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妈妈的唠叨是(一)
打小时候起母亲的唠叨便时常萦绕耳旁。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母亲的唠叨,觉得母亲的话永远都是对的。
“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乐于助人”,每天总是吮吸着母亲的唠叨“营养”,我在一天天长大。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反感起母亲唠叨式的关怀,有时甚至产生反抗情绪,开始感到母亲的唠叨太“烦”,偶尔也顶嘴几句,常惹得母亲生气。在上学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唠叨“学习要加紧,多学知识”""
为了逃避母亲的种种唠叨,我上了高中以后,就住进了一位同学家,虽然我家离学校很近。偶尔回家,母亲说话我也是爱理不理的,大多时候,我总是躲进那间属于我的“清净世界”里听听音乐,看看小说。总之,我不愿同母亲在一起说话,我厌烦母亲的唠叨。 在母亲唠叨的督促下,我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最终还是没给母亲的唠叨添彩润色,而是榜上无名。之后,母亲的唠叨又添了些新的内容,“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我走上了讲台,母亲的唠叨比原来少多了,说“孩子大了,自己知道该干什么”,但偶尔还会提醒我“认真教书,孩子读书不容易”,“要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妹”。
成家立业后,母亲依然唠叨不断,也许在母亲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永远长不大的。“我们是农民出身,不求钱不争官,夫妻和睦,子女健康,幸福美满过一生!”""
现在,我与母亲分住,顿觉耳根清静周身轻松。起初,生活无甚牵挂,倒也过得自由自在。然而终究生活经验缺乏,闪失不少,教训不断。但渐渐地却总觉得好象欠缺了些什么。细细想来,才发觉是我身边再没人对我问寒问暖,体贴备至了。这才感到母亲的唠叨声是多么亲切,多么宝贵。
习惯了,喝水的时候,听到母亲唠叨慢点,小心别噎着。
习惯了,睡觉的时候,听到母亲唠叨盖好被子,不要着凉。
习惯了,下雨天,听到母亲唠叨,带雨伞,不要淋湿了。
习惯了,开心的时候,听母亲唠叨,不要那么得意。
习惯了,伤心的时候,听母亲唠叨,孩子,过去就好了,重新开始会更好。 现在家里,少了母亲的唠叨,真的很冷清。
正是这令人心烦的唠叨,深深包含着母亲对儿女无尽的关爱与呵护。通过唠叨,母亲把她的智慧她的爱她的寄托与希望赋予我们,把她的担忧她的信任她的祝福与做人之道赋予我们,把她没做完的梦没走完的路没达到的目的赋予我们。直到此时我这才恍然大悟:唠叨原来是母亲的一种天职,是母亲对儿女的逆耳忠言,母亲原来是世界上最有资格唠叨的人,可惜我先前竟没有领悟。有时仔细想想:母亲的唠叨所折射的,不正是天下父母“温良恭俭”的美德吗?
有唠叨的母亲,那是一种幸运;有母亲的唠叨,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早晨天气凉,多加件衣服!”早上我打开房门正准备上学,却被妈妈的一阵唠叨拉回,我极不情愿地接过衣服,唉,真烦;“快看,你这道题又错了,怎么这么马虎!”做作业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声又来了,弄得我心烦,我连忙捂上耳朵,嘴里叫着:“知道了!知道了!”心里想:唉,妈妈真罗嗦!
要是妈妈不在家,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没有她的唠叨,那多幸福!
妈妈说要出去两天,我心里一阵兴奋:妈妈,你多去几天都没关系。妈妈走后,没有人在我耳边唠叨一句。在去学校的路上,阵阵寒意袭来,我想回去拿件衣服又怕迟到。要是妈妈在,她一定会提醒我的。到了学校,“快交作业!”组长又在催了。我连忙打开书包找作业,糟糕,作业本没带!以前总是妈妈提醒我的,现在""傍晚回到家,我打开作业本,发
现没有妈妈的唠叨,我错了好几题。
“啊嚏!”我感冒了。“叮铃铃”我拿起电话,话筒里是那熟悉的声音:“涛涛,声音怎么哑哑的?感冒了吗?记得吃药!”忽然间,我心里暖暖的:原来,幸福就在我身边!
