形色色的风味小吃……这一切,都是他们曾经经历,然而今天已然难以触摸得到的生活。

老昆明人,在荆棘中前行,忆老思新,痛并快乐着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将唤起或提醒着人们,关于这个城市过往的无数记忆!“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匹马来买把刀……”这一首老昆明童谣,在充满俏皮的童趣的意象后面,不仅浓缩了市井生活生动的图景,还孕育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这就是老昆明人关于这座城市的特殊记忆。

1997年,昆明开始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许多寄托着昆明人成长记忆的老街道、老建筑被拆除了。昆明,这座走过1240多年沧桑的城市,遗留下来的故事和记忆,似乎淹没在了众多的现代化建筑当中。不知道这些老街和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还能有多少人可以记起。也许,后人只能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中,找寻儿时的记忆。

我们有幸能够采访到一位同学的外公外婆。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老昆明。他们那代人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淡,他们的性格老实木讷,为人善良,他们那代人被时代打造成最默默无闻的奠基石。

采访中随着我们的提问,老人慢慢回忆起过去的记忆,让苏爷爷感触最深的就是童年时代的艰辛生活,在他十多岁时工作是技工,之后随着技术的越发娴熟,工作调动了安宁变电站。在60年代,老昆明时期的安宁变电站,最多变电量为11万伏,在讲述的过程中,隐约可以看到自豪的神情。我们还了解到当时电压最高位35000伏,而要送到昆明的线路当中需要变压到22000伏。

毛泽东时代的老昆明是安全无间的(共产主义),邓小平时代的老昆明是高

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在1949(昆明获得解放)年到1958年间,老昆明的治安情况是比较好的,老人说当时他们出门都不需要锁门的。但是在此期间,老昆明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当时,生活在老昆明的一部分人可能穷的连铅笔都买不起,60年代到70年代,是老昆明的人最为辛苦的时代,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害苦了这一代人。而到了80年代,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展,经济情况改善很多,相对的,治安情况有所下降了,那时口号是:先生产,再生活。

40年代的老昆明是动荡的。在张奶奶小的时候,曾经见到过日本的飞机对昆明进行轰炸。那时候,昆明还没有被解放,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祸不单行,还曾经历过村中被抢粮,粮食抢不到就抓人去当兵。社会动荡,不过如斯。

在她所处的时代中,老昆明人生活艰苦,有的时候不得不去偷一些菜以应急。他们所处的年代,物价相对较低、相应的工资也不高,在她20多岁(1956年)参加工作之时,工资为32.74元,当时的每一分、每一角都能为她换取所需物品。 在她工作之时,还没有双休日,只有周日一天休息。所居住的房子是福利房。说话要注意措辞,稍不留神,就要被找去谈话了。在她结婚后,育有两女一子,用两个工资养活七个人,支撑起一个家。

到了六七十年代,遭遇了自然灾害之后,吃的是观音土,经历了大跃进,家家献铁热潮之后,日常所需花销由各类票证所取代。后来,结婚成家,儿女绕膝,时代的发展为他们这一代人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歌会与舞会让他们能够在休闲时候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文娱乐趣。

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相比老昆明,现在的昆明,小楼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发达,物质、精神生活更具有时代的特质与气息。在回忆中,两位老人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高兴,他们的生活算不上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惨淡。老人的记忆中只有苦的一面,他们是从那时代中挣扎着熬出来的,几乎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的走过六十年的岁月,到现在儿女成群,子孙绕膝,过上了美好的退休生活,据了解,老人现在娱乐活动很多,明天都会把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如健身舞、太极拳、围棋等都是他们行程的一部分。

翠湖,老昆明城的一颗明珠 近日,翠湖公园免费9年后,欲重新收取门票费的计划,再次将公园推向了风口浪尖。翠湖是老昆明成长记忆里抹不去的符号,老昆明人与现代昆明人都爱去翠湖,那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翠湖是历史文化名园,因为翠湖不仅具有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要素,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翠湖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元代的菜海秀水,明朝的湖畔贡院,康熙年间的平西新府”,从元代开始,翠湖就是孕育昆明历史文化的摇篮,这就使翠湖的性质有别于普通的城市公园。翠湖公园发端于唐朝,有700多年的历史积淀,园内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都非常珍贵。翠湖除了向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外,还承担着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

