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踏青邀请函》
踏
青
邀
请
函
你看,春天到了呢。
绿意一直淌到枕边,梦里繁花错落有致,有美人在林间醉倒,不堪扶持。醒来,却是梦浅情深,反复留恋。阳光明媚地过于嚣张,桃花飞落轻了天空,安暖从四面袭来,整个画面暧昧且清新,跳跃着向我迫近。
有时候会忽然有种记忆中断的感觉,大片的空白压下来,独自抑郁。这时,便有飞絮闯入,不安分地到处触碰,好像有什么轻轻按了一下,接下来便是一片莺飞草长,蝶蜂横行,你们从远处骑车而来。我的神经迅速连接,与你们一起融入这喧闹。
哈哈,像不像我的文笔呢???好可惜……不是我自己写的,这是高二班里的小才女二蕾写的,输上去的时候,神经一直紧绷着,怕输错了一个字一个标点。本来想自己写的,但是拿笔老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
。就是想说,春天来了,大家好久不见,想聚一下,那怕什么都不做,和着春风说说话也好,说说最近的变化和心情。好吗好吗???想你们了。
今天一些同学聚在了一起,商量了一下,约定,四月十六日,也就是明天下午一点在一高学校门口集合。大家骑着车,我们去郊游。没有目的地,一路向西,看看能不能骑回来。可以告诉家长我们是去探究地球奥秘呢~!~!哈哈、家长会支持的吧~!
就这样了,大家自备水和食品,不要太多,一下午而已。明天温度不是很高,3到15 度,但是晴天哦~!~!大家不要穿太少,热了可以脱,冷了就不可以了……太婆婆妈妈了。我要果断!!嗯,就着拉!! 另外,为了确保你们的安全,请不要骑比我自行车还好的车!!
去之前给我或者其他同学联系一下。
祝,我们明天快乐、
发起人:宋伟
2014年4月9日
第二篇:《清明节古诗词10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到清明,嘴上不由得就说出这句经典诗句。在古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除了扫墓,还有踏青旅游等好多民俗习惯。下面这八首清明古诗词,带着大家了解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3.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5.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6.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7.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8.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9.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第三篇:《【经典】古诗词中的8个传统习俗,高雅浪漫有木有!》
【经典】古诗词中的8个传统习俗,高雅浪漫有木有!
古诗词中的8个传统习俗,高雅浪漫【经典】古诗词中的8个传统习俗,高雅浪漫有木有!
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你知道古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古人的传统习俗是怎样形成的?诗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些习俗的?八个习俗,与君共赏。
1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先秦时人们就有踏青的习惯,可追溯到《诗经·溱洧》中。唐宋时期,踏青的风俗空前兴盛,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汴京城清明时节游乐的情景。
【佳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放纸鸢
纸鸢起源于春秋时代,发明者为墨翟,当时是用木头制成,被称为“ 木鸢”{邀请踏青寺词}.
或“风鸢”,主要被用于战争,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而风筝作为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是从隋唐时代开始的,由于这一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糊制。正是纸质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对便宜和方便,为风筝(纸鸢)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使得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佳作】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3饮菊花酒
关于菊花酒的由来众说纷纭,汉代无论宫廷中还是民间都有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起源与汉代崇尚仙术、追求长生不老有关,其最初目的是求阳通神和辟谷成仙。菊花酒一般用菊花酿成,文人墨客也常采摘新鲜菊花泡酒饮,称为“露饮”。
【佳作】
饮酒
第四篇:《“亲近自然聆听窗外”踏青月活动主持词》
“亲近自然聆听窗外”踏青活动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男:又是一年春草绿,
女:绿满人间处处春。
男:和煦的春风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绿了小草。
女:吹红了桃花,吹化河中坚冰,让那春水潺潺流淌。
男:春天,是一个慈祥的守护神,它把可爱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们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使得大地恢复了勃勃生机。
女: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男:我想走进大自然,倾听春的脚步,感受春的气息,欣赏春的舞蹈! 女:让我们背起背包去旅行,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呼吸最新鲜空气, 感受最美时刻!
