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方案
《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方案
临岐中学课题研究小组童纪华方光辉郑晓军
方树根范有生鲁双位王志杰叶晓军余正凡方光尧方志平胡新华鲁卫军程朝文洪宝富洪义成方琳静陆建军王爱刚严密王美华宋海红周海燕刘长红章湘晴管福莉王霓方国华文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初中都先后经历了“撤扩并”的跨越式发展,规模化办学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扩并后的农村初中,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优化,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大幅度提升,优势充分显现。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受升学率压力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难免围绕考试转,学生在校的“真、诚、信”学校管理与教育比较薄弱。
由此可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和学校向规模化办学方向发展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真、诚、信”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已成为摆在扩并后的农村初中管理者与教育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临岐初中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老校,创建于1957年,现有教职员工97人,在校学生近1000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新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一直贯穿于学校素质教育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我校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力度。特别是瑶山初中、光昌初中与临歧镇中三校合并以来我校办学成果累累,具体如下:
临歧镇中与瑶山初中、光昌初中三校合并以来办学成果一览表
取得
年月荣获称号颁发单位
201111县第26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中心镇团体总分第二名淳安县教育局
201110淳安县第二届初中男子组兵乓球赛第六名
20118县“忆党恩爱科学爱家乡”中小学生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县关工委、县科学技术协会、县教育局等
20116庆祝建党90周年“华硕杯”红歌合唱赛暨全县教师首届合唱赛银奖中共淳安县教委、县教育局、县教育工会
20115淳安县教育科研标准化基地县教育局、县教科规领导小组
201132006-2010年创建“平安校园”先进集体淳安县教育局
201112010年度杭州市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交通局
201011淳安县教职工第四届英语口语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淳安县教育局、县教育工会
201011淳安县教工男子篮球比赛第七名淳安县教育工会
20106淳安县中小学“我爱我的租国”读书征文活动荣获团体优秀奖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
20102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安示范校园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01先进教研组(语文和社政)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911淳安县教职工英语口语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淳安县教育局、淳安县教育工会
200911在第六届“暑期读好书”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县教育局、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20096县中小学“建设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荣获县级团体优胜奖淳安县教育局
20095淳安县示范家长学校淳安县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095淳安县中小学男子篮球比赛初中男子第二名淳安县教育局
200932007-2008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淳安县教育工会
200922008年度先进团支部共青团淳安县委
2009浙江省书香校园工程示范性图书室(馆)浙江省教育厅
200811淳安县“联通杯”第二届初中教工篮球比赛第三名淳安县教育工会
20084在全县“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活动中荣获优秀黑板报淳安县公安局、淳安县教育局
20084在全县“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活动中荣获优秀观摩课淳安县公安局、淳安县教育局
20084淳安县初中女子篮球比赛第一名淳安县教育局
20083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教育厅
2007122007淳安县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县教育局、县科协、共青团县委
200711淳安县第25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入场式最佳创意奖淳安县教育局
20076浙江省中小学“知荣辱树新风”读书征文活动团体优胜奖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
200732006年度先进团支部共青团淳安县委
200712005-2006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淳安县教育工会
200612淳安县教职工健美操比赛金奖淳安县教育局、淳安县教育工会
20066绿色学校县教育局、县环境保护局、县文明办
20065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学校杭州市教育局
200622005年度平安示范校园淳安县综治委
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以上办学成果的取得,归功于《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二.概念界定
(一).真、诚、信概念界定:
所谓“真、诚、信”就是在学校管理模式中对待教职员工做到“真”,对待学生做到“诚”,对待家
长做到“信”。
(二)管理与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1、管理
关于管理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单就字面上理解,“管理”是管辖和处理;从广义方面认为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行动,即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从功效角度而言,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活动,提高系统功效的过程;从职能上说,管理就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从资源利用来说,管理是有效分配和利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决策立场上,管理就是决策。
目前,国内外管理界对于管理的涵义公认的观点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即是管理者让被管理者与自己共同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因此,管理是一切组织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合理分配和利用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通过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五项职能,发挥、提高组织管理功效,使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
2、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与管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ManagementSystem(管理交流)和ManagementModel(管理模型)。
3、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管理模式是从结构上讲,是管理方法思路性的、框架性的高度概括,往往抽象为几个字,从管理模式上无法看出管理者的具体管理方法、思想。
我们给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可简单表述为: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课题研究小组以《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为题,从三方面着手研究,课题研究的宗旨:教师求真、学生诚实和取信于家长;
1)教师求真——成就教师
所谓“教师求真”就是在学校管理模式中教职员工必须做到“求真”,也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如学校中层各科室成员各个岗位“求真”、教师集体备课“求真”、教师上课“求真”、教师批改作业“求真”、班主任班级管理“求真”等等.
随着课改的深入,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丰富的教学形式,整合的知识结构,拓宽的课程资源,课堂被激活了。教学课堂一如盛装少女,粉墨登场,以前所未有的多种情态展示在人们面前。然而静下心来审视我们这些所谓的新、活的课堂,感觉它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尽管形式生动了,但毋容置疑,一些课堂变得浮躁了、肤浅了、眩目了,甚至像极披了件色彩斑斓的泡沫外套,炫目但不真实。因此,课堂教学求真的回归,已是一种必然。因为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新的精神,它的灵魂应该是不变的,追求的应是求真。
随着“真、诚、信”的观念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好的审视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加约束的自主探究。
(2)、随意的多元解读。
(3)、盲目的赏识表扬。
(4)、盲目的随潮流。
(5)、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课件。
(6)、脱离文本,喧宾夺主。
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明白:产生这样一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对教学中的“真”研究不够,把握不够。
2)学生诚实做人——关爱学生
所谓“学生诚实做人”就是在学校管理模式中教育学生做到“诚实”,就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有错就改”,就是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也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栋梁。如学生做作业“诚实”、考试“诚实”、教室、寝室和包干区值日工作“诚实”、作业订正“诚实”、考试试卷订正“诚实”等等。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1)、问题的症结:解读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教育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诚实、守信一直是华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这种优秀文化熏陶了我们几千年。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古往今来,有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行动在体现着这一点。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面对成堆的作业,最终选择抄袭敷衍了事,考试为了免受批评选择作弊,教室、寝室和包干区值日工作为求少扣分选择弄虚作假,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老师的关注,这涉及的是学生的内在品质问题。诚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
(2)、问题的解决:转变
在对学生弄虚作假作了全面的了解后,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保持学生的道德感,用“爱”点燃其心中的自尊、爱心和进取的火种,引导其一步一步上进。为此,特别制定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特别是班级中的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甚至责骂,容易滋生抵触情绪,而且他们对别人尤其是老师缺乏信任。记得学生褚某第一次在校期中考试作弊被发现之后,问其原因,是为了老师及家长的表扬。所以教师及家长适时对学生的理解和疏导是极其重要的。
措施二:帮其找回自信心。究其学生不能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是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了,改不了了。所以给予他们鼓励和期待,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会做得更好,就会给孩子点亮心灵的灯盏。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即使是不能取得很优异的成绩也要对学生作出及时的肯定。
措施三:多一些宽容。习惯是多年养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可能让问题学生立马脱胎换骨,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后进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常常会反反复复,所以必须学会宽容。其实,当一个人知道有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如果能多一些宽容,学生会有更大的勇气来承担错误。
措施四:制度要健全,对虚假现象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无外乎是内因和外因的合力作用,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还懵懵懂懂,少不更事,自觉自省自制意识都还不成熟,因此依靠内因自发起主导作用是不可能的,这就突出了外因的作用。所以家长和学校的双管其下必可以事半功倍。
措施五:跟家长和所有任课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实行多方共管措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他。”小孩犯了错误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
机,而且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受益终身。更何况很多学生虚假的背后还是有真诚的愿望在里面。只要我们适当、合理的引导,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优秀起来。正处于认识错误并努力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家长、老师明确的认同和诚挚的赞许。
3)取信于家长——影响家长
所谓“取信于家”就是在学校管理模式中对待家长做到“守信”,就是做到“信用无价、信用是金”,就是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不朝令夕改。如学校严格遵守法纪法规“守信”,依法办学“守信”,不乱收费“守信”等等。
①坚持服务宗旨让寄餐寄宿取信于家长
一是严把食品安全关,重点是把好进货、加工关,我们食堂主要原料、辅料均采用定点、合同制进货,合同中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附有供货商的身份证复印件、详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每天由厨师长负责验货,采取看(生产日期、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包装情况、有无变质、发芽、是否新鲜等)、闻(有无异味等)方式把住进货关,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四季豆、土豆、春夏莲花白等少买或不买
二是切实预防传染病。学校每周二、四由专人对学生食堂、公寓进行全面消毒、灭蚊灭蝇,在每年的春秋传染病高发期,采取晨检晨报制度,发现情况严重,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
三是加强活动监管。学生课余活动以小组自主式活动居多,活动时,在整个校园内,由值周教师、班主任各自划片包干监管一个区域,指导学生有序、安全地开展活动。
四是管好校门,学生离校要签字登记。中途学生有事外出(包括家长接出)需交验有学校统一印制表格式请假条,要有班主任签字。杜绝学生擅自上街,带来安全隐患。
五做好晚寝后查夜工作。学生晚寝后,必须要有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下寝室检查情况,并做好登记。
②家长会制度促学生发展,让家长满意
为了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强化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增强德育效果,制定家长会制度。学校先后在瑶山、光昌和临岐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更真实、更直接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
③学生接送车制度。有序、安全、放心
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安危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学生的生命安全,一直以来都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正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整治。我校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精神,与临岐镇交警站和汽车运输公司联系。周五下午放学学生一律在操场上上车,并做好运输车辆的进出登记工作,确保学生有序、安全到家。
④开通校讯通,及时服务学生和家长。
校讯通是针对广大中小学校、学生、家长而提供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它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
子在学校的动态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向教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最终目的是发展学校,提升品位。
(二)《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的实施路径
在开展《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中,学校管理要形成有效的运作路径。具体实施路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实施的基本路径
(1)设计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目标:以“真、诚、信”为载体,以农村初中学校高效管理为最终目的,探究对学校管理的策略、方法和手段,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总达到“关爱学生成长,成就教师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最总目标。
(2)制定真、诚、信学校管理计划:学校在征求各个部门以学期为单位制定总目标,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各自的管理计划,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计划制定应遵循三个原则:管理的目的性。任何管理都必须有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目标,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作用和任务,计划制定必须分析目标,弄清任务;管理的系统性。计划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各个部门都必须有一系列子计划,各个子计划不孤立存在.管理计划要注意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管理操作性。管理的执行受到许多具体条件的制约,环境也常处于变化之中,还要留有调整和修改的空间,这样的管理计划有可操作性,也能保证目标的完成。因此,课题组设计了管理申请表(目的、形式、活动流程)和管理记载表,管理记载表是每月填写一次。
(3)实施真、诚、信学校管理内容:真、诚、信学校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师生为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管理内容,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校管理,使学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4)做好真、诚、信学校管理评价:每学期根据各部门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奖励,还与学校的绩效工资挂钩。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首先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力求形式上新颖独特,内容上健康向上,评价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真、诚、信”为宗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设计真、诚、信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真、诚、信学校管理计划实施真、诚、信学校管理内容做好真、诚、信学校管理评价
(四)课题研究流程和课题研究管理流程
1)课题研究流程图
2)课题研究管理流程图
(五)课题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为:求真管理原则;诚实教育原则;取信于民原则。
(六)课题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全体教职员工及就读七、八、九年级学生的家长。
(七)课题研究制度保障: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开会讨论,及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全程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农村初中真、诚、信学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师教学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达到学校管理中教师、学生诚实和家长的和谐统一。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取行动研究法
