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道德经,开卷第一句话就让自己有
很多感悟….
常追寻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策划未来.多少美丽的风景在被现实冲破的心烦意乱…现在才知道,自己太固执,太僵硬,为了不存在的轨道而伤心无力.真正的轨道,真正的未来,不能强求,只能用心去感受,在"常道"中,慢慢体会,慢慢品位,
让自己微笑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曾经可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名字,抱怨着,苦思着,只不知道自己无时不
在变化,为了一个名字绑住自己,我是不是太傻了?
也曾可以追求心中所爱,为她欢喜为她忧,现在才发现自己有多轻率.庆幸的是,我没有鲁莽,去破坏我与她之间的友情.能说出来的爱,也许并非是永恒的,并非是我心中的真爱.也许有一天,一个女孩默默的站在我身边,从我眼里读出默
契,和那会心一笑.呵,当然也许也是我痴人说梦.
说不得,一切都说不得,能够表叙的,正在表叙的,也许都不是真理,不是真实的.年轻而轻狂的自己,向多少人夸耀过自己,而那些曾经让我骄傲的,都惨白
无力的衬托出我的无知与空虚.
曾经看很多商界领袖的访谈,相对于那些志得意满侃侃而谈的人,他们大多都言语不多,即使是在主持人一再诱导下,他们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在道与不道之间,名与可名之中,不失一种坦城,留守一份从容。虽然说话简练,但是很有分量。光是他们坐在那里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来自哪里,我不得而
知。但是那种悟道的境界的神气让我惊叹。
道德经的文字不是很生涩,很多字认过一遍就能上口,而且每一篇都不是很长的几句话,非常适合在学习学累了或是在睡觉之前来上那么几句。呵呵,记得我在宿舍朗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之声很自然的就流露出来。感觉就好象吃火锅就应该光着膀子,吃西餐就该温温尔雅一点,读古文就该读的饱满,这样才有味道。刚开始每次我读的时候,宿舍兄弟们都说,唉~又来了。不过,读上了那么几次,大家都觉得能听的有点收获。甚至有几次,我忘了读了他们都提醒我说, 哎,给大家整两句! 呵呵,虽然这阵子忙着考试好久没读了,不过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得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去想里边的话。
象“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为 道.故 建 言 有 之 :明 道 若 昧 ﹔进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颣 ﹔上 德 若 谷 ﹔广 德 若 不 足 ﹔建 德 若 偷 ﹔质 真 若 渝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无 隅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声 ﹔大 象 无 形 ﹔道 隐 无 名 。夫 唯 道 , 善 贷 且 成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
制不割。”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为 百 谷 王 者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为 百 谷 王 。是 以 圣 人 欲 上 民 , 必 以 言 下 之 ﹔欲 先 民 , 必 以 身 后 之 。是 以 圣 人 处 上 而 民 不 重 , 处 前 而 民 不 害 。是 以 天 下 乐
推 而 不 厌 。以 其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善 战 者 , 不 怒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是 谓 不 争 之 德 ,是 谓 用 人 之 力 ,是 谓
配 天 古 之 极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圣 人 不 积 , 既 以 为 人 己 愈 有 , 既 以 与 人 己 愈 多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太多太多的话语让人觉得既明白又不明白,既清醒又糊涂。感觉很玄很让我
晕,不过,我喜欢这种感觉。
这里边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以其不争,天下莫与之争之。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有种说不出的舒服,好象被人点化了一样。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在我看来,这句话含义是:很多东西想得到就需要与别人争,但是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争!呵呵,是不是有点卖弄,可是我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回想走过的这几年的光景,似乎自己是一个喜欢竞争,也是一个敢于竞争的人。可是自己有时候在参与竞争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有时候自己会感到茫然。很多东西你争到了,但是之后你会发现,不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到很多东西不是你争就能得来,不是你不争就得不来的。而且有时候故意跳出竞争的小圈子来,自己竟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更大的竞争圈子里
边,以前的小圈子是那么的可怜。自己的境界竟然高了很多。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一个人盯着眼前的利益不妨的时候,鼠目寸光的他会
觉得很兴奋,可是他争了这点小,却失了身后的大。
我也明白了什么是韬光养晦,当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扎扎实实的积蓄能量,很多时候他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所以我理解了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国永远不称霸“ 我不象你美国、日本那样嚣张,我扎扎实实的做我的基本功。当时间这个神奇的魔术师,让他手中的魔杖轻轻一挥的时候。世界会惊奇的发现,
