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瓶子草怎么养 瓶子草属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瓶子草的繁殖与栽培》

瓶子草的繁殖与栽培

一、瓶子草的形态和奇特的传粉方式

瓶子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匍匐,须根。叶常绿,瓶状并带有顶盖,基生成莲座状丛,每一张瓶状叶就是一个捕虫器。叶具倒向毛,可防止陷 入瓶内的昆虫逃逸。此外,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叶片,这种叶片无捕虫囊,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瓶子草为两性花,花茎从叶基部抽出,花单生,为 疏松的总状花序,花葶直立,下垂,紫或绿紫色,花较大,花朵造型奇特,花蕊由1盔状柱头、3~5室的子房和50~80条雄蕊组成,花黄绿色或深红色,花萼 5片,位于花瓣的下方。果实为蒴果,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

瓶子草的花朵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精密的构造能提高异花授粉几率。花朵呈五个顶点的倒伞状构造,上方着生五片红色或黄色的花瓣,柱头位于倒伞状构 造上接近五个顶点的地方,因此这个倒伞状构造可以盛住从雄蕊掉落的花粉。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采蜜的时候,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 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蜜蜂不免会沾到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蜜蜂造访下一朵花经过柱头 时,就把前一朵花的花粉沾在上面了。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造成自花授粉。

二、瓶子草属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介绍

第一苗木网

1 瓶子草属的原生种介绍

(1)阿拉巴马瓶子草(Sarracenla alabamensis)

叶直立,长漏斗状,长可达50cm,边缘有狭翅:捕虫囊口缘波浪状,光滑,外壁绿色有红色脉纹和斑点;花序稍高于叶片,花浅红色,有草霉味:花期4~5月。仅产美国的阿拉巴马州。

(2)翅状瓶子草(S.alata)

叶直立,长漏斗状,长可达80cm,基部成翅状,绿色,口盖三角状卵形,绿色;秋冬长出的剑形叶只有瓶状叶2/3的长度:花序可长达75cm,花黄色或绿黄色,具霉臭味;花期约在3月中旬。分布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阿拉巴马州。

(3)黄瓶子草(S.flava)

叶两型,夏季长出的瓶状叶长漏斗状,长可达1m,黄绿色有深红色脉纹,开口喇叭状,边缘光滑,口盖大,近圆,黄绿色有深红色脉纹;秋冬长出的剑形叶无捕虫囊,长只有50cm,绿色或黄绿色,常带有深红色脉纹:花序不高于叶片;花期3N5月。原产美国南部各州。

(4)小花瓶子草(S.fonesii)

叶片较细长,直立,顶部微膨胀。花朵紫红色,花朵较小,有草霉香味,香味浓,花期4-6月。本种已十分稀少,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5)白瓶子草(S.leucophylla)

叶长筒状,长可达90cm,边缘有一狭翅,捕虫囊漏斗形,下部绿色,近开口处白色,有红色脉纹,口盖阔卵形,白色有红色脉纹;花序较叶短,花红色,稍带甜味;花期3-5月。原产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等地。

(6)小瓶子草(S.minor)

叶长筒状,长可达70cm,中部边缘有狭翅,绿色:口盖卵形下弯,仅留一狭窄开口,常呈深红色,花序从叶基抽出,高度较叶片为短,花黄绿色,无香味;花期3~5月。分布

于美国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生于低地泥炭沼地。

(7)山地瓶子草(S.oreophila)

叶两型,基生,捕虫叶长筒状,长可达75cm,漏斗状,黄绿色有红色脉纹,口盖卵圆形,斜立于开口之上:剑形叶镰刀状,长超过50cm,在秋季长出;花序一般与捕虫叶等长,花浅绿黄色至绿色,无香味,花期4~6月。分布于美国南部,生于沼泽中。

(8)鹦鹉瓶子草(S.psittacina)

植株矮小,莲座状,高5cm-30cm,叶单型,捕虫袋长漏斗状,绿色有浅红色纹,开口常下弯,口盖卵圆形,下弯成钩状,仅留下一个小的开口;花序高于叶片,长10cm~35cm,花红色,花期3~5月,分布于美国的佐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纳州。

