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节日作文 zuowen 3浏览

【 – 节日作文】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6)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江西省吉安县北源中学 龚小军 邮编:34313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前面的一项战略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坚定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内容和策略等四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并列举出了一些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涵 必要性 内容 策略 制约因素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当今的普遍观点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发展成为是一种专业。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道德修养,并且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具体表现在:

1、 专业成长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相信这是困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难题。

信息技术教师付出比别人更多,却很难得到回报和认可。虽然形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重和认可的有效途径。

2、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

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

3、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教育部师范司编撰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地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

1、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教育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此,教育能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存在 “重技术、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钻研,而忽视了教育知识的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教师也需要全面发展,仅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的钻研,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3、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外,还须努力提高自身信息伦理道德的修养,尤其要模范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从为学生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信息技术教学出发,提升信息技术本学科教学法的水平。从目前水平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确实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大多只是关心如何上完课,而不是上出教学的艺术。

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以前教计算机操作的概念,而侧重于传授过程和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行洞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学意义,并且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自身学科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进行补缺和提高。

2、 从为学科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发,提升设计和指导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只能为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整合提供低层次的技术操作帮助,充其量不过是起到了“技术指南”的作用,完全没有达到能够进行指导和设计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下,要为其他学科教师所认同和尊重,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再局限于充当“技工”的角色,而是努力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专家和指导者,能够为其他学科课程策划和设计出各种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

3、 从为学校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系统决策能力出发,提升学校层面信息化发展的设计规划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尚未纳入到中、高考范围之内时,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把希望简单地寄托于空中楼阁,而应该是着眼于当前的机遇。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把握这个良机,努力拓宽专业知识在学校发展中的用武之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协助校领导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布局、制订计划。

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因素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在和信息技术教师调查问卷中,学科教师比较认同“目前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 杂务多、任务重,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校内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满负荷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充当学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员、校园网络管理员、学校电教员、学校微机维修员等多种角色,教师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⒉ 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

由于课务、经费等原因,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课任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听课等机会很少(与其他学科比)。一般的农村初级中学,专业教师只有1名,校内根本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

⒊ 硬件配备严重滞后

目前,由于经费持续投入等问题,学校很多硬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硬件配备严重滞后,制约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触,提升课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探究学科前沿只能是一句空话。

⒋ 学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内部,中考、高考所取得成绩仍是评价教师的主要尺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中考、高考科目,教师的待遇(年度考核与利益分配)与其它学科比明显偏低。学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

5.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由于它又是非统考科目,而且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不会考核,对其不好定位,它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处境尴尬,往往只是开空课而已,这样使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干脆改行,教别的学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我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以下一些支持或帮助:

⒈ 多为教师创造一些业务进修的学习机会

教师的发展需要专家指点与引领,建议学校要多为教师创造一些外出进修、听课等学习机会(农村教师尤为重要),特别是专业技术方面的进修。另外,建议学校要多组织一些专家学术报告或骨干教师示范观摩课,多为教师创造一些教师间交流的机会,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地帮助教师超越自我。

⒉ 增加硬件投入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经

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师专业进修的重要媒体和手段,如“因特网”在线课堂。建议教育局、学校要设法增加硬件投入力茺,加大校园网建设,提高学科教师用机档次,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学校要努力建立一种奖励机制,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网上论坛,提高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⒊ 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多为教师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多留点时间、多留点空间,为教师创造自身业务提高的时间。建议学校管理要多体现“以人为本”的色彩,不以“刻板”的制度压人,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修

身养性,探究学问,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⒋ 建立有利于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内多元评价机制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要调动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健康成长,建议学校建立的教师评价机制(如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应有利于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多元评价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安心从教。

⒌ 配备专职教师,让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权力真正回归教师

初中、小学教师编制都比较紧缺,学校在充实编制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信息技术学科,从而导致学科代课、兼课非常普遍。为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健康发展,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初中、小学二段,为信息技术确定一定的教师编制,使更多的教师成为专职教师。