(十)课题研究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为:教师教学求真管理策略;学生诚实教育管理策略;取信于家长管理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历时2年,从2011年12月—2014年4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8月)
(1).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课题研究的初步共识。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的设想,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确定实验教师,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3).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观念及理论水平。
(4).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并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
(1).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研究。
(2).实验研究,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结题和推广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
(1).撰写出有关经验总结和理论文章;
(2).全面整理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推出一批教师科研成果。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研究单位条件:
临岐中学在“营造高品质的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现已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并对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积累。学校领导、教师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的设计紧紧围绕“以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发展需要为中心”,与每天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相联,具有可操作性。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童纪华校长总负责,王志杰、余正凡老师负责具体工作,主要成员由行政班子、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实验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聘请教育专家作指导。
课题申报人:童纪华校长、书记、课题研究组组长科学中学高级教师42岁
课题组成员:方光辉副校长、初一年级组长、语文中学高级教师40岁
郑晓军副校长、初二年级组长、数学中学一级教师39岁
方树根副书记初二社政学科组长社会中学一级教师57岁
范有生工会主席中学一级教师57岁
鲁双位教导主任语文中学高级教师44岁
王志杰教科室主任、初三年级组长语文中学一级教师32岁
叶晓军信息中心主任语文中学一级教师40岁
余正凡初一社政学科组长社会中学高级教师47岁
方光尧社政教研组长、初三学科组长政治中学高级教师47岁
方志平语文教研组长、初二学科组长语文中学一级教师45岁
胡新华数学教研组长、初三学科组长数学中学一级教师36岁
鲁卫军科学教研组长科学中学一级教师37岁
程朝文英语教研组长、初三学科组长英语中学一级教师39岁
洪宝富综合教研组长体育中学一级教师33岁
洪义成初二(7、8)班语文语文中学一级教师42岁
方琳静任教初三(1、2)语文语文中学高级教师33岁
陆建军初三(7)班主任语文中学一级教师37岁
王爱刚初二、初三信息信息中学一级教师33岁
周海燕任教初一(5、6)班社政中学二级教师30岁
刘长红任教初一(3、4)班语文中学一级教师57岁
严密初一(6)班主任美术中学二级教师25岁
管福莉初二(2)班主任英语中学二级教师25岁
章湘晴初一(4)班主任英语中学一级教师33岁
王美华初二(7)班主任英语中学一级教师33岁
方国华初一(2)班主任科学中学一级教师33岁
宋海红初三(5、6)科学科学中学二级教师25岁
文锋初一(1)班主任数学中学一级教师32岁
王霓初三(5)班主任语文中学一级教师33岁
(三).研究经费:
学校有较好的财力,提供2万元以上课题经费,保障课题顺利运行。
余正凡
【篇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趣味之中有语文(教师中心稿)
(1)“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4)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5)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6)“海外赤子”的由来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
“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演变而来。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7)巧改标点自传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
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8)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 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 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 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9)数字诗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愤怒,“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可以是夸张,“孤臣霜发三千丈”;可以是讽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可以是欢快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真正的数字诗,必须是以数字为主体,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长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其实,路还长着呢。心理描写非常准确。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个位基数词全无遗漏,又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用之作为蒙童读物,真是一举两得。
电视台曾播放过的《宰相刘罗锅》,内中有一处情节:乾隆皇帝手持一枝鲜艳的红花,将花瓣一片片地剥落抛撒,口中念念有词,“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刘墉信口接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众人大笑。这出戏编得并不好,红花入草丛怎会都不见?明显有疏漏之处。
故事的“原产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不识泰山真面目,道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咏雪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骂成“一片”了,说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识得数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号称“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构思,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数字诗”。
(10)文章妙批
●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李鸿章一亲戚参加考试,但这位仁兄胸无点墨,便欲仰仗李鸿章的权势得到优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欲写“戚”,无奈搜索枯肠,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写,最后写成“妻”字。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以上两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字的特点,故意将错就错,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评效果。
●据说有位学生滥用“而”字,其师便在其文章评语中写道:“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教师针对学生滥用“而”字的情况,将“而”字的多种用法集中对照,既批评了学生,又在批评中传授了知识,实在巧妙。
●一学生作文,词不达意,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师戏评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又一学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绝,但有用的话极少。其师仿《敕勒歌》,批曰:““请看《圣经》第十一章三十五节。”学生急忙翻开《圣经》,找到导师指出的那一节,只见上面写着:“耶稣在哭泣。”
导师的批语是充满趣味、智慧的批评,他的批评转了两个弯:一是借《圣经》的话作评语,二是耶稣为何哭泣,学生自可去作种种猜测和联想,从而明白其导师的真正意思。
●某生在作文簿发下后,见老师在文末批曰:“请看《前出师表》最后一句。”他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与诸葛亮相比,赶快去查看,原来是“不知所云”四字。
这位高明的教师,采用了一种高明的批评方式,既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又含而不露、发人深省。
(11)徐文长以奇猎客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12)晏殊巧逢“燕归来”
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
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后来,晏殊把这一对句用到《浣溪沙》词和一首七律诗中,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13)一字千金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ò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kōng)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
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14)一字拾趣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O!”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词。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地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一字回信。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
一字座右铭。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下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
一字诗歌。美国一家出版社的刊物曾发表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歌。全“网。”非常精炼、深刻、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一字小说。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型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等……”真令人回味无穷。
(15)“露马脚”一词溯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让人知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败露,人们就会说是露了“马脚”。何谓“马脚”?“马脚”者,马氏之脚也。这里有个典故。
相传,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当过牛倌,做过和尚,所以,在选择终身伴侣时,与一位同样平民出身的马姑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天足”,这在当时是一大忌。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龙恩”虽重,宁居后宫的马氏却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从不敢将脚伸出裙外。一天,马氏忽然游兴大发,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有些大胆者悄悄瞅上两眼,正巧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从此,“马脚”一词也随之流传于后世。
(16)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17)周瑜与诸葛亮对诗趣闻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奚鸟,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奚鸟。”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虎斗,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署名:姚绍益)
(18)解缙妙语对奇联
明朝的解缙是位很有学问的人,平时治学严谨。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学,善于吟诗作对,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9岁时曾经跟随父亲在江边洗澡,他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句诗:“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就以“万里长江作浴盆”相对,应对敏捷,令人惊叹。
解缙幼年家境贫寒,有一年除夕,解缙想写一副对联庆贺新年,正苦于无恰当内容可写,忽然看见对门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丛青翠葱茏的竹子,便写下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翁见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将竹子拦腰砍断,想以此反难解缙。解缙并不着忙,只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翁不甘心认输,急忙命家人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微微一笑,又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愚不可及的富翁黔驴计穷,只好作罢。
解缙对对联出了名,有位尚书想试试他的本领,就命人邀请他来府上相见,却故意不开正门。解缙非要看门人开正门,否则不进门。尚书出来了,说道:“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两人一开口就交上了手。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解缙对答如流,尚书这才让看门的开正门把他迎入府内。接着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缙则低头指地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尚书见解缙满腹才学,名不虚传,就把爱女许配给他。
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对对子,自以为得了一副佳联,神气十足地说:“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这酸秀才自比马和鹰,视别人为牛驴鸡鸭,实在狂妄。解缙便回敬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听完后羞愧满面地跑了。
还有一次,有人想当众奚落他,对此解缙也决不示弱。某权臣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解缙针锋相对:“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这个权臣想捉弄解缙,不想自讨没趣。
(19)对联添笔改笔拾趣
▲东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闻名遐迩。一年除夕,他在大门口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几乎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再写一副,依然无存。于是,他心生一计,写了第三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对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来揭了。第二天凌晨,全家起来拜年,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使对联变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拜年的人见到这副对联无不称好。
▲宋朝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事过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之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他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央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投降了清朝。这时,有人看他变节如此突然,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添,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
▲清朝有个李知县,常依官仗势,欺压百姓,本来贪心很重却硬充清廉,某年春节,他在正房门贴出一副春联标榜自己,联曰:“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这春联一贴出,即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有人暗为这副春联加了个长尾巴,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1941年旧历除夕夜,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大门上汪精卫贴出自书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第二天清晨,他发现春联已被人偷改为:“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从此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了一副非常伤感的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还有个横披:“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写于当天的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马上让秘书去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
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她叫李真真,高考落榜,爱情受挫,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只见郭老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披也改为“春在心中”。
姑娘知道为自己改对联的,就是中外著名的郭老,十分激动,把绝命书撕个粉碎,对郭老说:“谢谢您!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20)巧联妙藏六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书育人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下面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文言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子简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子简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庭院四周栽种这两种树,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的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怀念,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表现出恭敬肃穆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它们生长于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代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闻黄鹂》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感伤之句。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有意颠倒)”。
东坦:据《辞源》“东坦”条注:指女婿,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家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这个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确实是生长龙蛇的地方。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的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楷模一词,出自清代汪灏受康熙命所编的《广群芳谱》一书中。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21)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22)急中生智反戈一击
★一天,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啊,我思考的一美元也不值,”萧伯纳说,“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萧伯纳经常在他的戏这揭露资本家的丑恶面目。那些大富翁们对他又气又恨。一次有个富翁想在大庭广众之中羞辱萧伯纳,便挥着手大声地说:“人们都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笑了笑说:“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一次,萧伯纳结识了一个肥头大耳的神父。神父仔细打量着瘦骨嶙峋的剧作家,揶揄地说道:“看着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英国人都在挨饿。”
萧伯纳马上接过话说道:“但是,看看你的模样,人们一下子就清楚了,这苦难的根源就在你们这种人身上!”
