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作文专题:思其始而图其终——文章的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是写作文前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出现“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而考试作文则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要快,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文题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另外,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审题的难点是材料作文。要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时必须把握下面几个步骤:
(1)粗读题目,审清要求。
文题要求是题目中的指令性文字,是构思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的基本内容。比如200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2004年宜昌市中考题)题目:亲爱的同学,看到下面的这两组词语,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中选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
春节 端午节 饺子 元宵 京剧 风筝 龙舟 春联 牛郎织女
圣诞节 情人节 麦当劳 巧克力 奥斯卡 摇滚 迪斯科 牛仔 亚当夏娃
要求:话题必须与文化有关。不要简单地选择一个词语,写成类似“春节记事”“风筝随想”“话说迪斯科”等这样的文章。
[佳作欣赏]
对鹰妈妈的访谈录
据某地爱鸟协会报道:当幼鹰长到足够大得时候,鹰妈妈竟然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
一位记者看到这一报道后,觉得很有趣。第二天,记者慕名采访了一位鹰妈妈。
记者:鹰妈妈你好!我看到有关你的一则报道,说你教子女学飞时,不亲自指点,不做示范动作,而是把它们赶下山崖……
鹰妈妈:这你就不懂了,我怎么会不指点它们呢?幼鹰稍大后,一个个张着嘴,瞪着大眼,看我飞来飞去给它们找食物,这不是示范动作吗?当它们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去练了,光讲理论没用。
记者:(似有所悟)哦!这同游泳一样,不下水,一辈子也学不会,应该让他们锻炼,实践出真知嘛!
鹰妈妈:对呀,不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比起小麻雀啦、杜鹃啦、喜鹊啦等等小鸟的实践活动更具挑战性、冒险性。
记者:那你就不怕它们万一坠入谷底,永远飞不起来了吗?
鹰妈妈:(噙着泪水)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儿女,我能不心疼吗?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哪能炼得出铮铮铁骨,啥时才能翱翔于蓝天呢?将来还怎样传宗接代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延续生命啊!
记者:都说逆境造就人才,看来这险境也可造就人才,并且是非凡的人才啊!
鹰妈妈:是啊,相信我的心血不会白费,我这样“狠心”,幼鹰长大后,会理解我的一番苦心的。
记者:我还有一件事不清楚,万一幼鹰一时无法掌握飞翔的本领,坠入谷底,摔个粉身碎骨,那你不会伤心吗?
鹰妈妈:(笑着说)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早就在谷底铺了一层厚厚的芦苇,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受伤的。然后,我会把它们带上来,让它们继续练,直到学会为止。
记者:我这下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什么心都得操啊!,鹰妈妈,我的采访目的已经达到了,感谢你就收我的采访,再见!
鹰妈妈:再见!
采访后语:鹰类为了生存,延续生命,竟然让幼鹰在险境中学会飞翔的本领。人类亦应如此。生存的道路不满荆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难面前,不要退缩,不要放弃,否则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只要不气馁、不畏惧,总可以化险为夷,学会生存的本领,成为生存的强者。
时代车轮已进入21世纪,学会生存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身处优胜劣汰的社会,适者生存。学会生存很难,因为要成为优秀的人,学会生存其实也很容易,因为只要适应这个社会就行了。
在篱笆外奔跑
华北石油采一中学初二(1)班 张祎旸
小格,你也和我一样铭记着那个夏天吧?
