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大山中的老师四篇文章》
《大山中的老师》(节选)
老师在火场中狂奔着往返,她把十几个孩子一个一个地抱离了火场。那时的我,除了恐惧就是哭泣,当屋里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小女孩的时候,我的哭声甚至比凶猛的火势还要嚣张。也许就是这嚣张的哭声,让我占据了,最后一个生的机会。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老师一把把我抱起来的时候对我说:“孩子,别哭,老师不会丢下你的。” 当老师最后一次冲进着火的茅草屋,大火呼啸着吞没了我们的学校,吞没了老师的背影,吞没了火海中最后一声哭泣。茅草屋轰然倒塌了!我和所有活下来的孩子都惊呆了。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能理解生和死的距离,但是,我们都清楚地记得,那个和我在火海中手拉着手,那个我们班上最小的女同学,那个和老师同时葬身火海的小女孩,是老师唯一的女儿!二十年过去了,每逢到了清明时节,我和当年的许多同学,都会在老师和他女儿坟前,放下一束束的山花,我会对老师说:“对于过去,我永远都没有机会说抱歉或者感激了,但是,老师,我向您发誓:无论多么苦、多么难,我都不会离开这片大山,这座学校,和这群孩子。”
【朗诵指要】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惊动天地,感人至深。大山中这位伟大的老师,用自己无私的爱、用自己和女儿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十一个学生的平安,她的生命的价值得到了延伸。朗诵时,要把握好第一人称的语言特点,感情充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感染。
不朽的胡杨
我曾钟情于黄山的松,也曾流恋于长白山的白桦,可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却是那不朽的胡杨!
沙漠绵延,沙海茫茫,平填了万亩碧湖,千里青河;吞噬了无数的铁血男儿,断送了无数的柔情女子;城郭坍废,村庄消失,万劫不复中只有胡杨--神奇、傲岸地耸立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中。生者苍翠挺拔,春满生机,秋染斜阳;死者兀然挺立,不卑不亢,傲视风暴;任岁月沧桑,任大漠迷茫,她始终坚守着梦中的家园。
胡杨是沉默的,沉默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品质,沉默的胡杨是无语的宣言,挑战沙漠的宣言,它以,生一千年不死的绿意,死也一千年不倒的精神,倒也一千年不朽的骨骼,慑震着沙漠。仰望死去的胡杨,就如同瞻仰一座英雄的丰碑,它让人热血沸腾,心灵颤动。我不是基督徒,但在胡杨不倒的躯体面前,我却要以一个基督徒的虔诚向她顶礼膜拜。人有一种死不叫死,而叫作万古,树有一种枯不叫枯,而叫作千秋。
胡杨虽死,精神万古;胡杨虽枯,浩气千秋。
生命的秋天
十月的秋天,深幽静谧。散发一种阅尽人间沧桑的厚重。微风中,秋凝成一片片黄叶,缓缓飘落。当落英散尽,细密如织的叶片,像秋蝉留下悲怆的曲谱,记录着潇潇洒洒的故事。把春的经历,夏的传说,雨中的繁茂,落寞的伤怀,都写进万木苍劲的脉络里。一叶知秋。秋天的魅力在它的丰富,高贵和成熟。秋天里,那悠然漂浮的行云,得之淡然,失之坦荡。心游物外,志存高远。那清澈透明的秋水,静静守候一份纯净和怡然。那飘落脚边的落叶,仿佛告诉人们,收获季节的延伸,是严冬的考验。人生如四季。我们已在风清云淡中走进生命的秋天。一个个季节,一个个年份,行将装订成册,归于历史的夕烟暮雨,走进回忆与遥想。春萌,夏荣,秋实,冬枯。生命的秋天让人不能不心生一种生命的庄严和人生的紧迫。走进秋天,你将在宁静中回归本真自我,反思灵魂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如何最大度限地得到自由。走进秋天,你能体味人生的沧桑和静美,以坦荡平和的心态面对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成就一种宽宏的襟怀。走进秋天,你能找到心灵诗意的栖息,蕴藏新的期待。 泰戈尔说;站在秋的风景线上,最好把我们的目光放远……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人生如棋,黑与白的交接,生与死的交融。道之生,无常之变;道之灭,无妄之灾。一盘棋,输赢乃兵家常事,赢了不必张狂,输了也该拿的起,放的下。输一盘棋,可以重来,而人一步。生之路却不容走错,人生如棋,所以有了"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常人只消一盘棋"的洒脱,以及"玲珑局"的玄机。人生如棋,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调和,漫漫人生,变换不定,令人也难免举棋不定。人生如棋,棋局万变,棋势无定。棋中不同角色各有千秋,你扮演的角色需要你的功底,你吟唱的诗句需要你的累积。还有多少棋子供你支配?已有多少收获在你心中?是否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位置上?用现有的能力组合最佳的效果。人生如棋,人如棋子……有时需要听从别人的摆布,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棋局,做一个棋手,那需要你的努力和机遇。也许,正因为有棋落无
悔的规则,所以才有棋如人生的说法。又或许,不论多高的棋家都控制不了棋局的最终结果,犹如无论多深的智者都预知不了人生,所以,人生如棋,落子不悔!