★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不料,在一条小道上遇到了一个对他怀有敌意、贬低他的作品的文艺批评家。真是冤家路窄,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他们面对面的站着。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无理,他把头一昂,大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我却让的,我给傻子让路。”歌德说完,微笑着马上站到了一边。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23)“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1814年,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被嘉庆皇帝严辞驳斥的英国贸易使团团长阿美士德,正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关押着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见面之后,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而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太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
(24)猴年话猴联
▲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聪明调皮的丘浚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丘浚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
老伯伯笑着说: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丘浚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
丘浚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丘浚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明代有位布政使陆容,字文量,文思机敏,出言幽默,又长得满脸胡须,更让人觉得滑稽。他有个好朋友叫陈震,字启东,官为教授之职,其人脱发,头上几乎没有什么头发。
有一次,两人见面,互相端详,陆容突然大笑不止,说: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计可施
以“法”谐音“发”,江浙一带“施”与“梳”发音也近,意思便成了“无计可梳”(没有办法梳头)。因为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陈震也没有客气,说:
陆大人满面髭髯,何须如此
也是利用“胡须”与“何须”的近音。陆容接着又说道: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
陈震听了想道:秃头也好,连鬓胡子也罢,都是人类。这一下,把我比作猴子,用“对锯”来谐音“对句”糟塌我。我也来个逐步升级。于是,向陆容一拱手:“我也有一对句,只是怕冒犯大人。”
陆容一挥手:“反正是玩笑,但说无妨。”
陈震一字一字地说出: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说完,陈震与陆容二人拍着巴掌大笑不止。
▲有一天,宋文甫和几个学童在一家姓董的客店里投宿,见客店门面上写了一个斗大的“董”字,他马上触目生情,心里想起一句趣联:
二董卧床,西董翻身东董动
几个同学为了能对上这个联句,晚上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董动董动”地念叨,可是,一个人也没能对上,最后,还是宋文甫自己对出了下句:
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齁
此联巧妙地将“董”、“猴”二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主谓词组“董动”“猴齁(hōu)”和象声词“东董动”、“后猴齁”,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思。这么复杂的妙联,宋文甫都能对上来,确实是不简单的。
▲有一位生员结婚,新婚之夜,当地众生员都来闹动房,想捉弄一番新娘。这新娘才貌双全,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就抢先说道:“诸君前来,十分感谢。各位是文人,不可无雅兴。我想出一上联,劳各位来对。倘若对上,便依然在此欢聚;倘若对不上,便请早早散席,各奔东西。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生员听说对对子,便齐声说:“此法甚好!”
这时,门外正在舞狮子,新娘即景出联: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
这里“弄子”是名词,指耍狮人。各生员思考了好长时间,对不上来。
等了好一会儿,还没人能对,新娘说:“让我来帮你们对一次吧!”说完,对出下联:
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员)
众生员听了,满面羞愧,闹洞房的兴致一点也没有了,只好一哄而散。
(25)名人体验生活撷趣
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名,并非一蹴而就,他们往往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磨难。就拿他们在体验生活时那么痴迷地进入角色的镜头来看,便可窥知一般了。这里辑录几则小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迪。
☆施耐庵观虎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林中阴森森的,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了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传来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惊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施耐庵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老虎走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这是施耐庵为写作《水浒传》而来深山观虎的场面。
☆柳青找骂名著《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一天刚下工,这位妇女正好从柳青门前经过,柳青装着不注意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泼去,也不道歉,转身要回屋去。只见她浑身湿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门口的柳青泼口大骂,双脚跺得地面咚咚响。有了这次切身体验,柳青笔下的村妇骂人的形象也就写得栩栩如生了。
☆狄更斯乞讨一天上午,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女仆在厨房准备午餐,看见一个乞丐在门口徘徊,那乞丐不时将破毡帽这么拉拉,那么拽拽,似乎想遮住自己的脸。“呀。会不会是窃贼!”女仆十分害怕,正要喊叫,乞丐忽然说话了:“别嚷,伊丝塔,是我呀!”女仆一看,原来乞丐正是主人狄更斯。“先生,您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我不过想要一碗汤。”“天哪!您在要饭?”“是的,我不清楚一个流浪者在要一碗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所以……”
☆杰克·伦敦冒充水手1902年8月,伦敦东区的贫民窟来了一个穷汉,他自称是流落的美国水手。从他的谈吐、摇摇晃晃的姿势和一身破烂的衣服看,人们断定他确实是个穷水手。这个热情的水手愿意和一切人交朋友,什么都想知道。白天,他出没于工人家庭和难民收容所。他和难民一起排队领面包,同穷汉们一起躺在街市上或公园里,不停地和人们聊天。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水手,乐于把心里话告诉他。到了晚上,这个水手就躲到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把他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都记下来。在这些珍贵的记录里,有精彩的词汇,也有动人的故事,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三个月后,这个水手提着一个手提箱回到了美国。不久,箱子里的素材整理成特写《深渊中的人们》出版了。人们才知道,这个冒充水手的人就是美国著名的进步小说家杰克·伦敦。
☆福楼拜“服毒”一天,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突然全身不适,仿佛有些神志不清了,他半闭上眼睛躺着,放下了笔……他的亲友们都很着急。人们把医生请来了。医生耐心细致地检查了福楼拜的心跳、血压、脉搏……然后问他有什么感觉。“恶心、头疼、全身不适。好像——好像是服毒临死的感觉……”福楼拜慢慢地说着。大家都很惊异。医生想了想,又问:“您在病倒前做了些什么事情?”福楼拜微微抬起头来说:“我,我刚刚写了《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服毒死了……”“噢!”医生终于明白了。
☆齐白石观虾起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都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齐白石对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的案头上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趴在碗旁仔细观察虾们的活动。一次,他观察到虾们在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开始,小虾两军对峙,双方缓缓挪动,仿佛都在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接着,虾们都举起双钳,扑上去勇猛格斗,厮杀得难解难分。白石老人被虾们的这一奇景吸引住了,一直观察到“战斗”结束。在长期、细致、耐心的观察中,齐白石熟悉了虾的习性。这之后,他画的虾更加神采多变,生动传神了。
☆梅兰芳摔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过的戏里,有不少女人吃惊的细节,他都演得惟妙惟肖。为此,他曾呕心沥血,反复琢磨过。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里,看见妻子正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巨响,瓷盆粉碎。妻子惊恐地一回头,就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妻子的神情。后来他就根据妻子当时的表情反复练习,穿插在戏里,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程砚秋练步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对技艺精益求精,年轻时,曾为练台步着迷。一天,他在前门大街看见几个人抬着轿子,脚步走得十分稳健和谐。他想,如果京剧青衣的台步能走这样稳,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跟在人家后面,不知不觉走了好几里路。回家后,他立即在院子里练开了。他头顶一碗水,一步一步地练,累得腰酸背痛。可是他仍不泄劲,坚持苦练,终于达到能行走自如而水不洒的程度,创造出一套稳重、端庄、灵活的脚步。
☆曹禺三下“鸡毛店”曹禺在创作《日出》时,为了搜集素材,曾三下“鸡毛店”。原来,他约好两个嗜毒的乞丐来教他唱数来宝,也许因为他穿着大褂的缘故,竟被两个乞丐怀疑警察局的暗探了,于是就没有敢来。曹禺不得不半夜里冒着严寒二下那个最下等的小客店——“鸡毛店”,去找那两个人。然而却使一个八分醉意的罪犯模样的“落魄英雄”误会了,他动起手来,险些打瞎了曹禺的一只眼。曹禺吸取了教训,他改头换面又去和黑三一类的人物讲交情。他的口袋里藏着铅笔和白纸,潜入社会的下层,终于熟悉了许多奇形怪状的人物,写出《日出》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来。(署名:黄静)
(26)古典诗词与蒙太奇
□姚绍益
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以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因此,人们历来都爱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古典诗词中画面的组接方法,跟电影中的蒙太奇确有不少共通之处。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是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是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剪辑,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画面也如同电影上的镜头,不是静止不动,而是逐步向前推移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这两句诗同样展示了两幅画面:窗外,绵绵秋雨中隐现枝枯叶黄的树木;窗内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照着满头白发的老人。诗人把这样两幅似乎互不相关的画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个特写镜头的组接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草木一秋,人生一世”的含义,去感受诗人因岁月流逝、年迈力衰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运用的蒙太奇就更多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个人眼泪汪汪看着对方,拉着手依依难分,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说,由于悲痛气塞,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特写镜头之后,马上接上远景镜头:楚地,天高地远,江阔水缓,暮霭沉沉,秋雁声声。再接上中景镜头:一弯残月,晨曦初露,岸柳飘拂,孤舟泊岸。这一连串无声的跳跃式组接,高度凝炼、简洁地把愁肠百结、依依难舍的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牧的《山行》是写诗人乘车途经山麓观赏枫林的情景,我们也可以把它切分为几个“镜头”:【全景】深秋季节,层层叠叠的山岭,诗人乘车来到山麓。【中景】车子停下,诗人抬头仰望深山。(摄影机缓缓上摇)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通向白云缭绕的山顶,云雾中隐隐约约地露出房屋的轮廓。【近景】诗人醉心于观赏枫林,流连忘返。【特写】红艳明丽的枫叶,生机勃勃,逗人喜爱,引人遐思。
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继而是想象中的景象(渡黄河、登太行、垂钓碧溪、“梦日边”),接着又回到现实生活(诗人拔剑起舞,口吟“行路难”),最后又是想象中的景象(直挂云帆、长风破浪)。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画面组接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古典诗词常常采取映衬、对比、暗示、象征、夸张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感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署名:黄静)
(27)“挂在青天是我心”
