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 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催人泪下的散文》
篇一:催人泪下的文章-爷爷和我
爷爷和我
两岁时,我的亲生父母离异,年长我五岁的姐姐被判给了父亲,而我则因年幼,判给了母亲。遗憾的是,我的生母选择推脱,不愿意抚养我,74岁的爷爷说,我的亲孙子,我来带。从此,我的生母与我断了所有联系,我的世界里从此没有了她。父亲的工作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北京,姐姐也去了父亲再婚的家庭和继母生活,继母因为不能生育所以视姐姐为己生。而父亲因为工作只能把我托付给爷爷,每隔两三年才能回北京看我一次。这一托付便是十多年,终日和我相伴的只有我的祖父。孩子对亲情的是非感非常明确,毫无疑问,在我心底,只有爷爷对我的疼爱没有任何瑕疵,爷爷对我的意义超过父亲。很小时候的事儿我并没有印象,都是家里人讲给我听听,我也只是听听,但我记事起的很多事儿都铭刻于心。因为同学们都有爸妈陪伴而我没有,对于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从小就被邻居家的小朋友编顺口溜来讽刺的感觉或许很少有人能够体会。
1. 爷俩 童年
我的爷爷生于1913年农历二月,用他的话说是经历了四个朝代。我祖上是旗人,曾祖母是德国人,爷爷是混血,是一位留洋西医,传统和西洋构写了他传奇的一生。爷爷年长我72岁,从我懂事起,我就觉得他很老,那时候爷爷留着不长的花白胡子,头发也是银白色的,不掺一根青丝。他有时会穿一身老中山装,有时又会穿戴老传统的长衫马褂和小圆帽儿,曾经也给我做了一套,可我嫌土气,从没穿出门过,爷爷就一直保留着。爷爷很瘦很瘦,年轻时一米八的身高,老了就缩了水,微微弯起的脊背,手指已经被烟草熏黄了,看上去却很精神。
奶奶在我父亲出生后不久就过世了,爷爷和儿女孙儿们在老四合院住了半辈子,退休后,儿女们纷纷离开他自立门户,而他也开始一个人的独居,直到我的出现,小院儿成了他和我独一无二的世界。我家的四合院坐落在京城最老的恭俭胡同里,紧挨着故宫北海后海什刹海景山和鼓楼,位于地安门内,现在已经是京城最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传统的范儿深受小资们的喜爱,也是老北京们享受生活的安逸之地。在我的儿时,这里只是北京最老的居民区,那时没有被开发,一切都保留着皇城根儿下最老的传统和民俗,老人们孩子们相处和睦,很少有人意识到这里将来会变成全北京最昂贵的地皮,而我也一直觉得自己住在北京城最老最破的地方。如今,许多胡同大杂院已不复存在,改造后的胡同已不再像从前,现在很多古老的院墙上依稀可见巨大的拆字,老北京的文化逐渐在萧条在消失。我家的四合院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如今也成了很多游客喜欢参观的地界。小院儿是老北京最传统的格局,前前后后院里院外很多树是爷爷亲手种的,院子里也有些花花草草,还有一小块儿菜地,我们爷俩餐桌上小菜都是爷爷每天耕耘的结果。
我的家族很大,爷爷有四个儿子三个闺女,八个孙子三个孙女,三个外孙两个外孙女,而我爸是最小的孩子,我也是所有孙辈儿里最小的,最大的侄儿只比我小两岁。爷爷对后辈很疼爱,对每个孩子都会关心,他从不奢望孩子们的回报,他只是负起身为家族最年长者的责任。因为最小,家里人对我都很好,哥哥姐姐对我也很照顾,小时候最开心的也是哥哥姐姐们来爷爷家玩,因为终于有人陪我开心地玩儿了。但每次晚上他们要走的时候,也是我最失落的时候,一是因为没人和我玩儿了,二是因为他们都可以回到爸妈身边,而我不能。长大后有次爷爷对我说,那时候看着我孤单的眼神儿很心疼。他告诉我,在我4岁的时候,有天晚上对他说:“爷爷,我能喊你一声儿爸爸么,就一声儿。”当时爷爷眼泪都下来了(不过这事儿我是不记得了)。从此,爷爷在心里更加偏我。
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孩子王,我年龄小,但辈分大,几个侄儿外甥比我小不了几岁。我喜欢带领他们占山为王,在小哥的影响下,我在蔫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常玩玩恶作剧伍的。我从小话就不多,看上去属于乖巧可爱的男孩儿。但其实我很任性,馊主意跟喷泉似的往外冒,
做了坏事儿经常会表现出一副可怜样儿,大人们尤其是爷爷就舍不得指责我。但爷爷从来不会过分骄纵我,我如果做错事儿触碰到他的底线,他一定会给我相应的惩罚,让我从心底里知道这样做伤了爷爷的心。我6岁,小哥带着我偷拿爷爷放在桌上的零钱买汽水,而我在拿钱的时候被正巧进屋的爷爷逮到,立即招供。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小哥买了两瓶汽水回来,罚我俩看着桌上的汽水站了一个下午,直到开晚饭。吃饭的时候,爷爷打开汽水递给哥哥和我,说,喝吧。我俩开心地抱着瓶子喝起来,爷爷接着说,偷窃的行为是可耻的,以后想要什么就和爷爷讲,光明正大地提出要求是合理正当的,但为了满足欲望去偷其实是看不起自己个儿。当时的我并不太懂,但我知道偷东西在爷爷看来非常丢脸。自此,我和小哥再也没有偷拿过长辈的任何东西。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问爷爷你喜欢哥哥姐姐还是我,爷爷就说,你自己琢磨琢磨。我说,爷爷你肯定喜欢哥哥们。爷爷就笑了,说你们都是我孙子,哪个都喜欢,但我悄悄喜欢你多一些。我听完就心满意足。很小的时候,哥哥姐姐来看爷爷,我对他们说,这是我一个人的爷爷。听得所有人哭笑不得,我爷爷就亲我。大侄儿比我小两岁,大哥经常带他来爷爷家,爷爷很疼他的大重孙。有次我看到就很生气,说,那你和他过好了,我要离家出走。爷爷就说,你是叔叔,要懂得谦让。我就哭了,说我只有你一个人啊。爷爷就没说话,把我抱在他腿上。哎,我小时候嫉妒心好强啊… – –
我读的小学也在一条胡同里,米粮库小学,如今已经没有了,并入了现在的什刹海小学。我不是特别调皮能闹的小孩儿,但喜欢发呆看闲书,桌上有一只蚂蚁都能把玩一个小时,课间会跑到胡同口看过往的行人、流浪狗和寥寥无几的汽车,因此,我成绩不好,老师也拿我没办法。但爷爷从来没有因此对我发过火,只是嘱咐我不能跑远了。
7岁,我第一次吃麦当劳,是爷爷带我去的,长安商城内家。爷爷给小哥和我点了很多好吃的,现在还保留着一张当时爷爷给我和哥哥拍的照片,照片里我和哥哥笑得很傻,鼻尖上还有番茄酱。也是这一年,身体一直很好的爷爷要做手术,我也因为爷爷住院而住到大姑家。两年没见的父亲也突然从国外回来,还有伯伯姑姑们的交谈和神色,让我意识到爷爷病得很重,八十岁了手术风险很大。从长辈们的交谈中和爷爷回避的眼神里,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死亡,知道爷爷会离开我,再也不会和我在一起。手术前一天,爷爷特地让大姑把我带去医院,抱着我说了很久的话,快要走的时候,我抱着他的脖子说:“爷爷你死了,我可怎么办?”爷爷听后紧紧抱着我,亲我。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周围漆黑一片,我很害怕,也是从那一刻,我开始思考如果爷爷不在了,我该如何生活。后来手术很成功,爷爷醒来第一句就是问我在哪儿。这件事以后,晚上我经常会拉着爷爷的背心睡觉,会想爷爷年纪大了随时都会离开我,而我该怎么办,也正因此,我开始学会独立,什么事都靠自己。
