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中华艺术宫参观有感》
寒假小记
当我提笔写这篇小记的时候,已经2月5号了。今天我随着学校的小部队去了在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心里有点兴奋,还有点害怕,毕竟我没有怎么学过素描之类的,通知上说要画画。
今天阴雨蒙蒙的,可一进到馆内就一片光明,平常进到一个馆里看到的应该是人山人海的样子,可我却只看到稀稀拉拉的人,还有一股匹萨味儿。这一下子勾起了小x的食欲,分开活动的十几分钟里,我们先去参观了9号厅,再去吃匹萨。到了餐厅,哎呀!这还剩几分钟的,小x还在犹豫吃鸡肉的还是金枪鱼的,在姚老师的催促下她终于买了个,当然,是我们四个人凑钱买的。等待美食的过程总是痛苦的,虽然我出门前吃了很多东西,但一闻到这味儿,肚里的小馋虫就被勾了出来,眼看着就要到集合时间了,我们的匹萨还没有来,而姚老师那桌已经吃完了,油光光的盘子映着他们的笑脸,我们是越看越饿,我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着,看着比我们晚点的顾客正津津有味吃着,我……唉……终于!它来了!它真的来了!我们大口大口的吃着,然后赶紧跑到集合的地方……
一位我们不认识的老师很严肃的站在那里,她发给我们每人一张活动单和徽章,还有……书包。活动单上的内容还挺复杂的,我和小x找到一幅画安安稳稳的坐下来写感受。这里的画大多都是写实,有的画把中国农民平日的辛勤和辛苦展现了出来,有的画把高山中的白云画的扑朔迷离……最后老师让我们对一幅作品进行临摹,我选了《收菜籽》,对于没有什么绘画经验的我来说,这幅画明显比别的画简单许多。我坐在地上,拿起铅笔,画画改改,感觉还不错啦,小x的纸上画着好多人,不愧是学过的,画的就是比我好!看着周围同学们画的画,我自愧不如,可这也不能怪我呐……
只是简单的一下午,简单的参观,简单的临摹,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艺术家的厉害!中国近现代艺术犹如一轮明月在各国艺术之海缓缓升起!
篇二:《中国美术馆参观感想》
中国美术馆参观感想
由于23、24两天学校开运动会,没有时间和老师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我只有自己在26号周二的一大早十分困乏的坐上了公交车。而当我站在那金碧辉煌的楼宇前,身心上的困乏却出乎意料地被一种妙不可言的崇敬代替。我想,那是由于它黄色琉璃瓦大屋顶下散发的无穷吸引力吧!它是一座仿古阁楼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建筑,气势恢宏而不失典雅风情,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地位。
踏上一层层仿佛白玉砌成的台阶,穿越气派隆重的大门,便置身于弥漫着幽雅气息的前厅。可能是因为我时间赶得比较巧吧,今天正好有三个作品展:一个是吴冠中弟子王秦生的作品展,一个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美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
名为“古韵新风—王秦生艺术作品展”的这次画展收录了王秦生用油画手法创作兼具传统形式结构和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油画精品二三十幅左右,据了解,所有作品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进入四号展厅你很容易发现王秦生先生的画作采用亚麻材料的画布,且尺寸大多在2米到4米之间。仅从形式上来看就给人一种大气的磅礴之感。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出,王秦生先生将中国画的笔、墨、点、线与油画中的色彩语言融合在一起,赋予古代山川新的意蕴。也就是说他用油画的手法和色彩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传做了既有传统心事和造型构造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山水油画,有一种自己独特的个性在里面。他用今日造型的新观念,发展古代大师的所思所想,将古代的大自然之貌赋予了新的意蕴和境界。
随着进入五号展厅,进入眼帘的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刚踏入门口,就让我猛然间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与王秦生先生作品的光从色彩上就有很大的不同,郭晓光先生的油画大多数是以更加多彩的颜色画出。大尺幅的画面,厚重的色块,构建了一种视觉的冲击,或许这就是他的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中的风景大多数并不是通常我们意识中已经形成的那种风景模块,或许更多的是他心中的风景。他在观察、感受、认识自然地基础上融入了对景物的理解和体验,然后再运用构图、造型、色调等方式,对艺术进行再创造。郭晓光先生的作品并不单单是一种作品,同时也是他自己的一种痛快淋漓的感情抒写,也许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某种特殊的酣畅与鲜活。也使得我在欣赏的时候不经意的感觉到一种情绪的释放和身心的轻松。
对于中国美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时间原因对于每件作品我只能大致看一下,不能细细品味,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开眼的。用任何文字来赞美这些画
作都不过分,也不会让我觉得肉麻——艺术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它就像文学一样,能为人开拓理性所不及的能量泉源。令我深受感动的是,画家捕捉到瞬息多变的生命力,并能将它腾跃于布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想必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能力、要继承的精神吧!
