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第三篇软组织损伤》
第三篇 软组织损伤
第一章 概述
1.概念
软组织包括:肌肉、关节囊、韧带、筋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附属结构:eg脂肪垫。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后引起的本身病变或血管、神经及关节的病变。
2.分类
新鲜伤:损伤在3周以内。
陈旧伤:损伤越过3周的。
3.病理分期
早期:2~3天出血、肿胀
中期:3天~2周肉芽组织(1、机化血肿,2、修复纤维)
后期:形成疤痕、粘连
4.临床表现
疼痛:多为钝痛、胀痛
肿胀:根据损伤情况、损伤部位不同,肿胀程度也不同。软组织损伤中,切忌不能依据肿胀程度来判断损伤的程度。
功能障碍,活动时明显
5.治疗
“软组织损伤治疗通用方案”:
5.1 早期处理
指在损伤后3天以内,创伤处于急性期。其治疗的目的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量,使局部病变最小。可以用以下方法:
A 冰敷:给予冷刺激,也可冲自来水或用冰汽水,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这仅用于损伤现场处理。禁用热敷。
B 加压包扎:明显出血时用,如果损伤不严重也可不用。
C 凉血药:a新伤药外敷3天; b舒活精
D 手法:仅用轻的抚摩手法,可用于将外用药擦干,有减少局部疼痛的作用。禁忌揉捏等手法,易造成出血量增大、并使血肿扩散。
5.2 中期处理
在损伤后4—7天进行处理。其治疗的目的是:防止继续出血,并使血肿局限化,快速消除无菌性炎症,以期进入组织愈合过程。此期治疗是最容易忽视的,一定要嘱咐患者坚持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可用的方法有:
A 中药:3号药外敷
B 舒活精:外擦后包扎,使之发热、活血
C 手法,推散为主,使之局限为小块
D 理疗:红外线药透、电疗、超声波
5.3 晚期处理
在损伤后7天以后进行。其治疗的目的是:促进血肿吸收,使组织快速愈合。可用的方法有:
A 中药:旧伤药外敷,最少6天
B 舒活精外擦
C 手法:将血液推至患处,促其生长,大范围揉捏{肌肉软组织损伤}.
D 理疗:红外线药透、电疗、超声波
1
第二章 肌肉损伤{肌肉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总论
1 肌肉的解剖
肌腹+肌腱(伤处条索由于肌束痉挛所致)
1) 肌腹:肌肉—肌束—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肌丝
2) 肌腱:肌纤维膜与肌腱膜延伸而成
胶原纤维平行排列,致密无间隙
2 肌肉特性
1) 收缩性:主动肌收缩,拮抗肌拉伸
2) 伸展性:滑液分布在肌膜与肌束膜之间。当肌肉收缩时,温度上升,粘性就相对减少,天冷时粘性大,磨擦力大。若不做准备活动,训练效果不佳,还易受伤。
3) 拉伸特性:痉挛收缩的肌肉利用持续牵引来拉开,可放松。不仅体现在急性痉挛,也体现在慢性痉挛上。如:腰肌劳损,可摸到条索状结节,说明是一束肌纤维慢性劳损的结果,故需持续牵引。
3 肌肉损伤的分类
+1. 痉挛:由于冷刺激或超负荷运动所致,Ca:温原→肌纤维自主强直收缩等。
2. 挫伤:多由暴力引起,暴力→肌纤维断裂→小血肿2~3天→浸润肉芽生长→血肿机化2天~3周→吸收→疤痕
3. 撕裂:部分撕裂,完全撕裂(断裂),暴力较大引起
4. 慢性劳损:长期大负荷情况下容易出现慢性劳损,如腰背肌、颈肌由于体重太大无法承担或长期一个姿势,疲劳而发生劳损。
负荷+时间→肌纤维的死亡与再生及细小出血点→修复机化吸收→局部肌纤维挛缩
第二节 挫伤
1.病因
直接暴力(拉伤、扭伤等)
间接暴力(打击伤等)
2.病机
暴力—肌纤维细微断裂—细小血肿—肉芽组织生长,炎性细胞浸润—无菌性炎症—细小血肿机化、吸收—瘢痕组织
3.临床表现
外伤史
疼痛
肿、功能障碍不一定明显
局部可见瘀斑
诊断是在排除其它损伤后作出的(包括骨折、脱位、肌腱断裂、撕裂)
4.治疗
软组织损伤通用方案。但注意嘱咐患者坚持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第三节 肌肉痉挛
1.病因
1. 冷刺激:如小腿腓肠肌痉挛(游泳)、臀筋膜炎。
2. 过度疲劳:如梨状肌综合症、小腿腓肠肌痉挛(足球)。
2.病机
肌纤维强直收缩
2{肌肉软组织损伤}.