钱永生的唠叨在工区是出了名的,可大家不仅不讨厌他的唠叨,还觉得他的唠叨别具“魔力”。吐哈销售事业部轻烃储运工区连续多年无“三违”行为,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作为工区主任,他的唠叨功不可没。
“我们工区是油田甲级防火单位,承担着液化气、凝析油等高危产品的储存装运任务,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进入工区,就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精心操作,严查隐患,狠反违章,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每月的交接班会上,钱永生都会反复唠叨这些开场白。久而久之,“安全”两个字便在员工心里扎了根。
遇到安全风险大的工作,钱永生更是唠叨个没完。2008年4月,在三具球罐检验期间,每天晨会上他会唠叨:“检罐要严格按方案进行。安全员要根据当日施工情况在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及时开具作业票,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加大‘三违’查处力度。监护人员要落实‘四统一、一到位’制度,跟踪检查每个过程与细节,杜绝发生质量事故。技术员要做好仪器仪表、阀门管线的检查维护和校验更换工作,严格落实工艺参数。”在他的不断唠叨下,检罐获得一次性成功,工期比计划缩短1/3。
对待隐患,钱永生唠叨起来更是不留情面。2008年12月5日晨会,中控人员汇报:“液化气2号装车泵轴承磨损严重。”钱永生严厉地说:“我昨天休假回来就发现了。这台泵运行振动很大,怎么就一直没有发现。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三级安全检查是怎么查的?安全员、技术员、维修员,你们的责任都尽到了吗?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机泵在运行中损坏,会造成爆炸火灾的严重后果。”会后,他带领员工及时排除了这一故障。
为提升工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将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落到实处,钱永生更是逢人便唠叨。在他的不停唠叨下,工区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获得销售事业部去年二季度劳动竞赛流动红旗。
时间久了,钱永生的唠叨也招来一些员工的非议。有好心人私下劝他:“现在提倡和谐,你能不能少唠叨点儿,别惹得大家心烦。”他却说:“我也想少唠叨,可是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试想一下,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都保证不了,哪来的和谐?”劝他的人顿时无语。
钱永生的唠叨还在继续,工区储运安全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自治区荣誉。难怪员工说:“钱永生的唠叨真有魔力啊!”
让孩子从爸爸的唠叨中知道父母的爱,常常表现在平凡中,表现在细微中,表现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爱如阳光雨露,照耀着,滋润着孩子成长。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不仅让孩子,也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动不已,每每读到此,我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书中讲到的那些伟大的母亲和父亲!
孩子徘徊在“十字路口”怎么办、如何能“梦想成真”、“让心飞翔”、“书山有路”、“滴水沧海”、“爱心无价”、“走出困境”、“人生之初”、“独具慧眼”、“亲情飞鸿”,这些都是这位父亲唠叨的内容,唠叨的精华,而这也正是每一辑的名字。
唠叨是女人的共性,是女人对男人的关爱。为什么“十个女人有五双爱唠叨呢?”因为女人总想把自己所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成为世界上最理想、最完美、最合意、最让旁人羡慕的伴侣。另外,女人的疑心忧心也较重,于是女人总是用放大镜在寻找男人的不足之处,一旦发现了一点儿不足,就会用唠叨的形式来提个“醒”,让男人认识和改正。
在女人看来,能发现男人一个缺点,好似得了一份财宝,视同劳动硕果,决不轻易放过。因怕男人不接受不改正,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没完,或者高声吵叫,甚至又哭又闹,恶语伤人,以示警告,表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女人唠叨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爱心、忧心的大合唱,唠叨的效果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些唠叨的动机和目的是没有统一,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唠叨过分,对男人刺激过大,超出了男人的承受力,造成了男人反感过大,分歧加深;另一方面被唠叨者没有从正面理解唠叨者的苦心和好意,造成误解,“好心未得好报”,产生出负面效应,甚至出现分道扬镳的结局。
如何使唠叨成福而不成祸呢?我想,这要双方正确对待。首先女人要把握好唠叨的度,做到不太急,不太虚,尽量避免在大厅广众之中向男人大显唠叨之能力;其次是男人要善待女人的唠叨之心愿,让唠叨成为真正的关爱,成为幸福伴侣的粘合剂。
若问男人怕什么,成了家的十有八九会说:“怕老婆唠叨!