翠湖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护翠湖就意味着保护历史文化,是对珍贵历史的尊重。而开放9年来,翠湖被过度地消费,翠湖的历史文化气息早已今非昔比。翠湖重合了昆明的人文和历史,是昆明城市里的一颗明珠。

自古以来,翠湖周边就是文人雅士、名人政客居住生活的地方,翠湖周围的云南大学、讲武堂、省图书馆、陆公馆等建筑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浓缩了昆明历史文化的精华,应该得到系统保护和科学发展。

翠湖留给昆明的所有历史文化记忆和认知需要共享,翠湖建成历史文化名园后将能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共享翠湖历史文化的条件,让更多人感受翠湖文化底蕴。昆明人对翠湖有种魂牵梦绕的情节,踏足翠湖总能回想起很多快乐时光。

翠湖作为老昆明的文化符号,记录着、承载着昆明人的记忆,今天的翠湖依旧在延续这种使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那是任何公园都无法与翠湖相比的,而这让翠湖的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抹不去。保护、恢复翠湖的历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

西山的龙门可观日出,可把整座城市尽收眼底,西山下的滇池是云贵高原唯一最大最辽阔最灿烂的明珠,如果你伫立于滇池湖边,可把整座西山望得一清二楚,西山又仿佛一位酣然入睡的女子,静静的躺在滇池一旁,所以西山睡美人便由此得名。在一望无际的滇池湖边有一座海滨公园叫大观楼,公园虽小却是五脏具全,有着古色古香的茶楼,清幽宁静的荷塘,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是能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在市中心还有圆通物动园,每到春天,园里小路上两侧的樱花树便会开满很多粉红色的樱花,各种各样的鸟儿欢快的为游人和旅客们歌唱,也是别有一般情趣的。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逝去的历史,渐远的昆明老街 老街,这样的概念,在政府的眼里是落败,在老人的记忆里是寄托,在文化人眼中是宝贝是历史。昆明的许多老街巷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昔日低矮的土木房变成了高挺的钢筋水泥楼,狭长的街道被拓宽拉长。

老街的存在见证了昆明几百年的发展和变化,它是老昆明的历史画卷,也是老昆明的记忆名片。时代赋予他的责任是让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感受“天气常为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时,在矗立的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东流、人流中找到一个古老而凝重的城市空间并铭记不忘,这应该就是昆明的“名片”。

老街之灵光街:

在昆明老街中最具代表性的老街非灵光街莫属。灵光街,在小东门外,清嘉庆间重建,位于盘龙江畔、桃源广场北端,圆通桥下,现在的总长度不超过200米。街道狭窄,两边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显出一片破败的样子。整条街上的民居多为清末民初的老房子,除了脚下的青石板变成了水泥地,灵光街几乎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昆明最后一条老街。

灵光街是正宗老昆明特色的代表:挑着担子,敲着小铁锤叫唤的丁丁糖;五香兰花豆;红鸡蛋等各种代表老昆明口味的小吃。在灵光街上除了各种商铺外,还有茶铺。顾客都是以挑担的、干重体力活的和四周的居民为主。随着昆明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座古老的城市正朝都市化、现代化推进,盘龙江两岸也已经高楼林立,但灵光街这条古老的街巷,依然是古朴的、原始的风貌,它的变化不大,还保留着解放前最原始的样子,虽然街道从五百米缩短到不足两百米,原来的青石路变为了水泥路,但灵光街的市井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从这里可以折射出过去昆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要看老昆明的古朴风貌,这条街是首选。

老街之光华街:

老昆明都认为,光华街其实是昆明一个偌大的“历史博物馆”。百年来,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气息,成为了近代老昆明的历史标记。街道上的老房子让光华街成为了近代昆明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光华街, 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的光华街全长435米,是昆明城中仅存的几条具有古朴风貌的老街之一,在今天的光华街上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小锅米线,可以淘到货真价实的云南古玩,可以找到历经百年的药铺。同时,各种具有现代商业特色的商贩们也云集在这里。光华街,用它斑驳古朴的胸襟包容了古今。

如今的光华街今非昔比,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街道两边的商铺就可以看出这条街道的飞速发展,侧面也反映了烘托出了昆明要将自己打造成为东南亚桥头堡形象的决心和行动,对于经济高速发展,不发展就意味着淘汰的今天,这是一个可喜的现状,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没有人思考过:快速发展的经济会不会让我们忘了以前的历史,忘记自己的根?

老街之文庙直街:

文庙直街,南起光化街,北接文庙横街,全长290米。始建于公元1278年,因建文庙于街北而得名。清末至建国初期,有名的雕刻手工艺和制帽作坊多集中于此,清代街南口立有“南国文明”坊。它也是昆明的一条老街道,在它方圆一平方公里内有着浓厚的昆明庙会情结,它和光华街相连,延长过去是文明新街,止于花鸟市场的景星街。它的后面是两条弧形的云瑞东西路,合围着有抗日胜利纪念意义的胜利堂,前方是一个喷水池小公园,公园后面是甬道街,昆明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花鸟市场就在甬道街。此外,市府东街、甘谷祠街平行在光华街和景星街之间,中间是云南省公安厅。

今天的文庙街已经是昆明的一条老街,再多现代化的元素也掩盖不了它浓

篇二:《昆明古城的风水历史》

昆明古城的风水历史

据史载,明洪武14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征平云南后,乃有昆明城池之建置。而此一建置,却不是此前的苴兰城、拓东城、鄯阐城的扩大和改创,而是另辟基地而建一形势壮大、规模完备之府制城池。明代著名堪舆大家(民间称风水大师)汪湛海,为建置昆明城时总持建筑工程事者,于是有了今天昆明城的雏形。近日,随着一部散轶民间的汪湛海对云南府(昆明)进行勘察并主建昆明城池的调查报告孤本——《汪湛海先生钤记》古籍的发现,建置昆明城时的诸多历史玄妙,又将进一步揭开——

从方苏雅的老照片溯源而上

1997年方苏雅镜头下的昆明百年老照片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昆明城万人空巷,人们争相去观展。老照片作者方苏雅选择昆明多个制高点,如状元楼、五华山顶、螺峰山顶、长虫山顶及北边地台寺等处,对昆明进行全方位的拍摄,360多幅老昆明的城池及其亭台楼阁旧照,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

昆明城,滇池之滨崛起的一座依山临水的美丽城市,它的基本格局源起于明洪武14年。建城至今,城还是那座城,中轴线还是那条中轴线,虽然现如今昆明市民的社交、娱乐、购物等物质和精神消费圈,不再局限于以“百大”为圆心、半径10余公里然而生息在这座三面依山、一面临水、风光旖旎、传统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受益匪浅的后人们,仍不能不感喟老祖宗当年为省会昆明选址眼光的睿智和超前。昆明城池何以这般建构,据史料载,这是我国明代城市规划风水大师汪湛海“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而老照片则将昆明城的布局作了更直观形象的揭示。老照片收藏者殷晓俊却并不因此满足,他要进一步证实汪湛海设计昆明城更充分的历史依据,于是他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寻觅一部散轶民间的明代风水大师汪湛海对云南府(昆明)进行勘察并主建昆明城池的调查报告孤本——《汪湛海先生钤记》,该书由宏文石印局发售,它将让今天的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到建置昆明城池的初始方案、汪先生的原始调查记录。