(9)紫色瓶子草(S.purpurea)

叶单型,基生,全部有捕虫袋,叶短筒状,中部常膨大,口盖与开口垂直,边缘波状,紫红色:花序高出叶片,长约70cm,花黄绿色或红色;花期 3-5月。原产于北美洲的加拿大生于泥炭沼地中,现今亦见瑞士和爱尔兰等国。紫瓶子草是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省花。变种有南方紫色瓶子草 (S.purpurea var.venosa)

(10)红瓶子草(S.rubra)

叶基生,单生,捕虫袋长筒状,暗绿色,有浅红色纹,口盖卵形,斜立于瓶口之上,捕虫叶长约25cm。花序高出叶片,长约50cm,花黄色,有香甜味;花期4~5月。原产于美国的佐治亚州。{瓶子草怎么养}.

2 瓶子草的部分杂交品种介绍

(1)米切尔那瓶子草(S.Xmitchelliana)

由紫色瓶子草(S.purpurea)和白瓶子草(S.leucophylla)杂交而来。捕虫叶直立,高30cm~5Qcm,绿色有深红色网纹,花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花暗褐红色,非常漂亮。

(2)宫廷瓶子草(S.X courtii)

由紫色瓶子草(S.purpurea)和鹦鹉瓶子草(Spsittacme)杂交而来。小株较小型,具有深紫色的叶片,叶片多匍匐生长。

(3)卡氏瓶子草(S.Xcatesbaei)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杂交种,由紫色瓶子草(S.purpurea)和黄瓶子草(S.flava)杂交而来。生长势强,捕虫叶直立,高15cm~40cm,花瓣红灰色。{瓶子草怎么养}.

(4)摩尔瓶子草(S.Xmoorei)

黄瓶子草(S.flava)和白瓶子草(S.leucophylla)杂交而来。叶片花纹美观,花橙色。

三、瓶子草繁殖方法

瓶子草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1 分株繁殖:瓶子草在生长过程中,根状茎上有时会长出侧芽或生长点,当侧芽长到足够大时,可将其从母株上切离,切口涂抹百菌清等杀菌剂,然后上盆栽培,这些芽又会长出新的侧芽,开成具多片叶片的瓶子草。

2 扦插繁殖:可使用叶插或者根茎段扦插繁殖。叶插时,把叶子剪半从母株上剥下,带小部分茎段,切口涂抹百菌清等杀菌剂,斜插于洁净的基质 上,在21℃~30℃的温度下,约1个月后就能长出新芽、新叶和新根。采用根状茎播种时,可将根茎切成每段2.5cm,需带根,切口涂抹百菌清等杀菌剂, 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再在上面铺上湿水苔,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约1~2个月左右可长出新芽和新叶。

3 播种繁殖:瓶子草可自花授粉,也可通过昆虫进行异花授粉,一般花粉在花开后1周时活力最强。果实在授粉后3~5个月成熟。瓶子草的种子保存期限较长,可达3N5年,

但发芽时间也较长,需2~4个 月。其种子的萌发需要3~4周低温诱导过程,可将种子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放冰箱冷藏2~3个多月后取出,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再需约1个月发芽,第一片真叶就能长出小的瓶状结构,种子萌发后种植3~5年才能长到成熟开花。

4 组织培养:瓶子草的组织培养可以采用种子无菌播种形成的小苗茎尖为外植体,也可采用种植的瓶子草的嫩芽茎尖为外植物体,在接种前需对种子 和茎尖进行消毒,然后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其不定芽的诱导培养基可采用1/2MS+6-BA 2~3mg/L+NAA0.3mg/L;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可采用1/2MS+6-BA 1~2mg/L+NAA 0.1mg/L:壮苗培养基可采用1/4Ms+1 mg/L活性炭;生根培养基可采用1/4MS+IBA 0.5~1 mg/L+NAA 0.2mg/L+1mg/L活性炭。出瓶时要洗去根部的培养基,在保持通风和足够湿度的情况上,出瓶成活率可达85%以上。组织培养产出的幼苗3N4年才 能开花。

