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我们是一家人阅读答案》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些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3)
3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5选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6.体验细腻情感,回答:(6分)
(1) 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3分)
7.理解鲜明形象,回答:(6分)
(1) 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3分)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8.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9.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案:
1.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
历.2.(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3.选文是以 “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为线索组织材料的。4.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5.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6.(6分)(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3分。如只答因天冷感冒而掉泪给1分)。(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
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3分。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7.(6分)(”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3分。如只答因女儿有叛逆倾向给1分)。(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3分。只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8.(3分)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3分。答出细节2 分,分析1分)。
9.(3分)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答出反复给1分,点明主旨给2分)我们是一家人 阅读答案
第二篇:《中考阅读题精选我们是一家人》
中考阅读题精选我们是一家人
第三篇:《《我们是一家人》《绿色塑料》答案》
我们是一家人
1.(6分)(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3分。如只答因天冷感冒而掉泪给1分)。(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3分。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2.(6分)(”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3分。如只答因女儿有叛逆倾向给1分)。(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3分。只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3.(3分)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3分。答出细节2 分,分析1分)。
4.(3分)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答出反复给1分,点明主旨给2分)
绿色塑料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答: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2分) 答: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共2分,“用具体事实”1分,说明“白色污染问题严重”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3.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共2分,大意正确即司.得相应的分)
4.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共4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5.答题要点: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共4分,每个要点1分)
第四篇:《内江市精品阅读题及答案(2015版)》
2015精品语文阅读题
一、买礼物的小女孩
1.划线句“妈妈要出远门”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水月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她直打哆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结尾说“顾客不明白” 水月“为什么会泪流满面”,那么你明白吗?请说出你的理解。
二、人间第一爱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____(文体名)。
2.为什么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
3.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4.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多项选择)( )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5.“《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三、一只小燕飞进家
1.小燕子来到老母家为什么能“心安理得”?
2.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它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了,等过两天我把个大学生还给你。
(2)一家人遥望夜空,不再说话,可我知道大家的心都很酸痛。
3.我一家为什么喜欢小燕子?
4.小燕子的命运让家中每个人都牵挂。请你设想它丢失后的一种情景,描述出来。
1
四、遥远的炊烟
1.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下面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五、为天下父母感叹
1.概括“四期”内容。
第一期,大约从隆重降生到十三四岁,老爹老娘的黄金时代。
2.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更一直延伸到儿女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以及再下下一代、再下下下一代”。
3.“父母这玩意儿”、“大多数的老爹老娘都含恨而死,翘了辫子”、“只不过供儿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写怀念文章时赚笔稿费”等句都体现了柏杨先生文章的语言风格,请对此加以赏析。
六、哥,别痛!
1.概括文章描写哥的几件事。
①哥不配合却医生的治疗
②
③
④
⑤
⑥修理过自行车、开过小商店、搞过电焊、修理过电视机
2.哥不配合却医生治疗这个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作者语言平静,却饱含强烈的情感,请说说这是怎样的情感。
七、我们是一家人
1.“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我们是一家人阅读答案}.
(2)
(3)
2.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第11段=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3.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5.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八、父亲那么老了 我还这么小
1. 父亲为什么要假装睡着的,让我尽我的孝心?
2. 写到父亲的遗嘱时,为什么又写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学钢琴、学绘画?
3. 为什么写内山完造“对人,对中国人是很好的”?
4.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作者却说“我已经70多岁了。70多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什么意思?
九、红山楂
1.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2.本文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3. 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备感温暖。
3
十、目送
1.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2.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句子“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的深层含意。
3.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写出一句话的领悟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你: ——《目送》 !
十一、母亲的秘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秘密”的作用。
3、她为什么“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第13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我们是一家人阅读答案}.
十二、幸福的味道
1.(1)文题 “幸福的味道”别具一格,请具体解说以此为题的好处。(2)作者在文中具体写了哪几种“幸福的味道”?
2.本文是写有关;幸福的味道”的,开篇却用一大半的篇幅叙写父亲与女儿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