在那段废弃的弄堂里,常有乌鸦呼啦啦地飞过,深灰色的影子掉落下来,落在柔软的青苔上,发出清晰而巨大的声音。那声音在深深浅浅的时光中飞行,寻觅,永不停歇。
一
小格是一个画家,我永远深信着这点。他那干燥的手掌上总残留着色彩明媚的味道,那些缤纷的颜色渗入他纵横的张文,让他的手成了一幅独立的画。
那段废弃的弄堂是小格最宝贵的的财富。里面有着凌乱的画夹和成叠的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颜色随着小格的手跳跃,奔跑,飞翔,落下。橘色的灯斜斜地照着小格苍白的手指,感觉像一幅寓意深刻的画。
你要离魏小格远一点。妈妈坐在橘色的灯下对我说,你要像我一样当个医生,别像魏小格一样……我望着妈妈苍白的嘴唇在橘色的灯下一张一合,厌恶一点一点聚集起来。明白吗?妈妈忽然提高了声音。声音尖锐地刺破了橘色的灯光,望着满地斑驳的碎片,我机械地笑了笑,明白了,我会当个医生。
明白就好,学习去吧。我眼上房门,从床下拖出一叠叠儿时的画,眼泪无声无息地滴落,激起细碎的尘埃。泛黄的纸上对记者陈久的颜色,一张又一张,像一个又一个离我而去的古老而陌生的童话,在早已远去的岁月里带着嘲讽的微笑冷冷地望着我。
二
坐在弄堂潮湿的地上,魏小格自信满满地告诉我,苏朵,我要当一个画家。
望着小格闪闪发亮的眸子,我用力点点头。
我是那样羡慕小格,也是那样同情小格。我知道,那些无意被小格带回家的画,会被小格的妈妈用力撕掉——小格的妈妈,那个烫着棕色头发的女人,留着泪,咬着牙,让那些无辜的画变成无数浸染着明媚颜色的碎片,再用力把这些碎片扔在小格头上,让它们纷纷扬扬地落下。那场景孤独而无奈地映入小格的瞳孔,成了我们心中共同的忧伤。
而小格没有把他的颜色封印在时间中,他让他的颜色随他的梦一起在时间的河上生长繁衍——尽管他的妈妈也是那样期望他成为一名医生。
小格在他凌乱的画夹中画着画。他苍白的手指在同样苍白的纸上游移,像深海中一条独立的鱼。
我站在小格的旁边,翻着他的画,色彩浓郁地抱在一起,像凝固的时光。
画好了。小格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仿佛是从某个极为遥远的岁月缓慢地抵达现在。画面是那样凌乱,让人不知所措,像一块破碎的壮锦。我仿佛见到那些在小格笔下游走的颜色在尖锐地破碎,明于玻璃,终碎成一地眼泪。
小格,你画的是什么呢?
小格,你画的是什么呢?几个月后也有一个女孩这样问小格,她有着细长而迷蒙的眼睛。倚在小格瘦削的肩上,带着浅浅的笑。
他是蒙子。她的到来使小格冰一般冷冷的眸子略略闪出些细碎的温度。
小格在作业本的末页为蒙子画了像。像上蒙子细长而迷蒙的眼睛像一口充盈着无穷诱惑的井,令人沉醉地闪着。
谁也没有想到小格的爸爸发现了这幅画。在小格家宽敞的客厅里,小格妈妈尖锐的哭叫有力地击打着满屋坚硬的沉默。小格爸爸与小格之间是用那种男人的对视。爸爸眼中含着愤怒,他的眼神是单一的愤怒就在其中疯狂的演绎;小格望着爸爸,他的眼神是那样复杂,一边倔强一边恐惧,一边无助一边忧伤。
说吧,魏小格,你画的是谁。
爸爸拼命压抑着他的愤怒,而他所讲的内容忽然让魏小格有了一种滑稽的感觉,他笑出声来。
魏小格的笑声在那一刻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刺耳。这笑声扯破了爸爸的压抑和妈妈的哭叫,他们几乎同时站了起来,在魏小格连两侧各搧了一个巴掌。
魏小格愣了一下,他在那一刻感到了什么。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立的,而没有想到,牵着他的两根线,一直没有断裂。
魏小格转身跑了出来,他的动作时那样迅速。他把门狠狠摔上,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
三
妈妈忽然说,魏小格是个独立的孩子,只是独立的方式过火了。
我愣愣,既而点点头。
四
魏小格告诉我,他要走了。
魏小格告诉我这句话的时候,夏天已经要结束,空中飘着雨,打在对面的房檐上,檐上有黑的瓦翎,细致得像描出来的。雨又从檐上摔下,摔成更小的碎片,无声地隐入空气。
魏小格背着画板带着那种我无比熟悉的颜料味道走上火车。他的笑很从容也很坚定,洗去以前的冷漠,他仿佛真的独立了。
火车开出去,小格的爸妈匆匆赶来,他们只看见了小格在白雾中挥动的手臂,带着一种坚定的独立感。我猛地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和那条弄堂里雨润烟浓的长街。
向远处望去,我仿佛见到天与地的交点上,一个人在缓缓行走。在那笔直的银亮中,仿佛一个独立的剪影。
五
长大后,随妈妈的愿,我成了医生。在一天的报纸的角上,我看到一画坛新人魏小格画展于今日举行。
一瞬间,无数的人与事重新在我脑海中蔓延:小格、蒙子,那些画面从已逝的时光中站起来,抖抖灰,又重新浓艳起来。
小格,他真的独立了,可我呢?