男:下面我宣布,“亲近自然,聆听窗外”踏青活动月
合:现在开始
男:第一项:请 校长为我们宣读开启词。
女:第二项:宣读倡议书。
男:第三项:请全体同学跟我宣读活动口号,连读三遍。
合:“亲近自然,聆听窗外”踏青活动月启动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华传统节日最具代表的诗词》
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春节的名诗不多,估计合家团聚,祭祖拜年,忙忙活活,顾不得作诗。不过王安石的《元日》在春节的诗歌中可以独占鳌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当时的王安石正官场得意,准备大展身手,富国强兵,这首诗听得出一派意气风发。
《除夜》
作者:(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宵
相比春节,元宵节更多了一层社交的价值。大家走出家门,尤其是青年男女,看花灯、猜灯谜,比起春节的循规蹈矩,更多一分无拘无束。 这样的节日,好诗自然不少。最著名的当属三首宋词,一是朱淑真的《生查子》,一是李清照的《永遇乐》,一是辛弃疾的《青玉案 》。 李词是半生颠沛流离,心情悲苦,辛词是借物咏志,别有怀抱,都没有节日的欢乐气氛。朱淑真的《生查子》最有代表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邀请踏青寺词}.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诗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和风俗,女孩子趁着节日,与心仪的男子约会。下阕写的是失落,在一场绚烂烟花的映衬下,更加伤感。相比李清照国破家亡的物是人非,朱词失恋的物是人非,是小伤感小情调,更能引起大众的同感。
清明
清明是祭祀祖先、怀念故人的节日,奇怪的是每到清明必是阴雨天气,这也成就了杜牧的这首《清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明白如话,画面感极强,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冷清的画面立刻有了暖意,变得生机盎然。
端午
中华传统节日最具代表的诗词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自沉汨罗江,本来是个伤感的节日,可是大家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尽享节日的欢乐。因此说,端午节是个很纠结的节日。
屈原作为孤臣孽子,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很容易激起士大夫的共鸣。端午节的诗不少,不过名篇居然不多,元稹的这首诗颇能代表当时人过端午节的纠结。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节 令门.端 阳
作者:(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让这个节日充满温馨浪漫,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乞巧,如今已经演变成中国人的情人节。织女并没有逼牛郎去投军,去赶考,好封妻荫子,而是男耕女织,开开心心过平常的日子,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七夕的佳作也不少,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的“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都是名句,不过相比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当退避三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通篇温婉蕴藉,几乎句句是名句。时人评价秦观的词,如“时女游春,终伤婉约”,不过这首词另有洞天,“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眼开阔,十分豁达,是吟诵爱情的不朽名句。
中秋
花前、月下、酒在手,正是古人诗兴大发的时候,更何况月盈如盘,秋风初凉。中秋节名作虽多,但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出,“余词尽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作者:(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三月三踏青,九月九登高,都是古代文人写实作词的好时节。秋高气爽,三五好友,登高吟诵,赏心乐事。几乎所有诗人都留下重阳节的诗词,其中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绝对名篇。
不过最脍炙人口的确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思念亲人的诗不宜太修饰,一修饰就显得矫情。这首诗句句朴素,文从心转,毫不雕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人人有共鸣。这是王维十七岁所做,真是少年天才。
第六篇:《2012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
2012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
(一)
清明扫墓,是我国历史悠久、祭奠先人的民风习俗。写扫墓者悲痛心情最真切的,则非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莫属,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春意盎然,美景如画,但故去的亲人却无缘享受这大好春光,实在令人黯然神伤。 苏轼的《江城子》词也是清明悼亡诗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全词句句有声,催人泪下。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黄庭坚的《清明》别具一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的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懑之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更多传世之作。唐代诗人顾非熊的 《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摄下了万家车马出动,领略“芳菲莺自啭”的暮春风景。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风和日丽,梨花盛开,杨柳葱翠,流莺娇啼,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踏青的美丽画卷。在这清和景明的美好时刻,人们竞相外出游览踏青,这是多么令人惬意之事!欧阳修的《踏青》写得最为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饶有情趣地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流连忘返的景象。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形象地描绘了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春景:“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唐代韩愈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
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清明诗中,被诗人描绘最多的就是雨和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在写给张籍的诗里,既有雨又有柳,独具匠心,极为传神,却又透着儿童般的欢乐。“正好园林籍落英,细风吹雨湿清明”,宋人沈与求看着在春雨中纷纷落地的花瓣,愁绪油然而生,诗也就到了心头。清人孔尚任的“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则带有不胜惊喜之情。当然,写雨最好也流传最广的,还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为历代清明诗的扛鼎之作,清新隽永,寓意深远,脍炙人口,可谓神来之笔。
清明写柳也很时髦。唐代诗人韦庄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邀请踏青寺词 踏青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