每一幅画作,每一个造型,每一类画风,每一种思想,都是画家心之花蕾的绽放,是深自灵魂的抒情、发自肺腑的感叹。重要的是,在作者的感情随笔流动成凝聚灵性的作品时,它对旁人的启迪也往往是不可估量的。我想,正是这些激起了我对艺术之路充满向往,期望着不远的一天可以有一个十分空闲的时间让我再次踏入这座艺术的殿堂,好好欣赏一下馆中的每一幅作品,努力看透每一幅作品背后的精神所在。
篇三:《艺术馆观后感》
艺术馆观后感
2014年7月15日我校开展了烟台中小学暑期“社会基地群〃实践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站:走进艺术殿堂——参观开发区艺术村。
上午九点半,我们便来到了来到展馆门前,只见门扁上写着几个大字——邹德忠美术艺术馆。这是著名作家季羡林老先生为邹德忠的馆名。一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邹德忠那苍劲有力的墨宝,一幅幅书法作品挂满了墙壁,令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通过讲解,我们得知邹德忠先生历经十年苦心经营,将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和部分藏书捐赠出来,建成了该馆,其奉献精神令我十分敬佩。参观期间,我观察到,除了邹德忠先生擅长的隶书外,还展出了其它风格的书法作品,如行书、草书等,风格迥异,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其它几个展厅,收藏着各式镌刻的印章,如东河治印、康若治印……此外,还有一间较大的藏砚室,收藏着文房四宝,弥足珍贵。
最后,我们参观了另一间展厅,其间陈列着水墨画油画、抽象画等二十余幅作品,一件件作品均价值不菲,令人们称赞不已。 我原本对汉字没有太多的认识和研究,觉得汉字只是有很长的历史,非常枯燥,但是当我看见了这些字画墨宝之后,它完全打破了我的想法。我终于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羊绒翔……”我突然发现原来字体是
那么美,那么亲切,仿佛这些字都活起来了,都用不同的方式和我打招呼。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练字,让它也在我的手中“飞翔”!
篇四:《现代国之宝艺术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观后感
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位于上海杨浦区,是一座的私人博物馆,以收藏中国传统木雕为主,博物馆的馆长屠杰用20余年的心血收藏而建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建筑采用欧式建筑,有点文艺复兴的味道,大门的罗马柱和拱门、窗户、阳台以乳白色的色调为主,典型的欧式设计元素。
国之宝艺术馆建筑面积约有一万多平方米,据馆内图文介绍,馆长本人是一位紫檀木雕刻绝活的传人,他的许多雕刻作品参加国内外高级别的国际艺术博览会获金、银奖等奖项百余项。他善于人物的雕刻,雕刻的栩栩如生、非常传神。这位雕刻家的作品创作多为宗教人物。由此联想到宗教与设计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源远流长,设计的原始动力就是来之宗教观念,人们在设计中体现了自然崇拜、物崇拜的概念,人物的形象设计,部落的图腾符号,村落的环境设计。从这些有宗教理念而带来的设计具有极强的意识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如果缺乏这种宗教的力量,这种创造力就可能大大地削弱。
在这个艺术馆中,还收藏了许多珍贵木材雕刻的床,例如黄花梨和酸枝木。床是家具的一个种类。从学习设计概论课程得知,家具的设计在中国古代就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就出现矮型家具,再到南北朝至唐代,矮型与高型的家具并存时代,最后到宋代至元明清,才是古代家具的成熟时期。这也是人的需求才促使设计的萌芽,家具的设计也是这样,人们的客观需求使人们的创造意识萌芽,不断的改良,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成列的酸枝木床,在床上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如石榴、桃子、蝙蝠、牡丹,都是寓表多子和幸福的含义,表明人们的心理和设计关联密切。人类设计活动必然处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之中,环境与设计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生态系统”。这一设计系统涉及人、产品、环境三个要素。就上述的床为例,人指的是床的设计者,产品就是床,环境指的是设计者所处当时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
仔细观察床上的木雕作品,体现了古雅精丽、简练质朴的艺术风格,饱含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浸润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木雕作为我国古建筑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手法,被广泛用于房屋的梁柱、门楣、屏风、窗格等。木雕图案巧妙运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题材,通过借喻、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构成。虽然经过数千年的承传,可为现代设计中采用木雕艺术提供极强的借鉴性。木雕上的景物形象能表现生活情感、志向、抒发人的情趣,可表达一种意愿、理想与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木雕工艺如其它雕塑艺术品一样,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均可获得完美的视觉享受。{中华艺术馆观后感}.{中华艺术馆观后感}.