我们强烈呼吁学校各界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重视他们的专业的需求与发展,不断提升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因为他们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虽然他们的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那样能给学校出几个高考、中考状元,但他们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确非常辛苦,但愿他们能在校园内与其他教师一样稳定、和谐、幸福愉快地生活。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是漫长而复杂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与磨练,追求与付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未来,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一定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带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倪望跃

《走向校本研究》 叶 平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断想》 段 青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15期Z4版“信息技术教师的真实生活”。

第二篇、第7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第三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

苗逢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我们赋予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大的历史价值,但却忽视了承担这一使命的脆弱的弱势人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任何一级领导都赋予了中小学信息技术重大的历史使命,从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世界各国 的普遍共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他是培养信息时代国 家、民族发展所需竞争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对于每个受教育个体 的价值在于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

而承载这一重大历史的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国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一说法或许刺耳,但却绝不是耸人听闻,如果国家和各 地政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再不采取具体的措施,即便课程标准设计的日臻完善, 也将由于缺乏合格的师资而难以实施,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也将因人力资源的匮 乏而无以为继,以下只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人为划定的非主流学科:尽管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但该学科在很多校 长那里却被视为非主流学科,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成了非主流教师。

专业发展不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单独的职称系列,教师的职业发 展之路极其不顺畅,在学历、工龄等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获得相同 的职称升迁,往往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在很多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几乎被剥夺了专业发展权。

学习压力巨大: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专业,现在 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更为迅 速,我国最近几年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和相关规定变化也最为剧烈,导致这信息信息 技术教师苦苦追赶、应接不暇,学习压力几乎已经到了教师难以承载的极限。

沦为学校的电化保姆——承担大量教育技术支持的繁琐工作,而工作量又难以计算:由于 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人员配备不完善,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承担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充当 了本校的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 备乃至全校所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上公开课或参加比赛的 课件,甚至要停掉信息技术课,亲临赛课现场帮其他学科教师调试机器和课件。

工作环境差却缺乏相应的劳动保障或补贴: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辐射强,会长期工作在计算机房的教师的健康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更多""

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话题,更不可能是各地主管部门政绩的组成部分。但这些被遗忘的问题没有遗忘我们,并已经在侵害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顺利进展。我们呼吁各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能认真反思并采取切实的行动,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唯此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透视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人们忙着搞“校校通”、“资源 库”,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地方也在探讨网络教学、课程整合。 在强调发挥人的因素的同时,或许有一群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就 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中,这些信息化教育建设的主力 军有何等表现,他们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名不正言不顺

当初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教这课的老师就叫计算机老师(或电脑老师)。 如今计算机课又改成了信息技术课,电脑老师随即又变成了信息技术老师。这名 字的变化,就像风一样去得疾来得快,却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从人事部门得知,在国家单位正式人员编制中信息技术教师是没有正式指标 的,自然就要占其他指标。在许多地方信息技术教师的职称评定或是计算机,或 只能挂靠物理、数学或者电教、实验员等之列,工作量计算大多是学校随意而为 (其他如语文、数学等每周多少节课满工作量,都有文件明文规定)。可以说,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还有待为己“正名立身”!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来自各个学科专业,有物理、数学、电教,也有少数计算 机,甚至还有语文、英语、生物等学科转行过来的。最近某地为了在高中阶段开 设信息技术课,老师缺口量很大,尤其边远地区,于是鼓励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参 加培训拿证书,美其名曰:“又为教师们创造多了一个就业机会”!可以说,信 息技术教师队伍纷乱繁杂,综合程度之高无一学科能与之相比,但良莠并存,如 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或许也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了!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很多政策和措施都在提倡要努力提高计算机 学科(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但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也相当的尴尬。传 统的升学制度仍然以主科、副科、其他作为分水岭,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 物理、化学、政治)领导潮流,副科(如地理、生物、历史、体育)稍逊风骚, 其他(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声色暗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许 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而在传统教育体制中,信息化教育仍然处于 举步维艰的局面,信息技术教师仍然无法成为一支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体,在许多 人看来真正的力量仍然寄托在其他学科教师的身上。

目前许多地方或政策意欲抬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但囿于形势所迫又不得不放 低,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进程中仍然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且说待遇如何?