中国这个强者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屹立了世界之颠。
不争,天下便莫能与吾争!这里边也有辨证的成分在里边,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有争就有得,有得就有失。不争怎么失?所以当一个人在用一种不争的心态来参与竞争的时候,他就不会患得患失,他就会海纳百川,壁立千刃。 书里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再三玩味,我不是那些研究人员,我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呵呵,所以自己的一些见解感觉只要对自己有启发就可以。《道德经》这本书能够让我浮躁的心多一些沉静,肤浅的心多一份思索。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第二篇:《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其实,在道家著作之中,我最先接触的是南华经,很是喜欢其中的超凡脱俗之意,沉湎其中,妄图把那些污浊的尘土气洗涮掉:可谓年少不知事,一心向逍遥。但随着年长,却发现因果为经,尘缘为纬,经纬编织成网,早已将我缚束。带着镣铐跳舞,感觉实在自欺欺人。读了几日道德经,仿佛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逍遥游修心,道德经修身。但资质有限,不能贯通全文,只能取其较易懂者,浅谈所悟。
无为才能无不为 人活在世上,要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这件事情该你做,你做了,是最自然不过的。就好像你走在街上,一个小孩在路边滑倒了,你装做没看见,走过去了,你能够安心吗?这时,你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乃为最自然的事情。不做才是不自然。亲人重病,你说我放得下,不闻不问,这是推卸责任。 那么,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呢?
首先是从道德上讲,你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会非常不安。有些事,从历史的安排上就不该你做,你硬要做,费了很大的力,还是做不成,这也是不该做的。 人们经常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浪费了精力。好比上班坐公共汽车,路上交通很拥挤。这时,有人就沉不住气了,长吁短叹,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窗外,只怕误了自己的事。其实,你着急也罢,不着急也罢,车该怎样走就怎样走,你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不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你已经做了该做的事,你按计划上了车,至于车是否误点,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这种累,就属于多余支出。 此外,一个人本来数学很好,却非要当作家,这件事不该他做,他硬要做,费了半天劲,做不成还伤了自己。郭晶晶跳水世界第一,但你一定要她去打网球,肯定不适合,也不会出成绩。同样,让李娜练体操也不合适。这种显而易见的例子一看就很明白。但生活中许多人都在犯这种错误: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勉强的结果,事情做不成,自己还要受伤害。
无为是一种高境界,是放下一切执著的境界,并非什么事都不做。刚出生的
婴儿还会吃奶,还会啼哭,何况成年人?当你放下一切执著之念,才能做到本心清静,才能真正“有为”。什么事都不做的境界还要修炼吗?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事是应该做的,有价值的;有多少事是不该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认清了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才能真正做到“无为”,也才能真正在那些该做的事情上“无不为”。{读道德经的感悟}.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德行就像水一样,水的特点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人生本是一种缘分,来到世上是一个偶然,朋友相聚是一个偶然,同事相处也是一个偶然,当你付出多了,你的朋友或你的同事的获得就会更多;而你收获多了,其他人相对就会少一些。上天给人的物品份额是确定的,不会因人的增加而增加,也不会因人需求的暴涨而暴增,就象汽车多了,路就显得小了一样,人如若水,少索取多付出,则是做人的崇高境界。 水是柔情的,水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水处于高山之巅,谓之天池;水处于沙漠之怀抱,谓之月亮泉;水处于山拥林抱之中,谓之小溪;水舞蹈于悬崖峭壁,谓之瀑布。水适应于各种环境,游刃于世界的各种形式之中。” 水有着自己的精神,那就是百折不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碍,总是辗转迂回继续前进,她谦虚容忍,低头而行,以曲求全。她从雪山之巅一路走来,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东流入海。因此,她包容一切,与万物融合,每天虽抱着长江之尾,却拥吻着东海日出之头。 水的清澈是水的灵魂,古人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用清澈的灵魂相交于清澈的灵魂,世界永远是清澈的。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多次提及水,人与人的交往,很像水与水的交融,忌妒心、猜疑心、贪心、野心、戒备心都可以将清水搅混,混水中的灵魂也是混浊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坦诚相见,以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正如老子所教诲的那样,言谈要如水一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朋友相处要如水一样,清澈透明、包容会同。
