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旅行游记散文 台湾游记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游记散文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要重新写一个出来是个比较难的问题 相当于论文了 但这个文章里有很多点都可以用 稍微改一下就成了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事业也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伴随而来的是旅游文化、包括旅游文学创作的勃兴。以游记散文为主体的旅游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的一个分支,正在传统的肥沃土壤上蓬勃生长,迎来一处繁花似锦的春天。

我国是一个旅游文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早在公元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就产生了以大自然为描摹对象的山水诗文,标志着我国旅游文学的破土出苗。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的游记作品中,以谢灵运的《游名山志》最为著名,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是当时文坛的奇葩。因此,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谢灵运被公认为是旅游文学的鼻祖。与谢灵运同时代的著名文人鲍照、吴均、陶宏景、哪道元等也写出了多篇记述山水的佳作,其中以哪道元的《水经注》较为著名,虽然这部作品是《水经》一书做注的古代地理科学著作,严格说来不能称其为游记文学,但是由于它是以文学的语言、形象表现自然风貌的,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位置,并对以后旅游文学的产生起了催动、促进的作用。

唐代是中国文学鼎盛的时期之一,诗歌、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游记散文也在吸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进入一个创新的时期,出现了元结、柳宗元这样的文学巨擎,创作了《右溪记》、《钻丰溺罩记》、刎、石潭记》等等多篇出色的游记珍品。他们扬弃了谢灵运

等单纯勾勒山水景色的模式,开创了游记中以景带情、托景抒情、情景交融,敢于表露作者思想、个性的创作方法,使自然景物同思想感情契合无间,其艺术手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在全盛的诗坛中,也涌现了一批倘祥山水、描摹自然、恣情风物的山水诗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创作了许多这样的佳作,成为唐代旅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宋代,写作游记和以诗词纪游之风趋盛,著名文学家中多有游记作品问世。由于受到宋代官宦文人崇尚理学思想的影响,不少游记作品出现了议论化的倾向,在写景抒情中渗进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番说理。游记样式也有所创新,像日记体的游记就是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其著名专著《入蜀记》首开先河的。这由故乡山阴前往巴蜀赴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文中描绘山

水胜迹,记述民憾风俗;作考证,籽胸臆,评世事,内容丰富,笔法自如,是宋代游记文学的扛鼎之作。这部名著为后世的日记体游记、特别是对明代的《徐霞客游记》的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元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外国人写作的记述中国的长篇游记,它就是驰名中外、流传古今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书。它对我国旅游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由唐宋发展起来的旅游文学,到了明清更臻成熟,艺术成就也更加突出。明末兴起的山水小品别具一格,成为游记文学的新品种,在当时文坛中独领风骚。它既继承唐宋游记的风骨,又承袭汉魏小品文的传统。写景抒情不刻意雕琢,借题发挥不故作张扬,行笔洗炼,言简意赅。这种创作手法和风格对后来的清代山水小品也有很大影响。明代还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以地理考察为内容的长篇游记——《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祖以一个地理学家的身份,只身跋涉、游历近半个中国,历时三十多年,沿途考察情况都在日记中精详记载,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被后人誉为“古今纪游第一”的大书。

明末清初,一些散文作家多因回避政治,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其游记之作多倾注于自然美景的描绘,有洗尘脱俗、清新流利的特色,其中以钱谦益的游记较为突出。乾隆、嘉庆以后,清王朝己趋巩固,思想统治加强,文学领域中与之相适应的重义理、考据的“桐城派”散文风格,在游记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出现了不少渗入地理、古迹考证和儒家正统思想议论的作品,如方苞、姚诵的一些游记可为代表。整个看来,清代朝野显贵、士大夫阶层大多崇尚出行游乐(连皇帝都喜欢驾游江南、北国),纪游文章之多更胜于前代,且不乏像钱谦益《游黄山记》、朱彝尊《游晋饲记》、袁枚《游黄龙山记》、浑敬《游庐山记》、龚自珍《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那样的隽逸清新之佳作。此外,在清代,因朝廷重视边疆问题与边情的需要,不少受派或被遣戍到西北、西南边疆省区的博才之上,在探究边疆史地中,也写出不少文学色彩浓郁的长篇纪游作品。其中如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朱占科的《滇游记程》、陈鼎的《滇黔纪游》、洪亮吉的谴使伊犁日记痔,都很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旅行游记散文}.