一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埋怨说:太忙了,以至都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平 时坐在电脑旁弄网页、做课件,时间到了抓起课本就往外冲,要去给学生上课。 要不一个电话过来,那个部门的电脑出了问题,急用待修。如此紧张兮兮的日子!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实验室 管理员、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网络管理员、技术辅教人员,甚至有些老师还兼 管学校的水电等杂活,工作繁杂而职责难明,工作量往往也只是参照其他主科退 其次而裁定。信息技术教师做得多,但据说贡献得少,自然报酬就低,这未免不 引起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埋怨和不满!

在学校期末总结例会上,领导从这个科组表扬到那个科组,语文、数学、英语""满以为到了体育组、艺术组,就会到了咱们的信息技术组!可谁知,“""本学期艺术组搞了几个特色的活动,很不错!总的来说,""”就嘎然而止了!

静待的心也就慢慢没有了热情,人家早把我们给忘记了!小到领资料、拿备课本,连 那些阿姨们都把我们给忘了,每次都很不好意思地跟人家说:“我就是这间学校 的老师啊!”最滑稽的是去参加什么集会、教师培训之类,欲对号入座,遍觅无 处,答曰“信息技术无,已入其他”!惨!早已被人很习惯地忘却了的一群人!

有些学校把信息技术教师当作专职技术人员用,网站、资源专人专管,成绩 委实不小。但职称评定又要求必须任课才够资格参评,不管你编制多少软件、做 多少课件、获多少奖,在职称评定时也顶不上一篇胡编乱拼的“伪”论文。在利 益驱动之下,专职技术人员大多心神不宁,有机会就嚷着也要去教书,确实又是 一番盛境及惨事!

听说化生实验员每月都有健康津贴费,每位上课的化生老师也能每月多拿几十元 补贴,我们曾经也向学校提出给信息技术教师增加健康补贴费。但学校领导说:“你拿出相关法规文件来啊,人家化生实验可有明文规定的!”呵,好个法律文件!我们为此搜罗了好长时间,也托人专门去找,结果一无所获,是不是国家那些立法的老爷们都没有坐在电脑前用过机上过网呢!?此事始终就这样被搁浅了下来。

别的学科老师说,我们一上课就要从头讲到尾,口水都比你们信息技术教师 流得多,况且你们一无考试二无升学的压力,你们凭什么跟我们争。这似乎也是 实情实理!只是这算不算是体制上的一种歧视?对于学生而言,或许他们觉得学 好信息技术比其他一些学科更加管用,或者他们对信息技术更加感兴趣,只不过 目前的升学制度让大家无从选择,这又能怪得了谁!?但就此而裁定信息技术教 师应得的待遇,也未免太过狭隘了!

说实在话,教育信息化叫得满山价响,但信息技术教师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 待遇,这似乎又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三)你们能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毫不客气地质问:你们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在吵嚷着要地位、要待 遇,但在学校里你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是啊,信息技术教师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呢?这些工作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息经济和 信息文化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根 本性的作用。

1993年9月美国颁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之后又提 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到1994 年,美国已完成了从后 工业社会向信息、知识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这次跨越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 来了好处,但这只是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90年代初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和实施方 案,要求高速宽带网络要进入每所学校。之后克林顿总统提出了美国12 岁少年 都会上网的目标。其目的是要确保美国在21 世纪的科技、教育等方面仍然占据 领先优势。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把信息产业和信息科 技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由此我们认识到,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基 础建设,信息产业已经是主导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信息化教育正是每 个国家为了应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根本战略措施。

2000年6月我国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大 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计划用5-10 年时间实现因