8岁,三年级,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爸爸>,我回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对着作业本愣神儿,爷爷问我怎么了,我说了原因,他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点了支烟出了屋,后来我写了一篇<我的爷爷>,被老师当着全班点名说我不按要求写作业,同班一个小孩儿说,h没爹妈!从此我便被班里的男生嘲笑,我回家一个人哭了很久,爷爷问我为什么哭,我愣是什么都没说,而爷爷就抱着我摸着我的头,我就放肆地哭,这件事儿我一直都没忘,每每想起来都怅然若失。也就是那时起,我对父母怨恨的种子开始发芽,变得沉默寡言,朋友很少。
爷爷手很巧,我的很多玩具都是爷爷亲手做的,至今我还保留着,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下,时光就像回到了童年,爷爷把新做好的玩具递给我,我如获至宝。每年生日,爷爷都会给我买个礼物。印象最深的是,9岁,爷爷送了我一个变形金刚,因为每次我都会趴在西单百货大楼的柜台前盯着那一排玩具两眼放光(这是我哥形容我的)。那会儿一只变形金刚足够一胡同的小孩儿崇拜你半年了,收到礼物我特别开心,爷爷搂着我,用胡茬扎我。
晚上我一般都和爷爷睡在一起。老院子那时候没有暖气,北京的深冬气温会降到零下二十多
度,家里只生炉子。冬天,临睡前爷爷会帮我把暖炉放好,被窝很温暖,有时爷爷会提前进被窝帮我暖床。夏天,爷爷会给我摇扇子,直到我睡着。他会给我讲很多故事,有他留学时候的事情,其中一段儿有关初恋,我哪儿听得懂哦;有皇城根儿大杂院里的人情冷暖,有一段儿关于我们胡同一个疯女人,据说是因为男人抱走孩子抛弃了她才疯掉的;有他和病家儿之间生死悲喜,有特殊时期家族的兴衰荣辱,当然最多的是各种神话故事。记得有次,我很早爬上床喊,爷爷来陪我睡觉嘛。爷爷笑眯眯地躺在我身边,说好嘞。我说,爷爷你怎么不摘假牙。爷爷想了想说,今晚我要做个美梦呢,梦里得吃好东西,我得戴着假牙才能吃噢。我大喊,爷爷你骗人,你是要等我睡着去打麻将,哼,我不喜欢你。爷爷连连说,哎哎,你个人精啊。然后起身去洗脸洗脚,认真地刷假牙。末了,钻进我的被窝,悻悻地说,小子,老子今晚梦里只有眼馋的份儿啦。我就搂着爷爷使劲儿地笑。爷爷就咯吱我,我身上痒痒肉多,就止不住地笑啊笑。
小时候我特别遗憾,问他为什么我们之间会相差那么多岁,永远无法超远。爷爷坐在小院儿的摇椅上,冬日的阳光照射在他一丝不苟的白发上,散射出来的光是银色的,非常好看。他笑着告诉我,傻孩子,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差距会缩小,直到没有。我不懂,说,你是说你不要我了吧。爷爷说,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离开你。我拉着爷爷的手,爷爷又问我,你长大了,我动不了了,你会要我吗?我想了想,回答,我不知道。爷爷点了支烟,说,那时候我就不在了。我说,那你去哪儿?他没回答,我也就没再问。不过这件事儿我琢磨了很久,长大几岁才慢慢懂。
夏天的夜晚,爷爷和我一起在屋顶看星星。爷爷告诉我每一个星座,分别代表什么。从小我就觉得爷爷什么都懂,他爱看书,讲故事绘声绘色的。微凉的夏夜里,只有我和爷爷两个人在一起,一人抱着一半大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吃着吃着就抬头看看漫天的星星,爷爷指着天空说,这一颗眨眼的星星是豆豆。我吃着西瓜说,喏,那一颗最亮的星星是爷爷。现在,我爷一定变成了那颗最亮的星星。
爷爷喜欢听戏,年轻时和许多京城名角儿私交甚好,经常会和我说起年轻时听戏的故事,也会唱几段儿,但我对京剧并没有什么太大兴趣。爷爷钢琴弹得非常好,是曾祖母教他的,爷爷一直都没放弃过弹钢琴,我的钢琴启蒙老师就是我爷爷。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练习对年幼的我来说很是枯燥,爷爷不会强迫我,耐心地劝我坐在钢琴前,有时我闹着坚决不弹,爷爷就自个儿坐在那儿开始弹琴。听着爷爷弹的曲子,我会不禁惭愧,乖乖坐回去,认真练习,而爷爷一直坐在我身后默默听我弹琴。碰到我弹不好的地方,他手把手地教我,指法节拍节奏和乐感,都是在爷爷一点一点反反复复地指导中培养出来的。从爷爷身上,我渐渐懂得耐心和坚持的力量。
记得爷爷八十岁的时候,手就开始不自主的震颤,就是哆嗦,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有。我有时候看他掏钱啊,端东西啊,吃饭啊,喝水啊,打洋火啊,手都是抖的。我就好奇,问他,爷你的手怎么了,你是紧张吗?他说,人老了都这样。我说,啊为什么?他只说,生老病死由天定。哎,我爷爷总是这么深奥。但自此以后爷爷就不再碰钢琴了,可他希望我好好学琴,不为别的,只因为音乐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乐趣。
爷爷非常爱干净,屋里也一直都收拾得整洁。家里很多物件都破旧了,但总是擦得明亮。从小爷爷就要求我必须要养成爱干净的习惯,衣服脏了就要换新的,要勤洗手。小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双新皮鞋,那时候正冬天,皮鞋刚穿第一天就被化雪后的泥水溅脏了。我回来很委屈,说鞋脏了,爷爷就帮我一点一点擦干净,第二天居然又和新的一样。爷爷爱干净的习惯一直保持着,而我也一样,家里不乱衣柜整洁,都是受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养成的。 每年过年,孙子外孙重孙们都要从大到小排起来给爷爷磕头,这是我家的老传统,爷爷会给每个人压岁钱。每个孩子都会领到一个悉心包好的红包。每次轮到我,姑姑伯伯们就说,你得多给爷爷磕几个头。我说,凭什么呀。他们说,你磕得越多爷爷给你钱越多。我说,我就
磕一个。我大姑说我特别轴,好像真是,从小到大一直轴过来了。其实,爷爷包给我的钱是最多的,他会悄悄告诉我,一会儿拿到红包不能拆开给哥哥姐姐们看。