2007年初,对此书寻觅多年的殷晓俊,终于突破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困局,全然不费功夫地从一堆旧书报中惊喜地发现了《钤记》并购入囊中。此书对确立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得来虽有些偶然,但也是必然,能一朝获得此珍宝,是对殷晓俊数载辛苦寻觅的回报,全在情理之中。 《钤记》重现后,殷晓俊即请来我国研究中国城市环境行为科学和历史风水学界省内外知名学者,请他们对这本珍贵的古籍进行全面解读诠释,为此他们还计划将把昆明的历史地图、老照片和《钤记》及解读组编辑整理出书,揭示昆明城建史上的诸多玄妙,一步步破译解密“昆明”天机,神秘而又有趣的史料和传闻,焉能不令人痴迷,更重要的是,它将为昆明城市的远景规划和经济发展造福。 沐英邀请来的著名城建总规划师

我国明代著名堪舆大家汪湛海,后人称昆明城池建设总规划师、地理神师。现代昆明城的大体格局是在明朝洪武年间(1382年)建昆明城时定下来的。当时云南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沐英请来了全国著名的阴阳家、江西人汪湛海赴滇考察山龙地脉,主持规划昆明城的建设,拟将昆明筑成“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

据史料载,汪先生到昆明后,先找出昆明城的来龙,即是昆明城所依仗的山

脉走向,昆明城的来龙是长虫山,即蛇山,也是昆明的主山,源于五六百里外的会泽县西北,来龙可谓远矣,这正是风水学说上的上好龙脉。蛇山龙气走动,行徊曲折,伸缩起伏,从东北方面蜿蜒而来,行至昆明境内龙气益旺,到铁峰庵处便停顿起嶂,更含蓄旺气,于是九起九伏,向西绕南,至圆通山开玉屏(即现在的衲霞屏),徐吐五华秀气(五华山)。五华分五支而下,结于文庙地场。汪湛海找出来龙后,认为此为艮龙向乾,又掉头向离,此为地脉中极为难见的“紫微龙”也!遂将昆明城设计构筑为龟形,是以城在蛇山之麓,与蛇山之气脉相接,形成龟蛇相交之态,昆明城当为一大福地。

昆明城的南门为龟头,北门为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为龟的四足。汪先生还在五华山右脉一个瓜形高地定下罗针,说此地地气最为旺盛,所以后来就建了巡抚公署,主理云南政事。城将要建好时,汪湛海又特制三石,刻字于石,上曰“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万事云南占先机”。石头埋于何处,已不得而知。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的内城门向北,廓之门则不朝北而朝东,是灵龟掉尾之意。大西门、小西门子门向东,小东门子门向西,外侧则都向南,这又是寄寓龟之四足起动之意。只有大东门的内外门朝向一致,是因东方属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义。

由于汪先生的规划,五华山成为昆明主脉,正义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五华山为中心点,现胜利堂(云贵总督府)、巡抚衙门、布政司、蕃台、臬台、粱稻署等衙门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土地庙、城隍庙,圆通寺、武王庙等寺庙都按这个风水走向,脉络布局各功能旺地,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钤记》浮出令堪舆术界石破天惊

潜心研究昆明古代城市布局20多年的知名城市环境规划学者潘上九认为《钤记》的浮出,这在中国古代堪舆术即风水学上,也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钤记》所做风水调查报告,在中国风水史上绝无仅有,还未见有同类记载,而该书在明早期就对一个城市所在地做了完整细致的考证勘察记录。

潘上九先生从书中认真研读了当中记载的昆明的48个地脉穴点,从《钤记》中他们又获取了汪先生对昆明坝区地脉山川的一些新发现。汪先生在《钤记》中对滇池、盘龙江、玉案山、金马山、虹山等地都作了潜心的考证,在风水学上不拘泥于典籍并有突破性建树,写作也极富文采,他的48则《钤记》,都以形象传神的诗歌形式来记录,比如《钤记》中第28则:“金马山前一树花,蝶恋蜂随绕琼芽,识得火里栽莲法,子孙世代享荣华。”这是说,汪先生探寻到金马山是昆明一处好地脉,叠翠崇峦中蝶恋蜂绕。金马山在八卦中属午火,在火里栽莲花,有木通明的景象,在这个地方建阴宅阳宅,能让子孙后代皆享有荣华富贵。47则:“华山落脉到山岗,洋洋大海作明堂,两马饮泉人不识,儿孙三代两封王。”汪先生还发现滇池可作为昆明的大明堂,即城市前方的开阔地。明堂对建筑能起到极重要的作用。汪先生把湖泊作为大明堂,突破了以开阔地为明堂的旧观念。

