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就业工作思路(一)
就业工作思路
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迎来2012年,面对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趋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民生、促就业、重保障、促和谐”的工作要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处及早规划,积极谋划2012年的就业工作。
以“三力提升”为抓手,明确提出“六抓六重”的工作思路,深化促进就业长效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双创”水平,不断稳定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重点抓好城镇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新余杭人四类重点人群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劳有乐业、宜业宜居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奠定基础。
2012年余杭区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引导和帮助0.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3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0.1万人;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0.4万人,组织SYB培训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工作有序推进,13个(100%)街道达到充分就业街道标准;加强区级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率达到100%。
一、抓基础、重质量
(一)夯实基层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就业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计划在完善平台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细化考核办法等举措,深挖延伸平台的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平台促进就业的点位效应。
(二)深挖无形市场潜力
为全面落实我区“民主民生”和“人才强区”战略,将依托基层平台网点布局和软件开发,深挖无形市场潜力,着力解决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瓶颈,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改善民生。
二、抓创建、重实效
(一)树品牌,提升创建充分就业城区成效
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工作,将专项工作转化为日常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就业再就业基础工作的考核办法和指标,把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促进就业模式。
(二)上层次,稳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拓展区创建步伐
紧抓申报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拓展区的契机,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考核体系方面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搭平台,率先成立就业促进会
为集结社会各界优势资源,扩大就业创业工作的参与度,就业处决定率先成立就业促进会,将镇(街道)民政与劳动保障办(科)、区内规模企业、优质职介机构、各类高校、创业服务中心等关切就业创业的核心因素纳入其中,搭建政民互动促就业、资源共享推创业的服务平台。
三、抓政策、重落实
(一)立足实际,健全政策体系
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帮扶作用,根据前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出台符合我区实际的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细化政策的操作办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建立绩效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为提升各级劳动保障队伍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镇(街道)考核内容,增加2分综合考评分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覆盖纵向全员的绩效评估体系,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实现有激励有惩戒,充分激发各层级工作活力,增强工作实效。
四、抓人群、重帮扶
(一)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促进就业的重点工作,通过推进系列行动计划,强化就业见习与培训,保障就业权益等举措,强化服务力度,帮助、指引广大青年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通过勤走访,多沟通的工作方式,向困难群体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缓解其生活压力,构筑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广开渠道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继续加大统筹城乡的就业工作力度,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与自主创业工作,实现解决就业难题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四)部门联动做好特殊群体就业扶持工作
会同区人事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建立扶持特殊群体就业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联动配合、创新帮扶方式、加大激励力度等举措,共同做好复转军人、残疾人、妇女、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
五、抓服务、重基层
(一)进一步做好业务下延工作
本着便民利民的工作思路,在社区(村)基层服务平台日益健全的基础上,计划将部分目前集中在四个劳动保障管理所的业务下延至基层平台,方便广大居民就近办理。同时,通过服务触角的延伸,进一步细化就业服务的工作内容,将举措“落下去”,建议“引上来”。
(二)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好失业监测工作
基于2010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将稳定就业防范大面积失业作为明年的重点工作稳抓落实。
六、抓队伍、重提升
(一)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队伍业务素质
为帮助各级工作人员全面细致掌握政策内容和办事流程,就业处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提升劳动保障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开展“师带徒、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长期在基层劳动保障系统工作的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新生力量。
(二)深化三力提升,提高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社会保障涉及政策多,与老百姓关系密切,随着业务不断下延,劳保管理所工作职责的综合性进一步提高,要求各级工作人员以“三力提升”为抓手,围绕全区关于就业工作的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切实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责任心与责任感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树立窗口服务良好形象。
就业工作思路(二)
2014年就业工作思路
2014年,我县就业工作将围绕“改善民生,服务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三个注重”,突出“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水平、工作效力和工作能力。