望着逐渐远去的岁月,却不知用何种表情面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笑笑,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立蓝天。
【篇二】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一、单项选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节日的习俗。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
A、 陆游 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19、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
A、贵州 B、四川 C、云南 D、湖南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 )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
A、以毒攻毒 B、以恶制恶 C、夏日可畏 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
A、红五月 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 )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
A、竹子 B、芦苇 C、甘蔗 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
A、粽子 B、包子 C、芋头 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34、公元前(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A、268 B、278 C、288 D、287
35、《 端 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
A、文 秀 B、殷尧藩 C 、张建封 D、李静山
二、多项选选择题
36、端午节又叫( )节?
A、午日节 B、重五节 C、浴兰节 D、女儿节 E、天中节 F、龙日
37、端午节要吃哪些食品?( )
A、馒头 B、粽子 C、樱桃 D、栗子 E、雄黄酒
38、端午节这天,古人在日出前为孩子们系五彩丝,俗称五色丝,代表意义是:( )
A、避除兵鬼 B、不染病瘟 C、祝贺祝寿 D、女性劳作功绩
39、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不同地方还有着不同的寓意。请问赛龙舟还有哪些意义?( )
A、纪念秋瑾 B、庆祝插秧胜利 C、预祝五谷丰登 D、纪念古代英雄岩红
40、下哪些不是制作粽子的材料?( )
A、竹叶 B、糯米 C、香蕉 D、竹筒
41、下列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元宵节 B、清明节、端午节 C、七夕节、中秋节 D、重阳节、母亲节
【篇三】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题库
备注:红色加粗为答案。
一、单项选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节日的习俗。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A、 陆游 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
祈蒲酒话升平。”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8、下面有四句诗,你知道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9、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
A、贵州 B、四川 C、云南 D、湖南
27、古人称五月又为
A、端午月 B、百毒之月 C、阳极之月 D、阴极之月
28、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29、屈原投( )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30、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
A、竹子 B、芦苇 C、甘蔗 D、高粱
31、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
A、粽子 B、包子 C、芋头 D、竹筒饭
32、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33、公元前(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A、268 B、278 C、288 D、287
34、《 端 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A、文 秀 B、殷尧藩 C 、张建封 D、李静山
35、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之义色彩的是
A、中秋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七夕节
二、多项选选择题
【篇四】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C )A、八月十五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九月初九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位爱国人士( A )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伍子胥
3、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4、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5、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喝一种据说能辟邪的酒,请问是(A )酒?
A、雄黄酒 B、啤酒 C、白酒 D、红酒
6、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7、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C)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8、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 )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A)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0、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C )。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1、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B )。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12、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B )节日的习俗。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3、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4、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C)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15、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B)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16、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17、“路漫漫其修远兮”下一句是( D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小时不识月 C、粒粒皆辛苦 D、吾将上下而求索
18、下面( B )是屈原的文学作品
A、《劝学》B、《离骚》C、《礼记》D、《红楼梦》
19、屈原投( D)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20、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B )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端午节知识竞赛题
1. 最早出现的端午节的食物是什么? B
A.粽子 B. 枭羹 C.“龟”
2.不同地方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其中的三个吗? 答: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
3.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A
A.苇叶 B.新鲜竹叶 C.乾竹叶
4.南方的粽子一般是什么口味的?B
A.甜味 B.咸味 C.都不是
5.浙江湖州的粽子有什么特点?C
A.馅料好吃 B.造型好看 C.米质香软
6.到了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前挂一些什么?请说出其中的两个。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7.端午节又叫什么?
答:端午节又叫瑞阳,蒲节。
8.粽子又被称为什么?
答:粽子又被称为角黍。
9.端午节要祭祀哪几个神仙?