《钤记》在建置昆明的任务完成后,还在我省产生了极大影响。云南以府制建制城池的还有大理府、永昌(保山)府、临安(建水)府等。这些城池的建制都以汪湛海规划师建立云南的这个《钤记》为参照蓝本,全都坐北朝南。据考,巍山古城池就是汪的弟子参照“监制”的翻版。这个考察史料,在明早期城市规划和风水学上还是首次发现,据此可找到很多昆明重要的宅邸、历史遗迹。同时解读《钤记》可把昆明所有具有上等风水的地区房屋的承建和它的方位坐向,都会做出非常准确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对昆明近50年来城市规划进行一次反思。

单核心扩大 市民困入水泥丛林

先人为昆明城奠定了风水宝地的基石,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发展曾一度陷入误区。当时昆明进入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之列,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建出现了较长时期的停滞,而人口却在激增。城市与人口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居住条件恶化、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市空间形态基本仍是以近日公园为圆心、五华山向正义路以下延伸的一根中轴线平分的形状基本对称的两城区,周边大都为农田,如此狭小的范围,怎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超负荷的重载下艰难地运转,是改革开放使昆明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

从改扩建街道入手的虽然不算大的动作,昆明开始了城市形态大变动的发端。接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住宅小区在一环和二环路之间以对老城环形包围的态势,大规模地开发出来。蜗居城市中心的市民开始向中心边缘新开发的现代钢筋水泥丛林迁徙。人与住房尖锐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为解决人口膨胀与居住的尖锐矛盾,当时所采取的办法专家认为存在缺憾,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虽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但城市规模的空前发展和城市中心边缘区发展失控,城市中心区与各片区由放射组团的田园形式逐渐转化为“中心摊大饼”的形态,昆明盆地东西两山间完全连片,中心部分由23平方公里扩大至六七十平方公里。城市范围扩大了,但只是单核心扩大,城市这个原先过厚过密的“大饼”,虽然摊薄了,但一些矛盾依然存在着,甚至更趋严重。如环境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水源和大气超过了它的自净能力,再就是人文特色。为了解决空间的矛盾,古老的有传统特色的标志性的建筑,也被形式单一的火柴盒式现代建筑取代,这至少是旅游资源的重大损失,城市的发展不能忽略维护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引入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新思路

随时间的推移,昆明城市进入了一个空间形态新旧交替的急剧变革期,昆明城市发展有了根本变化,城市外延和内涵的空间得到巨大拓展,城市地位空前提高,其空间形态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宏观结构上市区内的市中心区与主要的几个区已连接,突出城市强大中心的战略已变成了事实,高速公路和快速干道已使城市用地开始沿轴线展开;旧城区已开始成片大规模改造,传统商业文化街道迅速消失,小尺度的传统居住街坊已被高层、高密度的现代建筑街区空间取代;仍在保留使用的传统商业文化居住街区、街坊,已被30至40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分隔;旧城区传统风貌区已不完整,只余下若干零星地段。

另一方面,城市新发展区正按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新内容、新特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区和居住小区,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物质文化消费的体系,昆明人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在以近日公园为圆心、10余公里为半径的圈子里转。城市随着居民区的重组,商机随之向这些地区延伸,各种为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消费服务业,纷纷进入各个小区,紧跟其后还有公交车的开通、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开展,居民的生活起居、娱乐、出行等各方面变得十分方便,文化娱乐室、寻呼保健医生、单身俱乐部等进一步体现体贴、关怀的服务业,都在兴起之中,这是新的需求更是新的机遇,它使劳动密集、吸纳劳动力潜力极大的产业更多地兴起。 昆明城市今后应如何发展?据现代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结历史经验,主城区首先是抓紧建设新区北市区,从根本上解决旧城面临的密度高、交通拥挤、环境恶劣等问题,变现在的单核心为多核心,疏解旧城压力,弘扬传统的山水交融的城市格局,加强绿化和治污,保证城市仍坐落在美丽的山水间,保护