四、瓶子草的栽培

瓶子草属植物大部分产自北美洲温带空旷的沼泽湿地中,喜欢充足的光照,潮湿的土壤,不怕寒冷和较低的空气湿度,是一种较易栽培的食虫植物,适合于无温室或暖房的普通家居栽培,现已成为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的盆栽食虫植物。

1 栽培基质:瓶子草属植物的原生地主要是泥炭沼地和瘦脊的湿地,常年均处于湿润的状态。因此,人工栽植瓶子草,采用水苔的效果好,也可使用1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质。盆栽时可在其盆底垫一个水盘进行保水,休眠期将水盘移出,保持较干的状态,防止烂根。

在栽培用盆方面,由于瓶子草有少许水分浸泡能生长更好,因此,可选择一个半腰水的

第二篇:《种植太阳瓶子草 – 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中的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 – 食虫植物资料》

太阳瓶子草生长于潮湿、凉爽、云雾缭绕的桌山上,是一种喜凉怕热的食虫植物,可与高地猪笼草、捕虫堇、太阳瓶子草和眼镜蛇瓶子草一起种植,但太阳瓶子草、土瓶草和眼镜蛇瓶子草最好能提供更好的光照。太阳瓶子草对湿度还稍微有些敏感,空气湿度不可连续几天低于45%,不过室内的湿度基本都能满足要求。太阳瓶子草并不难于种植,只是生长比较缓慢,需要耐心才能出成果。

温度

太阳瓶子草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度,存活温度在2-34度之间,在夏季炎热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放在凉爽、通风处即可,比如通风的阳台或窗台,能够在有冷气的房间内隔着玻璃晒太阳则是最好不过了。另解太阳瓶子草和似瓶太阳瓶子草由于能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对温度的要求稍低一些,能忍受约37度的高温。

光照

太阳瓶子草是一种喜阳的食虫植物,但其实不需要直射光也能正常生长,应尽量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炎热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植物灯替代太阳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基质

太阳瓶子草多生长于桌山上贫瘠的土壤中,它们的根部比较发达,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主要喜欢疏松透水的基质。可使用泥炭、珍珠岩、赤玉土以1:1:1的比例混合,也可加入少量树皮、水苔或陶粒。可腰水管理,为防止基质表层滋生绿藻,可在表面铺一层薄薄的赤玉土等不腐烂的颗粒,避免下层的基质与光线接触。

病虫害防治

土瓶草基本不会发生虫害,需要注意的是,当青虫、地老虎等害虫在无食可吃时,都有可能会啃食植物的叶片,当发现叶片有被啃食过的痕迹时,应及时找找植株附近是否有这类害虫,并捕捉灭杀,也可使用广谱(通用型)杀虫剂进行灭杀,使用时将叶片喷湿即可,切忌大量喷施。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对植物也有一定的危害,应尽量使用手动杀灭的方法,当不得已需要使用时也应该在购买时询问清楚,购买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使用。

{瓶子草怎么养}.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夏季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在密闭、不通风且温度偏高时容易发生,应给食虫植物提供通风良好的环境,闷养时也应该定时进行通风。真菌易发时可每1-2周喷施一次广谱(通用型)杀菌剂进行预防。若真菌已经开始在基质、植株上滋生,则需要立即加强通风,去除病害部分,并使用一些治疗效果更好的杀菌剂,需要在购买时询问清楚,对症下药。

以上文字转自食虫植物网,本文章去除了原文中的图片。

第三篇:《认识太阳瓶子草 – 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中的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 食虫植物资料》

太阳瓶子草是一种知名度很高的食虫植物,它的捕虫瓶拥有简约而典雅的曲线,但在食虫植物玩家中,能收藏到太阳瓶子草的人不多。太阳瓶子草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食虫植物,拥有所有食虫植物中是最简单之一的捕虫器,其可能正处于进化为食虫植物的过程当中。太阳瓶子草分布于南美的圭亚那高原,绝大多数分布于该地区高耸壮观的平顶“桌山”上,相信这些“桌山”在迪士尼动画《飞屋环游记》中,给不少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与瓶子草属(Sarracenia)、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共同分类于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又称南美瓶子草。是多年生草本陷阱型食虫植物,本属的原生种目前有20多种,另由园艺家选育出园艺种三十多种。由于其原生地大都难以到达,且专程前往原生地对太阳瓶子草的考察较少,所以相信在原生地还有未被发现的品种。