3.临床表现
肌肉强直痉挛、抽搐,
明显疼痛:严重者疼痛难以忍受。
功能障碍:受累关节活动不利,甚至完全不能活动。
4.治疗
急性期:被动拉伸,同时可作轻柔手法
慢性期:重手法,点、按、压、理、分等。也可辅助理疗。
第四节 肌肉劳损
1.病因
肌肉力量与负荷之间的不平衡。负荷包括两方面:力量和时间地。一般地,长期正常负荷下易引发肌肉劳损。如:长时间看书、看电视或用电脑,长期处于一个姿势,易引发颈肌劳损。因此本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老师、会计、文员等长期伏案工作的易发本病。
2.病机
超负荷时间—肌肉的细小损伤与修复—肌肉挛缩病变
3.临床表现与诊断
无外伤史,但有明显长时间的承受正常负荷史,有的有劳损史。
肌肉酸痛无力,休息后酸痛明显,运动后减轻。
功能障碍
PE:肌张力上升,发硬,有条索状结节,有压痛
4.治疗
手法,中药,理疗,针灸
功能锻炼:肌力训练。
5.颈肌劳损
1. 特点:易发位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菱形肌、斜角肌
易发者:长期伏案工作者,如教师、上班族
2. 手法治疗
1) 手法:拿、按、弹拨等
重点部位:(侧)胸锁乳突肌乳突下(损害后肌肉硬度会增加)天鼎穴—C6横突(后)风池、
枕外隆突—上项线
肩胛提肌起止点
斜方肌
项韧带C3—C5
6.腰肌劳损
6.1 特点:
运动员腰肌肌力不够易引发,普通人负荷过大所致
腰肌包括:骶棘肌、腰大肌、臀肌、背阔肌
睡觉后加重,运动后减轻。
1. 治疗:
手法:按、揉、按压、推压、牵拉等
重点:L3横突、腰骶筋膜L4—L5—S1、棘上韧带、骶骨止点、臀肌
肌力训练:运动员发病应注意腰肌肌力相对不足,应加强训练。
训练方法:普通人做三点支撑、五点支撑;运动做负重体屈伸。
第三章 韧带关节囊损伤
第一节 总论
1.解剖{肌肉软组织损伤}.
1.肌腱、韧带、关节囊均为致密结缔组织,无弹性,作用是传导应力
3
2.关节囊 滑膜层:有丰富血管,损伤后明显肿胀
纤维层:断裂后,肿胀不明显
3.血管少,血供差;神经少,修复难
4.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有神经、血管,引起疼痛、肿胀。
2.病理特点{肌肉软组织损伤}.
损伤后—局部小血肿—局部张力上升—减少血液供应—营养物质浸润减少,修复慢—瘢痕形成
疼痛的机制:化学刺激:自身免疫、无菌性炎症、P物质
机械压迫:血肿
3.临床表现{肌肉软组织损伤}.
1.肌腱周围组织被连带损伤,也出血、肿胀。 可以肿胀程度来判断损伤的程度。
2.疼痛:多为钝痛,切不可以疼痛估计损伤程度及预后
3.功能障碍:可能不明显
4.诊断的实验方法与治疗
1.压痛:起点、中间部、止点
2.拉伸:若超过正常活动度或感到疼痛,表示受伤
3.摸韧带张力:拉直后再摸
4.开口感:关节活动度是否加大。
5. 治疗:
A早期、中期、晚期处理与肌肉相同
B韧带处理必须固定,固定位置反损伤机制,在韧带松弛位
6.韧带损伤的预防
支持带、护具、软带、支具
慢性韧带损伤
韧带是稳定关节和维持关节姿位的纤维结构。它与肌肉不同,所耗能量极小而功能很大。它坚韧而少弹性,紧张时才易断裂或损伤,因此关节的长期、反复的姿位不正、使韧带过度紧张者,可使韧带发生慢性损伤。如坐位时,膝经常取外翻姿势者可使膝内侧副韧带发生慢性损伤。过久弯腰工作者可发生棘上韧带炎。兹以后者为例,如下:棘上韧带炎
解剖概要
稳定脊柱的主要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脊柱屈曲时,棘上韧带处于最外层,最容易被屈曲暴力所伤。
棘上韧带是指颈7以下附着在胸、腰、骶椎棘突上的韧带,而将颈段称为项韧带。在牛羊等四足动物,为了维持头于伸拉,项韧带特别发达。在人类,由于站立,头的重量已改由脊柱承担,项韧带已退化,但在埋头时仍需要项韧带的牵拉,故仍坚厚。项韧带并非至颈7棘突立即变薄,而是逐渐变薄的。至腰段,棘上韧带又变宽变厚。胸、腰段棘上韧带的表浅纤维一般连接3-4个相邻棘突,较深的纤维连接2-3个,最深层只连接2个棘突。项韧带不易受伤,最易损伤者为胸3-5、胸腰段和腰5-骶1棘上韧带,尤其是它的表浅纤维。 病因
(一) 突然过长时间的埋头弯腰工作,而不注意工作姿势者,容易发生胸3-4、4-5,胸腰段
和腰骶段棘上韧带炎。多见于中年以后。老年性变性等可能是本症的前置因。
(二) 继发于椎间盘和脊椎疾患。以腰椎间盘突出和变性为例,该段脊柱将失去骨性稳定,
