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1000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世界贸易的发展

——《全球通史》读后感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全球通史》作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考察了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向世人展现出历史的全貌。读罢此书,无论是书中涉及的哪个方面都让我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仅就世界贸易的发展浅谈我的感受: 西方凭借着一场技术革命战胜了同时代的所有其他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覆盖了全世界的社会。西方人的革命性发明是以“海洋”代替“草原”,作为全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西方首先以帆船,然后通过轮船跨越海

洋,统一了整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其中包括美洲大陆。 ——A.J.汤因比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扩张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而经济扩张更作为最直接的力量推动者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现代化进程。本书将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葡萄牙和西班牙

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却将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甚至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然而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而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 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然而就在葡萄牙努力大同东方商路时,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其紧紧地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由此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他们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转身购买国外昂贵的商品,久而久之,国内的工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人们却还沉迷于消费。 至此,两个强国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

荷兰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使荷兰依靠商业贸易积累了财富、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面对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荷兰人的祖先不仅仅是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随后荷兰人又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股票交易所和银行,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英国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 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同时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使英国走出了成为大国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

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随后虽然经历朝代变更、政治内战,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为了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几乎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随着一项项发明问世,英国也将专利引入经济生活,因此招揽了无数精明的发明人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岁月变迁,斗转星移。一些国家走向没落,一些国家日益崛起。但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早期的陆上贸易还是西欧盛行的海上贸易都无疑是成就某个时期经济霸主的直接力量。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日趋紧密。而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更能看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全过程。从中也能得到如下启示:

一、 推动世界一体化

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对世界产生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产生的影响,是因为国际贸易有利益的驱动而能够持续。持续的国际贸易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方的香料和瓷器被运到了欧洲,而欧洲的工业品则来到了东方,更重要的是,欧洲的文化也伴随着贸易者来到东方。对外贸易使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但却不必然会使世界变好。但是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只是一种工具,

它无所谓好坏,只是看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国际贸易这个强有力的工具,通过促进国与国正当贸易的进行,从而改变两国人民的生活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

二、国际贸易有助于文化传播

国际贸易以利益为纽带使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了更加频繁接触的可能性,因而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器物文明,国家制度等等东西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国际贸易有助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类贸易的交易对象是生产技术,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贸易。通过技术贸易,人类的创造得到了传播。于是,一项技术通过贸易得到了传播,进而造福全世界。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各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进行着碰撞和交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增进了了解。

四、国际贸易有助于防止战争。

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越高,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额越大,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就越强烈。所以我认为贸易使国与国彼此依靠,而不是彼此敌对。当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之中,经常会出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但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依靠越来越紧密。这种彼此依存的关系,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这种互相依靠,互利共赢的关系中,任何一方的损失也将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的客观性也让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在为

第二篇:《全球通史 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节选)

科学革命

回顾历史,似乎科学革命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意义更大,农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文明,但是在前进了这一大步之后农业就再也没有做出其进一步的贡献。而科学则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不停地稳步前进,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19世纪的欧洲正是凭借着科学及与其相关的技术,才使得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在西方,科学成为一般社会的组织部分,哲学、科学家实现了其与匠人的联合并与之相互促进,正是这种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这种结合的现象出现在西方,原因之一是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与工匠和学者的结合密切相关的是劳动与思想的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加强了他们与学者之间的联系,而双方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成长导致了技术上的进步,而技术反过来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又受到科学前进的刺激。

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进步首先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包括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18世纪晚期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蒸汽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世纪前半期进步最多的一门科学是化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化学与纺织业密切相关,而纺织业在此数十年间经历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就像牛顿因为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达尔文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

在19世纪结束时科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引发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建立世界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工业革命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统治基础。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主要是因为海外扩张后商业革命的发展。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其次是贸易增长,16世纪到17世纪的商业革命是生机勃勃、富有扩张性的,资本家在其不断要求利润的运动中,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样资本家多方面的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促进了欧洲世界霸权的建立。

工业革命首先始于英国,说明19世纪时英国对世界事务起首要作用。英国不仅在商业上超过法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采煤业和炼铁业中也领先于其他国家,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此外他们还集中了许多企业家人才。圈地运动也为社会提供了充裕的流动廉价劳动力。

1770年–1870年是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纺织业、煤铁生产业、

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都有显著发展,它们的发展使世界统一起来,使欧洲队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第二阶段是1870年–1914年,1870年前后出现两个重要发展,科学开始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改善和应用,而且这两项发展也深远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是世界,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都相继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经以非凡的速度前进,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影响是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它在第一阶段中造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第二阶段中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表现在投资银行家方面),金融家开始在对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实业家,换言之,金融资本主义取代了工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使欧洲人口的增长成为可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19世纪后半期中,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大大上升,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和巨大的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渐渐地使西欧的下层阶级也得到利益。

