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误入藕花 误入藕花深处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从“误入藕花”到“柳暗花明”》

从“误入藕花”到“柳暗花明”

——让课堂评价插上民主的翅膀

让活跃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徐丽娜 王振宇

莱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lzcglxln@126.com

2481077

从“误入藕花”到“柳暗花明”

——让课堂评价插上民主的翅膀

让活跃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刚工作时,我总是精心准备一堂课,然后照本宣科,虽然老师讲的神采飞扬,学生却万马齐喑,不知所云。更让我无比心痛的是,“厌学者”、“弃考者”层出不穷,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社会、家长对学生分数的关注,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迫切渴望着有一种客观公正、沁人心脾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推进我的语文教学。近两年,我校推行了“八模块教学法”,尤其是其中的小组评价,让我亲眼看到了课堂上学生举手成林、跃跃欲试的状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积极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心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在课堂上,我力求以“积极评价”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这一核心。我把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语文的不同层次分成10个组,每组4个人, 1号为组长,2号为记分员,3号为监督员。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小组所有学生都充分展示,激情飞扬。

1、齐“创”闪亮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起始阶段我都和小组学生一起创设“亮闪闪”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到达最高兴奋点。如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引学生入情境:“深深中华情,悠悠赤子心,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对中华这方热土寄予了拳拳爱心,他们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诤诤誓言,至今在我们脑海里萦绕""”学生浮想联翩,连3、4号学生也积极思维,想起了古人的爱国诗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完淳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个小组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不断激起胸中氤氲的爱国热情。这样既回顾了以前的知识积累,又使小组学生课间涣散的思维迅速得到集中,精神振奋,兴味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2、同“品”美文妙语

教材中的课例或深蕴母语丰富厚重的表现力,或饱含作者忧国忧民的激越脉动,或积淀作者洞烛世情、苦心孤诣的艺术匠心。我们只有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像品一杯浓浓的茗一样去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到文之美、境之美、情之美。如在教学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带着一股浓浓的忧国思乡之情,句句带血、声声带泪地朗诵着这首诗文,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熏陶,唤起了他们的品读激情。然后,在小组的品读中,他们走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与火,品味到诗人的写作精髓,感悟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课堂效率获得极大提高。

3、深“掘”行文意旨

刚刚进行课改的时候,自己也想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室里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也在进行着合作学习,实际上却是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课堂教学的“花瓶”。后来也就感觉到这种合作学习是走形式,偏离了合作学习的轨道。还有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有时候自己还随意的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想就会”,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可笑:很简单的问题,一想就会的问题何必再讨论呢?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逐步深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自学为前提,以学生的课堂展示为主阵地,以师生共同对话为交流平台,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合作中前进。比如在讨论什么样的问题上,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思想,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学生容易卡壳的地方;学生意见不一致 ,争论激烈的时候,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讨论,就容易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学习。再有就是经常变化讨论的形式,变换组员,变换讨论的位置,让学生充满新鲜感,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对某些课例,光弄懂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学生深掘作者行文的意图、主旨、情感,达到观其文、明其意的目的。如《醉翁亭记》中用了10个“乐”字来展现欧阳修寄情山水的宴游之乐,这都是些什么乐呢?小组3、4号学生谈起有:游玩乐、宴酣乐、禽鸟乐、山林乐、与民乐、著文乐等。但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真是无忧无虑、忘情山水吗?这时我让组长引领小组学生再次推敲“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一个小组学生联系作者境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找到根源:由朝廷重臣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怎么会乐得起来呢?另一小组学生认为欧阳修励精图治,憧憬“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遭到诬陷排挤,确实不可能有忘情的欢乐,只是寄情山水,借酒寻乐,抒发不为世人理解的情怀而已。其他小组学生也经过我的适当点拨后,交流讨论,深入挖掘了文章的意旨。

4、纷“抒”独特感怀

记得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在唱独角戏,一个人在讲台上忙的不亦乐乎:嘴里滔滔不绝的是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手里不停的是书写提纲、翻动讲义;脑里不停的在想下一个环节是什么""而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机械的做笔记、回答问题,毫无自主性可言。我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效果的了解和掌握,即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效果未能及时得以反馈,教师对此不知情不知底,心中无数。一节课下来,觉得课也讲了,学生也学了,于是下课时间一到便结束了课。但是,多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否听懂了和学会了?还有多少位学生仍未理解与掌握,还没能学会?该采取何种措施来补救?对此我茫然无措。新