9岁那年暑假,大哥从广州回来,带着他儿子一起来看爷爷,大我三岁的小堂哥正巧在爷爷家和我玩,大姑和小姑也来看爷爷,几个人一起吃中饭。饭后,大哥拿出从广州带来的四个大芒果和一小袋红毛丹,这些热带水果当时在北京的市场上几乎没怎么见过。小哥和我都很好奇,眼馋着想吃。爷爷递给小哥和我一人一个芒果,给我大侄子也递了一个,大哥说这是给爷爷的,推脱着没让他儿子接下。小哥和我一起琢磨着吃芒果,弄得满手满脸都黄不拉机的,不过那芒果真心很甜,以至于我到现在都对芒果情有独钟。小哥吃完意犹未尽,又跑去和爷爷要芒果吃,爷爷继续拿了一颗给哥哥,大姑听到看到后,瞪了小哥一眼,小哥装作没看到,兴高采烈接过大芒果。大姑有些生气,说,你以后有的是机会吃这些,留着给爷爷吃,听话。小姑也劝哥哥,哥哥显然有些不愿意,拿着芒果站着不动,爷爷笑着说,吃吧,还有一个呢。小哥俏皮地一笑,坐在沙发上剥开吃,爷爷说,喜欢吃就吃。我没有说话站在一边儿,看着他们,思考着大姑刚才说的话,心里隐隐有点难过。晚上,他们都走了后,爷爷拿出剩下的一个芒果,递给我,我说,爷爷你还没吃呢。爷爷说,我吃过,不爱吃,乖,拿着吃。爷爷说着话剥开芒果,我说,你吃一口我吃一口吧。爷爷笑着答应,可他吃了一口就不再吃了。我说,爷爷,等我长大了你想吃什么就和我说,我给你买。爷爷听完说,没白疼你个臭小子。
小堂哥只比我大三岁,经常来爷爷家和我玩,有时候我的大侄子也来,我们仨经常一起在胡同里打闹。小哥小名北北,特别淘气,喜欢打架,有次惹了我们胡同一个大孩子,结果他跑了,留我大侄儿在那儿,小可怜被人家揍了一顿,哭着跑回家,爷爷看到,问清原因,边安慰边说,北北你这叔叔怎么当的?小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吃苹果,我看到有些生气,拉着我侄儿,跑到那个大孩子家门口,趁着没人把他家大人自行车的气门芯给放了。从那儿之后,我的几个侄子基本都听我的。
小哥比我会说话,所以很会逗家里的长辈。而我好像天生就不太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说话,多半沉默。有段时间,小哥住在爷爷家,经常和爷爷逗磕儿,而我话少,就在一边听着。小哥会经常讲他家里的事情,我会很羡慕,因为三伯和三伯母经常会给小哥买很多新奇的玩具,会带他去很多地方玩儿,而我几乎没有过。我看出,爷爷很疼小哥,这不免让我有些失落。我很自卑,因为我爸不在我身边,也没有享受过小哥口中的父爱母爱,总有种没有依靠的感觉,一直把爷爷视作我的唯一。当我看到小哥和爷爷亲昵,心里有种最看重的宝贝被夺走的感觉。心情不是很好,所以连着几天我都有些低落。爷爷看出我的不开心,有天晚上趁小哥睡着把我从床上背到里屋,什么也没说让我睡在他身边。我没忍住说,爷爷,我觉得自己不如北北哥。爷爷抬头看着我,谁说的?你比他们都聪明都可爱。我说,为什么我和他们不一样?爷爷说,你没和他们不一样,在我眼里你们都一样。很久我俩都没说话,很晚了,爷爷关了灯。黑夜里,我钻进爷爷的被窝。爷爷笑了,说,傻孩子啊,谁都代替不了你,你是我的小心尖。说完亲了我一口。闻着他身上浓重的烟草味,我的心里突然变得很踏实。
2.分别
读初二的时候,父亲终于能够把我接回身边生活了,但要离开北京离开爷爷。那时候是深冬,父母(我已经喊继母为妈妈)带着姐姐一起回到爷爷家,放学进门第一刻,我看到爸爸在和爷爷聊天,我心里特别激动,但很害羞,爷爷看到我招手唤我过来,爸爸拉起我,我低头没做声。爸爸说,崽,回去和爸爸一起生活好不好?我听完,愣住了,看了眼爷爷,爷爷也在看我,目光对视的一刻,我看到爷爷眼里的期盼和无奈,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低下头,问爸爸,什么时候?爸爸开始说明天要去学校帮我办转学伍的,我听着,不敢抬头。妈妈和姐姐正巧走了进来,姐姐过来拉我,喊着小弟,我看到姐姐也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和姐姐玩起来了。
要被爸爸带走的事情在我和姐姐开心的玩耍中渐渐被淡化,爷爷每天也乐呵呵地陪着我们去北京大大小小的地方玩,吃好吃的,爸爸帮我办好了转学等等手续。三天后,爸爸带我去东西单买了很多东西,我也第一次觉得爸爸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凶,对我还是很好的。回到家,我兴奋地给爷爷展示着爸爸给我买的所有东西,给爷爷讲着我们一天都去了哪儿,干了什么。爷爷摸着我的头抽着烟笑眯眯地听着,时不时应几句话。晚上爸爸让我和他睡,我欣然答应。我看了看爷爷,突然觉得爷爷的眼神中有一种忧伤,我一怔,但还是跑进另一间屋子。躺在爸爸身边,一股陌生的感觉止不住地在空气里蔓延开来,我有些紧张,突然意识到,我和爷爷要分开了,那是四天来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分别。我问爸爸,你真的要带我走对吗?他说,是啊,已经告诉你学校都找好了。我当时一愣,坐起来说,那爷爷怎么办?爷爷一个人会死的。(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爸爸有些生气,口气很不好地对我说,你想什么呢,过年还会来看爷爷,快睡觉!我说我去上厕所,于是跑进里屋。屋里黑灯瞎火,只看到黑暗中的一点火星,闻到呛人的烟味儿。爷爷坐在床边默默抽烟。我披了一件衣服光着腿说,爷爷你知道我要走了吗?爷爷吓了一跳,被烟呛得咳嗽,拉开灯,看到我冷得发抖,边咳边让我快进被窝。我躺在床上,爷爷也脱了外衣睡在我身边。我说,你会不会忘了我呢?他说,怎么会,我会去看你的。他就搂起我,后来我就睡着了。第二天我爸很生气地问我怎么上个厕所就跑了?我被爸爸的口气和眼神吓到了,其实我爸一直对我都很凶,很容易发火。爷爷赶忙说,豆豆习惯和我睡了,别怪他。我爸对着爷爷说,爸,篇二: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发展轨迹
? 一:80年代初期的挽悼散文
? 二; 老作家的回忆性反思散文(巴金, 孙犁 ,杨绛等)
? 三: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散文
? 三:90年代的大散文、学者散文,女性散文
挽悼散文
? 新时期散文的复兴,是由挽悼散文发端的。“粉碎”四人帮后,人们从胜利的欢乐中平静下来,抚今追昔,痛定思痛,开始回顾那不平凡的岁月,怀念逝去的领袖,亲人和战友,引发了久藏于心中的无限哀思,这样,挽悼散文就应运而生了,数以千计的长歌短哭寄托着对饮恨而逝的仁人志士的怀念和哀思,短短几年就涌现了那么多忆怀祭悼的篇章,是由泪水而写成的文章,产生于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是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我国人们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挽悼散文
挽悼散文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悼念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如何为追念毛泽东的 《临江楼记》,刘白羽纪念朱德的《巍巍太行山》巴金怀念周恩来的《最后的时刻》,陶斯亮痛悼陶铸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这些文章借助于悼念,愤怒声讨了四人帮,林彪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热爱,讴歌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 挽悼散文
