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堂吉诃德的读后感》
读堂吉诃德有感
在我读完《堂吉诃(he)德》这本书后,我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觉这不单单是要告诉我们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人生,其中更有一种指导现实人生的意义。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思考了很多,以下是我悟出的一些属于自己的感受。
书中借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一种思想和认识,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书中的 唐吉可德,本书的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欧洲一名普通的乡绅,他深受当时骑士小说的影响,甚至达到了着迷的地步,于是也想要消防古代的其实一样去各地游侠,去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和公道,去实现他心目中的骑士道。于是乎他从自己家传的古物中找到一副破烂不堪的盔甲,又物色了一名仆人桑丘和邻村的一位名叫杜尔西尼娅的挤奶姑娘,作为自己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又老又瘦的马,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骑士之旅”,在旅途中他依旧按着他在书中看到的骑士世界,来看待现在的世界,满脑子的古怪念头让他在现实世界中,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比如把成群的羊看成是成群的敌军,将苦役犯当成是受害的骑士,将自己的酒酿当做是巨人怪兽的头颅,不分青红皂白,到处乱砍乱杀,四处冲撞,闹出了许许多多的荒唐故事。他的许多想法在自己看来是伸张正义,但在别人看来却是那样的荒唐,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帮助,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遭到人们的厌恶,就这样他一步步的践行着自己脑中的骑士精神,终于在最后一次到家后就卧床不起,当他再也骑不动马,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临终前立下自己的遗嘱,不允许自己的继承人也就是她的侄女 ,嫁给骑士。就这样堂吉诃德结束了它荒唐而可笑却又让当今的人们不得不深思的“骑士生涯”。
或许作者塞万提斯的笔下的堂吉诃德,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样的,或许他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他那种盲目的信奉,脱离实际的做法也给我们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警示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要认清现实世界,实事求是,不盲目追随。在我看来堂吉诃德既是可笑的同时也是可悲的,可笑的是他深受已经被虚伪化的骑士精神的迫害,让自己演绎出一场喜剧的人生,可悲的是直到临近生命的结束,他才幡然醒悟。不过这也是文章的另一层寓意,那就是告知我们,人生的旅途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一旦做错事情,就没有后悔药可卖。
通过了解堂吉诃德一生,我想到了当下的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正如人生的朝阳,在社会的种种诱惑下,我们急需要做的是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做到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能被腐朽的思想禁锢自己;其次我们要接受“正能量”,何为能量呢,就是那些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利的思想,对我们今后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的能量;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当下的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白什么是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做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当下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基础,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来才能够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绝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顺利的考入大学!
第二篇:《《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传承了400年的名著——《堂吉诃德》,这本书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堂吉诃德是个极其矛盾的人,他可笑而且可悲,但身上却有着很多人所没有的善良品质;他虽然行为疯癫,但却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所以,他是疯子还是英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初读时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可笑的故事,可是越读到后面,越觉得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当这个满脸消瘦,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爱上了骑士小说,带着仅有的一匹瘦弱的老马、一柄生了锈的长矛,一个破了洞的头盔,堂吉诃德和桑丘就开始了他们的出征。只是时代变了,骑士制度早已成为历史,他再也无法成为骑士,于是他只得以幻想来实现当骑士的向往。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旅店老板当作寨主,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师当作武士,把胜利取得的铜盘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把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一路上闹了许多的笑话,吃了无数苦头。但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醒悟了过来,只可惜为时已晚。
还有一个令我难以忘却的就是书中另一个典型形象:桑丘。这位侍从的性格特点与他主人之间,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衬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衬托对比,而且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堂吉诃德是幻想型,那么这位侍从无疑是属于现实型。他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利益。他有些傻,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总督”任上
的那一番审案,也是有那么一点智慧闪光的。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但他后来写着写着,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了写进去,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因此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也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了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堂吉诃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梦想与时代的脱节。他以过时的、虚幻的骑士道来改造现实社会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堂吉歌德是很好笑,但现实中不也有和他一样的人吗?所以我们也该反省下自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堂吉诃德。
第三篇:《《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后感
谈及一部作品,我们得谈谈它的作者,谈谈它产生于一个怎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从而揣度作者孕育出它的目的。《堂吉诃德》的创作者——西班牙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逝世距今已经有三百九十六年了,但他所塑造的卓越典型堂吉诃德和桑丘o潘扎却至今保持着它的光辉。一提起他们的名字,那栩栩如生、令人赞绝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面前。
作品诞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那时候西班牙从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统一,达到鼎盛。在西班牙王廷的资助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海洋冒险促进了殖民主义的兴盛,对美洲的掠夺刺激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西班牙成为称霸欧洲的强大封建帝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人文主义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由于西班牙封建贵族不重视资本主义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封建主义的经济生产方式,将航海成果用来挥霍享乐,而封建贵族与僧侣又保持着特权,各种苛捐杂税繁多,使得贫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更为突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刺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壮大。 当时的文坛中,十四行诗狂热席卷欧洲,同时史诗开始演变,与散文“杂交”,产生了近代小说这种文体的雏形,而骑士小说已经开始没落,但是影响仍在。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文学成就光彩夺目,莎士比亚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伟大悲剧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创作中。《堂吉诃德》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是西班牙的卓著的代表作品,
是复兴人文反封建主义反黑暗教会的重要作品。
就文学体裁来讲,《堂吉诃德》属于原始的小说类型,与流浪汉和无赖冒险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故事的主人公一般追求着一个反社会的目标,选择这样的一类边缘人物作主角就为主人公写去了社会宗教和政治背景危险的责任,从而表现作者想要反应的反宗教封建特权的革命因素。
而至于具体内容,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作品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接下来让我们来细细品读一下书中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位乡下的老穷乡绅,因沉迷于中古骑士小说显得相当疯狂,因而立志成为奉行骑士精神的实践家而出发旅行。桑丘是堂吉诃德的邻居,被说服一同上路。
英国的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法国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诃德的伤感,德国的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或“悲剧性的傻气”,而海涅对堂o吉诃德精神则“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
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o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我想一个拥有梦想并沉溺于其中的人是幸福的。梦想可以让自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唐吉诃德的这个骑士梦,让他每一天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希望,尽管他已经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了。当然我们可以说,他——唐吉诃德的梦想是荒谬的,他的实践是盲目的。但我们面对自己真实的梦想时,却又能否下决心去实践呢。所以我想这个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对于梦想执着追求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就原文而言,在大战风车那几节中面对风车,堂吉诃德演出了可笑可叹的剧情:“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 ‘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
见个高下!’