传统街区,如胜利堂、文明街一带,形成有特色的传统风貌街区,这些正在一步步实现。一个功能各异、环境优美、形态合理、交通便捷的现代昆明城正在崛起,这是人们能得以持续栖息下去,放心安享,世代托付的美好家园,这也应是汪湛海先生规划昆明城的初衷。

篇三:《原80年代末的各部高校排名》

原80年代末的各部高校排名

机械部高校排名

1.吉林工业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2.湖南大学

3.合肥工业大学

4.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5.江苏理工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现江苏大学)

6.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7.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

8.沈阳工业大学

9.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并入武汉理工大学)

10.哈尔滨理工大学(原哈尔滨电工学院与哈尔滨科技大学合并)

11.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12.洛阳工学院(原洛阳农机学院,现合并入河南科技大学)

13.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

14.北京机械学院(现合并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原航空航天部高校排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昌航空学院

沈阳航空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80年代昆明}.

原兵器部高校排名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

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

西安工业学院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重庆工学院

原电子工业部高校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工业大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合并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80年代昆明}.

原地质部高校排名

{80年代昆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 长春地质学院(合并入吉林大学)

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西安地质学院(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现并入长安大学)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原纺织部高校排名

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

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

苏州丝绸工学院(合并入苏州大学)

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

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

南通工学院(原南通纺织学院,现合并入南通大学)

原邮电部高校排名

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长春邮电学院(现合并入吉林大学)

{80年代昆明}.

重庆邮电学院{80年代昆明}.

西安邮电学院

原水利电力部高校排名

河海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合并入武汉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葛州坝水利电力学院(现合并入三峡大学) 长沙电力学院(现合并入长沙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原化工部高校排名

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化工学院

南京化工大学(现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 郑州工学院(现合并入郑州大学)

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原煤炭部高校排名

中国矿业大学

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80年代昆明}.

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山西矿业学院(现合并入太原理工大学) 淮南矿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河北工程学院)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湘潭矿业学院(合并入湖南科技大学) 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原冶金部(含有色总公司)高校排名大致如下: 北京钢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中南矿冶(更名为中南工大,后并入中南大学)、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

篇四:《80年代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80年代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那年,刘桂仙47岁,是5个孩子的母亲,她无忧无虑,为人老实。合众国际社的记者龙布乐在1980年的秋天采访了她。他写到“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胡同里恢复元气。”而刘桂仙——一个担心儿子未来职业的母亲——在这年的10月刚开张了她的“悦宾饭馆”,她的饭馆是20多年来北京第一个私人经营的饭馆。开始的时候,这个饭馆的条件还比较差,只有一间房子,三张桌子,这间31平方米的房子还是原来家庭的堂屋。

刘桂仙开办这个饭馆花了1100元人民币。她的丈夫向人借了100元,她则用掉了500元的积蓄,银行贷款给了她500元,作为经营费用。对于刘桂仙来讲,一个巨大的障碍是要通过一些政府官僚的迷宫,她说:“开始我们对该不该申请营业执照拿不定主意。”但是,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老朋友劝她去申请。刘桂仙花了6个月的时间通过了政府拖拉的公事程序,她的店终于在10月7日开业了。

刘桂仙是因为两个待业已经2年的儿子才决定自己开饭馆的。多年以后,在被问起为什么开饭馆的时候,她这么说:“嗨,就图把几个孩子拉扯大,让他们吃上饭。” 根据合众国际社记者1980年的记载,刘桂仙用着中国北方传统的魅力接待顾客,这家翠花胡同里的饭店被粉刷一新,饭桌上铺着新的塑料布,地板是水泥的,整个屋子闪耀着霓虹灯。但是合众社记者去的那天,电冰箱还未运到。刘桂仙对记者说,总有一天她能在天花板上装上电扇,用椅子取代木凳,桌上换上新的台布。