宁悼念杨朔的《幽燕诗魂》,黄宗英悼念上官云珠的《星》,巴金的《怀念萧珊》,丁一岚的《忆邓拓》,楼适夷的《痛悼傅雷》等,这些文章既是一篇篇声讨四人帮的战斗檄文,又是一篇篇沉重的哀思,具有催人泪下的力量。
挽悼散文 ? ? 另一类是悼念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革命同志的,如丁
? 挽悼散文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时期我国人们独特的情怀,境界高远,情深意切,有力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挽悼散文和以往悼念文章大多囿于个人悲欢离合,儿女情长的小圈子不
第二篇 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关于回忆的散文:失落的记忆》
关于回忆的散文:失落的记忆
关于回忆的散文:失落的记忆
想起这些,因为最近遇到了小妖。
貌似平静的眼神遮掩着内心的脆弱,而我则是挡不住的欣喜,知道她下午还有课,忍不住问:“我过来听好吗?”她疲惫而柔弱地说了声“好的。”
认识小妖很自然也很偶然,离得近的人,总有机会知道彼此是谁,不过真正认识一个人却需要缘分。那天在开庆祝会,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故意让人难堪,心情 顿时从阳光陷入昏暗,小妖正坐我身边冷眼旁观出几分端倪,说道:“她就是故意要这样的,你不必在意呀,你要在意就上当了。”
转头看看小妖,我猜自己当时眼里刹那间都是欲流的泪,我从不知道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竟会有人这样和我讲话。小妖慢慢地说:“你知道吗,一个坏人,你应该怜悯她。因为她是可怜的,只能用伤害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句话在那样的场景中说出,能让我铭刻一生。时间长了,我才知道小妖永远这么慢悠悠地讲话,不过小妖不知道的是,我伤心 不是因为遇到了恶人,而是因为自己愚蠢透顶的选择才导致了这样的伤害,我无法原谅的是自己。
正如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骨子里已经邪恶腐臭外表却可以装作天真无比一样,我也无法理解小妖怎么可以把精灵古怪和安静娴雅集于一身。
和小妖一起去逛泰州路的田字坊,看了很多艺术品,我们却只买了两个钥匙扣,她的上面是一句“我只洗碗,不吃饭。”我的一句是“我只吃饭,不洗碗。”小妖确实不大吃饭,所以要了那个。因为目的本不在购物,我们多数时间坐在路边小酒吧的椅子上聊天,小妖长发披肩,一身洞洞眼眼的衣服让我羡慕得要死,直说她有艺术家的味道。怎么说小妖的梦想也与常人不同:她梦想能够登台演一出歌剧。
小妖说话很慢,或者说从来就没快过,她曾告诉我,小时候,老师和她妈妈告状:你女儿每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总是先把自己的裙子好好拉拉平,然后才抬起头,字正腔圆的说话,老师心里那个急呀!她慢慢地讲着往事时,我常被她逗得乱笑,而她只有微微地笑,在我心里,小妖才是标准的江南女子。
但我知道,小妖骨子里是忧郁而寂寞 的,即使是在听我讲奇闻异事的时候,她也是如此一支长长的女士烟在她的指间袅袅的燃着,美丽的大眼睛常常就空了。尽管她会说:我可真佩服你这张伶牙俐齿的嘴呀,哪来的这么多词儿给你说了,听你讲话是享受。而我最迷的是她骨子里的空灵。
谈到让自己伤感 的人和事,小妖的眼泪总是比我的快。那天聊到深夜,我才送她回家,路上有点担心地问她:你婆婆不会说你吧。(丈夫出差)小妖幽幽说了一句:“你说呢?婆婆总归是婆婆。”那晚看着她施然步进昏暗的楼内,再回首看我掉头,就决定以后叫她小妖,她欣然受用,还悄悄告诉我:“我家的先生也叫我小妖。”
小妖挺幽默 的人,有次打电话,她告诉我在洗澡,等了半天,她还没出来,我发消息问:“你在数汗毛吗?”好一会儿她回复道:“给你一打岔,数错了呀,还得重数。”我这里笑得前仰后合,她那边打过电话时却平静如常。
曾悄悄的坐在教室后边听她上课,看她很认真的讲着集体舞的发展历史,很认真的放着外国集体舞的资料片,可下面的孩子却乱纷纷的不肯好好听课,我有种想拍案而起的冲动,和这些孩子谈艺术,无异于对牛弹琴。小妖说自己一天几节课上下来,会觉得非常辛苦,如果混混,怎么会辛苦呢?小妖太当自己的课是回事儿,可如今的学生在音乐上能和老师共鸣的比文学 上的还要少,所以,小妖的课与我的一样,也注定是无人理解和寂寞的。也曾有人看我备课辛苦时嘲过:你用得着对学生讲这些吗?(潜台词 就是考什么教什么?如果不考,你教的什么用?)
小妖曾为了体会北方的大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央着先生陪她去了北京。我以为只有小说 里才有的女子,竟被我遇到、而且成了朋友。
曾独自看片子《骄阳似我》看得流泪,看得想起纷繁往事,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威尔逃避自己的爱情 后,心理咨询师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妻子(已逝)晚上睡觉时会放屁,放得很响,响得把家里的狗都吵醒了,可她醒来以后竟说是我放的。我一想起这事就忍不住要笑,觉得她真的非常可爱,我也绝不会因为认识她而有任何遗憾。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缺陷,但爱情让我们寻找的是在她们眼里觉得我们完美的人,或者是我们眼里她们才是完美的人。
爱情如此,友情 亦如是。
不止回忆时美好,当初经历时也是美好。曾和小妖策划有机会我们一同上节课,一起在课上演绎音乐与文学。
可是,可是,这一切都消失了小妖逃避了,逃避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纷繁,看到她飞信上的心情留言变成“我被灭绝了。”我知道,小妖已彻底被忧伤统治。她请假不再上班,仿佛隐遁了一般,没人知道她怎么样了。我懊恼自己学过的心理咨询知识,此时竟一无所用因为我不知道她忧伤的源头。
那天下午,我没去听小妖的课,因为怕打扰她,有时,疏远也是一种爱护。
小妖知道自己和我一样的敏感易伤,可是,她还会发来这样的短信 :别走,好么?哪里都一样,我想,即使是天堂里,也会有黑色的天使。
听到身边有人叹息小妖的才华,却有人冷冷地说:“有什么可惜的,有才的人总有缺陷的,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这句话让我愤怒得头发几乎站立,一句话就在嘴边:“我真不知道你缺掉的德行,上帝用什么来给你补偿!”
