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夸夸我的家乡东营》
夸夸我的家乡东营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东营,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黄河,就是从这里流入渤海。
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走进东营,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磕头机,这些抽油机不知疲倦的向人们奉献着它辛勤的乳汁——黑金子石油。石油可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料啊。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原,正因为有了石油,有了勤劳的胜利人,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成了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老百姓由原来居住的低矮的茅草房,搬进了高楼大厦。又宽又长的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成为东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说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全国的公路,山东最好,山东的公路,东营最好。这可都是勤劳的东营人用血汗换来的啊。
我们这里的小吃也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胜利人,把全国各地的小吃都带来了。不用出东营,我们就能吃到不同口味,各式各样的小吃。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造平原水库,有美丽的天鹅湖公园,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大批天鹅相约而至,景色非常壮观。这里有万亩桃园,争先斗艳的桃花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这里是又甜又脆的冬枣的生产基地。
濒临大海,我们也享受着大海的馈赠:营养丰富的黄花鱼,刚刚出水的毛蟹,让你吃也吃不够,我们这里出产的东方对虾也是全国闻名。
这里有丰厚的地域文化,这里是山东吕剧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兵圣——孙武的故乡就在这里。
当然过去的成绩只属于过去,现在的东营人正在努力的将我们的家乡建设成文明富强的现代城市。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东营。
我的家乡真好,我爱我的家乡。
东营的得名,相传来自唐宗和宋祖东征,曾经在此的安营驻扎。东营治下的广饶县,是古代武学巨匠孙武的故里。齐桓公成就霸业,也有会盟台为证。据说以孝行而感动七仙女下凡的孝子董永,也是广饶人氏。这是一片有古老历史,却很年轻的土地。1950年,现在东营东部的大片土地,还依然是渤海里的浅滩。但是在改革开放的精神鼓舞下,各级领导和东营人民戮力同心,把昔日的盐硷滩,被挖苦为连树也种不活的地方,发展为成就突出的新兴城市。
2000年东营市引进资金30亿,日本三洋已经在此投资生产。总体看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现状,市场拉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依托生产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趋势已经成形,新的低污染工业项目也在逐渐增加。东营经济蓄势待发,即将进入全面起飞的态势,由此可见一斑。
更值得一提的是,东营还接收了重庆忠县的600多个移民。据我所知,这是三峡移民唯一跨文化迁移的例子。三峡是大米文化区,而东营是小麦文化区,饮食种植习惯与三峡地区相差更大。东营为了让三峡移民能够迅速适应这样的文化变化,精心挑选自然条件最好的广饶县安排他们落户,并在其他方面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山东人的侠义与好客热情,都对远道而来的三峡移民有充分的展示。
但是在东营考察,我也有很大的忧虑,水资源是一把悬在东营头上的利剑:七十年代以来,黄河屡屡断流,最长时达到一年有220多天没有水,东营是黄河出海的地方,是黄河水的最后一站,当然就更没有指望了。他们只能希望上游和中游省份高抬贵手,在万家寨和小浪底给他们放出点生态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更不要让黄河没到渤海就消失在河床上。这里的人民生活和生产,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无奈中,人们只能等到秋冬季黄河上游省份用水少的时候,抽水到平地上筑起的水库,蓄水到春夏季节使用。因而这里的奇观之一,是星罗棋布的平原水库,在地上垒起堤堰,围住宝贵的水以备急需。最大的广南水库,据说面积有6个西湖大。颇有烟波浩淼的感觉,天鹅迁徙路过黄河三角洲,往往会在这里歇脚。因此广南水库又有天鹅湖的美称,成了旅游景观。胜利油田要用水注入油井来提取石油,也是耗水大户。这样一来,东营虽然在黄河入海的地方,又与渤海比邻,却不时为水而发愁。这简直是中国缺水的缩影,也是地球淡水资源紧缺的一个缩影。
除了黄河断流,还有要命的事。广饶位于泰沂山系北麓的山前台地上,依靠山里渗下来的地下水饮用和灌溉。可是上游的齐鲁石化超量抽取地下水,把半径有近50公里内的地下水抽出了个大漏斗。广饶南部正好在这个漏斗的边上,地下水位下降,用水成了问题。而且照这个趋势下去,漏斗越来越大,渤海湾的海水,就会渗透进来补充。近年海水已经入侵十来里地,把广饶县东部土地的盐碱化程度提高了。上市公司齐鲁石化在股市上赚了钱,可是把其污染和过度耗用资源的成本,外部化给周围的淄博和东营承担了。这好象有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意思。不知道齐鲁石化如果赔偿周围地区的损失后,帐面上是否还会有利润? 东营市及其治下的两区三县领导和居民,都重视可持续发展,也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还注意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水的循环利用。市政府研究室杨主任和两位王副主任,均对黄河三角洲推行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不遗余力。上至市长副市长,下到乡镇企业的当家人,都既注重发展经济,也不忘生态环境。这既是他们从自身所处的资源环境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标志。这在中国的地方官员中是不多见的。他们不是说说而已,是认真地真干。从这里,我看到了中国环境生态保护和改善的希望。
篇二:《我的家乡东营》
我的家乡东营——垦利
雪白的芦花在微风中漫天飞舞、美丽的碱蓬一片片铺成红色的地毯,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便是中国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井架林立、黑金喷涌,这里便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而我的家乡东营垦利则 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是母亲河——黄河千百万年孕育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方沃土。行驶在黄河三角洲宽阔的道路上,伴随着带着咸味的海风,大片的盐碱地、荒草地以及沿海滩地映入眼底,叫人感叹“造化之神奇”。{对我的家乡,东营的感悟}.
