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儿童诗两首》
第二篇:《9儿童诗两首》
小学语文名师《儿童诗两首》教学实录
一、朗读诗歌,引入课文。
师:童年的生活丰富美好,让人留恋,于是世上出现了许多反应儿童生活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儿童诗?
生:朗读自己知道的儿童诗,或背诵其中一两句,或说出诗歌的名字。
师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师: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愿望的话,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师: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3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第一首儿童诗,边读边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读几遍,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读的过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
(2)我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土里,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后,可以干些什么?
(3)“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
(4)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5)“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师:那文中的“我”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师: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条吐絮,风筝飘扬的日子里,“我”坐在绿绿的草地上萌发了一连串的感想,那你能否把这种诗串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了,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生:配乐朗读。
师: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和前句诗格格不入,表现“我”是怎样沉迷相像中的,把想象当现实增加诗的情趣。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生: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师:再来读读读文,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首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再来读一读,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师:那你能否给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师:请你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生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师:“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师:再来读读这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师: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生互相交流习作,相互评价、修改。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后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第三篇:《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总第20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我想》 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 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3、再次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4、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⑶ 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2、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⑴ 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生探究、发现。
⑶ 交流感悟。
⑷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⑹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⑺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四、作业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我 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教学难点:
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准备:
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第21课时)
教学设计{作文,儿童诗两首}.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一、 激趣导入,引发情感
1、播放歌曲《童年》,教师有感情地导入: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呢?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2《童年》这首歌,好听吗?
是的,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四、作业设计{作文,儿童诗两首}.
课后读老师推荐的书目。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难点:{作文,儿童诗两首}.
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总第22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2、教师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作文,儿童诗两首}.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