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从山中来 我从山中来小说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第一篇:《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

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第二篇:《中考语文阅读测试卷》

中考语文阅读测试卷

(一)记叙文阅读(35分)

我从山中来

我有一位朋友,将他一本书的稿费,托湖南省的一家出版社,转到他渴望支持的远在湘西山坳里的一座希望小学。他不愿意张扬这件事,因为一本书的收入终究有限,但由于他心诚的缘故,出版社也慷慨解囊,这样,玉成了他的这个美好愿望,给那座小学送去一笔可观的经费,也带去一份文化人关注的情意。

我一直不知道他在做这件事情。他也不是特意对我保密,只是觉得这点微薄的心意,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后来,等到他从山里回来,送了我一小袋当地出产的野茶,我才晓得他应那里师生的邀请,已经不远千里地走访了一程。湘西我去过的,那是修枝柳线的时候,到过古丈、永顺、大庸。但他走得更偏僻,是连汽车都不通的深山里。他不但看到了那座小学,看到了那些孩子,还和同学们一起蹬着湍急的河流,走过青石板的村路。按他的话说,又回到学童时代,按照铃声,走进课堂,坐在教室的后排,听乡村教师讲语文课上的唐诗。他说:你想想,望着窗外的高山,听老师念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是一种多么贴切、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这时,他端起刚沏的茶水,很珍惜地饮了一口,并且问我,你是不是闻到了一股兰花的香味?要不是他的启发,我也真是没有发觉这种比茉莉清新,比珠兰淡雅的芳香呢!他告诉我,野茶长在山间坡上,兰草就夹长在茶林之中,村民们采摘茶叶时,自然而然地薰上兰花的香气。他赞不绝口地说:这是天然自成的芬芳啊,是一种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佳品啊!

我从他那被山野阳光晒黑了的脸上,看到了他此行的收获。他从那山坳里的希望小学来,不仅仅带回兰花馨香的野茶,还带回做成一件事的欣喜,带回他对那些老师的敬意和对那些孩子的怀念。更重要的是,也就是他自己的感悟,希望工程固然是为了那大山深处的琅琅读书声,但也是对每个把心投入希望工程的人的一次灵魂的洗涤。

他说:物质的给予,是一种快乐,但心灵的收获,则是更大的快乐。当一个人把他的心和遥远地方的那“希望”两字联在一起的时候,岂不自己也生发出更热烈的希望了吗?

我望着茶水袅袅的氤氲,也望着我这位朋友。于是,我想起一首早先流行过的歌曲,那歌词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胡适的诗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我觉得我也被触动了,那旋律,那希望,像一一股暖流,流过心田。我和这位朋友约好,下次,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的兰花草。

1. 根据上下文,推测文中“玉成”“ 馨香”两个词的意思。(4分)

2.文中引用了杜牧的两句诗,你能补出这首诗的后两句么?并请写出这首

诗的题目。(5分)

3. “他”不远千里走访那所希望小学的原因是什么?文中说“他”有一种“多么贴切,多么深刻的体会”指的是什么?(8分)

4 想想“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的兰花草”一句中的“兰花草”应包含什么深刻的意思。(5分)

5.为什么说的“心灵的收获,则是更大的快乐”?说说这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6.本文通篇写“他”,为什么题目却是“我从山中来”?说说你的看法。(7分)

(二)说明文阅读(32分)

向“空中死神”酸雨宣战

①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产物,它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出现的环境问题。随着全世界经 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燃烧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越来越多。在煤和石油中,一般含有0.5%~5%的硫,它们在燃烧的过程中,所含的硫90%都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硫排放到大..

气中。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大气中的雨水后就生成了硫酸,从而形成了酸雨。除了二氧化硫之外,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也是产生酸雨的原因之一。氮氧化物也是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产生途径有两个—:—是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氮氧化物:二是燃料中含的有机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成氮氧

化物。氮氧化物与大气降水接触,就生成了硝酸。在我国,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其中硫酸占了70%,硝酸占了30%。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年排放量高达2000万吨,酸雨污染己成为我国面临的—个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另外两大酸雨区是欧洲和北美),酸雨区已占我国土面积的40%。

③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树木枯萎,农作物减产,还腐蚀各种建筑物和金属设施。重庆的嘉陵江大桥在酸雨、酸雾的进攻下锈蚀得特别快。我国南方许多城市街头的公共汽车站牌,常常被酸雨侵蚀得锈迹斑斑。