第二篇:《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
袁建林
散文,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题材、自由的情思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也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座上宾”。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导航】
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我们阅读分析的基础与出发点。具体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寻线索,理清思路。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线索就是勾连这一“路”材料的一条“红线”,抓住线索就能很好把握了文章意脉。充当线索的一般是与主题有关的物、具有象征意义的物、某个事件、作者的游踪、感情的变化、时间变化、空间转换等。有的文章不仅有明线,而且有暗线。阅读中我们要认真体会,仔细揣摩。
不同类型的散文,阅读时理清思路侧重点也就不同。叙事性的散文侧重理清记叙中的各要素,注意分析人物和事情进程之间的联系;抒情散文则侧重分析事情、景色与所抒发的情感之间的关联,注重景与情的契合点;议论性散文讲究材料与观点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说理过程和各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二、抓关键句,摸清“文眼”。
散文阅读中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能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一般来说,文中的关键句总有特征可循。从内容上看,要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点明文章题意,揭示主旨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那些抒情、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那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义含蓄的语句等也应引起注意。
在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的基础上,我们要摸准“文眼”。“文眼”是窥探文章主旨的窗口。摸准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有极强概括力的总起句或总结句,一般就是文眼。2、重点段落的中心句往往就是文眼。3、散文中作者的感情铺展后总会凝聚在一点上,这一点大多就是文眼。
三、辨析手法,明确作用。{大山散文}.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设置悬念、烘托、渲染、修辞手法等。准确辨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是读懂文意、领悟情感的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理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散文的题材与主题来正确辨别表现手法:写景类常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物类常用象征、托物言志,怀古类常用借景抒情、即事抒情,说理类常用托物寓意等等。2.理解表达作用时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瞻前顾后,使分析和理解落到实处。3.紧扣语段所表现的中心,去领会表现手法所描绘的形象。
四、走进意境,体味情感。
阅读散文,我们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走进作品的意境,尽情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走进意境的方法有:1.我们要能变换身份融入作者的世界,见其所见,
思其所思,体验作者的情感。2.要了解作者的阅历,志趣,心境及创作风格等,便于我们体验作者情感,进入意境。3.反复诵读,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才能整体领会散文的“精魂”。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些方法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但光有技巧还是不行的。我们平日要多阅读,多感悟,不断丰厚文化底蕴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对接中考】
两片秋叶
文/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
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
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2006年徐州市初中考试语文试题】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答: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答: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精讲细析】
这是一篇咏物喻人的精美散文。第1题是考查我们对文章线索和关键句的把握能力。明线已经给出,让我们循着明线去探寻内在的感情变化(即:暗线)。文章开篇就点了出来,再细读选文不难发现:作者由第一片枯叶引起对秋的悲哀,而朋友的似火枫叶又流露出作者对秋的留恋。第2题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概括时,两片秋叶的外形特征与内在特征缺一不可。示例:第一片: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第二片:火一般红,洋溢着 炽热生命力。腾地涌起一股热。第3题考查对散文形象和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选文借物喻人,火红的枫叶象征了赠叶者,由文中对枫叶的外观形象和内在品质的描绘,再联系赠叶者献身大山的选择,自然联想到赠叶者拼搏和奉献的精神。示例: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第4题是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回答时要瞻前顾后,抓住关键字眼:“弹出”枯叶和“嵌进”红枫,再来联系悲秋到恋秋的情感变化,就可以轻松看出了: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领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5题考查对散文意象的分析和写作手法的把握。先分析两片秋叶的主次之分,再考虑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讲清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示例:通过对比衬托,进一步突出了第二片枫叶炽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实战演练】
善意的沉默
文 /陇上牛{大山散文}.