可是,我没有,我忍住了话却没忍住伤心。也许我找到小妖逃避的根源,这个环境,有才的人不易生存。
大约是怀着嫉妒吧,我想是一定的!
想起小妖的话:不要老想着那些不愉快,回忆美好的人和事,心会变得柔然而纯净。
所以我常常翻检自己的回忆
第三篇 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面对人生的疲惫
一日当中,总有那么一会儿,有点魂不守舍,精力涣散;
一月当中,总有那么几天,觉得百无聊赖,无所用心;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情绪低迷,不知所以;
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时期,心力交瘁,怅然若失。
这是生活的疲惫,也是灵魂的低潮。常规的生活容易引人疲惫,何况,生活的内涵从来就包括诸多的无奈与失落呢?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尝试一种崭新的生活,也不可能时刻都保有那种对生活的全部激情,虽然我们挂在嘴上,总是这么勉励自己;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接受生活中的巨大诱惑和拒绝那些生活中的不快,哪怕我们拥有足够的金钱和自由。
更重要的,无论对谁,生活的本质是平淡的、朴实的,甚至是琐碎的,乏味的。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那种只有幼童过年时方有的渴望、兴奋与冲动呢?
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人尽管有着聪明才智和活跃,也不过如此。对于生活,尽管我们的想法很多,志存高远,但首先总得直面它。尤其要直面它的疲惫,疲惫后面的无奈,无奈后面的威胁。
为什么有人在的征途中猝然倒下而毫无先兆?为什么有人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退却以逃避?为什么有人在灵魂的拷问中甘于沉沦而投降乞怜?
生也有涯,总有烛光熄灭的那一天,除了本身,什么都不能带来,也什么都不能带走。疲惫有时,总有志气昂扬的那一刻,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必在意,也什么都不必认真。 因此,当我们生活时,首先学会呼吸;当我们奋然前行时,必要懂得保存体力;当我们准备赞美和享受时,就不要吝惜探询的眼光和脚步,就不要在乎掌握的财富和光阴。 一日的匆忙之中,不妨稍作驻足,抬眼远望;
一月的紧张之中,不妨淡出数日,诚意正心,凝神静思;
一年的之中,不妨临水登高,探幽涉远,给身体松绑,给心灵放假; 一生的执著当中,不妨栽几棵恬淡的花,喝几杯淡雅的茶。
下几盘得意的棋,交几个相知的友
所谓真谛,无非自然;所谓质量,惟其真实;所谓真生活,就是该放松时就放松,到自由处尽自由。因此当生活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作好准备,舒展身心;当心灵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当生命的低潮将至,我们早已调整,闲云野鹤。
生活需要浪漫,不要太累
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心态也随之改变。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得高,才会看得远。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
每天每夜人们都在庸庸碌碌的忙着自己的生活,不管你付出的贡献或大或小,不管你的职责或轻或重,这些都是你的使命,不要那么不满足,想想自己已经很幸福了,还有许多许多人根本连生命都似乎都无法维持住,可他们还是那么顽强的坚持着,珍惜自己那无比宝贵的生命。在考虑问题时,要多些知足少些计较,只要知足就会快乐。
身体累,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总会恢复的。可是心累,真的是好难复原,好难,好难!在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接受,只有忍耐,这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对于生活给予我们的压力有两种态度需要我们去接受:一种是快快乐乐地主动接受,还有一种就是闷闷不乐地被动接受。你接受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当然也不同。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为什么我们不能浪漫潇洒,快快乐乐的活着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脆弱的一面,活得累也是我们经常的一种心态,但我们还得活下去。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人的一生,穷也好,富也好;浪漫也罢,风骚也罢;再怎么过也是一生,到头来,都会化为青烟一缕,黄土一堆!人这一生,我们谁也逃不了恐,惊,忧,思,愁,苦,悲,伤,喜,怒,乐;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生命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大礼物,好好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自己的健康,珍惜亲情,友情,爱情!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在短暂的一天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和谐,还有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经营去妥善的处理。要想面面俱到,或者是恰到好处,其实真的好难。不管是哪样你处理不好,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快和烦恼。 人生的道路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也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问题是要看你怎么去面对。要想做个快乐的人也并不难。首先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其次就是要有个平常的心,对于名利,金钱和爱情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应该抱着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快不快乐完全在乎他自己,如果你要找快乐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否则烦恼也会光顾你。再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生,其实一切都是守恒的。要学会遗忘,快乐的空间越多,烦恼的空间就越少,只要你自己过得开心活得自在,你的生活就会很精彩! 你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笑了,才体会美丽;闷了,去找你的有情人聊聊。嘿嘿!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
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到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留白”。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哲理中“道以无为大,大而无所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也给他人留一点空白,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在遗憾中体味人生的道理,明白人生的意义。
美丽的维纳斯雕像是一件艺术品,代表着缺陷之美,那么有韵味、纯洁,让人陶醉。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一种完美,极其苛刻,使自己陷入困境,压得喘不过气来。任何的完美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完美!
给自己心灵留一点空白,让自己有喘气的时候,摆脱各种烦恼、压力,不让快乐、生气过来侵蚀自己的灵魂,让自己静一下,什么都不想,也许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给自己心灵留一点空白,人无完人,我们不必过于严格的要求自己,缺点也许对我们必不可少的,不必陷入苦恼之中,太完美的人,他人也许不会想接近你,尽情的欢笑,潇洒的过走一回。
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于绝对,留一点余地给自己,留一点空白给自己,好让自己有回转的余地,在世事应酬中潇洒自如。过于绝对,只有自己害了自己,自己想要退的时候那就比较难了。
给他人留一点空白,我们人际交往中,如果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坦白给他人,那只会伤了自己,伤了他人,留一点空白才是最真的选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留一点空白,学会保护自己。
给他人留一点空白,别人有自己的个性,人格尊严,我们不必要求别人什么,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他人身上,才能愉快的跟人相处,欣赏对方的优缺点,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
人生本来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不必强求什么,留给自己一点空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淡泊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那空白其实很可爱。它像一段激昂乐曲中的几个休止符,像一本写满字迹的稿纸中夹杂的几张白纸,像现代化的楼群中裹挟的几片绿地,像山雨飞溅中的那几处能避雨的小凉亭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那空白不是空缺,更不是苍白。它以静滋养着动,以无提携着有。它给人的精气神儿充电,给人的底气打气。它是智者故意制造的“人生短路”,而“短路”恰恰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上路、前行。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人应当像熊那样到时候就冬眠,像湖水那样到时候就冰封,像群山那样到时候就光秃秃。人生本来暗藏玄机无限,许多时候,马不停蹄、绵延不断可能是一种愚蠢,而常走短歇、时断时续才是一种智慧。
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让我们思考一下世界的一切,在留一点空白中得到发展,在失去中得到所要,在遗憾中得到圆满,在哭声中得到欢乐,挥挥手告别失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微笑的对待空白。
留一点空白,不要让生命失去本色;留一点空白,让生命焕发色彩。
人生当如水
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平和心态静如水
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吃得香、睡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正直为人明如水
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社会风气必也清纯。弘扬正气,激浊扬清,须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为人;待人接物,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人际交往,不搞拉帮结派,一泓清水;听到闲言,不搞兴师问罪,一笑置之;开展批评,不转弯抹角儿,一吐为快;法律面前,不分权贵庶民,一律平等;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一身正气。
轻看名利淡如水
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个好名声,无可厚非,但不能为名所累。“人心是杆秤”,“政声人去后”。只要行得稳、坐得正,多做好事、少办错事、不干坏事,好名声不请自来。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须知,“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过三顿;纵有大厦千座,每晚只占一间”,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人的可悲下场昭示世人:人不能把钱财带进棺材,不义之财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
笑对坎坷韧如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事业上的挫折,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2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你懂了吗? 人生的岁月走过了20个年头,20个年轮里历经风雨和泥泞,也在成长的同时感悟着时光,感悟着生活。如果你到了20岁,那就一起感悟下面的8句话吧!