上善若水,智者乐水,但愿我们的生活也如水一般的真诚、清澈、透明,
也如水一般的谦卑、柔静、博爱。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觉得是快乐的。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不满足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简而言之就是知足常乐。一切行为适中、折衷为宜,不能什么也不追求,也不要过分追求,凡事讲究个"度"。简言之,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是痛苦不堪。{读道德经的感悟}.
知足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在忙于追求、拼搏而迷失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人生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达观,从而常乐。 人应该知足,承认和满足现状不失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知足者想问题、做事情能够顺其自然,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并乐在其中。这并不是削弱人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在知足的乐观和平静中,认真洞察取得的成功,总结经验,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知足常乐,是个人永远的精神追求。 在前进的道路上,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知足,就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时,也会泰然处之。知足常乐,在烦躁与喧嚣中,会过滤掉压抑与沉闷,沉淀一种默契与亲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不打无准备之仗。预则有,不预则无。讲的都是当一件事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为这件可能要发生的事做好一切可能想到的准备,这样,当事情一旦发
生的时候,我们才能沉着以应,正确处理好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至于措手不及,乱了方寸。然而这一切做起来比想像可要难多了,只有做过了你才能真正了解。它需要比较全面的知识和尽可能多地阅读别人曾经经历过的各种事件的过程,不只是需要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更需要一个正确和辩正的思想。想到是一回事,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生命的过程用错误和挫折不断地在教育我们。“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永远是我们做成一件事的最初阶段必须具有的正确的态度。这种态度和方法,使我们拥有了主动权和先决权,从而能以正确的方法,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就像考试前的复习和演出前的排练一样,把不良习惯在多次严格的纠正中,改正过来。重复的过程可能很乏味,但你改变了自己,让不良变为优良,这种进步对生命的意义是在整个一生中都起着作用,其结果可想而知。 治之于未乱,可能更侧重于教育和政治。当一个小孩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当某一团体过激行动还处在酝酿阶段,当一切还在纸上谈兵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要任其发展,就可能会发生的一切。如此,我们就要下点功夫,用点气力,动点脑子,不要怕麻烦,更不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失去耐心,那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要等到一切都发生了再去收拾,那一定是为时已晚了。因为一切已经乱了,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在还没有发生之前都应当筹划好,把事故消灭于未发的状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始慎终,防微杜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道 除此之外,我发现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天道一词,天道究竟是什么呢,是虚无渺茫的法则呢,还是具体存在的掌控者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者,天道也,既然天道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那为何又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情,天道无亲,天道最是残忍了。天地之间万物生灵,都必须在天道所制定的秩序下发展,背离者消减,服从者生存,顺应者兴旺,但当兴旺发展到一定程度,天道又会打压损之,就比如那王朝兴衰。我个人的感觉,人类的发展历程,先是服从天道以生存,后顺应天道来发展兴旺,最终为了不受打压而毅然挑战天道;联想到曾经的玛雅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也许就是挑战天道失败而被毁灭的。
这些纯属痴人呓语,望老师不要见怪,权作一笑。
去行道,自然到。
第三篇:《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子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子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子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子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臵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臵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