④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占的比例过大。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了75%,而国外平均才28%,我国目前一年煤炭的消费量达到1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⑤愈演愈烈的酸雨危害,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防治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 己被列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目前正在采取多种措施[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酸雨污染。如提高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大力推行清洁煤技术。改变城市能源结构,推广( )、( )等低污染能源。对火力发电实行烟气脱硫等。

1、第①节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3分)

2、酸雨中的硫酸来自燃烧物中的( ),酸雨中的硝酸来自燃烧物中的( )。(6分)

3、第⑤节两个[ ]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是。(4分)

A.减免 B.减弱 C.减轻 D.削弱 E.削减 F.削除

4、第⑤节横线上应填入的低污染能源是( )(至少两种)(4分)

5、第④节中划线句严格地讲是一个病句,修改时可改动其中的一个词,这个词是( ),可改为( )(5分)

6、③④两个小节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 )。(6分)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4分)

(三)议论文阅读(33分)

从“点石成金”到“点金成土”

我国有个流传广泛的故事:一个穷苦人遇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怜悯他,用手对一石块一指,石块就成了金子。可是这个人不要金子,却恳求吕洞宾教他点石成金的本领。 这个故事本来是嘲笑贪得无厌的,但有时也用来说明向聪明人学方法的重要性。

1920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在北京的欢迎宴会上,梁启超就从这一角度运用这个故事。他说,点石成金,也可以说是寓言,颇值得大家注意。希望罗素先生到中国能将其点石成金之本领,即做学问的科学方法传授给我们。的确,中国现在需要人人都有这样的手指,中国才能进步。梁启超很注重方法,他从欧洲游历归来,就用刚刚学来的分析社会的方法,批判封建史学,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

教育家蔡元培有一次给北京大学学生也讲了这个故事。他说,那个穷人不要金子,而 要学点金的方法技术,这是很对的。蔡元培从方法论角度教导学生,不要只满足眼前拥有的那么一点儿,坐吃山空。人生在世,是要学本领的,有了一技之长就于社会有贡献了。 文学理论家胡寄尘也曾以这个传说为素材,编写了童话《新点金术》,他借文中主人公之口,提出“不学点土成金之术,只要学点点金成土之术”。为什么呢?胡寄尘说:“我不怕天下金子尽变成土,我只怕天下的土都变成金子,那么,我倒真要冻馁而死了。”这话也是很有见地的。一物自有一物用。金子和泥土在地球上自有相对的比例而平衡,如果把普天下的泥土都点化成了金子,那么在这遍地黄金的世界里,人民将怎样生活?胡寄尘借这个故事发挥自己的农本思想,而重要的是讲方法要对头,对人类有益,点石成金从根本上说,还不如点金成土来得有用处。

读书,贵在思索,推陈出新,即使早已定论之说,只要不墨守成规,也可以从中悟出新道理,发现或衍生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是无穷的。从梁启超、蔡元培到胡寄尘对点石成金的诠释,不就是一个例证吗?

1.理解下列词语,给每个词语补写两个同义词。(4分 )

①怜悯:

②贪得无厌:

2.本文通过一个民间故事是要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若文中有原句可以将原句划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5分)

答:

3.在不同的文章和场合,梁启超、蔡元培和胡寄尘都引用了点石成金故事,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用来证明不同观点。说说三位学者分别从什么角度表达了怎样的观点?(9分)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答:

5.“不学点土成金之术,只要学点点金成土之术”,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

6. 这个民间故事的题目叫“点石成金”,你认为合适吗?如不合适请你为它另取个题目。(要求说明理由)(5分)

答:

{我从山中来}.

答案及解析

(一)记叙文阅读

1、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大意是一般阅读应具备的能力。“玉成”,根据上文“他”的渴望,出版社也慷慨解囊和下文愿望实现,可推测是帮助别人做成(好事)的意思。“馨香”,可以理解为比较独特的“香”,从上文“馨”应是散布很远的香。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3,“他”走访希望小学的直接原因是那里的师生邀请他,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对山里的师生怀有真挚的情感。真切的美好体验,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的收获。4,这里兰花草显然不是指具体的花草,而有了象征意义,兰花草象征了品德淳朴高洁的山里人。5,用物质资助别人,心里快乐,在这过程中自己心灵也得到净化。这是情感的升华。答题可先答字面的意思,再答深刻涵义。6,应有多重理解:题目中的“我”是借用“他”的话说的;“我”包含“他”、我和所有关心希望工

第三篇:《2015-2016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语文测试卷12》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一)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诗经o蒹葭》)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我从山中来}.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o秋思》)

(6)已知泉路近,□□□□□。 (夏完淳《别云间》)

(7)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8)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9)“月”是古诗中常见意象,有的表达了浓烈乡愁,如“ ▲ , ▲ ”;有的显示着清新意趣,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下面是纪录片《记住乡愁》片尾曲歌词之一,依要求答题。(5分)

每个有月亮的晚上,都看到思念在生长/村庄、水井与小巷,心中依然那么kě望。 多少次我梦回故乡,总是记忆中的模样/炊烟升起仍带清香,熟悉的呼唤就在耳旁。 .