他说罢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o潘沙趱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难得把他摔得太厉害了。”他干出了种种荒诞不经的事儿,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为他活在自己虔诚的理想里,并为之奋斗的执着而感到一丝惭愧。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o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o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o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o潘沙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o潘沙胖而矮。他们俩放在一块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桑丘说:“天啊!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脑袋里有风车打转儿,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桑丘听了这话,含泪求堂吉诃德别干这种事。他主人从前碰到风车呀,碰到吓坏人的砑布机呀,反正他主人一辈子遭逢的桩桩件件,比了这件事都微不足道了。
桑丘说:“您想吧,先生,这里没有魔术的障眼法。我从笼子门缝里看见一只真狮子的脚爪;一只爪子就有那么大,可见那狮子准比一座山还大呢。”
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o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o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o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o潘沙了。”
对于这部伟大的作品,很多伟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拜伦:“《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o吉诃德》。”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颇动感情地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o吉诃德》。”
第四篇:《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o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
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o德o拉曼恰,
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
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
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
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
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
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
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
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
话。
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你
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过是梦中幻想…” 也许是天意,或者更
像是注定了的,公爵家的女仆一时戏言唱出的词句,竟成了拉曼查的绅士堂吉诃德骑士生涯的真实写照。
而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则以前所未有的清晰与残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角拉曼查的绅士,“好人”阿隆
索.吉哈诺,因阅读骑士小说而萌发成为游侠骑士,行侠仗义助弱扶贫扬名万世的念头,更名堂吉诃德,从
此开始为人所耻笑而又艰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动弹不得,被驮在驴背上回到村里;第二次出行
最终以被人装在木牢里带回村里告终;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学士装扮的骑士打败后郁郁寡欢地重回故里,
直到最终一病不起。路然而,堂吉诃德所走的道路,之所以为世人所惊诧,不仅在于其艰辛,更主要在于
其脱离现实。这其中,如果说“艰辛”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要说它的“脱离现实”是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的
—在当时或是今天,当一个人为之奋斗的希望无法达成时,我们怎么说?–“深表遗憾”,而如果他依然走自
己的路,我们又怎么说?–“他是个疯子!”现实不像软土可以随意塑造,而活在现实中的人却又不像钻石那
样善于包持本色,更何况在今天让钻石发生变化也并非难事。堂吉诃德在见到上古骑士的圣像后曾说过这
样的一番话—“……这些圣人和骑士在世的时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侠仗义。我同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
是圣人,为神道而战;我是凡人,为人道而战。他们凭借自己的骁勇赢得了天国,因为天国是需要经过努
力才能进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还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劳换回了什么……。”是的,凭这样的梦想是不
会换回太多荣耀或幸福的,然而,有着这样的梦想难道是一种罪过吗?试问一句,作为人就不应该有这样
的理想吗?然而现实却又告诉我们什么?它说,“不”。所得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得到了什么吧—伤痕,
这只是他所得的一小部分。其它部分难以言表,不是不能,而是不忍。不然,就听听这位好先生是怎么说
的吧—“噢,先生!但愿上帝能饶恕您,因为,想让世界上最为幽默的疯子恢复神智无疑是对天下人的冒犯。
先生,您难道不明白一个神智正常的堂吉诃德可能有的益处绝对抵不上他的疯癫言行带给人们的乐趣
吗?……他的每一言每一行可是都足以化愁苦为欢颜啊……”这算什么?对他的感恩还是赞叹?但这就是
世人给他的赏赐。再来看看他的侍从又是怎么说的吧—“说实在的,说实在的,我端详过您老人家好多回,
从脚尖一直到头发梢,没发现您有什么招人爱的地方,反倒觉得您挺吓人的…您老人家无美可言…”…无需
再看别的,以上就足以说明人们对他的感情而我们的骑士他的所得又是多么的丰厚。最终有哲人说,以为
世事能够一尘不变纯粹是痴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轮转,确切地说是周而复始。春去而夏来,
夏初则酷暑至,继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有寒冬,冬过重又见阳春,岁月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循环不止。
唯独人生有限,犹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无返,直抵永无尽期的冥世。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
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没有鸟。我过去是
疯子,如今头脑已经清醒;我曾经是拉曼查的堂吉诃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但愿我的悔悟和
真诚能够换回诸位从前对我的尊重。……”堂吉诃德的这番话出现在他生命的终点似是所谓的清醒却更像是
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当堂吉诃德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时,
他遗嘱的公证人刚好在场,他说,从未在任何一部骑士小说中看到过任何一位游侠骑士能像堂吉诃德那样
安祥而平静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对矛盾中极大的一个受难者,不平的冤魂。“这
倒是很符合其赖以孕育的监狱环境,那里包藏着一切哀怨,汇集着一切悲伤。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
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
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
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