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活化石有哪些动物植物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珍稀植物活化石》

教案

第二篇:《十大动植物活化石》

十大动植物活化石

2.2 大蜥蜴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龙时代唯一存活下来的一种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但由于全球持续变暖,这种被称为新西兰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后可能因为缺少雌性无法繁衍而灭绝。

2.3 海百合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象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象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几亿年前,海洋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

2.4 猴迷树

猴迷树也被称之为“智利松”,是一种古针叶树.这种树长有怪异的带鳞片(实际上是树叶)树枝,树皮也非常与众不同,与爬行动物的皮肤类似。这种树长有怪异的带鳞片(实际上是树叶)树枝,树皮也非常与众不同,与爬行动物的皮肤类似。猴迷树质地坚硬,高度可达到130英尺(约合40米),直径最大可达到6英尺(约合1.8米)。{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2.5 腔棘鱼

腔棘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活化石。曾经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但是1938年开始被人类陆续发现踪影,从此腔棘鱼便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2.6 马尾

马尾,木贼属植物,马尾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植物,通过孢子繁育下一代而不是种子。 2.7 马蹄蟹

马蹄蟹(Horseshoe Crab)其实并非真正的螃蟹,而是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状尾巴。它们的祖先可追溯回寒武纪时期,但一直要到侏罗纪时期,才发展出马蹄的外型。虽然现今仍存有五种马蹄蟹,但从後白垩纪时期开始,它们就较不常见。

2.8 鸭嘴兽

鸭嘴兽是世界驰名的珍稀动物,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的尾巴扁而阔,前、后肢有蹼和爪,适于游泳和掘土。鸭嘴兽穴居在水边,以蠕虫、水生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 2.9 鹦鹉螺

鹦鹉螺,拉丁学名:Nautilus Pompiplius,英文名称:Ammonite,科属分类:头足纲、四鳃亚纲、鹦鹉螺目、属于软体动物及贝类动物。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们能够靠充气的壳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喷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风雨过后,海上风平浪静的夜晚,鹦鹉螺惬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贝壳向上,壳口向下,头及腕完全舒展。这类动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为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2.10 麝雉

麝雉,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长有羽冠。成鸟体长约22英寸(56厘米)。上体羽毛呈咖啡色,稍杂有白斑。下体和羽冠均呈淡红褐色。脸部裸出的皮肤呈蓝色。麝雉的每个翅膀上生来都长有两只爪子,用于攀登,三周后,这两只爪子消失。麝雉嗉囊极大,分为两部分,用于贮存和消化海芋属植物有弹性的叶子,那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由于麝雉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才称作麝雉(stinkbird)。

第三篇:《世界上的动植物活化石》

{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世界上的动植物活化石

世界上的动植物活化石

活化石是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并仍然是现存的种类。在生境不变,成活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代的其它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活化石”的动物有:大熊猫、中华鲟等。 大熊猫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在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的发展到了它们种群的鼎盛时期。和它同时代的动物,由于地质与气候的强烈簸动基本上都灭绝了,如剑齿象、剑齿虎都变成了化石,而大熊猫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主要因为它们在环境的变化中改变着自己,所以才没有从生物圈的链条上消失,从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动物活化石.

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银杏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银杉 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万年前,地球覆盖着大量冰川,但欧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珙桐 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香果树 香果树特产中国,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幸存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称。最初发现于湖北西部宜昌地区海拔670~1340米的森林中。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中,把香果树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香果树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及西南诸省。为中国亚热带中山或低山地区的落叶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伴生树种,分布范围虽然较广,但多零散生长。

水松 水松是冰川世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前往考察,将水松林誉为“植物活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成片水松林。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我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拉蒂迈鱼 又称矛尾鱼,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一种活化石。拉蒂迈鱼的发现,立刻轰动了科学界。因为总鳍鱼类分两支,一是骨鳞鱼类,一是空棘鱼类,而骨鳞鱼类的成员当时被认为与“从水到陆”有关。此前,人们只知道总鳍鱼类的化石代表,从未见过现生标本,而今却突然冒出了原被认为早在距今1亿2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就已绝灭了的空棘鱼类的现生代表——活化石,怎不教人心情激动!