特网在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 中的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显然,我国已经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 革的突破口,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直接参与了 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建设工作,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从事的是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工作。 目前校园信息网络、现代教学设备都已经和房舍建筑等一样成为学校的基础建 设,是现代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需条件。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这 些项目建设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担任项目策划、工程建设、进程实施、 效益评估等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对学校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当然这些工作在部分学校可能由其他学科教师担当,但这些学科老师一 般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或相关的工作经历,并拥有学科教学的资历,往往可以 从教学需求的角度而非纯技术路线去看待信息化建设,在这点上或许比信息技术 教师具有一定优势。

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在技术服务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之外,应该主动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深刻认识 和理解,把技术发展与教育需求恰当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也 许会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另外,学校的信息网络以及设备良 好的运行使用往往也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有效管理以及具体工作;虽然信息化 教学(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有赖于成千上万学科教师的热情参 与和亲身实践,但绝大部分学科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和持续发展,也在一 定程度上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教师所组织的校本培训来完成。信息技术教师从事的 服务性工作,已经直接对学校的基础实力以及长期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其三,信息技术课程旷日持久的开展,将促使学科教学走上信息化教育的道 路,也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 握技能和培养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系统提高技能水平、信息素养以及更 新观念意识的基础教育工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从事的既是技术教育,也是 面向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同时要确保学生在开展网络学习、数字化生活及 一生的发展等方面拥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知识能力。

此外,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越来越强调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创造性的电脑作 品设计、探究性学习以及各种专题学习活动,在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学生 要学会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自己对技能和知识的 新型表达能力,这将拓展人类在信息时代的表达方式——多元信息表征方式。今 后人们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将更多地采用多样化、非线性的、数字化的信息组织和 描述方法,使人类在交流、沟通以及表达意愿等方面更加生动有趣、简洁有效。 由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既有助于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又将使得未来社会公 民素质普遍提高,培养了众多信息人才(尤其是国际适用的),对社会发展起到 积极的作用。

其四,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文化的生态环境构建当中担负着开拓者、参与者、 实践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广泛而深刻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以及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 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师 已经积极投身到健康文明的信息文化建设,自觉成为了信息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 者。教学软件、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以及各种各样的互动学习平台、学习网 站等等都是学校信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师都参与其中。

而在各种社会网站、教育资源等所构建的信息文化环境中,许多信息技术教 师也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成为信息文化生活的积极倡导者。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了信息文化建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 意识、高尚的信息道德、文明的信息行为以及追求高质量的信息文化生活。信息 技术教师担负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技能训练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的教育工作,也是信 息素养教育以及信息文化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他们积极推动信 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肩负起传播信息文化的重要使命。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性和开拓创新的教育工作,学校以 及社会有关方面是否都应该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本该得 到而至今仍没有得到的应有尊重以及其他一切呢?

(四)心有千千结

在信息产业主导经济潮流的今天,相对闭塞的教育行业里信息技术教师又是 一种什么样的生存心态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千头万绪理还乱?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3000 多名信息技术教师有4/5 都是非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

一位长期在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的信息技术教师, 在一间大公司高薪丰厚待遇的轰炸下,终于还是忍痛离开了已经呆得习惯了的学 校。但如今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心是否已经平静了许多? 在学校总有一些信息技术老师愤愤不平地说:“我们是有技术的主儿,谁怕谁?我们的待遇凭什么这么低?凭什么如此没有地位?我编一个程序一无加班 费二无版权费,人家公司的软件一卖就是几千上万,凭什么我们的劳动就如此不 值钱!”于是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兼职捞外块,有的索性自己开个公司挣钱, 有的一心想找个机会到外面下下海,有的干脆利用天时地利跟学生、家长做起生 意,有的把校外的事当成是正业而学校里的为副业""真所谓“身在曹营,心在 汉”!

相当部分信息技术老师也说:我就这么点本事,到外面去也不就是这个样! 在学校教书也不见得比外面差,好处还不少(至少寒暑两个长假),再说也用不着天天奔波颠扑(公司出差跑来跑去),做老师这也算是好事一桩!况且在学校 可以和这么多学生一起玩,教他们做做做网页、搞搞活动,要不就学学编程,也 算是快事一件!学校里其他老师也不见得就比我们强!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安心做 事,我为什么就不行呢?在学校,我上对得起国家、学校,下对得起学生、家长, 也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了吧""此所谓“秋月无边,心如止水”!