自唐至清,吟月诗无数。诗人们将中秋月喻为飞镜、宝鉴、玉碗、银轮、金饼、玉盘、蟾盘、玉蟾、回轮、冰轮、桂轮、桂魄。也有将它喻为玻璃的。还有以“婵娟”代指月亮的。从直观到想象,不乏融入美丽的神话。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吟月寄情,思亲思乡。一轮明月从海上生出,远在天涯的亲人这时候一定和我一样在望着它——这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表达的情怀;只希望所想念的人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天上的明月——这则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寄托的情思。古诗中表达“千里共婵娟”意境的诗句还有不少,写得好的有“千山万水同一白”、“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等等。
古人说得好,“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意思是,诗作与人的处境心境密切相关。悲凉如“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思念如“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惆怅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愉悦如“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欢聚如“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最团圆夜是中秋”。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委婉缠绵,把向往纯洁美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古诗里就有类似的诗句:“挂在青天是我心”(唐·寒山)。可见,古人亦多情。情是人之共性,情远流长。
(28)反常曲解幽默风趣
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儿子看了父亲一眼,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儿子听了,忍不住“扑哧”笑了。“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父亲扳起脸来说,“要继续努力。”
——这是一则题为《共计》的小幽默。儿子稍微耍了点手段,父亲就一本正经地又是批评又是鼓励,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曲解,即有意或无意地对语义作歪曲解释的一种方法。
在一次演讲比赛时,一位演讲者刚刚走上讲台时就被电线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一意外情况引起了台下听众的哄堂大笑。但这位演讲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而是从容地说:“谢谢大家!刚才我是为大家的热情所倾倒的。”话音落地,听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里的“曲解”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听众,同时又表现了自己的机智,给接下来的演讲开了一个好头。
一次,英国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演说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底下响起了一个反对者的喊声:“狗屎!垃圾!”很明显,他是在讥讽威尔森的演说。对此,威尔森微微一笑,平静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这一机警的“曲解”使讥讽者哑口无言,竞选演说仍顺利进行。
曲解可以分为“误释”和“巧释”两种。《共计》中的曲解,是误释,它是由于文化水平低者或者自以为是等原因,胡乱地给有些词义进行歪曲的解释。两次演讲中的曲解,则是“巧释”,也就是有意设计一个新的含义巧妙地解释某一语句,某一动作。课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陈毅市长〉选场》中:“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这里,陈毅市长将化学巧释为“社会变化之学”,既富有情趣,又有针对性,可谓谐趣横生,幽默动人,使化学家齐仰之不得不敬而信之。(署名:黄静)
(29)“中国”的含义及由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但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0)梅花诗话
“山有木多梅”,是《山海经》中的记载;《诗经》则有“山有佳卉,候栗候梅”之句。可见,梅花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史了,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冬末早春先叶而花,其色以白和淡红为主,亦有紫红、淡墨诸色。梅树寿命极长,天台山国清寺内犹有隋梅存世。老枝横陈,清癯怪奇,虽严寒飞雪之日,也能绽出绚丽的花朵,让一片银白肃穆的大地,充满勃勃生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表明了诗人这种带有感动的欣喜。
“梅史”之中,佳话不绝: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遂成千古壮举;南朝寿阳公主爱梅忘归,致花落额上,成五瓣之形,拂之不去,号梅花妆,人皆竞相描摹而流行一时;唐玄宗宫中的江采苹爱梅成痴,赏梅彻夜流连,人号为“梅妃”;宋初隐士林和靖,不娶妻而伴梅一生,“梅妻”之迹迄今留在西湖孤山;清代龚自珍则为“病梅”而痛哭,购田辟馆以疗梅……
由于梅花实在是太得人们的喜爱与敬重了,“岁寒三友”,“四君子”均列其名,花格甚高。流传下来的咏梅之作可以编一本不薄的专史。但看像苏东坡、秋瑾等诗人,一写就都是“咏梅绝句十首”;那个希望自己能够化身千百亿,以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更是留下了近两百首的作品。佳作太多,确实让后人难以措手。惊才艳艳的曹雪芹先生,为其笔下人物捉刀咏菊,咏柳絮,咏白秋海棠;或为林黛玉写的桃花行、葬花诗,均臻佳妙之境,多有翻新奇句佳句。惟独代薛宝琴等人作的“红梅花”三首,不过中平套语。至于贾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如:“酒未开樽句未裁”,“衣上犹沾佛院苔”,水平更是在一般之下。可见“积重”之下创新之难。
当代诗人兼革命家毛泽东的咏梅之作《卜算子》,在小序里说的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但细品诗意,两词上阕均是写梅花开放之时的寂寞及环境的险恶,下阕均是写梅花不愿争春的胸怀。所不同的是,陆游的这个不得志的宋代士大夫表现的是孤芳自赏,希望能够流芳百世;而作为劳苦大众的号召者、领导者的毛泽东表现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欢庆拥护者的众多。两者格调有低沉与开朗之别。
在咏梅诗史上,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稼轩长短句》内的两句:“全无花气息,都是雪精神”。赞花而言其非花,英雄口吻毕竟不凡。
【篇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趣味语文30姚绍益】
(1)“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4)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5)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6)“海外赤子”的由来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
“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演变而来。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7)巧改标点自传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
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8)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 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 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 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9)数字诗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愤怒,“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可以是夸张,“孤臣霜发三千丈”;可以是讽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可以是欢快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真正的数字诗,必须是以数字为主体,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长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其实,路还长着呢。心理描写非常准确。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个位基数词全无遗漏,又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用之作为蒙童读物,真是一举两得。
电视台曾播放过的《宰相刘罗锅》,内中有一处情节:乾隆皇帝手持一枝鲜艳的红花,将花瓣一片片地剥落抛撒,口中念念有词,“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刘墉信口接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众人大笑。这出戏编得并不好,红花入草丛怎会都不见?明显有疏漏之处。
故事的“原产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不识泰山真面目,道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咏雪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骂成“一片”了,说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识得数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号称“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构思,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数字诗”。
(10)文章妙批
●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李鸿章一亲戚参加考试,但这位仁兄胸无点墨,便欲仰仗李鸿章的权势得到优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欲写“戚”,无奈搜索枯肠,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写,最后写成“妻”字。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以上两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字的特点,故意将错就错,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评效果。
●据说有位学生滥用“而”字,其师便在其文章评语中写道:“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教师针对学生滥用“而”字的情况,将“而”字的多种用法集中对照,既批评了学生,又在批评中传授了知识,实在巧妙。
●一学生作文,词不达意,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师戏评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又一学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绝,但有用的话极少。其师仿《敕勒歌》,批曰:““请看《圣经》第十一章三十五节。”学生急忙翻开《圣经》,找到导师指出的那一节,只见上面写着:“耶稣在哭泣。”
导师的批语是充满趣味、智慧的批评,他的批评转了两个弯:一是借《圣经》的话作评语,二是耶稣为何哭泣,学生自可去作种种猜测和联想,从而明白其导师的真正意思。
●某生在作文簿发下后,见老师在文末批曰:“请看《前出师表》最后一句。”他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与诸葛亮相比,赶快去查看,原来是“不知所云”四字。
这位高明的教师,采用了一种高明的批评方式,既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又含而不露、发人深省。
(11)徐文长以奇猎客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12)晏殊巧逢“燕归来”
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
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后来,晏殊把这一对句用到《浣溪沙》词和一首七律诗中,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13)一字千金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ò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kōng)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
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14)一字拾趣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O!”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词。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地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一字回信。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
一字座右铭。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下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
一字诗歌。美国一家出版社的刊物曾发表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歌。全“网。”非常精炼、深刻、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一字小说。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型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等……”真令人回味无穷。
(15)“露马脚”一词溯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让人知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败露,人们就会说是露了“马脚”。何谓“马脚”?“马脚”者,马氏之脚也。这里有个典故。