艺术馆中还有许多人物的雕刻作品,有济公百态、孔子像、关羽像,还有一些现代艺术的雕刻作品,如少女之春和旺牛。木雕本身出神入化的雕刻工艺及丰富多彩的内涵能为这个艺术馆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灵活的设计张力和伸缩性。不难看出这位雕刻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偏爱。
同样,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不是为少数个人服务的,就像我刚刚走上服装设计行业的初学者,也深深的被这种美所吸引,正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设计是为大众服务,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
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这些木雕作品也正是体现了莫里斯的设计理念。
这次国之宝艺术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而且懂得了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更加深刻的了解设计概论课程对一个从事设计行业初学者的重要性,也更激起我学好服装设计课程的信心。
篇五:《《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014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毛泽东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毛泽东雕像,将毛泽东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华艺术馆观后感}.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
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出来木艺展厅的对面是商邑翼翼展厅,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该厅展示内容主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
除了展厅里面,在博物馆的公共区域也随处可见一些展品,路过三楼的公共区域我们还参观了宋代石雕艺术,有辅以武士、四神、妇人启门等,展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墓碑雕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那些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使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
来到四层后我被名为“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的展厅所深深吸引,展厅里面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的展示,这些礼品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中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受礼厅出来再往里走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展厅,这里的雕刻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透露出原始朴拙的生命和自然之美。我深深的觉得非洲雕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与非洲传统宗教、道德伦理、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工具,反映了非洲人朴素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这些石像、青铜被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
带着对石像和青铜器的那种质朴的感怀,我们进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这里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简直美不胜收。
最后,真的很感谢这次活动的举办,让我们更了解国家的历史。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在此我只想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豪。同时希望能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但是,这可能也将成为此次活动中唯一的缺憾,因为这里太大了,大家不得不拖带着还没参观完就已经疲惫的双脚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我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带着感慨和意犹未尽期待着再一次回到这里,去感受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的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去领会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XXX 2014年03月27日
篇六:《宋雨桂艺术馆观后感》{中华艺术馆观后感}.
宋雨桂艺术馆观后感
宋雨桂,号雨鬼。1940年出生,山东临邑人。自幼随母习画,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
毕业。作品《苏醒》获1984年全国美展银牌奖。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水墨艺术研究
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主席,辽宁省美术馆馆长。 宋雨桂艺术馆是辽宁首个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宋雨桂艺术馆以宣传展示
和研究宋雨桂先生的水墨艺术作品为主要功能
宋雨桂先生一生收藏了无数艺术品,创作了无数幅水墨画,其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
翼才曾经这样评价过《春祭》:“汪洋姿肆,纵横万里,一任天然,毫无雕饰,同时又是笔精
墨妙,至美入微。一宗独特的野性美使宋雨桂独立画坛。”美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力文这样评
价《故乡恋》:“到底这写山水画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我如此感动?我个人觉得他的山水画
就是一首一首的诗······”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艺术品,这次让我学到了很多。
篇七:《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 ——有感
此次我们所前往的,是位于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建馆以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各种展览115个。其中有的是反映馆藏特色,如“明清书法展”、 “丝织刺绣印染工艺展”等;有的是反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成就,如“文物博物馆10年成就展”、“刘靖基捐献书画展”等;有的是各省市博物馆来沪展出的珍藏文物展览,如“敦煌艺术展”、“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等。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已对公众免费开放,此消息一出更受到了身处世界各地中外旅客的一致追捧,造福了大众,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次所展出的,时间是从2011-07-22 至 2011-11-06,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为主题,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的展会。这次参观并没有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参观,而是以5—6人为小组的形式进行参观的,让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参观,自由安排。 主题——毛利人的世界。展品将毛利人日常的狩猎、捕钓、编织、雕刻技艺,以及和他们戚戚相关的神圣仪式直观地演绎给观众。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传统毛利工艺加工制作的武器、吊坠、神器等物品外,也有毛利人与西方人接触以后利用他们带来的新资源。如金属等,制作的物品。毛利艺术是活着的艺术,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在适应历史潮流中不断演进、变化。在今天,新西兰人仍然对毛利文化与社会习俗存有敬意,可见毛利文化与我们当今社会的民族文化之间还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一进入青铜馆,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 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来到二楼,位处二楼的是中国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是上海博物馆
知名的收藏特色之一,馆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成熟的青瓷,还有人们熟知的唐三彩竞相争艳,给人以美的享受。暂得楼陶瓷馆展出的是从晋唐至清末的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尤其是那成对陶瓷佳品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接着我们来到三楼,三楼的展馆是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