1.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
4.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5.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6.人生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你也可能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你以为有缘分的人,但是车也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人生这列车上上下下,当你下去的时候你挥挥手,一转身你能记住的只有回家的路。
7.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
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
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
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
有的人一厢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
8.不要欠朋友太多东西,因为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还他。
生活就像个大熔炉,锤炼着每个人。在酸、甜、苦、辣里成长,在生与死之间感悟人生,在挫折里成熟,在现实里醒悟。有时觉得自己长大了,却不时在心底里寻找着那个最初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第四篇 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继承超越失落_梁实秋散文与传统散文》
72
1998年第1期
继承 超越 失落
——梁实秋散文与传统散文
文小妮
提 要 提要:本文认为梁实秋的散文典雅、简洁、平实,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也吸收了传统散文的精华,自始至终自觉地弘扬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文体形式方面体现了对传统散文的继承与超越。但他把“简单”看作散文的最高理想,也就在文体形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失落。
关键词 梁实秋散文 西方文学 传统文学 继承 超越 失落 肇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现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思想文化的开放、自由和繁荣,文学也空前的开放、自由和繁荣。散文在诸多文学样式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她不仅以众多的作者和读者宣示着自己的辉煌,而且以散文文体的理论探索和一大批优秀创作显示了自己的实绩。
在众多的现代散文作家中,梁实秋是颇富特色的一个。他以散文名世,但大量从事散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则较晚。在二、三十年代散文的辉煌时期,他以一篇《论散文》向世人阐述了自己的散文观,但却少有佳作问世,他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文学的、政治的评论、论争之上。抗战爆发后,作家们辗转流徙。面对民族危机,许多作家从“以自我表现为中心”转向了争取民族的、大众的解放,因而他们的作品也成了以反映大众生活为主的“社会的”“时代的”记录。大量的“受难的散文”、“怒吼的散文”,虽然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有鼓动人心的作用,但却由于主要着眼于宣传鼓动,又多为即就之章,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艺术价值受到限制。此时的梁实秋,在经历了那场众所周知的“与抗战无关”的论争之后,以“子佳”的笔名在《星期评论》等报刊上《雅舍小品》以其善美的和谐、朗照的智慧,平朴雅谑
的文调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抗战时期,散文在走过了极度繁荣之后转入低谷,《雅舍小品》“突破流俗,自制新格,创造出一种区别于任何一家的新路数、新
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影响是巨大的,当时朱光潜
在给梁实秋的信中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
上。”《雅舍小品》不仅给梁实秋带来无限声名,而且
使梁实秋从此一直笔耕不辍,在教学与翻译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散文篇章,前后出版散文集有《雅舍小品》四集、《清华八年》、《雅舍散文》、《雅舍谈吃》、《看云集》等二十余种。他的散文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取材灵活,结构精巧,技法多样,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饱含深刻的哲理意味。
与现代中国的许多作家一样,梁实秋的散文一方面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也吸收了传统散文的精华。他毕生研究英国文学,所以他的散文理论和创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英国Essay的烙印。但是,传统文化的薰陶又使他深爱着中国古典文学,这使得他在散文创作中能始终自觉地弘扬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国文学的影响不少,但是,文字方面如
何遣词造句等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因此,他的散
陆续发表了一些散文小品,后结集为《雅舍小品》。文典雅、简洁、平实,渗透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
在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文体形式方面,更是秉承了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
中国文学研究
传统散文的精髓,体现了对传统散文的超越。
73
夸张的嘲弄与自嘲,深刻地揭示出中国的“国民性”,一篇作品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一个侧面,把
色彩纷呈的继承与超越之一:把“简单”作为散文的这些侧面集中起来,就是一个鲜活生动、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最高理想,追求文体的简洁之美。
梁实秋虽然受的是西式教育,但从小在家庭的薰陶下,打下了坚实的国文基础,比较能说明这一点的一个细节是,在梁实秋清华毕业赴美之前,其父将占去一大半铁箱的同文书局石印大字本的前四史交给梁实秋,让他在课余闲暇随便翻翻,以充实国文根底。家庭的陶冶,严父的诱导,使梁实秋具有一定的韩、柳的诗文尤为推重。
社会。“人性”是梁实秋散文的一个重要的,也是主要的内容,这里面既有对残缺人性的鄙夷,也有对完美纯净人性的向往和追求。传统散文尽管题材广泛,写作范围大,也时有反映人性研讨人生哲理的篇什问世,但在散文理论和实践中高标“人性”二字,并一以贯之地在作品中如此集中地展示普普通通的人性的,还是梁实秋!梁实秋散文在“人性”领域的开拓,丰富了散文写作范围和表现内容,大大超越了传统
要使文体简洁,仅有题材的集中是不够的,还要
中国传统文学素养,特别是对班、马、庄、骚、李、杜、散文,对散文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文体的简洁,是历代文人们对文章的共同追求。经过一番严格取舍,删繁就简,再三剪裁,所谓“繁冗
苏东坡认为文章“由简入繁易,而由繁入简难。”将简削尽见精神”,古人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梁实秋在洁看成高于繁复的一种境界。清刘大在《论文偶记》这一点上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他推崇作
中更提出:“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文的“简短”,“简短乃机智之灵魂。”他多次强调:则简,理当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将简洁作为文章好坏高下的标准。深得传统散文精髓的梁实秋,同样追慕散文文体的简洁之美。在《论散文》中,他提出:
“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
#
想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为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了达到“简单”这一最高理想,他把“割爱”作为散文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的最根本的原则,“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