20世纪初叶的五四运动,点燃了我国新文学运动的烈火,以白话文为主体的各种文学创作呈现勃勃生机,旅游文学同样在革新求进。一大批代表着新时代新思潮的文学大师、青年作家,都曾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游踪履迹,创作了散文体、日记体的游记,并取得了{旅行游记散文}.

突出的成就。其中的著名作品,至今仍然受到文学界的推崇。例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冰心的《寄小读者》和萧乾的《人生采访》等游记专著,都是记述祖国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和介绍域外风物的上乘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神州大地旧貌换新颜,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作为国家保护的旅游资源,逐步对外开放,不断吸引了国内夕嘴客。新中国的旅游事业也由初创、开拓而趋于逐步发展,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到破坏以致萧条停滞,直至改革开放才得以恢复,随后便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与旅游事业有着不解之缘的旅游文学也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游记、山水小品、纪游诗等作品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各种媒体中。中央、地方办的旅游文学刊物,全国

每年出版的旅游文学书籍更是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以及许多来自海外的各国学者、作家、翻译家和新闻工作者,都发表过旅游散记或旅游观感文章。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俊美的天然景物,包括域外山水、异国风情,都历历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近些年,电视散文、电视艺术专题片等旅游文学的姻亲形式大为兴盛,与旅游文学互为映照,互为促进。

我们完全可以期望,21世纪将是我国旅游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也将是我国旅游文学更加繁荣的世纪。

我国旅游文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的社会作用和艺术特色己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

首先,旅游文学能直接地、形象地给予亿万人民以热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个无比崇高的词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最基本的莫过于她的神圣领土、美好河山,她的风景名胜:一山一水都与祖国血脉相连。因此,我们的文学、美学对祖国大自然的描绘、赞颂,都是对人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旅游文学描写的主要的对象就是大自然,是万里江山、风景名胜,特别是游记,最便于充分运用文学的语言、形象,栩栩如生、浑洒自如地去描绘大自然,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美和生命。只要我们对琳琅满目的我国历代游记文学的珍品作一个简略的回顾,眼前就会展现一座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画廊,那奇峰出峋的黄山,碧波做湘的西湖,绩丽灵秀的桂林,雄伟壮丽的长城,无一不被细腻尽情地描绘,令我们目迷神驰,为之心醉。我们从这许许多多的游记名作中既畅览祖国山河,又从中增加了对各地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博物特产等等的了解,由此而联想在历史长河中多少炎黄儿女为爱护、建设、繁荣祖国河山而做出的贡献!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广由此可见,旅游文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其次,旅游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反映时代历史真实面貌的作用。我们从很多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中看到,作者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描画山水景物,记述旅途见闻中,往往会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社会现实;不少作者借景抒情,寓物言志,常常会触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流露出作者对当日柑会问题的思考和品评;还有不少作者借助游记讲义理、发议论,阐述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所有这些,都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借鉴。

再次,旅游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人类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起着传导的作用。因为这一类作品大都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人文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必须深入山林湖海进行野外考察的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探险家以及求法高僧们的杰作。他们负疫远行,攀山越岭,涉水穿林,并不是单纯为了游山玩水,恣情名胜,而是借旅行观察,去探究自然之奥秘,实现自身科学研究的计划、目标。他们以科学家的缤密、执著,深入常人所不去的野

地,精详记录其行踪履迹、所见所闻,以及沿途考察实况和科学发现。由于这些特殊的旅游者拥有高学识、高素质及其专业知识的优势,他们写出的游记就更加思想深逢、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既是引人入胜的旅游文学大作,又是很有学术价值的科学专著。晋法显的《佛国记)、唐玄类的《大唐西域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就是这一类古代旅游文学的伎伎者。近代以来,由于科学发达,多学科多门类的科学考察活动日趋普遍,由科学家、考古家、探险家、作家、记者撰著的游记一类的著作就更多了,我们从中也更加认识到旅游文学在促进科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旅游文学同所有文学品种一样,都是语言文学艺术,都需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回顾我国历代旅游文学的卓越成就,探索它们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任何旅游文学作品都应该真实反映作者的旅游生活,叙述、描绘作者在游程中见闻、接触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不容虚构,无需矫饰。不到黄山,就写不出黄山游记;虽然你可以根据参考林料为黄山写知识性、注释性的文章,但不能看做游记。从这个意义来讲,旅游文学的真实性也是它的艺术性,是它的艺术生命。