当100多年前上海和广州已经成为西方人踏入中国的窗口城市时,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生长中的湿地。当代黄河三角洲的第一次大发展,可以追溯至1961年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大量的油气技术人才和工人涌入这片当年“青天一顶、盐碱一片”的荒凉地带,开始了向地下掘金的拓荒者历程。黄河三角洲的第二次大发展,应该算是20多年后的1983年———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正式建市。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正在向“世界的黄河三角洲”进发。而我的家乡垦利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的家乡,东营的感悟}.
眼前映入的是CCTV“星光大道”栏目的标志性舞台。这是2006年9月黄河口文化旅游节为垦利人留下的人文影像。这一特有纪念意义的标志,如今似乎在昭示着今天的垦利,在黄河三角洲这片风光独特、物华天宝的丰腴之地,已 经走在了自己创造的“星光大道”上。
大河口文脉:顺河流动的移民文化印迹 “我来到这里,我来到这里,抖落黄沙,披开荆棘,踩一片坚实的土地……我摇着黄河走东西……”
——摘自“黄河口之恋”征歌大赛作品集作品《摇着黄河走东西》
在今天的垦利人看来,最为我们自豪的还是垦区红色文化。坐落在垦利县永安镇驻地的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不但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风采,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垦区移民文化的深厚内涵。1941年,中共清河区委及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进驻在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垦区,建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垦区垦利抗日根据地,当时著名的“八大组”就是现在的永安镇,老一辈革命家许世友、杨国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垦区广大军民为抗日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垦区随之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稳固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今天我们垦利人因着不同的地域背景和特色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既具有黄河口宽容、和谐、开放的文化特质,又极具时代气息的独特的垦利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兼容并蓄的黄河口移民文化印迹。而正是这种同黄河一样有着汇千流纳百川的兼容并蓄文化底蕴,造就了今天的垦利在“加速度创新垦利”的过程中,到处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促使它迅速壮大的经济、文化和城乡建设,就像身边的黄河,滚滚而来,大气磅礴地延伸在辽阔的三角洲平原上。
大黄河气魄:开放的三角洲创新中加速 “喊一声大黄河你浩荡天下走天下……黄河入海流啊黄河入海流,流向大海竞风流,世界就在我家门口。”
走在垦利城镇街头、乡村田园,放眼远眺,全新的变化,全新的冲击,全新的感受,令人心潮澎湃;环顾左右,数不清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昔日的荒滩碱洼上,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气势恢弘,一个个高科技工业项目活力四溢。中国万达、垦利石化、胜通、东辰等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成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而这里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也成就了诸如力诺、帝纱、宏远等一些颇有实力的企业;当初的“垦利洼”,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诸如“黄河口”牌蜜桃、香瓜,黄河口镇的“万尔”牌杏,胜坨镇的“盛农”牌蔬菜,黄河口“大闸蟹”……让17万习惯了垦荒的垦利农民真正尝到高效生态农业的甜头。
正是这些变化,成为垦利立足今天、大步跨进未来的台阶。我们垦利都会骄傲地陈述陈述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其实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源动力。“垦利——黄河入海的地方,任何奇迹都可以发生,
在这里,我们说黄土可以变成黄金。”
在垦利,这样的豪气并非仅仅表现在决策层身上,长期为黄河气魄影响下的普通垦利人,身上都不缺少身边黄河那般宽容、和谐、开放的胸襟和气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辛格先生早在多年前实地考察后,曾感慨万端地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这一黄河口人文地理特质:“在欧洲,根本找不到这么好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如果得以开发,这里的牛奶和蜂蜜,将像它身边的黄河一样流淌……”也许正是基于斯,垦利才有可能吸引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业的巨头来这里投资兴业!才有
可能让世代垦荒的垦利人将年轻的土地看得比任何时候都无比珍贵! 大湿地景观:旅游文化擎起黄河口新海天 “那是一个飞翔中候鸟迁徙的地方,那是一个旅途上感情依偎的海港……夕阳亲吻着波浪轻轻摇醒芦苇荡,我
在入海口等你,等你在路上……”
——摘自“黄河口之恋”征歌大赛作品集作品《等你在黄河口》 万里黄河九曲入海,在垦利填海造陆的时间至今已长达1200多年,形成了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也因此成为联合国环境署重点保护的全球13处湿地之一。目前,这个中国最大的三角洲仍在天天生长,造
就了无限旖旎的风情。
“垦利,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上帝馈赠给人类的一颗珍珠。”垦利人曾倾情地这样写说。在这里,草原茂密,常有狐兔出没,天空中偶尔飞过的天鹅,和着大海的潮起潮落浅尝低吟;在这里,你会嗅到上万亩槐林吐露醉人的芬芳,你可以欣赏碧波万顷的芦苇荡;在这里,“黄龙入海”的雄壮与长河落日的静谧完美和