” 其实,丈夫们不懂:唠叨也是爱。
妻子爱说:“早知你有这么多缺点,当初绝不嫁你。”男人回敬: “早知你这么爱唠叨,当初绝不娶你。”“人无完人,事无尽美,” 这个老理儿,连古人都懂。造物主造出男女这样有趣的生灵,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不足,这样的一对儿捏成个家,理应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切不可你找我的白头发,我找你的黑痦子。男人轻轻松松完成的事,女人未必能行;女人麻麻利利干成的活儿,男人干瞪两眼。不能强求丈夫连缝钮扣都亲自干,不能逼迫女人拎起煤气罐就走。不然,男不用娶妻,女不必嫁人。
丈夫这件“艺术品”,既不可能尽善尽美,又不可以随意更换、退货,女人的发泄方式便是唠叨。其实,唠叨是一种遗憾,一种不亚于人类对断臂维纳斯赞叹之余的遗憾——遗憾男人的残缺美。 唠叨是一种爱恋。女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丈夫雕凿完美,从服饰打扮到一举一动,替丈夫考虑得精细而周全。男人能凑合,衣服总是穿到变了颜色,才在唠叨声中不情愿地脱下;男人豪爽,遇个三朋四友痛饮,每每在唠叨声中勉强收场。女人生性温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慈爱,一股脑儿地倾注到丈夫身上,这种爱的奉献,将丈夫娇惯成了一个有思维却不愿随便使用的人类试图补上维纳斯令人遗憾的断臂,但无论将手臂摆成
何种姿势,均不令人满意。人类只好默认这种残缺美,女人对丈夫也是这般。频繁的关心,谆谆的教诲,丈夫有时会耐不住地烦,谓之唠叨。其实男人不懂:唠叨是一种爱恋。仔细想想:倘若妻子用关心你的方式唠叨别的男人,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唠叨是一种交流。家是夫妻的安全岛,一日三餐,工作之余,节日假日,夜晚休息,两个人不可能整天地豪言壮语。除了正常的生活需求以外,女人还需要交流。她的喜与乐,她的忧和愁,想对丈夫倾诉,她期望从丈夫那里得到宽慰、体贴和信任。这种需求一点也不过分。婚前,男人对女友的唠叨,总是表现得宽宏大度,颇具耐心,哪怕唠叨上三天三夜都不觉得厌倦,句句听似甜言蜜语,钟情又缠绵。一旦女友成为妻子,这种唠叨就戏剧性地转化为缺点。其实,唠叨对妻子是一种需求,对丈夫则是一种信任。“心里有话不给你说给谁说?” 想想极是。当妻子不再对你唠叨时,八成是另有耐心听她唠叨的人了。 唠叨是一种艺术。男人出于理解也好,出于无奈也罢,对付唠叨各有各的高招。而真心实意、甘心情愿喜欢唠叨,离开唠叨就浑身不适的人,至今仍是太少。 唠叨本身无过错,但用法用量不当,也会导致家庭矛盾。纵观古今中外,很有一些男人因忍受不了女人喋喋不休的唠叨而逃之夭夭。 拿破仑三世曾被玛丽的天姿国色弄得神魂颠倒,为了得到她的欢心,即使摘星星捞月亮也不惜其力。但终因欣赏不了她从早到晚事无巨细的唠叨而与之分手。 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妻子也是位唠叨能手。只要违反她的意志,便不让你有片刻安宁。为了不再受她唠叨的折磨,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愤然远走他乡。就是在临终前,他还嘱咐友人别让她前来,好让自己清静地离开人世。 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是家庭生活的调味品。 既然唠叨必不可少,只有恳请妻子:唠叨时多份儿对丈夫的理解。 既然唠叨躲避不了,因而奉劝男人:多份儿耐心,少点儿烦恼!如不这样那还算“男子汉大丈夫”吗?