在南极,由于大海和陆地的交接处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在大海里觅食的成群结队的企鹅返回陆地的时候,必要以一个冰窟为出口,往外跳跃。为了登陆成功,这些企鹅在起跳前,一般先要猛然扎入大海3米多深,然后借助海水的浮力憋足劲从冰窟里一跃而起,爬上冰面。在企鹅的团队里,领头的企鹅担负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它 要对“出口”有准确的判断力, 要有冲锋在前的勇气。
体大肥硕的海豹是企鹅的天敌之一。有一天,一只聪明的海豹发现了企鹅经常出入的一个冰窟后,就趴在冰窟旁边,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伺机捕食企鹅。不一会儿,领头的企鹅犹如一枚炮弹从冰窟里“射”出来,由于速度很快,它越过海豹晃动的脑袋,在落到冰面的一刹那迅速站起来逃开。此刻,这只企鹅没有发出一声惊叫,以沉默掩盖
了自己的恐惧。紧接着,跟在后面的企鹅首尾相接地从冰窟里一一弹跳出来,有的从海豹的身边溜过,有的从海豹的头顶越过。海豹趁机张大嘴巴,左一下右一下地去吞送到眼前的“猎物”,最终,它叼到一只反应稍显迟钝的企鹅,然后潜入大海享用美味去了。 按理,领头的企鹅跃出冰窟第一眼看见海豹后,应当发出信号,提醒后面的企鹅改变行动计划,以躲开海豹的袭击。但是,它为什么要保持沉默呢?这是因为,假如它发出在冰窟口遇到天敌的信号,就会导致企鹅团队的成员们由于惊慌而乱作一团,从而影响“登陆”计划的顺利完成。而倘若企鹅们一直被困在危机四伏的大海里,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损失:要么它们会因体力不支,淹死在大海里;要么会遭到几条鲨鱼的围追堵截,到那时死去的就不止一只企鹅了。所以,企鹅“首领”在危难关头保持沉默是明智的选择,它用善意的沉默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甚至可以说拯救了整个企鹅家族,使其血脉得以繁衍。
人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对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设想和预防,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有时候过高地估计困难,强调风险,反倒会削弱人们进取和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变得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从而错过许多成功的良机,延误取胜的时间。这就好比登山,如果你总是十分担忧地窥看脚边的万丈深壑和陡峭的悬崖,你就不敢挪一下脚步了。只有当你对威逼你的“风险”不去过分关注,眼睛只盯着脚下和前方的时候,才有胆量去战胜一个又一个险境难关,从而领略到美丽的风景。
(选自:《意林》2007年第4期)
1.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通览全文,试在文中用“‖”标出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3.短文第三节分析了领头的企鹅保持沉默的原因,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写?
4.从修辞的角度,请你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作美点赏析。
5.文章最后一节由事及理,语言严密,你能举一例作简要说明吗?
6.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经历,请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答案示例】
1.不仅 还{大山散文}.
2.第一层(第1~2节):叙述企鹅保持沉默,化解危机的故事。第二层(第3节):分析领头的企鹅保持沉默的原因。第三层(第4节):由事及理,谈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难。
3.既解开人们对领头的企鹅为何保持沉默的疑惑,又为下文哲理的揭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描写出领头企鹅跃出洞口速度之快,同时表现了它在危机面前的睿智、勇气和信心。
5.示例:“有时候过高地估计困难,强调风险”中的“过高”是告诉我们不是不要估计困难、风险,而是防范要有尺度,不能畏惧。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提示:完全、总是、过分关注等词值得玩味。)
6. 示例:我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不能因为一些小的羁绊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凭着自己的进取和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去战胜一个又一个险境难关,从而领略到更加美丽的风景。(围绕本文所揭示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篇:《2013高考语文美文阅读 陕北的山素材》
2013高考语文美文阅读:陕北的山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堆在了这地球的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地无知,多么地任性,多么地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行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陕北的山是雄壮的。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像条条巨莽,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陕北的山是博大的。它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大山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陕北的山是纯洁的。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走累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高迎祥、刘志丹、谢子长、李子州等这样的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兰花花》、像《三十里铺》、像《走西口》、像《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仗义,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等等。我想这都是沾了陕北的山的灵气,是大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
陕北的山哟,我怎能不讴歌您、向往您呢?
[感悟]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写作上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先抑后扬手法,以突现山的伟大。先是“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而后意识到“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行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二是“暗”“明”赞人。所谓“暗”,即借写山来写人,从人的特点的两个侧面把山的特点对应写到。写山,既是客观写,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陕北的山是这样,陕北的人也是这样,赞颂陕北的山就是赞颂陕北的人。所谓“明”,是文末的升华。由山明确地升华到最终要赞颂的那些英雄豪杰,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意。三是语句运用形式和文章所写内容一致。写山的雄壮以显示山之气魄时,用句整齐而铿锵,如“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山散文 赞美大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