篇三:《我的家乡在山东东营资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挟天地之威,以万马奔腾之势,汹涌澎湃一泻万顷,历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一路翻山越岭,呼啸而来,最终来到了美丽的黄河三角洲扑进了大海的怀抱。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一座繁荣的石油新城正在悄然崛起,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渤海湾畔,熠熠生辉,焕发出勃勃生机。 早晨,金色的太阳从大海上冉冉升起,明媚的阳光照耀着生机盎然的油城,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随风荡漾的芦苇丛吸引着大量的珍禽成群地嬉戏、栖息。“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江水一色”,天鹅与芦花共舞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这成了鸟的天堂、芦苇的世界,成为了一大奇迹。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原生态环境,国家成立了黄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悠久的历史,灿然的文化同优美的自然环境一样闻名遐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部《孙子兵法》传承了几千年而不朽,成为世界的传奇,至今仍受到各国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的青睐与推崇,直到现在在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都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唱腔圆润舞姿优美的山东吕剧,也是在这片年轻而古老的大地上起源,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相继走向全国甚至登入了世界的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都要抖三抖”。“铁人”精神在这座石油新城更加星光闪亮。为了生产更多的石油,他们风餐露宿,晓出夜行淋风沐雨,在风雨中跌爬滚打而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他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在荒郊野外,正是有了他们和其他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苦努力,才有了新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诞生。这座新兴的油田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点缀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看那遍布四野的提油机就像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装扮着现代化的石油新城——东营。那滚滚的石油就像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东营视察,他不顾旅途劳顿,在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披着茫茫夜色登上了海上作业钻井平台,专程看望了正在辛勤工作的石油工人,嘘寒问暖与工人拉起了家常,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书记激励的话语、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一线石油工人的热情,大家怀着一颗火热之心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更加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更是用汗水灌溉着这里的每一寸沃土。微风轻拂碧波荡漾,麦田那层层荡起的涟漪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见证。正是有了这些朴实的农民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充足而丰富的粮食保障,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人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他们豪迈的步伐,坚强的意志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对我们来说这些也许是最平凡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和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正如股股涓涓细流汇成气势磅礴的大江大河,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虽然没有豪迈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词汇,但他们却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家乡的建设史上谱出了辉煌的乐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你听,那一声声长鸣
的汽笛就是他们吹响的号角,激励着我们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家乡的美丽富饶而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他们才是新时期最值得尊敬的人。
湿地的自然风景是多么的令人迷醉,古老而灿然的历史文化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勤劳的工人、农民是多么的令人崇仰敬慕,肥沃广袤的土地是多么的令人眷恋痴迷!这就是美丽富饶的东营,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今日黄河入海口啊!是那样得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处处流光溢彩、光彩夺目。明天的黄河三角洲啊!将会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变得更加繁华靓丽,更加风光无限,更加五彩斑斓、多彩多姿。
一辆远方而来的汽车,慢慢驶入市区,这里的公路四通八达,一尘不染,公路两旁的松柏冬青苍翠欲滴,像一个个热情好客的小朋友,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道路两旁有好多家百货商厦和许多专卖店,橱窗里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这是哪儿呢?这就是我的家乡——东营。