腰椎的一切异常活动将由腰部肌肉和该节韧带承受而发生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 病人诉背痛或腰痛,有或无明显损伤史。检查时,先由病例人指出痛点,然后复查。疼痛和压痛常局限于棘突和棘上韧带的一小点,不红不肿。用指轻扪韧带痛点,向两侧移动时,如感纤维束在棘突上滑动者,则韧带已从棘突“剥脱”。
治疗 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有一定疗效。对继发性棘上韧带炎,须结合原发疾患给予防治。注意工作姿势,实行工间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长期埋头、弯腰、伏案工作者尤为重要。学校中的校医要对学生的正确坐位姿势,进行宣传教育和监督。
4
慢性关节损伤
间接连接的活动关节,在长期、反复的压力下活动后可发生关节软骨和关节骨端的慢性损伤,称骨关节炎。常见于体重较大的中老年人的下肢关节,尤其髋和膝关节。由于关节软骨不易愈合,可被逐渐磨损,暴露骨端,骨端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形成骨
第二节 肘关节韧带损伤
一. 解剖
二. 个论
一) 尺侧副韧带伤
1. 机制:过度外展
2.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但功能障碍少见
3. 诊断:PE 压痛、外翻试验、张力
4. 治疗方法:固定,同肌肉的治疗方法
二) 桡侧副韧带
1. 病因:过度内翻
2. 临床表现与诊断:同上,但PE作内翻试验
三) 关节囊
1. 病因:过度伸直
2.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
3. 治疗方法:相同
三. 肘关节的固定方法
1. 护肘 1)对抗性项目 2)技巧性项目 3)网球
2. 支持带
3. 支具
第三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解剖概要
膝关节的屈伸不是单纯的绞链式运动,而略呈螺旋形,由于股骨内髁比外髁长,两者的方向也不平行,所以当膝关节由屈位伸直时,小腿同时有轻微的外旋动作,这种轻微的螺旋性活动,像螺丝钉一样,使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的每一个角度上都是稳定的。除骨的形态外,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也对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膝关节的内外侧各有一条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起于股骨的内收肌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前缘与股四头肌扩张部及髌韧带连接,后缘与关节囊相连。分浅深两层,浅层呈三角形,质地坚韧;深层为关节囊增厚部分,与内侧半月软骨相连,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与外侧半月软骨之间有国肌腱和滑囊相隔,仅后缘与关节囊相连,和国肌一起与外侧半月软骨后角连接。
内侧副韧带坚强,能控制膝关节的所有活动,外侧副韧带则比较薄弱,膝关节在完全伸直位时,由于两侧副韧带均被拉紧,而无内收,外展和旋转活动;当膝关节屈曲时,随着两侧副韧带的逐渐松弛,上述活动亦逐渐增加。
2.病因
内侧副韧带损伤比较多见,在膝关节轻度屈曲位,小腿骤然外展时,可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如足、篮球运动或重物砸于膝关节外侧,致使膝关节过度外翻等。
外侧副韧带损伤比较少见,在膝伸直时,在侧关节囊,肌肉紧张可保护韧带,故不易遭受损伤;而在膝屈曲时,由于外侧副韧带松弛,亦不易遭受损伤,除非强度暴力作用于膝关节内侧或小腿强度内收,方能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
3.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小腿过度外展或内收受伤史,局部有疼痛,肿胀,瘀斑及压痛,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多在股骨内上髁处,个别在胫骨内髁的下缘,外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腓骨小头或股骨外上髁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