妈妈的唠叨是(二)
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作者:杨丹志
新疆阜康市兵团222团阜北中学童心文学社五年级(3)班(831505)
2011年2月11日 天气 晴
那天爸爸妈妈去石河子了,说要去好几天呢。我心里高高兴兴,像有只小鸟在那唱歌,这几天终于不用再听妈妈唠叨了。爸爸.妈妈走得时候还特意交代了一番“睡觉前把火炉盖,盖好。把门窗关好""”妈妈则像老母鸡似的咯咯叫个不停,我则是像啄食的小鸡,连连点头。
2011年2月12日 天气 晴转阴
今天是爸妈去石河子的第一天,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已是12点了,像往常耳畔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快点起床,饭都凉了!”今天则只听到钟表在孤独的嗒嗒作响,随着指针的转动,家里有点微微的冷清。当我迅速起床洗漱时耳畔有回荡着妈妈的话:“现在天凉用热水洗,洗脸时用那个新买的洗面奶,那样皮肤会变得很白的。”快速洗漱后,我我三下五除二吃完了两碗饭,吃过饭,把碗往桌子上一撂,用手揩了揩嘴,穿上外衣,出去玩儿了。玩儿了一天,当我高高兴兴,嘴里还哼着小曲,大步跨进家门,进门后发现以往温暖的家,却显得有些寒冷,炉子里的火,已奄奄一息,哥哥则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家里十分安静,往常我玩儿累了回来时,脱了鞋.随便一扔,便进了
屋,迎面而来一股热气浓浓的饭香也扑鼻而来。温暖与温馨占据了整个屋子、而现在""
2011年2月13日 天气 阴
今天爸妈去石河子已经两天了,我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放慢,而感到难熬,这是我觉得时间故意放慢了脚步。早上起床,厨房里传来各个生炉火做饭的声音,我伸伸懒腰,两眼望着天花板发呆,往常早就想起妈妈的催促生声:“起床.刷牙洗脸了!吃完饭写作业了!”妈妈在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母亲又是给夹菜又是给我加肉""还时不时地说:“吃这个菜对身体好"".“如今只有我与哥哥两人生炉火.做饭.洗碗.扫地,我和哥哥分配着干,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东西似的,以至于面对饭菜没胃口。
2011年2月14 日 天气 阴转晴 “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回来,当我懒洋洋地拿起电话。
“丹志,你们还好吧?起床吃饭了吗?”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温馨的话。
“不,没呢”我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们今天下午四点就到家了,我和你爸已经坐上公共汽车了。”
“好,妈我在家""等你们!”我心中泛起了热流,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放下电话,我精神抖擞的把衣服穿好,叠好被子,吃过早饭,坐在家里等,每个半个小时我都到门外看一看,爸妈是否来了,时间好像在跟我开玩笑过得十分慢,我的心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起爸爸妈妈平日里对我的爱,怕那份爱在离我远去,始终不见爸妈的身影,就在我要扭头回家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是爸妈,我一边喊着,一边跑着,冲到了爸妈面前,我一头扎进乐妈妈的怀里""
妈妈的怀抱依然那样温暖,同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妈妈妈的唠叨是幸福的。(指导教师:郑全胜)
妈妈的唠叨是(三)
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着爱。它虽然会使人心烦,但过后却令人感动"" ――题记 从小,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唠叨着:“上课要认真听讲,做作业要细心""” ,而我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每次都打断她。终于,我上了初中,而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上总是要晚自习。
记得第一次晚自习的那天早上,我兴奋极了:终于可以不用再听妈妈唠叨了。我满怀欣喜地走出门,耳边又传来妈妈的唠叨声:“儿子,晚饭要吃饱,晚自习要乖""。”“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
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一块去吃饭。等我们开始吃饭时,我突然感觉有点不习惯,似乎是不习惯吃饭时没有妈妈的唠叨声,感觉好像这样吃起来的饭没有家里吃起来的香。我以为是这家饭馆的饭做得不好,就没有想太多。
等到晚自习开始时,我心中的那种感觉又跑出来了,好像总感到少了什么。于是我环顾教室四周,想把它找出来,但什么都没少,好像只是少了平常做作业时妈妈的唠叨声。以往我总是在妈妈的唠叨中做完作业。这会儿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同学奋笔疾书之声。而我竟然手执水笔,呆若木鸡,思维变得迟钝了,久久没写出一个字。我原本以为我早已不需要妈妈的唠叨,可是我发现自己错了,尽管妈妈的唠叨很烦人,但是我却是那么的舍不得。它蕴含着爱,蕴含着她对儿子的叮嘱和希冀。没有了牵绊与停留,没有了唠叨与责备,内心却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
第二天早上,等我要出门时,妈妈又开始唠叨了。但我却没有打断她的唠叨,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母亲关心自己儿子的方式。而这一次我感觉到的并不是厌烦,而是幸福,一种莫名的幸福。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对我的关爱。