不过,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师也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信息化才是最有效 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最合适而又最有 价值呢?""他们在认真思考的同时,也在实践着富有开拓性的工作,他们不但 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在引导着学生如何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自己的 生活、学习和研究的方方面面,这些老师始终坚信信息化教育能缔造出一个全新 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为此,他们把全部心力都倾注在自己钟爱的 教育事业。""这也是“心有定力,其志愈坚”!

可有一类信息技术教师则就显得相当的沉着:有这么一位老师,在未成为教 师之前与朋友合伙开了间公司,由于经营有方公司规模由小变大,利润日渐见得 丰厚。正当一切都如此顺顺当当的时候,当初合伙的几位朋友却发生了严重的观 念分歧,一位朋友一气之下撤了股资,不久公司经营日见式微。自己只好独力撑 出了一个新的公司,谁知世道不爽,连老本也赔了,顿时间一身彷徨!幸巧当初 的一个客户学校看中他的技术了得而收留了他,于是便成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文章编号]1003-155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林万新

(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摘

要]信息技术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和先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

育信息化进程。本文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

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利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了许多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认育。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三个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方面: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普遍应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识。

[2]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大力提高(1)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可这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基础,要求教师应该精通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所教学科知识,对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包括: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专代发展的必然。

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扩展知识。

[3]

信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执技术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课程内容行者,同时,还经常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经常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小学信息了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才能不断更新知识,跟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随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科知识结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影响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构体系。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知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2)教育学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该包括专业也要具备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般教学知识和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中专业理念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念和理力,丰富教学策略,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能够使性信念”,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一段时间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信息技术知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本文对于教师的专业理念不进行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的教学。

作过多讨论,主要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建构的产物,是在教学中个维度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作初步探讨。

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实践性知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FCB060249)

101

开展时间较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缺乏,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握和领会,实现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发展和深化。

(3)科学文化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横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几大领域,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具有更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参加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具备坚实的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基础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科领域有较广泛的涉猎。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缺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由计算机、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调查显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转岗担任。具体是:物理专业占42.9%,计算机专业占30.8%,数学专业占10.5%,教育技术学专业占

7.1%,其他专业占8.7%。

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由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全面,而从物理、数学等相近学科转岗来的教师,通过自学或进修,知识不系统但比较实用。调查和访谈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先学知识的淘汰率高。所以,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着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任务,以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理论知识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只是在职前教育阶段学习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工作以后很少再去主动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情况下(85.5%的教师具有6年以上教龄),仍然缺乏对教育实践中的观念、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的能力,表现有教学设计能力薄弱、教学策略单一,存在着对课程目标理解和把握不准等问题。

在学科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感到了知识能力的欠缺。在问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依次为: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策略、方法)(54.8%)、课程的教学评价(22.4%)、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13.5%)、课程教学资源不足(13.1%)。

在对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亟待补充提高的知识”的调查中,教师的选项依次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40.4%)、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8.4%)、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法(20.6%)和计算机知识(10.6%)。

可见,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时间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的积累还很不足,导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带来了教学上的不适应。

2.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在信息技术专业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和背景条件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的专业能力。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4]

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表现在:具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和相关的实践指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果,具备在掌握学科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和指导能力,达到发展学生以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和支持其他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教育媒体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力,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为了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2009年我们在河北省全省范围内对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师的专业素质、信息技术工作、继续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

95.4%。参与问卷调查教师所在学校情况是:城市学校占51.6%,县城学校占21.6%,农村学校占24.8%;小学教师占32.2%,初中教师占33.9%,高中教师占33.9%。本次调查抽样合理,覆盖面广,能够代表河北

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情况。

2.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

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和支持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一般都身兼多种角色,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外还担负着维修计算机、维护校园网、评优课公开课的教学保障等工作,只有13%

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状况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102

