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描写亲情的古诗》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第二篇:《描写亲情的古诗》
描写亲情的古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姐弟亲情的古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三篇:《描写亲情的古诗》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第四篇:《诗中见亲情》
诗中见亲情
亲情是父母于子女的舐犊之爱。孟郊一首《游子吟》道出多少离家游子的心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满满的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担心孩子不能早点还家,盼望爱儿早日归来。但,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么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现在许多大学生大都是远离家乡来求学,仍记得离我大学开学还有小段日子的时候,我母亲就开始忙碌给我布置生活用品,大到席子被子,小到针线包创口贴,她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当时正值夏季,她却把我冬天的衣服都捎上了,说减轻冬天拎行李的负担,并坚持送我到宿舍。母爱常为人所赞颂,其实父爱亦使人动容。苏轼中年得子,在小儿子满月宴客时即兴作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身。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希望儿子“愚且鲁”,因为这样可以“无灾无难”,愿他平安成长。而我父亲总爱对我姐弟俩说一句话“不求成才,只求成人”。他严格要求我们,品行要端正,如果不能成人,即使成才也只是祸害。我上大学前他送我一本《弟子规》,我大二了才翻开来看。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他用笔给圈起来警示我。 亲情是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孝。我常有不想长大的念头,并不是害怕长大要承担各种责任,而是害怕岁月伤害我的父母亲;但又希望自己快快懂事,有能力赡养他们。这种矛盾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最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啊!“父母在,不远游”,我不愿去太远的地方工作,希望将来工作的地方不在家门,也要在离家不远的城市,有空可以回家看看双亲,聊聊家常,洗洗碗。在家里我做得最多的家务就是洗碗。
亲情就是手足间的亲密依赖。以往每次我回家,我弟因为太久没见我,都会
先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亲昵地叫我一声“姐”。自从弟弟上了初中,对我的依赖表现得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我仍能感受到我们之间的手足情并未减少。苏轼为其弟苏辙作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我亦愿意如此。我和弟弟从小一起长大,有过拌嘴,有过打架。常常吵完打完之后没多久,我弟又没事一样缠着我,要我陪他玩耍,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拿他没办法,心里甚至还有一点内疚,正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很庆幸自己有个弟弟,这是很多独生子女都羡慕不来的。
亲情是夫妻间的与子偕老的信念。爱情经过岁月的洗礼,总归要变为亲情。“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轼能写出这么多歌颂亲情爱情的诗词,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我父母亲是自由恋爱再结为夫妇。我总能在父母亲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他们之间的默契、信任、恩爱。我父母教育子女的观念十分一致,也许这是常年生活在一起形成的默契;也从不怀疑对方,相信对方说的话;几乎没有在我和弟弟面前吵架,怕给我们不好的影响。我们家族离婚率很高,父母的恩爱许多人都羡慕不已。我想,这就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吧,父母的相处方式给我们姐弟树立了榜样。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恩爱,给了我们姐弟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在融洽的环境中成长。
诗中见亲情,细细品味诗词间的韵味,你将更能理解亲情的含义,领悟亲情的真谛和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
第五篇:《亲情古诗》
游子(1)吟(2)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3)身上衣。
临(4)行密密缝,意恐(5)迟迟归(6)。
谁言(7)寸草(8)心(9),报得(10)三春晖(11)。[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12),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13),遍插茱萸少一人(14)。
注释
(1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1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3)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14)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5]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写姐弟亲情的古诗}.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2]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除夕之夜。
(2)转:变得。
(3)凄然:凄凉悲伤。
(4)霜鬓:白色的鬓发。
(5)明朝(zhāo):明天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秋思
【唐 】张籍
城里见,
欲作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
注释
(1)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2)行人:指送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秋思:秋日里的思念。
(5)洛阳:我国古都之一,位于河南西部
(6)作:写
(7) 见:现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仿佛永远说不尽, 又怕匆匆写出的信表达不尽自己的情意,捎信人即将要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看看有没有诉说完自己所有的心事。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 持:用来。
2.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 漉:过滤。
4. 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 釜:锅。 [2]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
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
《春望》(11)唐·杜甫
国(12)破(13)山河在,城(14)春草木深(15)。感时(16)花溅泪,恨别(17)鸟惊心①。 烽火(18)连三月(19),家书(20)抵万金⑴。白头⑵搔⑶更短,浑欲⑷不胜簪⑸。
[1-4] (11)春望:在春天远望(或春天里看到的景象){写姐弟亲情的古诗}.
(12)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13)破:破碎。
(14)城:长安城。
(15)深:茂盛;茂密。
(16)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溅泪:流泪
(17)恨别:恨别的情景。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此处借花溅泪,鸟惊心来了个艺术夸张,可以理解。 (18)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中的烧掠的情景出现在周围的城市乡村。 (19)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20)家书:平安信。(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⑴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⑵白头:白头发,老态。
⑶搔:抓,挠。
⑷浑:简直。
⑸欲:想,要,就要。
⑹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3]注释
第六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古诗》{写姐弟亲情的古诗}.
关于亲情友情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黄景仁《别老母》
搴(qiān)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代诗人黄景仁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冲出家门。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搴帷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有子不如无”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这动人心魄力的诗句,不是写出来的,是一个赤子发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