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首先是早期帝国的欧化,1763年以前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他们的主要占有地是南北美洲,之后他们不仅仅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而且使南北美洲彻底欧化了。另一影响是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拥有大片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因此,欧洲的控制不仅扩展到其辽阔的帝国,也伸展到同样广阔的附属区域,而且投入的资本甚至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这些投资通过各种手段和政治、经济压力而得到保护。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全球规模发挥作用。

政治革命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同经济革命一样,政治革命以17世纪的英国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在20世纪时则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扩展的情况相同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新的阶级,新阶级有着新的利益,有着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

中世纪初期,在西欧可发现三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组成军事贵族阶层的贵族、构成教会和知识界显贵集团的教士、从事劳动以供养以上两个上层阶级的农民,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社会等级由于城市资产阶级的出现而开始改变。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驱使,资产阶级与民族君主政体结成了相互有利的联盟,直到后来前者为了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日益增加的赋税,摆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而不得不转身反对国王。随着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人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于是他们发展起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并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工人阶级不仅提倡政

治改革,同时还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赋予欧洲政治革命动力的不仅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还有一种到各个阶级并能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这三种主义是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激励着欧洲各民族越来越多的阶层行动起来,并赋予这些阶层以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推动力和凝聚力。这样,政治革命与科学革命、经济革命一起对欧洲统治世界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革命又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内战阶段(1642年–1645年),清教徒分裂为温和派和激进派的斗争(1645年–1649年),克伦威尔统治时期(1649年–1660年),王政复辟时期(1660年–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第五阶段的到来。从世界的观点来看,英国革命实质上是一场中产阶级的革命,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紧随着英国革命后,欧洲政治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于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基本上将过去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有在他们这个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出现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他们发展一系列的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在经济领域事物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主义—-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的发展;宗教方面则是消灭宗教狂热和不宽容;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词语是“社会契约”。这些口号颠覆了传统制度和习俗,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构成了一个挑战。

18世纪的美国革命基本上就是起因于英国的帝国权力和北美的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互冲突的要求。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革命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欧洲人普遍认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于是美国也就成了自由和机会的象征,并作为一块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新大陆而备受羡慕。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蛰伏着的民众已充分觉醒,以往长期居于舞台两侧的“人民”此时开始大踏步的走到舞台前方,并一直留在那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民族主义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但在19世纪中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之后却变得越来越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由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解决方案使得一些民族的数百万人或陷于分裂,或遭受外族统治,所以此后民族主义强烈的表现出来,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之后的几十年间民族主义则又开始使欧洲海外殖民地诸从属民族的亿万人民觉醒并行动起来。

自由主义是欧洲第二个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其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它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着密切关系,它实际上仍是一种中产阶级的运动。在英国革命时期,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的提出来并被付诸实践,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

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后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的进展而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人权法案》保证了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法国革命则要比美国革命显得更进步,《人权宣言》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经典,因为它以响亮的措辞宣布了个人自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美国、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都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它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但却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到19世纪末,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主义发展起来,它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于是欧洲各国纷纷采纳了种种社会改革方案。民主自由主义的一些改革(如老年养老金、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发等)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标志的福利国家的前奏。

社会主义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集体福利。自由主义声称社会是自然法则的产物,否认通过立法人为地增进人类幸福的可能性,而社会主义则认为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能够决定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和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个人和自由放任主义。

第三篇:《全球通史 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带来的几点思考{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文秋莲 新闻111 1109010128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给我上了一堂有趣的历史课,由此引发了我许多不一样的思考。

一、中国为什么存在城管这种独特的生物?

正如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述,中国历史更替几千年,基本更替的原因从来没有过变化。

一开始,新王朝的口号永远都是均田地,共财富,也确实这么做的。土地被均分给农民,财富重新洗牌,朝廷统一征土地税人头税以充财政开支;之后,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奋,或者依仗朝廷里有人,兼并了其他人的人土地,若干时间过后,依仗土地带来的财富,继续兼并土地,买通政治,获得其他产出财富的资源。

这个过程经历几十几百年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但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朝廷的征税却因为兼并税收减少,富者可以通过政治或其他原因避税,原来的100个有产者成为了1个有产者加99个无产者,那剩下的有产者无论如何不会交之前同样的税收,而国家官僚体系在没有约束下,总是以膨胀的姿态发展,帝国财政入不敷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国家对无产者加重税负,而无产者的财富正在减少。当临界点到达,农民起义就来了,之后又是这个国家末代王朝老套的情节,一年之内上百次的农民起义,均田地共财富的口号,诸侯镇压,游牧民族入侵,2000年的历史重写了无数遍的情节。

所以,中心就只有一个——税收。

世界历史从农业时代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中心都是财富,也就是剩余价值。这也是每一次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中心。中国社会也如此。

所以,中国城管的存在,不是维护市容,而是维护税收。

这个国家当今的几乎全部税收是间接税收,也就是向企业征税,回到消费者头上。如果允许街头小贩的无限增长,就会严重打击店铺的经济,而国家问店铺收取的大量地税营业税等无处收取,这个结果会导致跳过之前的所有过程,直接到末代王朝模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1000全球通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