一、注重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一方面是将通过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延伸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功能。二是以职业介绍为重点,逐步形成城乡就业信息共享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网络系统、人力资源市场大屏幕,电视台就业信息栏目和高校毕业生手机短信、招聘会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效应,免费为用工单位和城乡劳动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县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重新就业、转移就业、就近就业。
二、注重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效力。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扶持政策。逐步完善促进社会和谐就业政策,重点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和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专职从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二是强化政策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着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灵活就业。
三、注重加强就业帮扶工作,提升就业服务工作能力。一是逐步完善就业培训体系。通过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有针对性地“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以需求定培训,开展在“订单”培训;根据景商服务培训计划,积极落实使景商创新创业能务提升培训。二是逐步促进就业服体系建设。借助县省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金保工程建设,逐步夯实失业保险、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基础工作,实现就业相关工作与全省相统一。
景宁县就业管理服务处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九日
就业工作思路(三)
就业指导中心2014年工作思路
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是继续抓好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包括承担社会培训和鉴定,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三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管理和检查。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各项工作,经中心会议研究,确定了2014年中心的基本工作思路具体如下:
一、 重点做好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1、 认真细致核对毕业生信息,确保每位毕业生信息准确无误。
2、 审核和录入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3、 继续做好毕业前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供他们选择。根据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如果需要,拟在2014年6月中旬召开一次全院双选会。
4、 做好第一批毕业生报到证的办理工作,争取在毕业生离校前把第一批办理的报到证发放到学生手中。
5、 整理毕业生档案,在暑假前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档案按要求全部寄出。
6、 组织好全校2015届毕业生双选洽谈会。
7、 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召开一次就业工作研讨会,聘请
区内外专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当前就业工作。
8、 做好就业工作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以扎实的工
作接受教育厅四项工作检查。
二、 开拓新的更高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1、 分别到呼、包、鄂等区内进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
重点要做好针对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这就需要到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开拓就业市场。
2、 在开拓就业市场的同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为学院下一部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3、 规范过去各系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毕业生实习实训协
议,今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以学院为甲方签订
三、 加强培训鉴定工作
1、 继续做好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工
作,同时也要做好毕业后有创业意向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请各系安排好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尽力让每位毕业生都能参加一个工种的职业能力培训和鉴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管理好社会培训鉴定工作。同时扩大培训和鉴定的范
围,争取更多的社会培训和鉴定任务。
3、 保证各种培训的质量,及时与人社和财政部门做培训
鉴定费的结算工作。
4、 做好全国职业能力考试宣传和报名工作。做好师范类
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工作。
5、 按时上报困难毕业生的困难证明材料,让每位困难毕
业生都能享受国家的困难补助。
四、 就业指导课的安排与检查工作
1、 选派经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培训的教师讲授就业创业
指导课。
2、 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创业培训课教师的培训工
作,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 做好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检查工作。
4、 争取在2014年把就业指导课申报为院级精品课。
就业指导中心
2013.12.25
就业工作思路(四)
2010年就业工作思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区情实际,开拓思路,创新做法,重点在保就业、保民生上下功夫,推动全区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一)全力推广“十五分钟就业圈”
进一步加大对集中居住区农民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力度,根据集中居住区周边的产业业态,突出定单、定向培训,落实就业岗位,以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为目标,将离求职者15分钟车程范围内的用工单位的空岗信息纳入人力资源信息库,大力推广“15分钟就业圈”建设,尤其是要做到城区街道的“全覆盖”。
(二)加大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成委发[2009]21号)文件精神,鼓励劳动者在市场中去求生存,求发展,去创造岗位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打开和带动整个就业局面。通过创办大中专学生创业园暨创业之家等多种办法进行引导。鼓励和扶持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依托家庭居住地或由社区统一安排场地,从事小家政、小维修、小手工、小布艺等投资少,上手快的小项目,并通过社保补贴、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收费减免等
再就业扶持政策给予扶持。
(三)探索研究拓宽小额贷款受众面和增大贷款发放规模