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基地-——胜利油田。这里有大片的湿地,这里有成群的天鹅,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曾几何时,东营还是污水遍地,满地垃圾,特别是刮风下雨的日子,白色垃圾随风漫天飞舞。近几年来,人们都热爱家乡,注重环保,卫生质量彻底改观。现在人们都崇尚绿色食品,购买绿色无污染食品,并且还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包装袋这样白色垃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听姥姥说,这里以前风沙特别大,妇女都要围着一条大大的围巾才出门,这曾是东营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的家乡树更绿,海更蓝,连美丽的天鹅都不约而同的飞到这里落户过冬。 东营的春天是红色的,每当春天来临,万物生机勃勃,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蝴蝶,蜜蜂也在花丛中紧张的忙碌;夏天,碧绿的芦苇像绿色的海洋随风飘荡;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果园里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橙橙的梨。田野里,金灿灿的玉米,雪白的棉花,等着勤劳的人们去采摘;
你说,我的家乡美不美?这里景色好,环境好,人更好!欢迎大家来做客!
我爱你,美丽的东营!
东营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诞生的地方,这里风景迷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我就介绍一下美丽的东营吧!
东营最有名的地方是“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就是从这里入海的,浑浊的黄河水奔腾不息的向大海流去。自然保护区里长满了芦苇,一阵风轻轻吹过,荡起一层层苇浪。芦苇荡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水鸟,它们一会儿飞进芦苇丛中,一会儿在天空翱翔,自然保护区就是鸟儿的家园。
在东营,著名的公园是天鹅湖,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来到天鹅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辽阔的湖面,湖水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湖中有几个美丽的小岛,岛上还有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孔雀、斑马、鸵鸟走出小岛的大门,可以看见有一大群白天鹅在湖面上嬉戏,可美丽了。 在东营,清风湖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清风湖进行提升改造,整个湖又焕然一新。今天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来往往的游人。游人有的在沙滩上玩耍,有的在湖中游{对我的家乡,东营的感悟}.
泳,还有的在湖边垂钓。外国来的游客一边在桥上拍照嘴里一边用中文说着“东营真美,这里太漂亮了”。
这就是美丽的东营,一个富饶而魅力的城市
井架、提油机、海上钻井平台是家乡特有的符号。
家乡原本不知名,只是一个小村庄,唐太宗东征时,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后得名东营。胜利油田未开发之前,也仍然是一个小村庄。
60年代初,家乡贫穷落后,唯一富余的是毫无生机的不长庄稼的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因为家乡是退海之地,地下水含盐碱量高,有些地方几乎没有人为的痕迹,还真有些远古时代的原始苍凉。是油田隆隆的钻井声,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揭开了家乡地下油田的神秘面纱。
1961年4月16日,胜利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并迅速发展成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
从此家乡变了模样。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林立的井架、采油树、丛式井组;雄伟的海上钻井平台;纵横交错的油气管道;被誉为“海上长城”的孤东围海大堤等。现代化的采油设备,以辽阔的莽原和苍茫的大海为背景,没有建筑物挡住视野,只有稀疏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还有生长得如火如荼的野草,一片原始洪荒景象衬托出一副充满“油味”的现代石油工业景观,这是家乡特有的景观。
提到家乡的景观,我不得不说,红柳可是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由于地下水含盐碱量高,这片富含石油的土地上虽然不长庄稼也鲜有高大的树木,却长满茂密的红柳。红柳是一种落叶小乔木,特别耐碱、耐沙旱。柏树叶一样的枝条,春夏时节是翠绿的,开细小的白花,放眼望去一片绿色茫茫如波涛荡漾;到了秋天,无尽的红柳便会换上绚丽的红装,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在阳光下闪耀,赏心悦目之余,还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伟大。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端,胜利油田就坐落其中,这里也是黄河入海口。东营市面积广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东营市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这里有很多用来打井的井架。它们顶风冒雪地站立在草场上,就像一个个威猛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点起了星星灯火,又像一个个高大的灯塔为人们指路。抽油机又叫磕头机,是必不可少的抽油设备,它们像一个个勤劳的农民伯伯,默默地耕种着农田,为油田的创收献出一份力。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营的一大景区,这里有一片片无垠的湿地草场、芦苇和柳林。成群的大天鹅在草地的水洼中觅食、栖息,丹顶鹤迎风起舞,犹如一幅巨大的风景画映入眼帘。
东营有又大又脆的冬枣,味道鲜美的刀鱼、大闸蟹,喷香喷香的水煎包。
这就是我可爱又美丽的家乡。
篇四:《家乡的解说词 利津》
家乡的解说词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我的家乡风景秀丽,这里有奔流不息的黄河,还有壮观雄伟的利津黄河大桥,有美丽的欧式商业街,还有风景优美的凤凰广场和利津生态园。
我们这里特产丰富,有黄河刀鱼、黄河大闸蟹,还有著名的利津水煎包和北岭丸子。 古往今来,这里也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流传着很多历史传说。
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篇五:《感悟家乡变化》