两字而已。”同样将‘简单’作为散文创作的最高境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界。
人们在讲到文体的简洁时,更多的是着眼于语言的简练、精确。固然,只有选择最精当的语言去表情达意,力避文词的繁冗、重复,文章才会简洁。但是仅有语言的简练、精确,还不能达到文体的简洁。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必须为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所以要使文体简洁,首先必须使散文所反映的生活集中起来。梁实秋是深谙其中奥妙的。
从总体上看,他的散文所反映的生活是集中的。从一开始大量创作散文,他就将目光集中在“普遍的”、“永久的”人性上面。他认为“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现出普遍固定之人性。”他把人性作为“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是忠实——忠
!于人性”他不仅以这样的文学观进行文学论争,评
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在散文创作中,他总是在篇
幅上力求浓缩,删芟枝蔓,在语言上,摅词藻,期于
%至当。”所以他的散文大都篇幅简短,字数多在两千
字左右,几乎都是开篇切题,简洁了当,极少渲染铺排,拐弯抹角,行文雅洁,用词洗练。《平山堂记》就是写得简约的范例。作者从楼内写到楼外,又写到楼的前面、侧面,有内景、外景,也有细节描写,经过淋漓尽致地描写,通过一座教员宿舍,勾画出国民党军政人员败北南逃的狼狈相,留下一幅特定时代的投影,篇幅简短但记叙却很翔实。
继承与超越之二:主张“节制”,以理性驾驭情感,追求散文洒脱飘逸、幽默雅谑的美学品格。
传统散文强调作者主体情感的抒发,“诗言志”,可以说是文学主体情感论最早的也是最直接的阐发。以儒学思想为主调融合着浓郁的释道精神的传统文学,虽然承认主体情性表现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判文学作品,而且以此进行自己的散文创作。他揭示人性的非美非善,他嘲弄人生的瑕疵,批判人性的丑恶。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考,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琐细事物中发现写作的材料,挖掘出隐藏在社,
74
一定的范围之内,“发乎情,止乎礼义”,讲究用理性去制约情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 达道也。”所谓“《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
1998年第1期
梁实秋的“节制说”在散文文体形式上则表现为对洒脱飘逸、幽默雅谑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尽管梁实秋受过多年的西式教育,是在欧风美雨的薰陶和牛奶面包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绅士知识分子,但是这一切却无法改变他骨子里所浸润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化无意识。当他凌厉参与社会政治碰壁之后,面对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龌龊,他只能感叹:“国政大事,非权要之人无力干预,官场龌龊,亦非正直之人涉足之所,区区书生,只能埋首做点学
%
问而聊慰平生而已。”他从追求外在事业的成功,转雨也失落散文随笔
无邪”、“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都是强调情感的表现要“中节”。
很难说清楚梁实秋是因为受儒家“以理性制人欲”的影响而选择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还是因为受白璧德以自我克制为特征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服膺于儒家“克己”“复礼”思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梁实秋在“理性”和“克制”这一点上将中西文化中两种不同体系的思想“交融”到了一起。由这一哲学思想出发,他提出了文学的“节制说”,他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开扩,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纵,而在于节制。”“节制的力量永远比放纵的力量更可贵,我们在文艺上的努力,当从开扩的解放的道途,改到集中的深刻的方向。”而他的“节制”,表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就是以理性(Reason)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
想象”。所以他的散文很少表现那种奔涌的、热烈的
#
!
向了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他的散文注重精神愉悦,寻觅人生情趣,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达观进取的精神。他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生活,随缘享受生活,显露出清雅旷达的情致。《雅舍》最能代表他的这一特点。平凡乃至简陋的“雅舍”,在他的笔下,以道家“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出之,则透露出对贫贱甘之若饴的乐天精神,这正是传统知识分子清贫乐道精神的流风余韵。回避现实,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超功利的审美观,使他的散文具有了传统散文那种洒脱飘逸、空明悠远的情韵。他关注人性弱点,鄙夷人性之恶,但他不苛求外部世界,不过分非难自己看不惯的东西而往往出以温柔敦厚的幽默笔触,加以调侃嘲弄,平和稳健,不露锋芒,这就使他的散文流溢着浓郁的幽默雅谑之味。这既是梁实秋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也是他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超越。传统散文虽然不时可见幽默诙谐,但更多的则是辛辣的讽刺,是否定,是批判,是规劝。梁实秋散文虽然在针对官场和上层社会的腐败现象时,也会夹有讽刺,但比之传统散文尖锐犀利的讽刺风格,他的讽刺更多地表现出藏针与机巧,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在事不在人,虽失却了讽刺的锋芒,却宜于被人接受。他所遵奉的绅士道德标准和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阶级立场,使他总是尽量彬彬有礼,委婉和蔼,雅而不谑,较多地保持了幽默含蓄轻松的正宗品质。
情感,而是将感情有“节制”地、“适当”地表现出来,不“淫”,不“乱”,不“邪”,不“伤”,不“狂”,不“怪”,温柔敦厚,文质彬彬。
远离故土,乡愁是抹不去的一段情,梁实秋同样有着浓烈的故园之思。但是在散文中,他很少直抒胸臆,更多的则是借回忆故乡风物习俗美食来寄托情感,将他浓烈的乡愁乡思,托之于故乡风物习俗美食这一契合点巧妙地流露出来。《豆汁儿》选取最富北平特色的风味小吃,从解说豆汁儿的名称开始,津津有味、绘声绘色地描述豆汁儿的原料、制法、风味以及北平人不分贫富老少男女对豆汁儿的喜好,写自己在济南、台湾两次品尝豆汁儿而大失所望的经历,表面上也是讲对美食的馋欲,“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实际上这不能自已的却是对故乡北平的思念,是淡淡的而又深刻的乡思乡情。《故都乡情》可以算是较直接地抒发故园之思的篇章,“大概人都爱他的故乡,离乡背井,一向被认为是一件苦事,其实一个人远离家乡,无论是任何缘故,日久必有一股乡愁,一定会体会到庾子山的所谓‘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我是北平人,我生长在北平,祖宗坟墓在北平,然而一去三十余年,‘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也未直接道出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而是借引前人诗句去继承与超越之三:讲究作文技巧,追求自然文调
了解中国现代散文历史的人都知道,现代散文在形式上受西方Essay的影响很大。Essay具有“试
中国文学研究
个很形象的阐发:“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上;倘若在夏天,便披浴衣,啜名茶,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
& 么而托之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这种文
75
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林语堂语)
梁实秋散文的民族特色,还突出地表现在他散文的语言艺术上。有论者曾对“梁实秋文体”作了这样的界说:“一种以白话文为基础,有意识地巧用文言俚语,雅浓俗淡,言约意丰,颇富书卷气,有较高文
!)