课改后,逐渐明白了一个人的舞台为什么是寂寞的,一个人的战斗是可笑的,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才是教师的“教”,什么才是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而是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进行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身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听,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唱,而是成为了大合唱,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潜性思维的匣子与学生真诚交流,共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如对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有的小组认为他天上人间、幻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吸引世人;有的小组认为他立足现实,热恋人生,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温暖亲切。再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们启发学生提炼自己的观点,有生提出做人应能言善辩;有生提出做人应忠实厚道;更有甚者提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观点,并义正辞严地论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多鼓励学生有独创,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不追求千篇一律的所谓“标准答案”。这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使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5、共“淬”知识锁链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金术比一堆金子要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淀,积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受益终生。每堂课最后五分钟,我们都留给学生,让小组长谈学习收获,引导他们或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或从人物性格入手,或从文章写作技巧入手,或从读文写文方法入手,让学生系统掌握每节课所学知识,并学会总结梳理知识,使新知与原有知识整合交融,从而形成知识锁链。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从课内外搜集了大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学习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积累了咏雪、送别的名句;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搜集了古今中外逆境中成才的例子。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使每个小组学生在每一分钟都达到最高兴奋状态,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关注的重要课题,其核心是变万马齐喑的“一言堂”为生动和谐的“万言堂”, 让课堂评价插上民主的翅膀,让学生活跃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个小组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能力充实自己,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发展个性塑造自我。

第二篇:《湘食记:误入藕花深处》

湘食记:误入藕花深处

推荐理由:湘食记是一家主要做湘菜、闽菜,同时也兼做粤菜的餐厅。餐厅把荷花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走廊、墙壁、厕所还是包间都能找到荷花清丽的影子,荷花的运用使得餐厅品格多了一份高洁,也使得整个空间多了一种恬然的氛围。。

餐厅菜品主要是潇湘美食,菜品的主要的调料、食材都是从湖南原产地运至京城的,再加上湖南大厨的精心烹调,不管是汉寿的清炖水鱼、曾式式鱼头、板栗红烧肉、平江臭桂鱼,还是粤菜大厨的拿手大菜——燕鲍翅参,都能让人食欲大振,回味不尽。#麻辣味##朋友聚餐#。

爱乐活美食环境朋友聚餐。

橙汁糕

碳烤辣椒

干锅花菜

干锅手撕鸡

干锅鱼杂

第三篇:《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题记

这几天,每当夜幕降临,我坐拥孤独,对着电脑敲打一些教育教学的反思。在教育这条路上行走,每到一个拐点,就会有孤独的体验,我很珍惜这样的感觉,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个拐点成为生命的亮点。

这源于一位学生家长的一封来信——

柴老师:

您好!冒昧打扰,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昨天是陈涛的生日,我答应给他买一双运动鞋做生日礼物。可是,下班前同事突患急性肠炎,我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都交了药费,还累得个筋疲力尽。回家后,又接到他爸的电话说路上堵车,估计赶不回来。我跟儿子说明了原委,商量:能不能改天去买?本以为他会体谅我,但他没有,还差点哭了。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虽然最后我采取了武断的态度,看得出他十分不情愿。

我不否定望子成龙,却不刻意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脑海里,总觉得孩子应该善良、正直、纯洁并富有爱心。可能是我们平时包揽所有事情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的这一缺点的衍生,但我想他还小,还可以教育,是吗?

恳请柴老师您能不能在班会课上让他们讨论一下:当自己的愿望与家庭的实际产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谢谢!

陈涛的母亲 张宁 敬书

十一月六日

如果不是这些沉重的文字,怎么也不会相信,活跃在我眼前的,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陈涛竟是如此不通情理?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误入藕花}.

在我们的校园里,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是甜美的声音,有谁看到老师不问好?有谁课间大声嚷嚷?有谁见到纸屑毫无反应?我们的学生礼仪规范,讲究卫生,团结友善,为什么一旦离开校园就判若两人呢?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联想到值班的那些天,校门口,家长帮孩子整理好衣物和书包,千叮咛万叮嘱,还很是亲切地和孩子说声“再见”,可怜的是自己的孩子头也不回径直朝学校走去;见到我,习惯性地喊一声“老师好”,可是脸上毫无表情。我知道这机械般的问好是缘于所谓的礼仪规范,和家长照面时,想象得出,神情将是何等不屑!

我们的孩子怎么啦?症结在哪里?诚然,不能排除家长教育的缺失,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呢?我们苦口婆心的教导,在事实面前是如此苍白,甚至不堪一击。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流于形式,没有使它内化为学生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呢?

我突然感到很悲哀,又感到更可怕。我们所有的学校和老师都会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不能弄虚作假。事实果真如此么?譬如应付上级检查,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吧。如果剥开“集体荣誉”的面纱,仔细看看,难以发现杂夹其间的自私与虚伪吗?怪不得学生们对检查的印象大多是:突然通知要大扫除;见到检查人员要喊“领导好”;有时要突击背诵特定知识;帮着老师填写档案资料;有外人听课要当好“课托”;甚至午餐可以吃到鸡腿了""耳闻目染多了,学生的心灵早就不自觉地被绑架而不自知了。记得钱老生前浩叹“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如果我们连学生最基本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都不加呵护,怎么能指望“杰出人才”横空出世呢?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勇夺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赛后,周洋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被认为充满人性的获奖感言当时感动了很多人,但遭到了一位体育总局官员的指责,“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其实,周洋勇夺金牌不就是一个运动健儿对国家培养的最好报答吗?