刘桂仙能烹调70多种不同的菜,包括一些名贵菜如熊掌、燕窝之类。不过她最擅长的还是鸭类,她能用鸭子做出八种不同的菜。刘桂仙清楚记得开张第一天的原材料是用置办家什剩下的36元钱买的4只鸭子。香酥鸭、麻辣鸭、炒鸭杂刘桂仙头一天上的全是鸭子菜。她的老伴郭大爷至今也还记得开业那天的情景,下班回家,一进胡同全是人,这甚至让

他怀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进家一看他才知道原来都是来吃饭的,菜卖光了人都不肯走,挤在门口的顾客也只得站着吃,因为桌子太少。

饭馆吸引了许多顾客,开张的第一天据刘桂仙回忆是220个顾客,另外还有100人订饭,第一天打烊,她已经收到了130元。显然,饭馆的生意要比原先预计的好得多。有位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前来参观悦宾饭馆,等了很长时间还眼巴巴地在店里坐着,刘桂仙只得赶紧从邻居家要了几勺面,做了打卤面。这位日本记者竟吃了两大碗。

刘桂仙的饭馆菜很便宜,据合众社记者的报道,一汤一菜只要48美分,而在当时政府办的饭馆,一般要60美分才能买到。刘桂仙后来回忆到,“自己那时候没有经营头脑”,当时记得一大盘鸭子卖6角钱,鱼香肉丝6角钱,用鸭架子做的白菜汤才卖1角8分钱。甚至原材料涨价了菜价也没变。做一桌席,开始定的标准是每人7元钱,鸡鸭鱼肉大虾海参什么都有。来吃饭的外国人都觉得菜过于便宜了,说那样刘桂仙就赔了,他们在国营饭店吃饭的价格要比“悦宾”高很多。

20多年以后,刘桂仙这开张的4只鸭子就会变成千万资产,她还坐上了“奥迪”,在京郊盖了座仿古的四合院。她的孩子们也分别开起两家饭馆、一家木器厂和一家古玩店。“我这辈子没白混,小饭馆养了4代人,坐上小汽车,住上四合院。”刘桂仙后来这样说。二十多年中,刘桂仙还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体工商户”,2002年又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先进个体工商户”。

不过,1980年的她最担心的还是“政策”会变,自己则被当成“出头鸟”一枪打死。但到了1981年的春节,她的顾虑总算是放下了。这年的大年初一,姚依林、陈慕华两位副总理来到了刘桂仙的悦宾饭馆。刘桂仙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姚依林和陈慕华在饭馆里坐了很长时间,他们先是把小餐馆视察了一遍,边看边询问饭馆经营的情况,并鼓励刘桂仙好好干。姚依林在看了餐馆的菜单后,还建议刘桂仙别光顾着做热菜,还要弄一些可以下酒的凉菜,这样既可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多赚钱。他们走后,刘桂仙足足放了半小时

2麻袋的鞭炮,就在这一年,刘桂仙还在悦宾饭馆不远处又开出了一家更大的饭馆——悦仙餐馆。

刘桂仙日后还创建了洪喜木业公司,并且还成为了北京紫檀木古玩的最大收购者。她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个体户代表载入史册。

但并不是所有的个体户都像刘桂仙这样一帆风顺,这年7月12日在上海

馆就是如此。 开张的味美

这年陈贵根26岁,他是70届的中学毕业生,1974年由农村病退回到上海。在4月份的时候,他向静安区工商局申请作为个体户开店经营酒菜业务,6月18日得到了批准,这是上海市个体饮食业的001号营业执照。参加筹备的除了陈贵根,还有他的二哥、嫂子和未婚妻。他们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块钱,置办了电冰箱、电风扇和一些家什、餐馆用具。他们的店面是自己住的一间20平方米住房,里面很小,只能放下4张小桌子和16把椅子。7月12日,味美馆开业了,生意非常好,甚至一些外国人和华侨也来参观和用餐。据《文汇报》这年8月的报道,这家小餐馆的每月营业额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扣除税收外,“每月获利相当可观。”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80年代昆明 80年代昆明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