相传,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当过牛倌,做过和尚,所以,在选择终身伴侣时,与一位同样平民出身的马姑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天足”,这在当时是一大忌。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龙恩”虽重,宁居后宫的马氏却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从不敢将脚伸出裙外。一天,马氏忽然游兴大发,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有些大胆者悄悄瞅上两眼,正巧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从此,“马脚”一词也随之流传于后世。
(16)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17)周瑜与诸葛亮对诗趣闻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奚鸟,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奚鸟。”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虎斗,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署名:姚绍益)
(18)解缙妙语对奇联
明朝的解缙是位很有学问的人,平时治学严谨。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学,善于吟诗作对,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9岁时曾经跟随父亲在江边洗澡,他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句诗:“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就以“万里长江作浴盆”相对,应对敏捷,令人惊叹。
解缙幼年家境贫寒,有一年除夕,解缙想写一副对联庆贺新年,正苦于无恰当内容可写,忽然看见对门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丛青翠葱茏的竹子,便写下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翁见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将竹子拦腰砍断,想以此反难解缙。解缙并不着忙,只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翁不甘心认输,急忙命家人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微微一笑,又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愚不可及的富翁黔驴计穷,只好作罢。
解缙对对联出了名,有位尚书想试试他的本领,就命人邀请他来府上相见,却故意不开正门。解缙非要看门人开正门,否则不进门。尚书出来了,说道:“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两人一开口就交上了手。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解缙对答如流,尚书这才让看门的开正门把他迎入府内。接着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缙则低头指地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尚书见解缙满腹才学,名不虚传,就把爱女许配给他。
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对对子,自以为得了一副佳联,神气十足地说:“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这酸秀才自比马和鹰,视别人为牛驴鸡鸭,实在狂妄。解缙便回敬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听完后羞愧满面地跑了。
还有一次,有人想当众奚落他,对此解缙也决不示弱。某权臣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解缙针锋相对:“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这个权臣想捉弄解缙,不想自讨没趣。
(19)对联添笔改笔拾趣
▲东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闻名遐迩。一年除夕,他在大门口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几乎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再写一副,依然无存。于是,他心生一计,写了第三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对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来揭了。第二天凌晨,全家起来拜年,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使对联变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拜年的人见到这副对联无不称好。
▲宋朝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事过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之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他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央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投降了清朝。这时,有人看他变节如此突然,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添,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
▲清朝有个李知县,常依官仗势,欺压百姓,本来贪心很重却硬充清廉,某年春节,他在正房门贴出一副春联标榜自己,联曰:“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这春联一贴出,即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有人暗为这副春联加了个长尾巴,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1941年旧历除夕夜,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大门上汪精卫贴出自书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第二天清晨,他发现春联已被人偷改为:“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从此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了一副非常伤感的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还有个横披:“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写于当天的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马上让秘书去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
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她叫李真真,高考落榜,爱情受挫,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只见郭老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披也改为“春在心中”。
姑娘知道为自己改对联的,就是中外著名的郭老,十分激动,把绝命书撕个粉碎,对郭老说:“谢谢您!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20)巧联妙藏六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书育人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下面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文言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子简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子简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庭院四周栽种这两种树,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的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怀念,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表现出恭敬肃穆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它们生长于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代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闻黄鹂》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感伤之句。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有意颠倒)”。
东坦:据《辞源》“东坦”条注:指女婿,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家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这个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确实是生长龙蛇的地方。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的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楷模一词,出自清代汪灏受康熙命所编的《广群芳谱》一书中。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21)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22)急中生智反戈一击
★一天,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啊,我思考的一美元也不值,”萧伯纳说,“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萧伯纳经常在他的戏这揭露资本家的丑恶面目。那些大富翁们对他又气又恨。一次有个富翁想在大庭广众之中羞辱萧伯纳,便挥着手大声地说:“人们都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笑了笑说:“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一次,萧伯纳结识了一个肥头大耳的神父。神父仔细打量着瘦骨嶙峋的剧作家,揶揄地说道:“看着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英国人都在挨饿。”
萧伯纳马上接过话说道:“但是,看看你的模样,人们一下子就清楚了,这苦难的根源就在你们这种人身上!”
★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不料,在一条小道上遇到了一个对他怀有敌意、贬低他的作品的文艺批评家。真是冤家路窄,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他们面对面的站着。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无理,他把头一昂,大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我却让的,我给傻子让路。”歌德说完,微笑着马上站到了一边。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23)“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1814年,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被嘉庆皇帝严辞驳斥的英国贸易使团团长阿美士德,正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关押着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见面之后,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而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太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
(24)猴年话猴联
▲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聪明调皮的丘浚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丘浚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
老伯伯笑着说: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丘浚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
丘浚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丘浚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明代有位布政使陆容,字文量,文思机敏,出言幽默,又长得满脸胡须,更让人觉得滑稽。他有个好朋友叫陈震,字启东,官为教授之职,其人脱发,头上几乎没有什么头发。
有一次,两人见面,互相端详,陆容突然大笑不止,说: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计可施
以“法”谐音“发”,江浙一带“施”与“梳”发音也近,意思便成了“无计可梳”(没有办法梳头)。因为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陈震也没有客气,说:
陆大人满面髭髯,何须如此
也是利用“胡须”与“何须”的近音。陆容接着又说道: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
陈震听了想道:秃头也好,连鬓胡子也罢,都是人类。这一下,把我比作猴子,用“对锯”来谐音“对句”糟塌我。我也来个逐步升级。于是,向陆容一拱手:“我也有一对句,只是怕冒犯大人。”
陆容一挥手:“反正是玩笑,但说无妨。”
陈震一字一字地说出: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说完,陈震与陆容二人拍着巴掌大笑不止。
▲有一天,宋文甫和几个学童在一家姓董的客店里投宿,见客店门面上写了一个斗大的“董”字,他马上触目生情,心里想起一句趣联:
二董卧床,西董翻身东董动
几个同学为了能对上这个联句,晚上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董动董动”地念叨,可是,一个人也没能对上,最后,还是宋文甫自己对出了下句:
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齁
此联巧妙地将“董”、“猴”二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主谓词组“董动”“猴齁(hōu)”和象声词“东董动”、“后猴齁”,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思。这么复杂的妙联,宋文甫都能对上来,确实是不简单的。
▲有一位生员结婚,新婚之夜,当地众生员都来闹动房,想捉弄一番新娘。这新娘才貌双全,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就抢先说道:“诸君前来,十分感谢。各位是文人,不可无雅兴。我想出一上联,劳各位来对。倘若对上,便依然在此欢聚;倘若对不上,便请早早散席,各奔东西。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生员听说对对子,便齐声说:“此法甚好!”