的教师“只是承担信息技术课”;86%的信息技术教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都经常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多媒体课(3)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欠缺

件。有58.1%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高于其他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历史短,对于学科教学知识科教师的工作量,62.3%的教师认为与其他学科教师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可供教师借鉴的成功经验相比待遇偏低,有54.2%的教师反映在协助学科教很少,加之在职前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不多,教师年纪师制作课件参加评优课、公开课获奖后,学校对他们轻,教龄不长,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什么奖励也没有。

组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效教学的学科教尽管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但学知识感到明显欠缺。部分教师迫切希望接受信息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没有被列为升学考试的范技术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渴望得到专家经验畴,因此某些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就认为它是非主流的直接传授。

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74.2%的信息技术教(4)学科边缘化,工作压力大

师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地位比数学、语文等主科教师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低。

的重视,因而信息技术教师的成就感和自我社会价3.信息技术教师接受培训的状况

值得不到体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性质有一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但是,对专职信息技术定的差异。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以外,还承担了学校教师的培训关注度却不高。近年来部分信息技术教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及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工师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然而培训效果大多不尽作,要付出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的努力,工作量超负如意,存在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培训形式单荷,但一些工作却得不到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认一、进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调查中信息技术教师表可,对工作成果的评价不尽合理,工资待遇比“主科”现出十分渴望参加适合他们专业发展的相关培训。教师偏低。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迅速,比起其他学科教在回答“您最希望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和方式”问师面对新知识的压力更大,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题时,有49.7%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案例培训”,

学习新知识。这些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制约了41.2%教师选择“与专家面对面的培训”。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其工作的评价分析,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三、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重视继续教育,注重培训效果

(1)学科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教师尽管信息技术教师学科专业背景繁杂,大部分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的知识既包括学科专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信息技术教师怀着对专业知识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迅速,新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内容和形式要适应信息技术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现实中,靠自己的努力和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培训效果。在关注信息技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术专业知识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理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满足基础教育信息化论和方法的培训,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发展的要求。

式的根本变革。

(2)崇尚技术,忽视了教育理论

2.开展校际培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给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学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强化了信息技术教师对科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进行整合而产生的实践技术的崇尚,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性知识。实践性的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具有缄默的术知识就自然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忽视了一般教学特点,包括着大量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学知识的学习,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当作专业必备,以科教学知识很难以最佳的方式直接传授给教师,必须致于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了计算机技能课,很少考虑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和不断反思才能够获得。校本培信息技术的内涵和课程的根本任务,背离了信息技训、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术课程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也限制

展的重要方式。鉴于信息技术教师数量较少,校本培

103

训难以开展和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行政支持,在一个适当的地区整合各学校资源,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开展校际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积极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个人成就感,从而有效缓解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

3.教育创新,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增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于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先锋和中坚。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和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帮助。通过改革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开展校本培训,向教师提供教学案例等方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技术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科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积累,建立学习共同体,参与行动研究,自主建构,不断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4.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信息技术教师专

业发展的热情

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信息技术教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教师的需求和问题,开发教师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9~238.[2]贾腊生.教师专业发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2~86.

[3]姜春霄,林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刍议[J].中小学电教,2006,(2):11~14.[4]陈梅,李龙.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4):91~94.

(上接第9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和网络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及应用);

网络技能模块:包括网络软件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设计、多媒体程序设计等)和网络硬件课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及应用技术等);

网络教育应用模块: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教育软件工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数字化学习系统、远程教育等课程。

以上课程体系体现了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主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分支、是方向的主体框架,主干课程加三个层次的网络课程构成教育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如将网络课程模块换为数字媒体技术模块,可构成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8~11.[2]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3]黄荣怀.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台湾)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3,(12).[4]徐福荫.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28~32.[5]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2004.4~14.[6]张军征,刘志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育定位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3~36.

——以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为个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魏玉花,马秀峰.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2009,(1):51~53.

[8]陈少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史初探[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8,(10).[9]杨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与术[J].计算机教育,2008,(10):84~86.