化含量的语体风格。”这一界说,突出了梁实秋散文
体,既能够毫无顾忌地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在文体上又呈现出不避个性,率尔而作的自由和轻松随意的特征。这一文体在现代中国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其他文体都无法比拟的,它几乎影响了五四一代所有的
语言表达方式的个人特点和文化特质。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国文的味道”,善于通过文言文的语体化来达到古今融合文白交融的境界,具有一种雅健、挺
散文作家,形成了一种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散文。拔的典丽之美。在语言方面,梁实秋散文至少有这样
正如朱自清所说:“这种谈话风的文章,正是我们所几点是值得注意的:1、梁氏以白话文行文,但在挥洒需要的;只要下笔的时候,心里想着是在写信就行了。”(《内地描写》)“谈话风”的散文,不避个性、畅抒胸臆,夹叙夹议,娓娓而谈,自由流动,无拘无束,“装
着涂鸦的模样,其实却是用了雕心刻骨的苦心。”
自如的白话行文中渗入大量文言句式、成语、典故,以此营构文化品位很高的语调氛围。他曾经说过:“如果语体文是继承文言文的传统,是使用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文字,如何能不文白夹杂?……现代人写不好文言文,文言文需要语体化,以求其明白晓畅,而语体文也需要沿用若干文言的词句语法,以求其
)
雅洁。”这可以看作梁实秋文体追求的理性自觉。2、
梁实秋自称其散文在形式上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仔细地分析,这种影响恐怕主要还是来自于Es-他的散文往往循着一缕情思,围say这种文体形式。
绕一个中心(题旨)即兴发展,夹叙夹议,娓娓述谈,亲切、自然而又机智地引导读者从平凡琐事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自由自在中领悟作者所阐发的幽微事理。他追求自然的文调,认为文调的核心就是自然,“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象一泓清水那样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
( 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 )要写得自然。”他讲究作文的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与对文体简洁之美的追求相应,语言简洁成癖,洗尽繁言。3、句式结构的灵活多变,既增强了散文语言的弹性,又反映出其文体的外在风貌。梁氏散文以短句为主,干净利落,但他并不排斥容量大,说理严密,一气贯注的长句,而往往是工散结合,长短句并用,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
#)
度。”通过句式结构的灵变,形成散文的流动之美。
字句的推敲,但决不因字句而损害文章的自然文调,
)
而只求能“把自己的意念确切的表达出来罢了。”他
失落:对最高理想“简单”的追求,使其散文在文体形式上失之于“简单”。
梁实秋把“简单”看作散文的最高理想,追求文
作文总是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艺术构思,调动多种表现手法、意到笔随,取舍用藏之间仿佛毫不经意,无迹可求,信手拈来任意挥洒。
值得注意的是,梁实秋虽然在散文中吸收了Es-体的简洁之美,这种追求一方面使其散文具有了时
简单味”,而另一方面也使其散文在文say的一些文体特征,但他同时又坚持散文的民族化人所推重的“写法,将Essay的特点与民族传统散文的作文技巧融汇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既围绕题旨即兴发展,顺势行文,具有一种自由流动如行云流水的舒徐美,又讲究布局的精巧,结构谨严有致;既谈古论今,寻章摘句,广征博引,潇洒容与;又严格取舍,体形式上表现出较为明显地失落。
1.文体形式失之于单纯。
为追求文体的简洁,梁氏散文取材和内容上表现出鲜明的集中性。他将目光投注在平凡琐事上,总是从都市生活中撷取一鳞一甲,作为审丑的历险,他,
76
误,从中挖掘出人性的主题,通过对复杂奥妙人生的深掘与剖析,“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现固定之人性”。“要在文学里认识人生,领悟人生。”他的散文往往流露出对非正义、非文明的社会现状和史实的不满,充溢着与他抽象人性观相悖的并不抽象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思想。在《正月十二日》《第六伦》、《脸谱》、《汽车》等篇什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剖析诸如主仆关系,官办机构中权势者的嘴脸,有车阶级人物的骄纵之类社会现象时,他的人性论就变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民族矛盾加剧之际,他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人性之否定,对国民党骄兵悍将不顾国家兴亡,“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沉醉酒色骄奢涅移的人性之非议,对爱国者人性之褒扬,表现出他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正义感。然而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观点,却似一叶障目,使他看不到社会矛盾的根源之所在,他只能无可奈何地避开社会现实,大唱流水清音,玩弄他的闲适和幽默。他以老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态度和超功利的审美观处世作文,回避重大问题和重点题材,即使是创作于国难当头全民抗敌之际的《雅舍小品》也闻不到一丝时代气息,相反却透出一定的虚无消极的气息。逃避现实,专注人性的创作趋向,使梁实秋散文永远不能企及鲁迅散文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在文学形式上,他讲究“纪律”、“法度”,文学的形式是说文学的内质表示出来有没有一个范围的意
)思。”形式的“意义乃在于使文学的思想挟着强烈的
1998年第1期
念,使他不会想说就说,想骂就骂,而是将幽默作为身心平衡的调节剂,以幽默来化解心中的郁闷。《雅舍》、《平山堂记》都是写作者在社会动荡、时局不稳之际的住房的,它们都很简陋、破败,然而他却以幽默出之,使之喜剧化、漫画化,“突兀广厦,寒士欢颜”,用一种“得既不易,聊胜于无”的常人心态,将失意淡化。撇开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他的幽默更多的表现出他达观的人生态度,他不仅对自己的种种不快能以幽默出之,对他所关注的人性,他更以幽默处怒哀乐的丰富意蕴,给人以无尽的情味和理趣。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幽默,使他的散文深受读者的欢迎。但是他的幽默又是如此地突出,成了他散文的标志,单独阅读某一篇章,会让人惊叹于他构思和行文的奇巧,但把他众多的作品放在一起,却显出一种单一来。梁氏散文在题材上集中于反映人性,针对人性中种种非美非善的现象加以描摹针砭。他嘲弄各种细小而普遍的穷酸相,但对总的社会人生处境又比较满意,所以他的幽默也只集中在人生窘相的略带夸张的嘲弄和自嘲上。人生的穷酸相虽然是一大幽默源,但过于集中的把兴致和笔墨投注于此,久而久之也不免显得单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很少触及重大热点问题,所以他的幽默就不可避免地给人一种避重就轻之感。
%宋益乔《梁实秋传——笑到最后》
%陈漱渝《雅舍小品现象——我观梁实秋散文》 #)季季《访谈梁实秋先生》《中国时报》1986.11.20
!梁实秋《偏见集 文学与革命》梁实秋《作文的三个阶段》&《中庸》 !《论语》
#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厨川白村《 出了象牙之塔》厨川白材《 〈信〉小序》() ) )#梁实秋《论散文》
!刘远《)我读梁公文,以其文笔好——也谈梁实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4.2.
具体可感、渗入了阶级论的成份。在《记张自忠将军》之。他的幽默不仅给人以轻松、愉悦,而且包含着喜
情感丰富的想象,使其注入一个严谨的模型,使其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严谨的模型,应是“单一,&)是在免除枝节,是在完整,是在免除冗繁。”正是因
为他过于重视文学形式的“严谨”、“单一”,他的散文总是采用集中化的结构方式,与鲁迅、周作人等大家比较起来,在文体样式上显得过于单纯,缺少变化和探索。
2.幽默表现上失之于单调。
幽默是梁实秋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面对人生的种种不愉快,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梁实秋也有不满,但是绅士阶级的道德标准,自我克制的理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