这时,门外正在舞狮子,新娘即景出联: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
这里“弄子”是名词,指耍狮人。各生员思考了好长时间,对不上来。
等了好一会儿,还没人能对,新娘说:“让我来帮你们对一次吧!”说完,对出下联:
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员)
众生员听了,满面羞愧,闹洞房的兴致一点也没有了,只好一哄而散。
(25)名人体验生活撷趣
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名,并非一蹴而就,他们往往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磨难。就拿他们在体验生活时那么痴迷地进入角色的镜头来看,便可窥知一般了。这里辑录几则小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迪。
☆施耐庵观虎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林中阴森森的,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了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传来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惊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施耐庵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老虎走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这是施耐庵为写作《水浒传》而来深山观虎的场面。
☆柳青找骂名著《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一天刚下工,这位妇女正好从柳青门前经过,柳青装着不注意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泼去,也不道歉,转身要回屋去。只见她浑身湿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门口的柳青泼口大骂,双脚跺得地面咚咚响。有了这次切身体验,柳青笔下的村妇骂人的形象也就写得栩栩如生了。
☆狄更斯乞讨一天上午,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女仆在厨房准备午餐,看见一个乞丐在门口徘徊,那乞丐不时将破毡帽这么拉拉,那么拽拽,似乎想遮住自己的脸。“呀。会不会是窃贼!”女仆十分害怕,正要喊叫,乞丐忽然说话了:“别嚷,伊丝塔,是我呀!”女仆一看,原来乞丐正是主人狄更斯。“先生,您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我不过想要一碗汤。”“天哪!您在要饭?”“是的,我不清楚一个流浪者在要一碗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所以……”
☆杰克·伦敦冒充水手1902年8月,伦敦东区的贫民窟来了一个穷汉,他自称是流落的美国水手。从他的谈吐、摇摇晃晃的姿势和一身破烂的衣服看,人们断定他确实是个穷水手。这个热情的水手愿意和一切人交朋友,什么都想知道。白天,他出没于工人家庭和难民收容所。他和难民一起排队领面包,同穷汉们一起躺在街市上或公园里,不停地和人们聊天。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水手,乐于把心里话告诉他。到了晚上,这个水手就躲到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把他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都记下来。在这些珍贵的记录里,有精彩的词汇,也有动人的故事,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三个月后,这个水手提着一个手提箱回到了美国。不久,箱子里的素材整理成特写《深渊中的人们》出版了。人们才知道,这个冒充水手的人就是美国著名的进步小说家杰克·伦敦。
☆福楼拜“服毒”一天,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突然全身不适,仿佛有些神志不清了,他半闭上眼睛躺着,放下了笔……他的亲友们都很着急。人们把医生请来了。医生耐心细致地检查了福楼拜的心跳、血压、脉搏……然后问他有什么感觉。“恶心、头疼、全身不适。好像——好像是服毒临死的感觉……”福楼拜慢慢地说着。大家都很惊异。医生想了想,又问:“您在病倒前做了些什么事情?”福楼拜微微抬起头来说:“我,我刚刚写了《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服毒死了……”“噢!”医生终于明白了。
☆齐白石观虾起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都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齐白石对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的案头上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趴在碗旁仔细观察虾们的活动。一次,他观察到虾们在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开始,小虾两军对峙,双方缓缓挪动,仿佛都在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接着,虾们都举起双钳,扑上去勇猛格斗,厮杀得难解难分。白石老人被虾们的这一奇景吸引住了,一直观察到“战斗”结束。在长期、细致、耐心的观察中,齐白石熟悉了虾的习性。这之后,他画的虾更加神采多变,生动传神了。
☆梅兰芳摔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过的戏里,有不少女人吃惊的细节,他都演得惟妙惟肖。为此,他曾呕心沥血,反复琢磨过。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里,看见妻子正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巨响,瓷盆粉碎。妻子惊恐地一回头,就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妻子的神情。后来他就根据妻子当时的表情反复练习,穿插在戏里,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程砚秋练步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对技艺精益求精,年轻时,曾为练台步着迷。一天,他在前门大街看见几个人抬着轿子,脚步走得十分稳健和谐。他想,如果京剧青衣的台步能走这样稳,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跟在人家后面,不知不觉走了好几里路。回家后,他立即在院子里练开了。他头顶一碗水,一步一步地练,累得腰酸背痛。可是他仍不泄劲,坚持苦练,终于达到能行走自如而水不洒的程度,创造出一套稳重、端庄、灵活的脚步。
☆曹禺三下“鸡毛店”曹禺在创作《日出》时,为了搜集素材,曾三下“鸡毛店”。原来,他约好两个嗜毒的乞丐来教他唱数来宝,也许因为他穿着大褂的缘故,竟被两个乞丐怀疑警察局的暗探了,于是就没有敢来。曹禺不得不半夜里冒着严寒二下那个最下等的小客店——“鸡毛店”,去找那两个人。然而却使一个八分醉意的罪犯模样的“落魄英雄”误会了,他动起手来,险些打瞎了曹禺的一只眼。曹禺吸取了教训,他改头换面又去和黑三一类的人物讲交情。他的口袋里藏着铅笔和白纸,潜入社会的下层,终于熟悉了许多奇形怪状的人物,写出《日出》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来。(署名:黄静)
(26)古典诗词与蒙太奇
□姚绍益
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以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因此,人们历来都爱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古典诗词中画面的组接方法,跟电影中的蒙太奇确有不少共通之处。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是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是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剪辑,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画面也如同电影上的镜头,不是静止不动,而是逐步向前推移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这两句诗同样展示了两幅画面:窗外,绵绵秋雨中隐现枝枯叶黄的树木;窗内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照着满头白发的老人。诗人把这样两幅似乎互不相关的画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个特写镜头的组接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草木一秋,人生一世”的含义,去感受诗人因岁月流逝、年迈力衰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运用的蒙太奇就更多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个人眼泪汪汪看着对方,拉着手依依难分,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说,由于悲痛气塞,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特写镜头之后,马上接上远景镜头:楚地,天高地远,江阔水缓,暮霭沉沉,秋雁声声。再接上中景镜头:一弯残月,晨曦初露,岸柳飘拂,孤舟泊岸。这一连串无声的跳跃式组接,高度凝炼、简洁地把愁肠百结、依依难舍的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牧的《山行》是写诗人乘车途经山麓观赏枫林的情景,我们也可以把它切分为几个“镜头”:【全景】深秋季节,层层叠叠的山岭,诗人乘车来到山麓。【中景】车子停下,诗人抬头仰望深山。(摄影机缓缓上摇)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通向白云缭绕的山顶,云雾中隐隐约约地露出房屋的轮廓。【近景】诗人醉心于观赏枫林,流连忘返。【特写】红艳明丽的枫叶,生机勃勃,逗人喜爱,引人遐思。
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继而是想象中的景象(渡黄河、登太行、垂钓碧溪、“梦日边”),接着又回到现实生活(诗人拔剑起舞,口吟“行路难”),最后又是想象中的景象(直挂云帆、长风破浪)。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画面组接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古典诗词常常采取映衬、对比、暗示、象征、夸张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感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署名:黄静)
(27)“挂在青天是我心”
自唐至清,吟月诗无数。诗人们将中秋月喻为飞镜、宝鉴、玉碗、银轮、金饼、玉盘、蟾盘、玉蟾、回轮、冰轮、桂轮、桂魄。也有将它喻为玻璃的。还有以“婵娟”代指月亮的。从直观到想象,不乏融入美丽的神话。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吟月寄情,思亲思乡。一轮明月从海上生出,远在天涯的亲人这时候一定和我一样在望着它——这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表达的情怀;只希望所想念的人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天上的明月——这则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寄托的情思。古诗中表达“千里共婵娟”意境的诗句还有不少,写得好的有“千山万水同一白”、“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等等。
古人说得好,“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意思是,诗作与人的处境心境密切相关。悲凉如“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思念如“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惆怅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愉悦如“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欢聚如“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最团圆夜是中秋”。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委婉缠绵,把向往纯洁美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古诗里就有类似的诗句:“挂在青天是我心”(唐·寒山)。可见,古人亦多情。情是人之共性,情远流长。
(28)反常曲解幽默风趣
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儿子看了父亲一眼,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儿子听了,忍不住“扑哧”笑了。“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父亲扳起脸来说,“要继续努力。”
——这是一则题为《共计》的小幽默。儿子稍微耍了点手段,父亲就一本正经地又是批评又是鼓励,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曲解,即有意或无意地对语义作歪曲解释的一种方法。
在一次演讲比赛时,一位演讲者刚刚走上讲台时就被电线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一意外情况引起了台下听众的哄堂大笑。但这位演讲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而是从容地说:“谢谢大家!刚才我是为大家的热情所倾倒的。”话音落地,听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里的“曲解”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听众,同时又表现了自己的机智,给接下来的演讲开了一个好头。
一次,英国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演说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底下响起了一个反对者的喊声:“狗屎!垃圾!”很明显,他是在讥讽威尔森的演说。对此,威尔森微微一笑,平静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这一机警的“曲解”使讥讽者哑口无言,竞选演说仍顺利进行。
曲解可以分为“误释”和“巧释”两种。《共计》中的曲解,是误释,它是由于文化水平低者或者自以为是等原因,胡乱地给有些词义进行歪曲的解释。两次演讲中的曲解,则是“巧释”,也就是有意设计一个新的含义巧妙地解释某一语句,某一动作。课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陈毅市长〉选场》中:“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这里,陈毅市长将化学巧释为“社会变化之学”,既富有情趣,又有针对性,可谓谐趣横生,幽默动人,使化学家齐仰之不得不敬而信之。(署名:黄静)
(29)“中国”的含义及由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但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0)梅花诗话
“山有木多梅”,是《山海经》中的记载;《诗经》则有“山有佳卉,候栗候梅”之句。可见,梅花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史了,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冬末早春先叶而花,其色以白和淡红为主,亦有紫红、淡墨诸色。梅树寿命极长,天台山国清寺内犹有隋梅存世。老枝横陈,清癯怪奇,虽严寒飞雪之日,也能绽出绚丽的花朵,让一片银白肃穆的大地,充满勃勃生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表明了诗人这种带有感动的欣喜。
“梅史”之中,佳话不绝: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遂成千古壮举;南朝寿阳公主爱梅忘归,致花落额上,成五瓣之形,拂之不去,号梅花妆,人皆竞相描摹而流行一时;唐玄宗宫中的江采苹爱梅成痴,赏梅彻夜流连,人号为“梅妃”;宋初隐士林和靖,不娶妻而伴梅一生,“梅妻”之迹迄今留在西湖孤山;清代龚自珍则为“病梅”而痛哭,购田辟馆以疗梅……
由于梅花实在是太得人们的喜爱与敬重了,“岁寒三友”,“四君子”均列其名,花格甚高。流传下来的咏梅之作可以编一本不薄的专史。但看像苏东坡、秋瑾等诗人,一写就都是“咏梅绝句十首”;那个希望自己能够化身千百亿,以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更是留下了近两百首的作品。佳作太多,确实让后人难以措手。惊才艳艳的曹雪芹先生,为其笔下人物捉刀咏菊,咏柳絮,咏白秋海棠;或为林黛玉写的桃花行、葬花诗,均臻佳妙之境,多有翻新奇句佳句。惟独代薛宝琴等人作的“红梅花”三首,不过中平套语。至于贾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如:“酒未开樽句未裁”,“衣上犹沾佛院苔”,水平更是在一般之下。可见“积重”之下创新之难。
当代诗人兼革命家毛泽东的咏梅之作《卜算子》,在小序里说的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但细品诗意,两词上阕均是写梅花开放之时的寂寞及环境的险恶,下阕均是写梅花不愿争春的胸怀。所不同的是,陆游的这个不得志的宋代士大夫表现的是孤芳自赏,希望能够流芳百世;而作为劳苦大众的号召者、领导者的毛泽东表现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欢庆拥护者的众多。两者格调有低沉与开朗之别。
在咏梅诗史上,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稼轩长短句》内的两句:“全无花气息,都是雪精神”。赞花而言其非花,英雄口吻毕竟不凡。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教师梦 中国梦
不必仰慕别人,自己亦是风景!爱自己所选,做自己所爱! ——-题记
童年梦
二十多年前,当自己第一次踏进学校、上完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被老师的课所吸引,人格魅力所打动,从那时起,我想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一名神圣的教师。那时候小,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走走停停、讲课津津有味,写字像打印一样工工整整,且同学们很怕老师,当爱打打闹闹的同学们一看到老师时,便立刻停手,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还很受尊重,被人民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从那时起,我就想将来一定要做一名老师,一颗梦的种子就在我心中慢慢成长。
寻梦
为了那颗种子能够茁壮成长,每次在上课的时候都会认真听讲,按时按质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并学习老师的上课风格,教学技能等等,日月如梭,很快就到了高考,成绩出来,填报志愿那天,我毫不犹疑的就填了文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同学们问到我,一个大男生怎么选择师范专业,没听老师和我们说过,干什么工作都行,就是不要去干教师这个工作。选专业要选择热门专业,对自己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如当下热门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 、水利水电等,好多同学都在劝我教师这个行业薪水低,地位低,累死,更操心,都反对我选择这个专业,特别说是男生完全就是浪费青春,请三思再做决定。尽管他们再三劝我,可是我仍坚持着儿时的梦想,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那怕风雨兼程,跪着也要走完。就这样焦急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很快接到通知书,期盼已久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了,可当我拆开信封时,旅游管理专业,此时此刻的心情用语言真的无法形容。十万个为什么,我没有报旅游管理专业嘛,我的志愿是汉语言文学,怎么会这样,会不会是弄错了,于是带着疑惑拨打了文山学院招生处的电话号码,结果让我出乎预料,我被调剂成旅游管理专业,并且不可以换专业,听到这样的结果,我想难道十年寒窗苦读,就这样付诸东流了,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路在何方?
