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黛玉的身影 黛玉传

节日作文 zuowen 3浏览

【 – 节日作文】

第一篇:《素材应用————林黛玉》

素材应用——林黛玉

关于林黛玉的评价: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细心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多虑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自尊 1、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2、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美貌 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谨慎 1、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日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搞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2、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

善良 香菱要学诗,林黛玉就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多么热情!在教诗的过程中,又先对她讲一般的原理,“不以词害意”。又给她推荐好书,并借给她必读书《王摩诘全集》等,帮她解释诗意,然后命题作诗。批改诗篇尤其认真仔细,真正做到了其自诩的“诲人不倦”。在“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中,几曾见过这种真诚的热心的人呢?何况香菱还是一个半妾半婢的可怜人呢!林黛玉关心他人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当蘅芜苑的一个老婆子晚上给她送来一包燕窝时,林黛玉命她外头“吃茶”,还能为她想到“如今天又冷,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并“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在贾府又还有谁能如此细心体察并关心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婆子呢?只有林黛玉能做到,这就足于说明她那颗心是善良的了。

纯洁 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并不是她幼稚无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又直率的美德。 温柔 当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宝玉来探黛玉因“夜深了”要离开潇湘馆时,林黛玉问:“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又嫌他的灯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个给他,并指出他重物不重人,变出“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又教他如何打灯笼、路上如何走等等。是何等的温柔体贴呀!

自卫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

坦诚 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

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

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天真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叛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脆弱 本是一株孱弱的绛株仙草,孤标傲世,不媚不俗 ,香魂绕尘世。她是稍一用力就能捏碎的女人,生来云淡风清,眉目凝香,形同照水娇花,扶风弱柳。心事是飘零的落花,易感易碎。看不得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看不得苍苔满地,幽凝冷翠。而凄弱的女子容易爱上花心的男人,再多的幽怨,也因多情而痛不堪怜,再多的才情,也因作茧自缚而乏味。

孤独 走入花丛,便化做了花。埋葬的也不再是花,而是她自己。黛玉应该早已明知她的结局,只是一直回避,不去思考罢了。她是凄美的,可望而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弄。也许她原本不属于这个庸俗而又现实的世界,即便她付出所有依然无法逃离悲惨的命运。

脱俗 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诗风流别致、境界高远,往往技压群芳,独占鳌头。恰似怜悯的追问,和诗篇进行着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默默而含蓄的展示着自己清高的品质。诗如其人,她是用自己的心灵和独特的气质在作诗。

痴情 涌动的青春激情,却只凭一叶孤舟颠簸于黄汤漫漫之中,没有停靠的港湾,甚至没有一丝绿叶或是身影。留一副残骨,纵不能乘鹤羽化,也须与净土相拥。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至死糜它,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失望,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

第二篇:《林黛玉的爱情》

林黛玉的爱情

——西岭雪

少女多半会有林黛玉情结,多愁多嗔,自怜自艾,敏感又伤感。然而一天天大起来,自以为历尽沧桑,看透世事,便都抛弃了少时的情怀,煞有介事地品评起薛宝钗、贾探春来。还有很多人喜欢王熙凤,甚或奉秦可卿为偶像的。若是哪个成年人自称喜欢黛玉,变会获得一片善意的嘲笑声。

然而我却的的确确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喜欢上黛玉的。少年时自命清高,以为只有妙玉才可知己,黛玉则是太心狭了些,太多眼泪,太多醋意,自寻烦恼。待至成年,才知道专心一意地爱一个人有多么不容易。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中没有一分钟摇摆。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

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从未对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情相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

黛玉的爱如此澄明清澈,高贵得莫可名状,曹雪芹唯有给她设定了一段前世姻缘:离恨天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生得袅娜可爱,神瑛侍者见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女体。那草衔恩未报,遂发下一段宏愿: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将一生

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仿佛唯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世上怎么会有那么绝对的爱情。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她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全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主。

她是孤身一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寻求依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的爱,她便贫穷地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

疑心的最集中表现便是伤心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此她每每地讥讽宝钗,察言观色。然而一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送来燕窝,又说了许多知心话后,她便立刻视宝钗为亲姐姐,推心置腹地做起知己来,再不想与她竞争。她认了薛姨妈做母亲,对宝琴直呼妹妹,甚至袭人奉茶时,宝钗喝了一口才递给她,她也毫不计较地接过来喝了——如此含蓄又坦然地表白了敬爱之情。

最初看到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长大后再看,才觉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贾宝玉。袭人说:“哪位渴了哪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在黛玉手中。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坦然饮干,将杯放下。 这一段描写真是不敢往深里想,越想越觉得心疼。茶,在中国礼仪上的讲究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授一递,一敬一饮,莫不有诸多含义。从端茶送客到斟茶赔礼,茶都是重要的道具。《红楼梦》里是很在意茶道的,也很在乎茶礼。王熙凤开黛玉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

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就指的是下聘的“茶订”。新妇进门,一杯媳妇茶是省不了的;收房纳妾,那妾也要先给正室敬茶。宝钗喝过的半杯茶,几乎相当与开出的题目,而黛玉竟然将它接受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可以理解为黛玉愿意与宝钗平分秋色,共事一夫,正如《儿女英雄传》中的何玉凤承认了张金凤。