放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合伙企业贷款政策,提高单笔贷款额额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固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资金。武侯籍的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可通过社区(村)及街道组织提供创业小额贷款申请,区政府和国家开发行四川省分行为其开设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
(四)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完善“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支持和鼓励用人单位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当引进中高技能项目,提高员工稳定就业能力。对大中专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实施提升职业技能和差异化培训计划,提高其就业质量。对新生劳动力按照新“三同步”要求,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培训,让新生劳动力了解职业,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减少盲目就业后的不稳定性。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促进就环境
目前开展的就业宣传工作主要有张贴、发放宣传资料、送岗推荐及举办各类型招聘会等,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业转失业的情况仍然存在。下一步在此基础上改进工作方
式,在对个人推荐和对企业走访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失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上。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入户宣传,与失业人员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失业人员真实想法,做通、做透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及宣传工具,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到位。
(六)因地制宜,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稳定率 农民集中居住区虽然保持了比较充分就业,但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率仍然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失地农民自身观念陈旧,就业技能较弱;另一方面是就业很大部分体现为灵活就业和本身拥有其他收入(例如房租等)。下一步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重点要放在增加就业收入,提高就业稳定率上,开展更广泛的实用技能培训,重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从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愿望出发,结合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统一规划设计,打造社区实训基地和街道创业园,用于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就业工作思路(五)
2012年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就业形势转暖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视点"的就业工作思路,持续就业管理创新、强化就业渠道拓展、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整合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帮助增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定的情况下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工作目标: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积极把握新的就业形势,着力推进全员化促进就业工程,深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打造立体化校园招聘市场,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机制,开拓互动式基层就业方式,力求通过一系列有思路、有创造、有计划、有成效的工作举措,提前实现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劳动合同、就业协议)达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的工作目标。其中力求在各项基层就业项目的参与和录用人数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提供校园市场招聘岗位数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超过3:1,确保5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校园市场就能获取第一份工作。
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系统性。
1.整合各项教育资源,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依托2011年成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和创业学院的资源平台,全校范围内遴选有兴趣、有实力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师资,多层次、
多维度开展针对教学,加大力度促进大学生优良综合素质养成,从而助推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规范管理就业指导相关教学课程,组织就业指导师资集中备课,内容完备的教学课件,正式开设"就业指导"必选课,2个学分,分年级、分专业,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2.发动院系两级力量,开展专家就业指导讲座
除了覆盖各年级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另外在5月-6月针对2012届毕业生开展集中的就业指导专家讲座,引导他们在进入就业双选市场前夕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技巧。结合当年就业环境、就业形势政策和社会需求适时完善并优化就业指导5大模块,邀请企业家、政府领导、学者教授分别就有一定研究造诣的模块开展讲学,继续要求各学院层面的就业指导讲座每个模块必须覆盖到每一位毕业生。校级就业指导讲座满足专家影响力大、讲座水平高、学生参与率高的要求,真正有效激发全校层面的毕业生就业激情。督促各学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以活动与竞赛配合讲座,切实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3.提供就业咨询门诊,落实就业个性帮扶举措
组织好网络化的职业倾向测评,引导学生剖析自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切实为所有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邀请专家教授定期开设择业咨询室门诊,就业办和学院学工办随时接待学生来人来电咨询,做到个别指导,真正落实帮助每一个有就业困惑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发动社会各界友好合作单位,发动全校教职工共同关心毕业
生就业问题,继续开展暑期实习、预就业等活动。在5、6月份对未就业的学生进行集中的强化指导,督促各学院实施"零距离就业行动计划",一对一帮扶,加强个性指导,对就业困难学生做到就业情况全了解、就业帮扶全方位,重点开展生活补贴、心理疏导、校友企业岗位推荐等工作。
二、完善信息平台,确保就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有效性。
1.加强就业基础调研工作,搜集整理有效就业信息
督促和指导职业发展与就业协会加大在就业信息采集工程中的力度,通过每天的校园招聘活动录入用人单位信息,整理出规模庞大的单位库;通过学生主要意愿流向地的人才中心网站、各兄弟院校的就业网站、各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网站等收集适合我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继续开展就业工作基础调研活动,通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表、电话和实地调研交流等形式,获取社会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提供给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