追梦
出生于农村,能够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这也是我们农村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最好选择,虽然不能如我所愿,但是还是按时来学校报到了,走进盼望已久的大学,带着梦想的种子和憧憬来到了这里…..在学长们的精心帮助下,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既然已成定局,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就要努力去拼搏,去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三年的时间里,我自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到我毕业的那天这些我都有了,本科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证,语文教师资格证,心想,我很快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了。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在教师招聘时主要以师范学生为主,国民教育的基本上没有,特岗可以不限制专业,必须要是全日制本科,看到这些招聘条件,梦想再一次破碎,难道我这一辈子真的成不了教师吗?因为心不甘,我一定要追求我的梦想,不达目的不罢休,带着那份儿时执着的梦想,哪怕前面的道路再坎坷我也要走完,于是参加了云南省普通类专升本考试,果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我如愿的考上了我心中的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为了梦想,我要再一次踏进知识的殿堂,重新打造一片新天地。
为了心中那颗儿时的种子,为了能够开花结果,我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在这个学校,我只要没有课就去听师范生的课,上课技巧等等。并且自己也在外面找了一份家教,用所学知识教学生,提前为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做准备。很快两年的时间就过了,再一次毕业,再一次面临着人生重大抉择,有人问我,你毕业要去做导游吗,如果不去岂不浪费了五年的所学吗?难道非要去做老师不可吗,我的答案是—人民教师,坚决不会改变,哪怕是再多选择,我依旧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绝不动摇。 我想,我一定会成功,会圆梦的。
圆梦
2014年7月我顺利毕业了,并且在毕业之前我参加了云南省组织的特岗招聘考试,我选择的岗位是文山州西畴县教育系统的小学语文岗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三个环节,这次我真的圆梦了,顺利进入了西畴县特岗这个大队伍,并被分配到董马乡芹菜塘小学任教。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我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来到了董马乡芹菜塘小学报到,当
我踏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再次失落,全校没有一个女老师,学校很小,很简陋,班级少人更少。更夸张的是基本上都是老教师,与我想想的简直是天差地别。此时此刻很矛盾,也很犹豫,当初为了这个梦想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换来的就是这种结果,真是世事难料。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既来之,则安之,就要坚定当初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能半途而废,有始有终,于是便坚持留下。
站在三尺讲台上,一直是我人生的最大追求。今天,梦想成真,心中自然是无比激动与感慨。一个星期以后,我发现在这里虽没有城市热闹非凡,但有一份宁静的心,有学生们那份渴望知识的眼神,有孩子们的那份童心,有那颗真诚的纯洁之心,有老教师的精心指导,这些已足以,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我一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立志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为自己的事业,奉献青春与年华。
塑梦
农村小学任教的我,为追求心中的梦想,在别人休息、闲谈和娱乐的时间时,我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教室与学生们交流,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力所能及的帮他们,呵护孩子们茁壮成长。
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每天的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日子总是那么的平凡和枯燥,平凡的日子总是充盈着酸甜苦辣,是笑着坚强面对还是无奈地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在心中我曾做过取舍,但理性告诉我,我选择前者。虽然每天做着重复繁琐的事情,但我想没有那一行不是重复着做的,要自己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教育中的快乐,把这些平凡的日子看成人生的阅历,慢慢品尝着、回味着。也正是这样繁琐劳苦的日子,使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用心去做,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看似平凡,其实不然。正是这些平凡事,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所应付出的心血,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成长是凤凰涅槃,让我慢慢地成熟,让青春岁月绽放光芒,这其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乐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在这个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而我也不是英语出身,特别是农村小学,孩子们
的英语基础很薄弱,而我又肩负着全校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我一定会将自己所学,把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充分了解情况,力争使学生们敢于讲英语,爱上英语。并且在教孩子的同时,他们也让我感受到很多。在这些朴实的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真诚。记得刚报到的那一天学生们一个个不是帮我打扫宿舍,就是帮我提东西,争先恐后的来帮忙,走到学校同学们在很远就会主动问候:“老师好!”看到这些我真的很感动,此刻我想为了孩子们的梦想,也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前进,在人生答卷上谱写完美的篇章。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特岗老师,我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在工作上,校领导给予我莫大的关怀与帮助,在教学方面,老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着宝贵的教学经验,耐心地指导着我,安排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奠定基础;在生活上,无论是住宿还是伙食,我都受到了无微不至地关心,感谢你们!
就像阳光沐浴着万物生长,可爱的学生们给了我丰富的情感财富,可敬的前辈们给了我宝贵的经验财富,让我对教师——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刚刚开始教学生涯不久的特岗教师,我需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我会坚持听课,备好课,注重新知识的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尽心尽力的去做,去完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犹在耳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我还需要在实践中拼搏,在拼搏中砺炼,在砺炼中成长。
特别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十个教师节上,强调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这句话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党员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面临一个新的征程课改路,从现在起,从今天起,我将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管课改的路多么艰辛,我依然全力以赴,风雨兼程,让我的教师梦在课改中圆满,让莘莘学子的求学梦在课改中插上腾飞的翅膀,用爱编织希望我会带着最初的那份梦想,一辈子以学生为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尽全力去编织自己的“教师梦,向中国梦”一步步靠近谱写出一曲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西畴县董马乡芹菜塘小学:陈斌
【篇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怎一个“争”字了得
豫灵镇太张小学 郝晓春
“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用争吗?如果你是教师,你有你的岗位,我有我的岗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咱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大家争个什么劲儿呢?这一“争”,可能争掉了斯文,争掉了温文尔雅,可能就无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更遑论为人师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业务学习和思辨,我茅塞顿开。此“争”是“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争,而非争夺的“争”,此“争”非彼“争” 也, 怎一个“争”字了得!下面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谈谈个人浅见,望同仁指正。
一、 淡泊名利,是人民满意教师的根本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习近平主席在第29个教师节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讲话中指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他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趣高雅”。试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不热爱本职工作,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淡泊名利,是人民满意教师的根本。
在广大的基础教育阶层,正是有一批淡泊名利、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教师。才夯实了共和国教育大厦的基础。与我熟识的几个老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一干三四十年,自己的学生又成
为教师,职称甚至超过了他们,但他们无怨言、不气馁,依然快乐的工作着。他们受到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敬爱,家长的好评,他们就是人民最满意的教师。
二、 做真教育,人民才满意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教育的真谛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许多地方还是突破不了应试教育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做真教育。假课改、假课研、假成绩、假成果、假荣誉,充斥我们的基础教育,甚至于与素质教育叫板,与真课改、真课研、真成绩、真成果、真荣誉“争奇斗艳”。因此,一些实实在在教育工作者悲呼“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弄虚作假忙几天。”教育需要打假,教育界需要消灭“伪军”,教育急需反腐。
笔者从教30余年,我最快慰的是路上遇到叫不上名字的学生,拉住我的手说:“老师,我考上大学了。咱们哪一班今年考上的可不少。”我最高兴的是路遇家长朋友,握住我的手说:“我娃考上重点高中了。就因为你辅导的作文为他打好了底子。”我最快乐的是时常有上了中学的孩子们回校来看我,向我汇报他们的快乐和烦恼。我最痛苦的是我的成了教师的学生们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摸爬滚打。
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多来源于我们的教育相对封闭,我们的教育缺乏温情,我们的教育缺失人性;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产生于我们的工作不够细,我们的教育缺乏真,我们的感情缺乏爱。
我呼吁做真教育,让人民放心满意。
三、仁而爱人,人民赞赏
做人民满意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主席告诉大家:“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真爱的付出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依靠的是什么呢?一靠为人民教育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良知;二靠“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前者是真爱的基础,后者是真爱教育的动力所在。一个对学生不热爱的教师,是不会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样地,一个不热爱教育的教师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是奢谈了。仁而爱人,人民赞赏。
四、 不断学习、锐意进取,人民更满意
一个好教师光有一腔热情,一颗爱心这远远不够,如果你的知识连自娱尚且不足,试想你拿什么去关爱、感召学生呢?教育家与教书匠最大的区别是教育家追求卓越,不断学习锐意进取;而教书匠乐于对知识的机械重复且因循守旧,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这两种教育生涯,一种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实现着个人的人生价值:一种是在摧残他人心灵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麻痹了。
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我们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写“教育日志”总结教育、教学的得失。一天的教育实践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例,哪些事情处理的好,是怎样处理的?哪些事情处理的不尽人意,有何感受、体会?有何新设想?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写进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或教育随笔,会成为自己研究教育的很好原材料,这些零碎的片段,恰如个人教育生涯的“珍珠”,把这些“珍珠”经过加工一串一串串起来,那就是一个个非常美丽的“项链”或“手镯”了。这几年,我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撰写收获颇丰,多篇论文获省级、国家级奖励。正是因为有不断学习、锐意进取治学习惯,我的教育事业之树才四季常青、枝繁叶茂。
各位同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个人事业发展必须。“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让我们播下希望的
种子,用虔诚耕耘教育沃土,用真爱播洒心灵的阳光。用行动践行我们的誓言吧!