白鳍豚 白鳍豚属[的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稀少且为中国特有,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余公里的江段内。白鳍豚——全世界仅在中国发现,生活在长江,淡水豚类,体背淡灰色、腹白色、鳍白色,古老的活化石,从数量上说比大熊猫还珍贵。

鳄鱼 鳄鱼属于恐龙家族。大约在1.4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恐龙 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逐渐灭绝,只有鳄鱼顽强地坚持繁衍至今,但它历经劫难也使原来的23个品种中的15个绝迹,只有少数几个品种幸存下来。所以,科学家也称它为活化石。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有力。

鸭嘴兽 鸭嘴兽是生活到现今的上古类动物中仅存的三种动物之一。鸭嘴兽是世界驰名的珍稀动物。它的尾巴扁而阔,前、后肢有蹼和爪,适于游泳和掘土。鸭嘴兽穴居在水边,以蠕虫、水生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由于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澳大利亚政府己制定保护法规。

鹦鹉螺 鹦鹉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I类保育动物。属于古老的软体动物,已有上亿年的生活史,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研究动物进化上有很高价值。目前世界上仅残存四种。鹦鹉螺现有的种类不多,但化石的种类多达2500种。这些在古生代高度繁荣的种群,构成了重要的地层指标。地质学家利用这些存在于不同地址年代的化石,可以研究与之相关的动物演化、能源矿产和环境变化,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数据。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鲎起源甚早,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

腔棘鱼 腔棘鱼4.1亿年前从化石记录上消失—1938年有人在南非海岸抓到了一条。1999年,第二条腔棘鱼在印度尼西亚水域被发现。在1938年以前,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腔棘鱼早在8000万年前便已经灭绝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发现了活着的腔棘鱼。从此,腔棘鱼便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蟑螂 你知道蟑螂有多长的历史吗?蟑螂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5000万年!蟑螂刚出现时,正是地球古生代的石炭纪,当时连恐龙都没有出现。算得上是人类前辈的前辈了,而且变异微弱,生命力极顽强,被称为“昆虫活化石”。与其他昆虫源起于泥盆纪,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由于其具有极高的食、药用和观赏价值,曾经在一些地方遭到大量非法捕杀,加之栖息地丧失和减少,野生大鲵数量锐减。加之适宜大鲵栖息的环境遭到破坏或减少,几乎濒临灭绝。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负鼠 作为北美惟一的有袋动物,负鼠成了我们所知的进化最近的有袋动物,这似乎让它们不够格列入此名单中。但作为活化石的称谓,负鼠具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它们保留有最早的有袋动物的许多特征,因此熊成了它们的近亲。最奇怪之处是,负鼠会“装死”。当感受到重大威胁时,它们会表现出这种无意识反应。此动物迫使自己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几小时都不能清醒过来,并发出难闻的气味,以阻止掠食者捕获它们。

{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霍加狓 霍加狓之所以列为活化石主要是因为它具能证明其它动物不存在的特征。霍加狓是刚果雨林中独特的动物,模样介于斑马和驴子之间,但其实是长颈鹿最亲近的亲戚。它有着长颈鹿一样的长脖子―――所以有时人们也把它叫做森林中的长颈鹿,可它的后部又长着像斑马一样的条纹。霍加狓和长颈鹿还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它们的舌头都很长,霍加狓还能利用舌头为自己清理眼部和耳朵。但和长颈鹿比起来,它的脖子显得短了很多。

七鳃鳗 七鳃鳗化石将地球上的动物历史追溯到了3.6亿年前。七鳃鳗最引人之处是它持有最原始脊椎动物的特征,说明其存在很早。其特征如此完美以至于它们能逃过4次重大的灭绝事件,得以幸存至今。它们是惟一保留着无下巴的2种脊椎动物中的一种。它们从来没有进化出鳍、鳞、真正的牙齿和肢体。现在的七鳃鳗只是比数亿年前的同类稍微长一些,而其它特征都很相似。

鳄蜥 鳄蜥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古老爬行类动物,属我国特有、分布区狭窄、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鳄蜥是全世界蜥蜴中最特别的一种,虽然长着蜥蜴的脑袋,却有着像极鳄鱼的身体和尾巴。它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距今已超过1.9亿年,有

“爬行动物中的熊猫”之称,并因此被誉为“活化石”。

本资料 中文名:珙桐 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别名: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 科属: 珙桐属 珙桐科,全科也只此一种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现状介绍 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 保护价值 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惜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生境状况 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贵州的梵净山、湖北的神农架、四川的峨嵋山等处都有生长,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这也是目前发现的珙桐最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云南东北部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 生物习性 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形态特征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 此树为落叶乔木,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大苞片,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月,果熟期10月。 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苞片,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4~5月间,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苞片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 同生植物 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Rehd.et Wils.、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峨眉黄肉楠 Actinodaphne omeiensis (Liou) Allen.、粗穗柯 Lithocarpus elegans (Bl.) Soepadmo.、包槲柯 L.cleistocarpus Rehd.et Wils.、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香港大头茶 Gordonia axillaris (Roxb.et Ker.) Dietr.、天师栗 Aesculus wilsonii Rehd.、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黑毛四照花 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Pojark.) Fang等。 种植要点 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cm~5cm深的沟内。 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月~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 播种繁殖 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至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 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 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 3.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

二、播种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至15厘米,宽5至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至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 三、幼苗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至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至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至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最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 无性繁殖 扦插 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长15至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活化石有哪些动物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