感悟家乡变化
我的故乡是在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三十年前,这里没有超市,没有卡拉OK,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机动车,没有铁路火车,没有私家车、没有运动场、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有的那时很多都没有。 然而,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时间进入2011年,30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年每月都被家乡的新变化感动着、震撼着,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激动。{对我的家乡,东营的感悟}.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能有什么变化?是的,照比全国有名的大城市上海、香港等等,我的家乡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若是和过去相比,你就会发现,我的家乡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所在的罗源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4年罗源湾经省政府批准列为二类通商口岸,1988年罗源被国家列入沿海开放县份;1992年成立了省级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摘掉贫困县帽子;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小康的原贫困县;1999年4月国土资源部在罗源湾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等5部委批复罗源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2000年7月罗源湾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州外港。从1993年至2000年,连续八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0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0.2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96万美元,外贸自营出口总值347.2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元。目前,全面开发建设罗源湾的条件已成熟,罗源湾将成为东南沿海最具生机活力的投资热土之一。{对我的家乡,东营的感悟}.
暂不说这些我们不熟悉的数据,那毕竟离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有些远。就从我们身边从我们平常所接触的事物,你也能对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跟随我漫步小镇,你会对家乡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
“要致富,先修路”。家乡的人民从实践中体会到了修路的好处。在过去,家乡人民深受路途之苦。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走起路来拌跟斗,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世世代代的家乡人民终于告别了那“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费时费力”泥土路,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遍布了大街小巷。从摩托车代替自行车,到现在许多家庭都开上了汽车, 路修好了,随路而建的桥也一座挨一座。一座座气势磅礴,华美绚丽的大桥代替了历史悠久的石拱桥。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路,一座座华美壮阔的大桥就是家乡人民通往小康的坦途!
进入村口,一幢幢崭新漂亮的楼房跃入眼帘,一改村民过去所居住的泥砖瓦房等危房险舍,村民不再因每逢刮风或暴雨天而临时转移住处了。大多数村民圆了“安居”梦。这些楼房的建成,既有省政府实施安居工程,给予贫困户补助兴建的,也有农户因发家致富建设的。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
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家乡的厕所。大多是用黄泥砖头砌成的。那是一个很无奈有些很滑稽的玩意。首先,是一条非常泥泞的小路,干的泥,湿的泥,黄的泥,黑的泥。小道两旁,杂乱地长着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杂草堆上,立着两排整齐而非常丑陋的房子。那些黄泥砖头,没有一点结实的感觉,用指甲轻轻一刮,泥粉就会刷刷的落下来,总让人担心,一下雨就要融化,这就是那畏人的茅厕。人,可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茅厕,更是可以未见其屋,先闻其臭。小时候,每次不得已经过那条小路,都要捂着鼻子,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逃离!站在茅厕口,第一次见的人大概都没有进去的勇气:只见昏暗而浑浊的粪池散发出阵阵恶臭,阳光透过屋顶上唯一的一片光瓦射下,照在搭在粪池上的那两条细窄的木梁上,谁都忍不住担心那木梁的久远能否承受住自己的重量;不要以为茅厕是寂静的,苍蝇是这里的主角,“嗡嗡”地没头乱撞,其间还夹杂着猪圈传来的“呜呜”声!而在昏暗的角落,有着苍蝇的盛宴:堆得高高的手纸和竹条在猥琐地微笑!而今那令人生畏的厕所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新房里的厕所:贴着光滑的瓷砖,有U型水管把臭气隔离!厕所里残留着沐浴露的香气,有时老阿公阿婆还会在里边哼着听不懂的歌儿。 今年春节回家,遇到一件非常可爱的事:年近七十的邻居大伯风风火火地过来帮忙卸年货,嘴里啊,还哼着庾澄庆《热情的沙漠》!大伯是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哪!仔细一问,原来是大伯听DVD机里唱着好听,偷偷叫小表弟教着唱的!这不常说嘛!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现在的乡亲们已经不满足于电视这点娱乐了,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水平
有了新的要求。人们在有了DVD机,看着自个儿喜欢的电影开心地笑,有了麦克风, 欢天喜地地直起腰板唱一唱的同时,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采取“村民筹一点、出外乡贤捐一点”的集资方式,组织演黄梅戏、播放露天电影、英歌队、舞龙、舞狮、彩旗队等一系列文娱活动,昔日历久得见的演大戏为主的欢乐庆典,今年在家乡大饱眼福。切实为偏僻的山村平添了几分热闹。据悉,村里每年春节前后都要举行一次这样的盛典,扬洒丰收喜悦,憧憬美好前程。
