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的时代产物,马克思主义有其最为深刻的一面。一直听说马克思主义,但是却一直没有系统地去学习它,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这种哲学的思想,去领略哲学的美妙与睿智。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通读了《苏菲的世界》,徜徉在哲学的海洋之中,我感受颇深!

哲学向来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一门科学,没有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很难深入地去理解,而对于刚刚触摸到哲学的大门的人来说,哲学则显得更加陌生和艰涩。《苏菲的世界》俨然就是一部哲学的史诗,为初学哲学的人指明了方向,打开了大门!

《苏菲的世界》由小女孩苏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神秘导师的指导下从开始的彷徨和茫然开始思索。与此同时,书中又提及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把本来较为难懂的哲学思想蕴含在故事之中,既让人易于接受,又在不知道不觉之中接受了这种哲学的思想,让自己得到升华。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

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唯物主义坚持“我在故我思”,而作为唯心主义黑格尔则认为“我思故我在”。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物质是现实存在的,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作为一本哲学的史诗,《苏菲的世界》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思想。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样子的一本书,似乎集成了西方整个社会文明的思想,对我们的启发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以前一直认为哲学是如此的艰涩难懂,而实际上很多的关于哲学的书籍也确实使用了十分难懂的语言。《苏菲的世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讲本来十分抽象的哲学思想贯穿于生活之中,让我们随着主人公苏菲对一个个问题的追寻和探讨,一步步走进哲学。这本书让我对哲学有个较大的改观,哲学之所以难懂在于其抽象性和深刻性,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不断认识世界的重要学科。

书中有萨特的这样一句话:“所谓哲学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的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可见,哲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哲学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够,作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应该主动去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加深对于哲学的理解,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带着趣味讲哲学的好书,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但是哲学的思想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地改变和进步,所以我不会终结对于哲学的学习,《苏菲的世界》只是一个开始,我将继续探讨学习,走进哲学的世界!

书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马”和“马的名称”怎样论述,如何用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理论分析?

答: 1)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都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有些特质是所有马儿都具备的,而这些特质就使得我们可以认得出它们是马。他认为,马都是一样的,而个别的马则是“流动”的,因为它会老、会瘸,时间到了甚至会死,但是“马的名称”即“马的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2)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形式”与“质料”的差别。他认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马,这些马并非完全相同,但也

有一些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之处就是“马的名称”即“马的形式”,至于每匹马与其他马不同之处就是它的“质料”。

3)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是先先有物质的存在才会有物质的概念,物质的概念是人们的意识对于物质的一种认识的表现。因此柏拉图说的,世间是先有“马”的理型然后才有感官世界里所有的马匹,是错误的。应该是有了“马”这种具体的物质的客观存在,才会有“马的名称”这种主观的意识的出现。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读《苏菲的世界》之心得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

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第三篇:《《苏菲的世界》感想》

《苏菲的世界》感想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们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 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不小,具体讲没有什么,感觉这本书很奇特。一方面,书的内容新,有吸引力,将哲学讲的浅显易懂,使哲学平常化,一般人都能理解.况且不是一般的理解,是深入经常读这些书,感觉会培养一个人的修养,会超越现代社会之上.会使人的追求和思想上升到一定的层次,会让人回到幻想的时代,另外,哲学使人擅辩,确实有这种体会,感觉这本书不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不懂,也不好理解,对任何现存的事物都画上一个问号。对于一般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一只兔子,兔毛丛生,毛的下面是虱子,人是虱子吧。那是人吧,他们都生存在毛从里,没有人想知道外面是什么东东,没有人提出问题,他们惯于习惯,守护规则,只有小虱子,很不自量力,不自量力,努力的往上爬,但是又有大部分的虱子爬到了一半落了下去,只有少数的几个,迷茫之中探索,探索之中又不失理想,这样他们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就这几个,改变着世俗,陈规,创造着这世界,默默无闻,流芳后世。

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而当我和苏菲一起读到那封信的时候,也开始了哲学和历史的旅行。我和索菲一起认识了苏格拉底、伯拉图、史诺宾沙,一起走近了中世纪的欧洲战场、16世纪的文艺复兴。

以前我一直都以为哲学是遥不可及的,是与我们普通而又“世俗”的生活没有交叉点的,而当我读了《苏菲的世界》后才发现原来哲学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茫然过——我存在吗?还是我只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 “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就像苏菲在书中也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思,故我在。这本书真正让我切身感受到: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读完全书我再次思考起那两个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正如欧洲的历史一样,人类和世界都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世界随着人类进步,人类也随着世界而改变。文明从无到有到发达,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发现,我已经开始用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认识所发生的一切。我的哲学课也会和苏菲一样,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维、人类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继续下去。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这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茫然走向智慧、由困惑走向觉悟,挂起了一盏明灯。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在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每个人都有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苏菲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世界也去也将改变我的一生。