104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江西省吉安县北源中学 龚小军 邮编:34313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前面的一项战略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坚定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内容和策略等四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并列举出了一些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涵 必要性 内容 策略 制约因素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当今的普遍观点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发展成为是一种专业。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道德修养,并且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具体表现在:

1、 专业成长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相信这是困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难题。

信息技术教师付出比别人更多,却很难得到回报和认可。虽然形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重和认可的有效途径。

2、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

3、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教育部师范司编撰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地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

1、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教育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此,教育能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存在 “重技术、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钻研,而忽视了教育知识的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教师也需要全面发展,仅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的钻研,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3、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外,还须努力提高自身信息伦理道德的修养,尤其要模范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从为学生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信息技术教学出发,提升信息技术本学科教学法的水平。从目

前水平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确实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大多只是关心如何上完课,而不是上出教学的艺术。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以前教计算机操作的概念,而侧重于传授过程和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行洞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学意义,并且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自身学科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进行补缺和提高。

2、 从为学科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发,提升设计和指导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只能为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整合提供低层次的技术操作帮助,充其量不过是起到了“技术指南”的作用,完全没有达到能够进行指导和设计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下,要为其他学科教师所认同和尊重,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再局限于充当“技工”的角色,而是努力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专家和指导者,能够为其他学科课程策划和设计出各种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

3、 从为学校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即是从系统决策能力出发,提升学校层面信息化发展的设计规划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尚未纳入到中、高考范围之内时,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把希望简单地寄托于空中楼阁,而应该是着眼于当前的机遇。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把握这个良机,努力拓宽专业知识在学校发展中的用武之地。这就要

求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协助校领导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布局、制订计划。

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因素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在和信息技术教师调查问卷中,学科教师比较认同“目前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 杂务多、任务重,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校内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满负荷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充当学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员、校园网络管理员、学校电教员、学校微机维修员等多种角色,教师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

⒉ 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

由于课务、经费等原因,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课任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听课等机会很少(与其他学科比)。一般的农村初级中学,专业教师只有1名,校内根本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

⒊ 硬件配备严重滞后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目前,由于经费持续投入等问题,学校很多硬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硬件配备严重滞后,制约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触,提升课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探究学科前沿只能是一句空话。

⒋ 学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内部,中考、高考所取得成绩仍是评价教师的主要尺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中考、高考科目,教师的待遇(年度考核与利益分配)与其它学科比明显偏低。学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

第六篇、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1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概述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4 信息的表示与编码

1.5 多媒体技术

1.6 信息安全

2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1.信息的概念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不同学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对“信息”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3

(1)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当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客观事物的有关情况的认识从不清楚变得较清楚或完全清楚时,不确定性就减少或消除了,这时就获得了关于这些事物的信息。

4

(2) 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1950年,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提出:“信息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例如,人与人相互交换信息;人与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等。

5

(3)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形式。

信息是关于事物状态以及客观事实的可以通信的知识。信息来源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反映了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国信息专家钟义信教授曾提出:“事物的信息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包括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实际效用。”

6

(4)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能够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因而具有知识的含义,而且是可以保存和传递的。

总之,信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它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社会性。它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对其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考察。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及信号中

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7

2.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性

信息一开始就直接联系于社会应用,它只有经过人类加工、取舍、组合,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真正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化的发展表现为对国家或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或改变。

8

2) 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任何信息只有从信源出发,经过信息载体传递才能被信宿接收并进行处理和运用。也就是说,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从一点转移至另一点,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文献、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种媒介来传递,而且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在空间中的传递称为通信;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储。

3) 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主要是指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均可共同享用这种资源。

9

4) 不灭性

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其自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即信息并不因为被使用而消失,它可以被大量复制,长期保存,重复使用。信息的提供者并不因为提供了信息而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各用户分享的信息份额也不因为分享人的多少而受影响。

5)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应能反映事物最新的变化状态。例如,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是竞争最激烈、变化最急剧的产业,在这一领域内,哪怕对知识与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只领先或落后几个星期、几天,甚至几个小时,都足以使一个企业成就辉煌或面临破产。 10