【篇五】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读后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向都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因为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老师的伴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优秀的教师既能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做人,做事,怎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怎样正确经营自己的人生。
今年秋季开学,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加入了人民教师的队伍,能够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也知道自己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并不陌生,所以很快地适应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但我也知道,因为年轻,所以熟悉某项工作之后极容易产生厌倦感,如果想要持久的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渡过这个厌倦期,把最初带着新鲜感去学习,去摸索的心情慢慢转化为对工作的一种责任,一种坚持。当然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的本职,与学生共同学习、玩耍,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这是怎样的一种亲和力啊!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对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生在情感上的沟通,通过师生心灵上的交流、
撞击和感情交融,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幼小的心灵。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认为在具备基本专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必须时刻有职业观念,清楚自己是站在什么样的位臵上,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这一切考虑清楚之后再去做,必定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其次应该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去做的事情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率先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对学生才有说服力,学生才会认同老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
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教师必须做到正确无误的把知识教给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把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熟练于心,做好备课笔记,并且要思考如何把知识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教学方法极为重要,这一点需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摸索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授方法,所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极其重要,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传授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不能占据学生的主要地位。同时也要积极地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好的教学方法,加以借鉴吸收,不断地改进改善。其次,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
到最好。
在教学态度上,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样才能给学生们传递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学习与生活。幸福教师应同学生一起分享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焦虑和烦恼。上课之前如果你认真而又细致地备好课,微笑着走进教室,投入而又熟练地传播知识,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也很投入,精力集中、思维活跃,个个都想表现自己,而这正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学会有教无类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从学生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心灵充盈,你就会过得更加快乐!要获得生活的幸福,还应在以下两方面调整个人的工作生活方式: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要轻易地透支生命去做于己不利,于人未必有力的所谓奉献。
2、积极适度休闲。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保健、游戏、娱乐、健身等活
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没有健康的身体,去谈幸福是不可能的,脱离生存环境谈师德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脱离事业发展进行师德修养是不起作用的。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要素,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获得发展,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在道德层次上不断求得升华,使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
人民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一旦你投入进去,就注定要在教育的润土上辛勤劳作,将一生的光阴在粉笔灰沫的弥漫中耗尽。当我们能够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的时候,当我们内心的幸福溢于言表时,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美好的心境,去创设学生的美好心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使自己能够后充分感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与幸福。在今后的教育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能够带给学生幸福与快乐的教师。
【篇六】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你好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孩子才能爱他。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经过了这3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努力。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爱与责任铸师魂
江川县前卫中学 王树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
者,必先行为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几年来我深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沉重。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去感染学生,此为“德高”。通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
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正如教育格言里所说的:“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结束了。”充分说明了师爱的作用。
二、重视责任,忠于教育事业
热爱教师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参加教育工作也有几年了,自己对教师工作也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教育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有了动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
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 ’,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其次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即“诚实”,“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特别要在教师义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坚决反对两重人格。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他们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致于服饰打扮,发型式样等。学生从种种模仿教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有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即使是生活细节也决不能忽视,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都检点自己,
做学生的表率。 三、刻苦专研,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其为教师的关键。有先贤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致误人子弟。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性质与其它学校不同,我们要在精通自己自身业务的同时还要学会一人两科甚至多科,多多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总之,我认为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仍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四、师德师风,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从大的方面讲,加强行风建设是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素养的提高和升华的需要。从小的方面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个体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感要加强。
五、无论工作有多忙,我也会“偷”得一份闲去享受生活,让心情从单调的职业模式中解放出来。改完作业,出去打会儿球;学校举办活动,不管歌唱得如何,舞跳得是否出众,我都会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我还在案头、枕边放上几本书,一有闲暇便拿来一读;周末,我会带家人出去疯狂一把,或在歌厅高歌一曲,或去乡村来一次远足
细细想来,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呢?答案是情趣,是它滋养了我的教师生活。
情趣是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快乐的感知。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你的爱好有多广,你的学生就有多喜欢你。”的确如此。看一看当今的优秀教师,如魏书生、李镇西等,他们无不是“工作并快乐”着。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不拥有良好情趣生活的教师,即使再“专业化”也无法成为大师,正如干瘪的藤蔓上收获不了肥硕的大果实。愿与天下教师共勉:我们有蜡烛的精神,但我们却不能仅仅做一只燃烧自己身体的蜡烛。相反,我们要做一盏节能灯,既给别人带来光明,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快乐。让我们享受有情趣的教育!
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相互尊重、密切配合,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影响,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篇八】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征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征文
勇 担 重 任 敢 于 担 当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15年前,我怀着无比忐忑和极不情愿的心情,加入到了教师队伍。之所以忐忑,是因为在去单位报到之前,父亲把我叫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孩子,教师光荣,切记要为人师表,可千万不要误人子弟呀!”作为教师出生的父亲,我深深明白他说这话的含义。父亲对我历来要求严格,今天,在我刚要步入社会,踏上自己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一句普实而意味深长的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我的工作说大了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说小了是一个家庭的寄托。这样的重任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感觉实在是太沉重,沉重到我完全没有信心去把它做好。从父亲的这句话中,我真正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是忐忑的。之所以不情愿,是因为教师这一职业,一直以来我就很抵触。我的父亲是教师出生,我的叔叔和婶婶是教师,我的哥哥也是教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做教师的太多艰辛与无奈。每天天不亮,他们最先起床上班。每天下班,别人都休息了,他们还在批改作业。晚上还要上自习。课堂上的谆谆教导有时不仅换不来学生的回报,还让学生感到厌烦。课外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换来的却是家长的不理解。教师一年的工资,除掉家庭正常的生活开销,除掉孩子的教育开销,老人的吃药看病,也就所剩无几了。这种出力不讨好,没有任何名利可言的工作,从小就不是我的理想。所以,进入教师队伍,我很不情愿。但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不得不选择教师这个让我感到既憧憬又胆怯的职业,而且一干就是15年。但通过这15年
的工作,我惊喜发现,当初的忐忑让我明确了身上的责任,当出的不情愿让我学会了敢于担当。岁月的磨练让我这个当初不知所措的愣头鸟,日渐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自由翱翔的雄鹰。
为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真正体会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主动申请到农村小学去支教一年半。在那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和中心校领导步行翻山越岭,到各个教学点去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从代课的同事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体会到了什么才叫委屈。他们一个月170元的工资,仍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被家长讽刺说:“如果我是你,170块的工资,我早就不干了。”即使这样,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那时,我就明白了,教师工作的责任我没有理由推却,也不愿意去推却。所以在支教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除了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这个班的语文学科和品德学科的教学以外,为了让因为没有音乐教师而从不上音乐课的孩子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会唱歌,我主动要求上全校的音乐课。当听到校园里孩子们那动听的歌声,我第一次感到了当教师的自豪感。支教回来,深感责任重大的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我严格要求孩子们遵守校规校矩,因为我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班纪都都不错。这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在学习上,我是传授知识的老师,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生活中,我是孩子们信赖的伙伴,为他们解答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疑
惑。有位优秀的教师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用满腔热忱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对于潜能生,我从不歧视他们,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为了提高所任班级的毕业成绩,我主动向学校要求每天多上一节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毕业成绩得到了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站在了课堂教学竞赛的讲台上;为了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我站在了家庭教育培训的讲台上;为了让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做好准备,我站在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的讲台上;为了帮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解答心中的疑惑,我站在了高年级女生青春期教育的讲台上。我曾经在一个星期制作三个课件,完成三堂公开课的讲授。并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15年,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工作中学会了敢于担当。我的努力换来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孩子的喜爱。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发来的问候,这就是对我这15年的努力最大的安慰。
对于学生和家长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但作为女儿、母亲和妻子,我却愧对家人。为了不让一年级新生家长因在孩子进入小学第一天看不到班主任而感到失望,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我,把病危的父亲丢给家人照顾,第一次独自一人开车上路,赶到学校与家长见面。交代家长注意事项和要准备的东西,两小时后又赶回老家。两天后,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为此,我一直在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在父亲弥留之际时刻在他身边尽孝?但我坚信,如今在天堂的父亲看到我现在的努力,一定会倍感欣慰,因为我没有让他失望。丈夫很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也很支持我的工作。为了让我有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主动承担了照顾女儿、辅导女儿的任务和家里大部分的家务,这让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我感到很内疚。
古人有句话:“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进入教师队伍以来,我一直用这一句话在不断提醒自己:我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15年来,当初及不情愿进入教师队伍的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份职业。因为我明白,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不喜爱,更谈不上什么责任与担当。如果说15年的教师生涯让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想说,那是因为15年前父亲那一句:“孩子,教师光荣,切记要为人师表,可千万不要误人子弟呀!”他让我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让我学会了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让我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的工作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我无悔于当初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