乡愁是一壶佳酿,离家越久越醇香/有它就有最初的方向,未来会绽出耀眼光máng。 .

(1)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kě望( ▲ ) 模样( ▲ ) 绽出( ▲ ) 光máng( ▲ ) ..

(2)歌词中的“ ▲ , ▲{我从山中来}.

”两句让我们想到席慕蓉的诗句:“故乡的歌是

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1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2分)

..

A.人们希望《记住乡愁》中的故事讲得温暖,希望它能回味

我们的精神家园。

..B.影视纪录者应该让观众在回望家乡土地的同时,记取土地背后的文化价值。 ..

C.镜头中的人和物所承载的家乡记忆、乡土情怀总萦绕在亿万中国人的心头。 ..

D.纪录片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让人重温世代相传的祖训,寻觅传统文化基因。 ..

4.用正楷或行楷将“浓醇的乡愁,文化的守候”两句抄写在田字格里。(3分)

5.对下列书法作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1) (2) (3) (4)

A.行书 篆书 楷书 隶书 B.楷书 草书 行书 篆书

C.楷书 隶书 行书 篆书 D.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

A.《论语》《孟子》《史记》《尚书》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史记》是

编年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中国“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清代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C.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散文《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D.菲利普、安东尼奥、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贝茜问我是否想要一本书。“书”字产生了瞬间的刺激,我求她去图书室取来一本书。...

我曾兴致勃勃地反复细读过这本书,认为书中叙述的都实有其事,因而觉得比童话中写的

有趣。至于那些小精灵们,我在黄叶子与花冠之间,在蘑菇底下和爬满老墙角落的长春藤

下遍寻无着后,终于承认这悲哀的事实:他们都己逃离英国到某个原始的乡间去了,那儿

树林更荒凉茂密,人口更稀少。而我虔信,小人国和大人国都是地球表面实在的一部分。

我毫不怀疑有朝一日我会去远航,亲眼看看一个王国里小小的田野、房子、树木;看看那

里的小人、小牛、小羊和小鸟们;目睹一下另一个王国里如森林一般高耸的玉米地、硕大

的猛犬、巨大无比的猫以及高塔一般的男男女女。

①语段中的“一本书”名字是《 ▲ 》,“我”的名字叫 ▲ 。(2分) ②选段内容后面的情节是( ▲ )(2分)

A.劳埃德医生为“我”夜晚出诊 B.被里德太太关进红房子

C.在洛伍德慈善学校被罚站 D.被表兄约翰辱骂和殴打

二(3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7分)

杌凳①情缘

凸 凹

看见眼前这只杌凳,我内心温柔。

这只杌凳,出自先父之手。儿时家里打家具,锯下碎板木条,父亲怜惜材料,自制了

几只杌凳。他做得认真,挖榫楔钉,一丝不苟,便做得很牢固,用它抛击野狗,也摔不坏。直让人觉得,只要人敦厚,器具也随之敦厚。 那年我娶妻,带新人回家省亲。因为新人貌美如花,又善解人意,父亲喜不自胜。正

好摘下来当年核桃,父亲就稳坐在杌凳上,给新人砸食。新核桃口感好,新人极喜,几乎

是父亲砸一颗,她吃一颗。父女情浓,让人感动。临走时我要了那只杌凳,一则以纪念,

一则以砥砺我们的爱情,让父辈放心。{我从山中来}.

后来父亲病逝,送到殡仪馆火化。抱骨灰盒时,我让三弟随身携带好杌凳。依山里习

俗,抬起来的棺材就不能放下,不能在中途沾土,抬棺人欲歇,就要在棺下支上两张条凳。骨灰盒是浓缩的棺木,自然要有小小的杌凳相匹配。骨灰送至祖坟要走百里山路,无论是

乘车,还是步行,一旦身累,就把骨灰放在杌凳上。大礼完毕,我又把杌凳带回来。殡仪

用具,依乡俗或陪葬,或烧毁,以免带回鬼魂;但父子情重,且他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从山中来 我从山中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