想到这一层,不能不让人心惊。可惜后40回的续稿不见了,不然我相信宝、黛、钗之间的感情交流必然有更多的层次,不仅是三角纷争那么简单。高鹗简化了黛玉情感的层次,又给写回到最初的小女儿心性,将黛玉的形象定格在小心眼爱吃醋的调调上了,其实做的不准。前80回里宝钗和黛玉都是有过挣扎与妥协的,连同她们身边的人也都在寻找一个成全的方法,所谓薛姨妈提到的“四角俱全”。 喜爱黛玉的人必不能接受我的这种猜想,我自己也不相信黛玉最终会肯与别人分享爱情。她的结局注定是泪尽人亡,然而在泪尽之前,她是想过委曲求全的吧?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她突然不再追究“金玉良缘”的传言了。

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得轻松。

林黛玉不单是因为吃醋和伤心而流泪,更煎熬的是这个退让与思考的过程。她在爱情上,其实是相当的隐忍和明决,除了爱,什么也不想要。{黛玉的身影}.

这样是决绝与大度,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谁还能再说黛玉小气?

第三篇:《林黛玉的美》

{黛玉的身影}.

林黛玉的美{黛玉的身影}.

走进红楼,走近金陵,走进百花争妍的女儿国大观园,我们见识到了许许多多精华灵秀的女儿,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彩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是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黛玉进贾府》,去寻找一下答案吧。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眉尖若蹙,像一抹轻烟,写出了眉毛“清、淡、秀”的特点,由此,一个清丽秀雅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人说,林黛玉的眉毛是诗,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即便你走遍天南地北,搜遍五湖四海,也无法找到这样的眉毛,只有在真正相爱的人眼里,哪怕是最细微的美丽,也能够被发现并放大。在宝玉眼里,显然黛玉是超凡脱俗的。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双眼睛似乎带着喜悦又似乎带着一丝幽怨,脉脉含情。俄谚说:“眼睛是心灵的镜子。”是的,眼睛,是黛玉的性灵之光,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个感情丰富、多情的女子。

“态生两靥之愁”,脸上总是带着愁容,像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忧郁,显得更加妩媚。把多愁善感的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娇袭一身之病”,因为孱弱的病体而显出娇怯的情态,她,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没有哭泣眼角却时常有泪痕,点点晶莹的泪光闪烁,没有运动却微微的喘着细气,这是体弱多病的体现,楚楚动人,让人看了心生爱怜,想要好好的关心她,呵护她。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静下来坐着,就像是一朵鲜花倒映在水中一样,柔美文静。就像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种娇羞默默向谁诉呢?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走起路来就像是细弱的杨柳被风吹拂一样,轻盈柔美,袅娜风流,脱俗飘逸,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跑一样,她是弱不禁风的女子。

“心较比干多一窍”,古人云:“圣人心有七窍”,心窍越多就越聪明。而黛玉比商纣王的王叔比干的心还要多一窍,可见,她是一个聪明颖悟、有灵气、有智慧的女子。

“病如西子胜三分”,中国古典的四大美人中,杨玉环以丰满为美,而西施以清瘦为美。在宝玉眼里,黛玉是“捧心而蹙”的西子,病弱娇美还要胜过西施三分。好一个“情人眼里出西施”啊。

显然,宝玉眼中的黛玉比众人、王熙凤眼里要更美丽。经过前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从此,在我们的心里,黛玉是泪的化身,是愁的代表,潇湘馆内的竹影用幽暗的绿色深染着她的眉尖,时代的大气把浓重的忧郁渗进了她的灵魂。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作为红楼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作者对她的外貌的描写几乎是惜墨如金,而且几乎全部是“务虚”而非“写实”,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她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说“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曹雪芹挥动他的“三寸柔毫”,饱蘸着血与泪,鬼斧神工的塑造出了他心目中的美神——林黛玉。她的美,美在外貌,清丽秀雅,如一株空谷幽兰;她的美,美在气质,超凡脱俗,似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妹妹;她的美,美在聪明灵慧,比比干的心还要细腻缜密。

第四篇:《芙蓉女儿诔中的黛玉结局》

从《芙蓉女儿诔》推究黛玉之香消玉殒

——曹雪芹原意中的黛玉结局

凡对《红楼梦》略有爱好的人都知道,流行的所谓百二十回全本之结局与曹雪芹的原意大相径庭,虽然它维持了整部书悲剧的基调,而本人觉得后四十回的作者并非简单是高鹗一人而已,可以说当时的清廷明显介入了《红楼梦》结局的创作,还对整书前部加以大肆篡改。尽管《石头记》“大旨谈情”,也难逃政府的管制!曹雪芹在除夕之夜凄凉离开人世之前,其《石头记》应是有完整结局的,如 “狱神庙”、“射圃”、“情榜”之类的关键情节,要读《红楼梦》,最好能遵循雪芹先生的本意,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原书,获得不少新的感受。