原生地:

所有的太阳瓶子草都分布于南美洲,是委内瑞拉、圭亚那及巴西交界处的圭亚那高原的特有种。除了另解太阳瓶子草及似瓶太阳瓶子草分布于委内瑞拉以及巴西交界处(Gran Sabana)之外,其余都分布于数座高耸壮观的平顶“桌山”上。

这些桌山耸立于热带雨林中,为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基底岩外露,久经侵蚀,形成的坡陡顶平的蚀余山。桌山的边缘往往垂直高出周围数百米甚至一千多米,其顶部的气候与周围低地差异较大,形成特殊的相互分隔开的“生态岛”。桌山顶部的土壤非常贫瘠,大部分面积为寸草不生的岩石,然而充沛的降水仍然能维持一些小型动植物的生存,除太阳瓶子草外,桌山上还分布有大量的茅膏菜以及大量的积水凤梨等捕虫植物。

这些高达数百米的桌山,大都需要通过攀爬几乎垂直的岩壁才能上去,一些桌山上虽然已经开发直升机观光,但许多桌山还没有针对太阳瓶子草进行过探索,而近年来大量被描述定名的物种显示出,该地区应该仍有许多物种尚待发现。

一座名为特普伊山的桌山上还拥有世界上落差最高的瀑布,安赫尔瀑布从特普伊山顶的陡壁直泻而下,几乎未触及陡崖,落差达979.6米,大约是黄果树瀑布的12倍。瀑布分为两级,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形态特征:

太阳瓶子草为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莲座状丛生,有捕虫叶数个至10多个,根部比较粗壮。其叶片两侧融合在一起形成捕虫瓶,在捕虫瓶外部的靠中心一侧形成“翼”

,捕虫瓶外表面

通常光滑无毛,长度因品种而异,从小太阳瓶子草的几厘米长到艾俄那太阳瓶子草的50厘米不等。当老叶子不断枯萎,新叶会不断从莲座状中心生长,一些品种还能重叠生长,长成较高的直立型植株。在原生地,泰特太阳瓶子草能以这种方式长到4米高。

捕虫瓶有两种形态。在幼年期,捕虫瓶结构较为简单,成管状,有向两侧张开的唇口。成熟植株的捕虫瓶则线条更为流畅,捕虫瓶中下部分鼓胀,中部则收缩成“腰”,上部分则又扩大,开口斜开向莲座状中心,呈喇叭口状。一些品种的“喇叭口”则不明显,如似瓶太阳瓶子。捕虫瓶顶部下翻,呈“倒勺”状朝向瓶底,这个“倒勺”便是为了吸引猎物而分泌蜜露的部位,大部分品种的“倒勺”都比较小,一些则不明显,极少数品种的可达到瓶口大小,比如紫黑太阳瓶子草。大部分品种的瓶内充满“倒毛”,另一部分则为光滑的蜡质表面。其生长点周围新长出的分株早期也为幼年瓶,当生长条件变恶劣时,已经开始生长成熟瓶的植株也可能重新生长幼年瓶。

在捕虫瓶的部为液体,太阳瓶子草的瓶盖(倒勺)没有遮挡雨水的作用,当雨水灌满捕虫瓶时,会从捕虫瓶内侧的V型槽排出,一些品种甚至在翼上进化出一个小的开口排除多余的水。

太阳瓶子草的花序从莲座状中心长出,一般高于捕虫瓶,通常有花数朵。花绿色、白色或粉红色,花瓣4-6片,雄蕊10枚以上。子房有密毛,内含多数卵形细小种子,成熟时子房裂开。

食虫特性:

太阳瓶子草一般都被归类于食肉植物之中,但已知能分泌消化酶的仅有泰特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 tatei)、垂花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 nutans)、异端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 heterodoxa)、小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 minor)和艾俄那太阳瓶子草(Heliamphora ionasii)等品种都不能自行生成消化酶,而是依赖共生菌的消化酶来分解其猎物。不过,太阳瓶子草都能通过其捕虫瓶顶部的“倒勺”分泌的“蜜露”吸引猎物,陷落式捕虫瓶捕捉并杀死这些猎物,一些品种的捕虫瓶内壁长有指向瓶底的“倒毛”或者为光滑的蜡质,是陷阱型食虫植物的典型特征。

太阳瓶子草的食肉形态是因其原生地贫瘠所演化而来,食肉特型能提升植物本身吸收可得养份的能力。多数的太阳瓶子草以蚁类作为主要的猎物,泰特太阳瓶子草则因其构造的特异而能捕捉各种飞虫,并加以消化吸收其养份。

以上文字转自食虫植物网,本文章去除了原文中的图片。

第四篇:《认识瓶子草 – 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中的瓶子草属(Sarracenia) – 食虫植物资料》

瓶子草是一种拥有完美曲线和斑纹的食虫植物,挺拔多姿的捕虫瓶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它的捕虫机构相对简单,却非常有效,还能与猎物展开一场昆虫版的“死神来了”。

瓶子草属(Sarracenia)与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和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一样,都被分类于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瓶子草属植物可直接称为瓶子草,是一种中型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一些品种的捕虫瓶可高达1米。瓶子草共有9大原生种,它们分别是白瓶子草、红瓶子草、黄瓶子草、山地瓶子草、鹦鹉瓶子草、小瓶子草、翼状瓶子草、网纹紫色瓶子草和蔷薇瓶子草。再自然环境下,又由这9大原生种演变出一些亚种、变种和变型种,共有约50种。

食虫特性:

瓶子草是一种陷阱型的食虫植物,它们的陷阱是静止的,不会像捕蝇草和茅膏菜一样“移动”。然而,瓶子草通过巧妙利用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其捕虫效率却要高于茅膏菜和捕蝇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猎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吧。

捕虫瓶的上半部分能够分泌一种带有“柠檬香”的蜜露,一些瓶子草分泌的蜜露,甚至含有像酒精一样能麻痹神经的物质。当猎物闻到由瓶子草分泌的“蜜露”香味时,便会奔向瓶子草,开始其“死亡之旅”。

瓶子草的瓶盖能防止雨水滴入瓶子,上还长满指向捕虫瓶深处的倒毛,当昆虫在此逗留时,无意中便会被一步步逼向瓶口处。其瓶口处的唇口和唇口附近的瓶壁则非常光滑,当吸食蜜露后,“醉醺醺”的昆虫非常容易失足掉进瓶内。捕虫瓶的形状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在猎物掉入瓶内后,哪怕是会飞的昆虫,也难以展开翅膀飞出瓶外。而且,在捕虫瓶中下部分的瓶壁上也充满了像瓶盖上一样的倒毛,猎物的挣扎只会使其越陷越深。在捕虫瓶的最底部,则是一滩具有消化酵的液体,能很快地将昆虫淹死并进行消化,营养最终被瓶壁上的腺体吸收。瓶子草能捕捉一些大苍蝇等昆虫,昆虫的外骨骼通常不会被消化掉,经过一个夏天,瓶身往往会装满昆虫。

鹦鹉瓶子草和小瓶子草都拥有迷宫式的瓶口,并通过瓶盖上的白色斑点迷惑猎物,使其找不到出口。拥有匍匐叶的鹦鹉瓶子草,还能利用像龙虾笼的构造让猎物进入,雨季时还会有小蝌蚪、小鱼游入,然后再也出不去。

瓶子草就像死神一样,对猎物的行动了如指掌,一步一步地给猎物设计好了“死亡步骤”。

原生地:

瓶子草只产于北美洲温带区域,原生于美国东海岸、德州、五大湖区以及加拿大南方。大部分的种类只出现在美国东南部,只有紫瓶子草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它们大多生于比较开阔的沼泽地,具有较高的耐湿性,喜爱生长于光照良好的地方。

在原生地,瓶子从在开花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瓶子草怎么养 瓶子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