第四篇:《《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整本《苏菲的世界》,说实话在读的过程中我都是很纠结的,读哲学书都挺累人的,但是和其他哲学著作比起来(例如我一次去图书馆时随手翻开的一本哲学书,看了几百个字以后我就连忙把它放回去了)这本书把西方哲学史融入到小说中去,使大众更容易接受。我们也可以得到了很多书上说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你会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 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接着你

又会接触到例外一些明信片,那是一张张需要苏菲代转席德明信片,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你会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这是你就会不知不觉和庄子有同样的感慨——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我想这也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完全书,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是当成是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第五篇:《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教科书,笔者以一个奇妙的故事为背景,通过苏菲与艾伯特之间的书信来往和交流向读者展开了一部哲学史,同时向我们讲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苏菲因为某一天收到神秘来信而展开了她的哲学之旅。信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是谁”和“世界从哪里来”一直萦绕在她心头久久不去,正是由于她的好奇心才使得故事得以继续发展。读到此处,我总是感到羞愧不已,或许我已经不再有一颗好奇心了,当我面对此类问题却是觉得无厘头,反应一如苏菲的母亲和好友,与苏菲的求知欲形成鲜明的对比。

伴随着苏菲的思索,一封又一封书信以各种神秘的形式寄往她家里,她总是迫不及待的去阅读书信,思索一个又一个哲学问题,读者可以跟随苏菲的思路一同探索哲学史。我们在这些历史中感喟过往的哲学家的智慧,同时也感慨他们犯下的种种荒谬的错误。看到教会对科学家的迫害,不免感到惊悚,只不过是观点的不同就遭到杀戮。我们会批判那样的社会,谩骂前人的无知。可是恰如书中一句话所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善恶乃是人类历史中不时交织在一起的两股线。唯有通过前人的错误,我们才能一步步修正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会觉得前人的“地心说”何其荒谬,可是我们没有资格去批判他们,他们是通过大自然的现象而得出的结论,只是没有看到其本质原因,而我们却是一味地接受前人几百年来辛辛苦苦探索出来的真理,完全没有思索。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好思的精神,吸取他们的教训。

书中艾伯特向苏菲讲述了一个锁在房子里的人的故事,那个对墙壁上的影子产生疑惑的人,挣脱束缚,跳出房子获得

了另一片天地。现实中,我们就是那群困在房子里的人。历史长河中,来来往往的人,活着然后死了,一辈子安于现状不图改变,碌碌无为,这些人就是一直困在房子里的人,整日靠影子的表演度过的人。而那些勇于改变自己,改变现实的人就是那个跳出房子的人。读到这个故事,也许我们会觉得荒谬,那些人怎么那么笨,那么无知,心生鄙视之感。可是,反思自身,我们不是也干着同样的事情吗?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填报志愿时根据什么好找工作之类的原因而选择专业,我们选择长辈给我们铺好的道路,如同一个木偶上演着一出滑稽的戏剧。

当苏菲一步一步地探索哲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莫名其妙的收到卡片、信要求苏菲代转给一位名叫席德的女生,或者遇到各种卡通人物,神话人物说着祝贺席德生日快乐,还有阻扰她与艾伯特的谈话,种种现象使她感到困扰,最终通过与艾伯特的交谈,才明白自己与艾伯特是一位少校为了祝贺他的席德生日而想象出来的人。当苏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一步步发展,席德也在同期阅读着自己与艾伯特的故事。苏菲与艾伯特想方设法摆脱少校的控制,并通过苏菲的生日宴会展开计划。最后,在二人的努力下,他们摆脱了少校的控制。在书中最后一节中,席德与她的少校父亲在看星星,苏菲的骚扰也无法让他们发现自己与艾伯特。读到最后,我着实佩服苏菲与艾伯特的勇气与智慧,通过各种办法转移少校的注意力而成功摆脱其束缚。{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书中虚实交错,让人恍惚,最后一幕让我思索,仿佛自己也成为他人想象中的人物,依稀中有点明白庄周梦蝶的含义。仿佛昨天的记忆都是虚幻,浮生若梦的感觉顿生。

通过苏菲的世界,我对于哲学的了解并没有增加多少,也许通过它我知道了几个哲学家的名字,但是对他们的哲学思想可能不太清楚。毕竟我不是对哲学感兴趣

也没有细细研究过,自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完全了解的。不过通过苏菲的世界,我在哲学史的海洋中遨游,看一个个哲学家探索着哲学,阅读过程何其美好。我也想象他们一样对一样事物一直坚持,一生为其付出精力。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让我震撼,哲学家们前赴后继,为我们更新着新的知识。我庆幸我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最后章节,我能够理解艾伯特为苏菲讲述的马克思主义。 我记得书中有一句话——成为哲学家的首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