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是曹雪芹笔下极力描写的三位女子,关于这三位女子的在原书中的结局历来多有探讨,本人赞同周汝昌老先生的看法,而黛玉如何含恨而终、死后诸多凄惨情景似乎未见有人提及。以曹雪芹千里伏线的笔法,黛玉作为极重要的角色,其结局在前八十回内已有很多交待,今天不妨整理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做个推论,作些饭后谈资。

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宝玉因晴雯之死凄楚不已,又听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便发扬其奇异恶俗风格作《芙蓉女儿诔》祭吊。这篇诔文明祭晴雯,实际却是祭奠黛玉,晴雯本是黛玉的身影,如袭人之比宝钗。晴雯的去逝也暗示了黛玉凄惨命运的来临,这种预示的手法在全书中比比皆是,如贾府获罪朝廷大抄家之前的“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而“芙蓉女儿”则很明显指向黛玉,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玉生日,众女子为其祝寿行令喝酒,各女子所抽到的花签十分鲜明的代表了各人的性格、容貌以及一生命运等,黛玉的签“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曹雪芹在书中历来爱把人物的命运、后事发展寓于诗词之中,称之为:谶语。脂砚斋的批语也明点此意,有批语云:【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显然,曹雪芹在这篇《芙蓉女儿诔》中会把黛玉如何致死,死后大概情节交待一二,成千里伏线。

诔文中涉及后文情节发展的主要在序文部分,序文一开始交待了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昔日生活的种种,继而转到黛玉被人诬陷(内容应该是指与宝玉有不轨之事)忧郁抱病,正是“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黛玉的敌对面自然是贾元春、王夫人、贾政等,而散播谗言、诬陷黛玉不贞不洁的“鸠鸩”极有可能是赵姨娘之辈,王夫人对黛玉深恶痛绝,众人无不孤立黛玉。此时宝玉又受贾政之命:“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离开大观园不知为何事久久不归?而此时贾母也已过世,贾府风雨飘摇,黛玉伶仃一人又心情孤傲,只能自蓄辛酸,凄楚之状不忍言语,正是“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宝玉迟迟不归,黛玉病苦无助,是“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受此等恶毒诬陷,以林妹妹的性格自然要以死以证其清白,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而黛玉是极有可能是在月夜投湖自尽的,并且还怀抱她的那些充满理想与才情的诗稿,黛玉与湘云诗句下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名句,或许正是黛玉投湖时的写照,可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在黛玉死后悲切不已,无奈“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宝玉曾到潇湘馆数次凭吊,只是此时已是“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贾府将黛玉灵柩寄存与一古寺之中,贾元春赐婚令宝玉迎娶宝钗,宝玉不肯甚至抗婚离家出走,故有:“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匶”一语,可怜此古寺竟然起火,黛玉“槥棺被燹”,棺材被大火所烧尽,“落日荒丘,零星白骨”,尸骨不全,其景真是惨不能言"不知曹雪芹是如何下笔写尽这痛心悲凉之景,此节当是书中最悲切之叙述,曹雪芹内心不知作何等感受"

能收拾此景的也只有宝玉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且看宝玉埋葬黛玉之情景:“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天地为之动容,鬼神为之一泣,至此,宝玉只好“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而宝玉在亲手埋下黛玉尸骨后,要面对的却是元春的赐婚,和宝钗成亲。第一回《好了歌》中的“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一句也直指此事,脂砚斋对此批语为【黛玉、

晴雯一干人;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如此惨烈之状况,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黛玉之死,宝玉愤慨却是无奈,“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对于诬陷黛玉的人虽深恶痛绝却敌不过王夫人,岂不可悲?抗争不过元春贾政,只好与宝钗成婚,真是可怜!黛玉辞世,宝玉在离经叛道的精神苦旅上失却知己,受此打击后应该是成熟不少吧"当然此时贾家的全面倾亡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加痛苦悲凉的事等着宝玉,家族获罪抄没、与凤姐等人被判入狱,幸得贾芸等人百般营救,再到沦为乞丐"可以说宝玉在经历了失去黛玉的心碎肠断后,经历这些也不过是看透尘世,全当过眼云烟罢了。

行文到此,禁不住又要为曹雪芹的才情一赞:黛玉作《葬花呤》,听者是宝玉;而宝玉作此《芙蓉女儿诔》,黛玉却是听得真真切切,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得黛玉忡然变色,事未到而情已至,寓事于诗,可叹曹雪芹之千古奇才和用心良苦啊!

诔文的后两段即是古时祭吊的赋文,本人才疏学浅,就不做过多评论了。

第五篇:《试论林黛玉的美》

试论林黛玉的美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仅次于贾宝玉的第二号人物,她是一个相貌俊美,文化素养极高的女孩子,宝玉那句“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足以看出一直出于病态之中的黛玉是如此的娇美,最能表现黛玉文化素养在于诗词方面,她不仅揣摩透了《王摩吉全集》,还熟读老杜七言律,也还能背出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在《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她一挥而就《杏帘在望》,《咏海棠诗》等无不表现其才。

[关键词]:林黛玉,悲剧性格之美,才华之美,专情之美

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黛玉的身影 黛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