无独有偶,新锐作家韩寒也说过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从作文里开始的。”这句话确实耐人寻味。但是,教育不单单是教师的事,教育不单单是教学的事,面对现实,教师也往往无能为力,学校也往往无可奈何。正如陈涛妈妈的来信,无非还是“成人与成才”老生常谈的问题。既然家长都能够如此关注,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对此理应有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困惑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也没有找到什么捷径。

昨晚熬夜不小心感冒了。一进教室,我用极其嘶哑的声音向孩子们问了早。大家都诧异地望着我,相互用眼神交流,似乎在说“今天老师的喉咙怎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我用几乎连我自己也听不清的声音给孩子们讲课,同学们都专注地听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而我虽然已竭尽全力放出声音了,但仍感到是那样艰难。迎着孩子们专注的目光,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神情,我忽然感觉喉咙不再干涩,不再疼痛,而且从心底里深深地感谢他们,但同时又有一份浓浓的歉意。

隐约间似乎有同学在口袋里长时间摸索着什么,难道在做小动作?当我有意识地走近她的身边时,她把一版西瓜霜润喉片塞进我的手里。哦,记起来了,原来学校组织文艺汇演她嗓子沙哑有些时日了。就在这时,陈涛也毫不犹豫从书包里掏出一瓶矿泉水递了过来。“谢谢!”我望着孩子真诚的眼神,不禁从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是啊,孩子是多么真诚、善良啊!这一份关心让我的心里暖暖的、甜甜的。我微笑着,孩子们也朝我甜甜地笑着""

多懂事的孩子们啊,他们都在用自己独特的一种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理解与关心!在那一刻,一份感动,那么强烈地在我的心中涌起,久久不能散去,而那时的我却又不知如何向孩子们表达,我哽咽着说:“做你们的老师真幸福,我更愿意做你们的妈妈享受这样的幸福!”{……误入藕花}.

不知不觉之中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爱的世界里""陈涛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似乎若有所悟。我不禁一阵暗喜,一直徘徊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中,不经意间领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我忽然发觉,教育只有无痕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这是一次启迪。我想,只要多一些这样的课堂,美德之花终会在孩子的心田开放,教育也不至于成为虚无缥缈的幻景。不是吗,“把心放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

第四篇:《误入藕花深处怎渡》

误入藕花深处怎渡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去中学化”思考

王艳霞

2013-2-27 16:54:18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南宁)2010年4期第4~6页

【作者简介】王艳霞,浙江杭州市人民小学(31000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沉寂已久的文言文教学领地带来了几丝悠悠古韵。然而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再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以“小学的瓶”装“中学的酒”,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已然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而“误入藕花深处”了。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学化”倾向表征

从文本内容来看,小学教材所选的几篇文言文,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比如,把小学生带入文言文学习的首篇《杨氏之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年方九岁的孩子——杨氏之子。他与学生年龄贴近,表现“甚聪惠”,是一个反应机警,言谈举止兼有“小大人”特质的早慧男孩形象,深受学生喜爱。

再如《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儿童寓言的开山之作。这则寓言,不但破天荒地以少年儿童作为寓言主人翁,而且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紧紧把握住了儿童心理的特点。你看,两小儿在孔子面前辩斗,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不退让;面对孔子“不能决也”,更是童言无忌,胸无城府,藐视权威。所以这则寓言生动地表现了儿童质朴率真的童趣,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

再比如,《学弈》描述的故事,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学习生活场景。《伯牙绝弦》写的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实际上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文言文教学内容是贴近儿童的,然而在“中学化”的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你却触摸不到童心,感受不到童趣,因为童心被“分析”浇灭了,童趣被“讲授”

消解了。具体表征如下:

(一)“微言大义”过深

一直以来,中学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则总是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随着文言文在小学教材出现,此风亦被刮到了小学课堂。文言文中的“言”也仍旧由教师一字一句在“嚼烂了喂”,对“微言大义”理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简直无异于庖丁解牛。这样,一篇篇鲜活的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童趣与情趣的经典之“文”,而只是一堆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言”而已,再也激不起读者丝毫的情感微澜。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这种教法使得文言文给学生的永远只是关于字、词和句的烦琐知识,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人为地拉大了文言文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二)“自读自悟”过早

在新课改“尊重学生主体,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之下,文言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学生自读自悟”的理念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响应。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提出了“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观点,备受广大教师的推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误入藕花 误入藕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