答: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等
10.在端午节划龙舟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是去灾求吉。
1.以下不是国家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是哪个?(C)
A.清明节B.端午节C.重阳节D.中秋节
2.端午节是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哪一天?
(C)
A.5月28日 B.5月5日 C.6月2日 D.5月15日
3.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哪组?B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4.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什么
?B
A.中秋节、七夕节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
5.屈原和下列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D
A.重阳节B.青年节C.元旦D.端午节
6.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C)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B.元宵节C.七夕节D.端午节
7.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C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8.端午节是哪一天?D
A.农历六月初五B.阳历六月初五C.农历五月初五D.阳历五月初五
9.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C
A.五月节B.菖蒲节C.六月节D.沐兰节
10.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B
A.《史记》B.《离骚》C.《春秋》D.《诗经》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楚国
2.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要吃哪些食品? (2)粽子
3.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 ) (3)避邪驱瘟
4.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1)避邪驱瘟
5.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2)春秋时期
6.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晋代
7.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2)角黍
8.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3)远郊
9.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1)比魔
内容预览:
一、单选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2)楚国
2.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要吃哪些食品?
(2)粽子
3.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 )
(3)避邪驱瘟
4.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1)避邪驱瘟
5.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2)春秋时期 >
6.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
【篇五】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2014天霖包粽子大赛知识竞赛题
1.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答:春秋战国时期
2.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纪念我国哪位历史名人的?
答:屈原
3.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答:楚国人
4.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答:避邪驱瘟
5.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答:避邪驱瘟
6.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答:春秋时期
7.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答:晋代
8.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答:象征牛 祭祖
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答:战国时期
10.从哪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答:1980
11.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答:避邪驱瘟
12.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答:远郊
13.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答:避邪
14.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节日的习俗。
答:清明
15.登高采菊是端午节的习俗么?
答:不是
16.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答:菖蒲
17、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答:驱邪捉鬼
18.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答:中秋节、春节
19.七夕节的民间传说和哪个民间故事起源有关。
答:牛郎织女的故事
20.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 答:贵州
21.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哪个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
答:以毒攻毒
22.古人称五月为:
答:毒五月
23.端午节又叫( )节?
答:午日节 、重五节 、浴兰节 、女儿节
24.端午节要吃哪些食品?
答:粽子 、雄黄酒
25.端午节这天,古人在日出前为孩子们系五彩丝,俗称五色丝,代表意义是:
答:不染病瘟
26.屈原投哪个江而死。
答:汨罗江
27.端午节是个驱邪防灾的节日,主要活动围绕除五毒、驱病灾而产生的。请问除五毒中的五毒指哪五毒?
答:蛇 、蝎 、蜈蚣 、蟾蜍 、蜥蜴
28.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答:泼水节
29.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答:祭祀屈原
30. 端午节谜语: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打一植物
答:芦苇
【篇六】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小知识
知 识 问 答 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节、重五、日五、夏节。女儿节、诗节、龙日
2、粽子又叫什么?
又叫"角黍"(shu)、"筒粽"
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旧习俗,家家户户都悬钟馗(kui)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sheng li)。 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吃五毒饼、咸蛋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
4、屈原是哪儿的人?
湖北秭归 战国末期 楚国丹阳人。
5、屈原跳的江是那条江?
汨罗江
6、屈原的代表作有哪些?
《离骚》,《天问》,《九歌〉,《九 章〉,《哀郢》、 《招魂》、《远游》、《卜居》、《渔父》、《大召》等。
7、粽子为什么是三角型?自由发挥
【篇七】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答案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C
A、幸福吉祥 B、祛温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配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B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A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C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B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C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C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D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B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 节日的习俗。 B我与端午节的知识意义及受到的启迪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D
A、 陆游 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哪首诗? C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B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C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19、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B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C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C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D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A、贵州 B、四川 C、云南 D、湖南 A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成语 也是源自端午节。 A
A、以毒攻毒 B、以恶制恶 C、夏日可畏 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A、红五月 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B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A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 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A
A、竹子 B、芦苇 C、甘蔗 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C
A、粽子 B、包子 C、芋头 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B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34、一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典故的是 C
A.纪念曹娥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楚庄王 D.纪念屈原
3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A
A、文秀 B、殷尧藩 C、张建封 D、李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