6) 能动性

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反过来,信息又能动地控制或支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并对改变其价值产生影响。例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它不仅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信息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

7) 客观性

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的产生源于物质,信息产生后又必须依附于物质,因此信息包含于任何物质中。

11

3.信息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可分为如下几种:

(1) 信息按其内容分为社会信息和非社会信息。

(2) 信息按其存在形式分为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

(3) 信息按其状态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4) 信息按符号种类分为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5) 信息按信息论方法分为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

(6) 信息按价值观念分为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

12

1.1.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概念,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13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 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例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另一方面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4

2.信息技术的分类

1) 按表现形态分类

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两种。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和多媒体电脑等。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15

2) 按工作流程中的基本环节分类

信息技术按工作流程中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1) 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过滤等,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温度计、钟表、Internet搜索器中的技术等。

(2) 信息传递技术是指跨越空间共享信息的技术。其具体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技术,单通道传递、多通道传递与广播传递技术等。

16

(3) 信息存储技术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

照相术、录音术、录像术、缩微术、磁盘术、光盘术等。

(4) 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和创新等的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已有两次突破:从人脑信息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如算盘、标尺等)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

17

(5) 信息标准化技术是指使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和加工等各环节有机衔接以及提高信息交换共享能力的技术,如信息管理标准、字符编码标准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等。

3) 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类

信息技术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

18

4) 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类

信息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为以下三种:

(1) 主体层次。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指直接地、具体地增强或延长人类信息器官,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例如显微镜、望远镜、X光机、雷达、激光、红外线、超声、气象卫星、行星探测器、温度计及湿度计等。目前,信息获取技术中起中坚作用的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等。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19

(2) 应用层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主要是指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商业贸易、国防、运输、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运动、文学艺术及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应用时所生成的各种具体的实用信息技术。

(3) 外围层次。信息技术的外围层次是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技术。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方面的进步来源于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即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及传输控制等需要借助机械的、电子的(或微电子的)、激光的及生物的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即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

20

3.信息技术的特点

1) 高速化

计算机和通信的发展追求的均是高速度,大容量。例如,每秒能运算千万次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在现代技术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涉及高速化的问题是,抓住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机遇,重点在带宽“瓶颈”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具有大容量、高速率、智能化及多媒体等基本特征的新一代高速带宽信息网络,发展深亚微米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等。

21

2) 网络化

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三网有各自的形成过程,其服务对象、发展模式和功能等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信息网络的发展异常迅速,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国际互联网及有“信息高速公路”之称的高速信息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2

3) 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信息用电磁介质或半导体存储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处理和传输。在信息处理和传输领域,广泛采用的是只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组成的二进制编码,二进制数字信号是现实世界中最容易被表达、物理状态最稳定的信号。

4) 个人化

信息技术将实现以个人为目标的通信方式,充分体现可移动性和全球性。实现个人通信需要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网络容量和智能化的网络功能。

23

5) 智能化

在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将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应用体现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例如机器人、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及推理证明等方面。例如,智能化的CAI教学软件、自动考核与评价系统、视听教学媒体以及仿真实验等等。 24

4.信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辅人功能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或增强人们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与控制能力,使人们的素质、生产技能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等得到提高。

2) 开发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它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社会文献大规模的生产,而且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25

3) 协同功能

人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共享资源、协同工作。例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

4) 增效功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社会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例如,通过卫星照相、遥感遥测,人们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得地理信息。

26

5) 先导功能

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是高技术群体发展的核心,也是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它推动了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大力普及与应用新技术可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改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可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27

5.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主流是积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经济的影响。信息技术有助于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利用资源,使其充分发挥潜力,缩小国际社会中的信息与知识差距;有助于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知识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8

(2) 对教育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如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育向学习者全面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9

第七篇、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赵建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Email: j.hzhao@qq.com

教师是一种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

教师能力结构的组成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TPACK)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

第八篇、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信息技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