让妈妈的唠叨灌溉我的整个生命吧,昨天、今天、明天,不管时光如何流转,我都会向着天空、向着大地,向着在夕阳尽头关注我的妈妈呼喊:我庆幸自己,因为,我在妈妈的唠叨中长大。
成长
曾几何时,我仍是那懵懂无知的小孩,充满着稚气。而现在,我已步入青春期,曾经的天真无邪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青涩与腼腆。于是乎,我似乎与他人产生了一层无形的隔阂,薄薄的,但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打破它。渐渐的,我总是静静的在一旁,毫不搭理那些陌生人。
直到那一天,我遇见了他。
那个暑假,我被妈妈半强制性的叫去学写作文。第一天,我极不情愿的去到那里上课。等我慢慢地走到教室推开门时,老师已经进来开始点名了,我急忙随便找个位置坐下。那位老师看见我进来,便瞪了我一下,随即接着上课。正当我悔恨自己为什么不走快点时,门又开了。一位和我年级相仿的学生进来了。老师转过头去,看见了他,也瞪了他一眼,然后强压着火气,说道:“以后不要再迟到了!”而他也不好意思的抓着头皮,笑了笑,然后在我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下去。我心里暗暗笑道:竟然还有比我晚的。便打量着他: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两道浅浅的眉毛像窗帘一般挂在眼睛上,在挺拔的鼻子下有一个小小的嘴巴,个子不是特别高但挺瘦的,显得朝气蓬勃的。我突然对他有了好感,但只是淡淡的一点。
课开始上了,老师在讲台桌上滔滔不绝,时不时还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一番,其它同学都在底下聊着天,丝毫没有听进去。而我却在那里发着呆,大慨是因为没有朋友聊天吧,而他,也趴在桌子上发呆。大慨是因为太无聊了,他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同学,你是
哪所学校的?”说完,还笑了笑。我本来想不理他,自己在一旁发着呆,好缓解一下这种没有朋友交谈的痛苦的。但他的笑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我和他之间隔阂给慢慢的融化掉,让我们像认识多年一般,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于是乎,我鬼使神差般回答了他,并且与他交谈上了,而我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朋友。
第二天,我兴冲冲地跑去上课,希望可以再见到他。然而,他却再也没有出现。往后,每当我想和他人交流时,都会冲他笑笑。因为我知道,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虽然,他只是我萍水相逢的一个朋友,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否会不会记住我。但是,我仍会记住他,并且感激之情蕴含在心中。因为,是他让我有了勇气去打破我和别人之间那层淡淡的、无形的隔阂。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暑假之余,我又情不自禁地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儿》。读这套书,就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故事很精彩,让人感觉就像书中所说那样——原来历史如此精彩。
这套书讲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以明朝皇帝为主线,以各朝代的名人,宫廷斗争、朝政纷争为辅。读这套书,相信很多人并不是本着用它来研究明朝历史之意,而是觉得它是一套好书,让人读着欲罢不能的好书,看到动情处可以为之感叹流泪,看到幽默处能捧腹大笑。它有点通俗,有点痞气,有点玩世不恭,但就是这样,让它与千年不变的历史课本划清了界限可以说,刚开始被这样一本书吸引,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给人的态度:它可以把朱元璋叫做“朱老板”,把严嵩称为明朝“最大的流氓头子”等等。这些语言,破坏了人们脑海中对历史一成不变的概念和认识。可以说,历史是发生过的事,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人们已知的,然而这些已知只不过是我们对自己的欺骗。朱元璋一手创建了明朝,可是谁又知道鄱阳湖上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发生了多么惨烈的血战!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最终做了皇帝,谁又知道朱棣从北京打到南京几次差点命丧黄泉!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操控,发兵瓦剌,兵败被俘,谁又知道他在异国他乡经历着什么样的境遇!在位时间最长的嘉靖皇帝,初摄政就赶走了三朝元老杨廷和,可是谁又知道,他在位期间又与多少名垂千史和遗臭万年的名臣枭雄有过怎么样的微妙关系!张居正真的像史书上那么正直吗?抗倭英雄戚继光最怕的人竟然是他老婆!努尔哈赤其实是被明朝人自己扶持起来的""这些你们真的知道吗?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不是做学问的。”正因为这样的态度,他才可以把这样一本书写的轻松自然。
历史就是这样的精彩。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这里面我最佩服的人物便是朱元璋了。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白手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