过去,村里的年轻夫妇迫于无奈出外打工,男的出远门谋业,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团聚,女的则就近县市打钟点工或当保姆,一家人“各奔前程”,许多孩子就只能寄住在爷爷奶奶家,造成孩子的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如今,有很多农户在家里兴起了家庭养殖业,圈养良种猪,多则近100头,少则10多头;承包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运用新技术进行大棚种植;还有的兼承包鱼塘圈养起罗非鱼;各家各户拥有1—2台电车,为周围的制衣厂针织手套、短裤,去肉松厂包装肉松等服务,每天轻轻松松的针织活也能攒上百来十元,一家人不用外出也能在家攒钱。可谓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过年走在小镇上,你随处可见热情好客的乡亲们,大家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现在社会风气好了”、“党和政府的真正关心到农民的心坎上”、“村里的贫困户生活得到保障”、“读书免费,种田免税”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欣看家乡的变化,只不过是中国新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镇,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而进步,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而跳动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在清新自然中又富有现代气息。
三十年来,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三十年变化当刮目相看。我为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小镇、这样的一个年代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感到骄傲,我们缔造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对比三十年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工作,因为我国开放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息过。我们没有理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时代的脚步不允许我们停滞不前。三十年后的家乡是大自然的天堂,是幸福的乐园。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虽然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但30年的变化足以让我们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音符。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滋润了每一个国人的心田。
三十年前,当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的时候,百废待兴;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欣欣向荣。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个更加艰辛和充满机遇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该不断努力,继续改革的步伐。历史也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挥写中华民族振兴的辉煌。面向未来,我们仍需代代努力,不懈奋斗,生生不息。在曲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大!我们农村的这部故事,将伴随着祖国续写着无尽的繁荣与富强!
篇六:《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东营位于山东省的东北部,那是个风景优美、地广人稀的地方。
东营是一个整洁而干净的城市,马路很宽阔平坦,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拥挤的人群,交通非常有秩序。马路两旁高大的树木葱葱茏茏,特别茂密,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块大地毯铺在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城市里的人们悠闲自在地生活着,特别舒适。
东营的地下石油资源特别丰富,著名的“胜利油田”指的就是这里。在它广阔的土地上到处可以见到不停忙碌的“砖头虫”,它们日夜不停地采集着石油,真像一个个辛勤劳动的工作者。采集出来的石油通过地下输油管道源源不断地送到炼油厂,产出丰富的石油。东营盛产石油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资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富裕。
著名的景区黄河入海口就位于东营市,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就是从这里入海,浑浊的黄河水奔腾不息地在此向东流去。景区里满地都长着芦苇,像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着。芦苇荡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水鸟,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白色的海洋里。湿地上还生长着许多水草,有的生长茂盛,有的快要枯死了,但它们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营还一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天鹅湖。湖面的景色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面平静的大镜子。那里还有大型的游乐场和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精彩的动物表演。湖上的小岛上还有小'南海',它是天鹅湖的一部分,黄昏夕阳照在南海的水面上景色特别优美。
这就是东营,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海滨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会发展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