其次,旅游文学作品不同于单纯为旅游业服务的导游材料和旅游手册(当然有些旅游手册也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它从属于文学,遵循文学的创作规律,体现它自身的艺术特色。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地表现在:一是高度注意语言艺术。凡是胎炙人口的历代谢己、旅游小品,文字大多不长,但语言洗炼流畅、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写得栩栩传神,真切感人;而一些平庸之作,往往是语言枯涩呆滞,令人读之味同嚼蜡,再一个是注意突出艺术形象。作者首先要对所见所遇的景象事物做一番“消化”“辨析”“筛选”的功夫,剪去杂枝,剔除琐碎,突出表现饱满而富有情趣的形象。还有一个是作品应具有个性。作者在叙事写景中要敢于袒露思想,抒发真情。任何作者对所见所遇之景物人事,都不可能没有思想情感的反应,高明的作者还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正如《文心雕龙》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历代出色的纪游作品,大多是托景抒情,寓情于景或借景谈理,寓理于景,做到情景契合或达到景、情、理水乳交融的。

在追溯我国旅游文学发展史时,新疆的读者也许会留意到在法显《佛国记》、玄类《大唐西域记》、耶律楚材《西游录》、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古代游记巨孽中,有不少内容是描述新疆景况的。确切他说,在张骛出使西域以及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新疆就不断出现了大量记载当地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的著作,这些著作己成为今天人们研究新疆史地、丝路文化、中外交通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不少还是游记作品,可以归入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范畴,它们的作者多是新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包括出使西域的使臣、将官,遣戍边塞的滴吏,随军而来的幕僚,求经西行的高僧,开发边疆的博学有识之士以及骚人

迁客,他们多属学识广博、笔墨隽永的文臣武将,时代精英。在往来丝路、跋涉征途中,他们对新疆迷人的山川景色,奇特的历史风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流连赞叹,并勤加采录,赋予文学之笔谕燃烧游皂作:这类著述除了上列作品之外,还有唐杜环的《经行记》,宋高居海的《使于阎记》、王延德的《猴高昌记》,元刘郁的《西使记》,明陈诚的〈洒域行程记》,清洪亮吉的〈谴使伊犁日记》、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方上涂的《东归日记》、景廉的《冰岭纪程》、林则徐的《荷戈纪程》和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等等,都是古代新疆出色的纪游作品,此外,唐代诗人岑参、高适的边塞诗中的写景抒情诗篇以及清代纪晓岚的《游览〉等诗,则是新疆纪游诗的珍品。这些丝路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应予以继承、研究和保护。

始发自19世纪末、迄今己一百多年的“丝绸之路热”与“西域探险考察热”,一直是国际学界的关注热点。19世纪20世纪交替的一段时间,先后有一批批外国探险家,在新疆土地上频繁交替地进行考察旅行,其中不乏才学渊博的学者,但也有一些借考古之名掠夺我

国文物的文化盗贼。外国探险家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荒漠、绿洲,甚至深入到"冗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他们运走了我国甘肃、新疆等地的大量珍贵文物,也带走了大量的考察记录,随后陆续写出了一部部考察报告和探险游记,其中一些己在我国先后翻译成中文出版。例如瑞典学者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英国学者斯但因的《西域考古记》,皆洋洋洒洒,几十万言,以“中亚二记”著称于世,数十年前我国就有中文版印行。虽然它们是外国学者所著,但对我国考古学术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科学性、文学性对我国学者撰写丝路探游一类的著作,也有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20世纪初叶至硼年代,我国先后也有谢彬的《新疆游记》、吴蔼寝的《新疆纪游》及沈雁冰(茅盾)的《新疆风土杂忆》痔著作间世,成为新疆现代游记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力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新疆同全国一样,作为经济建设新项目的旅游事业很快发展,加之文化艺术全面繁荣,这也为旅游文学的兴起提供了适宜气候和丰沃土壤。在重振丝路雄风的号角声中,我区的许多作家、记者、科学工作者结合

本身工作,纷纷踏上丝绸古道,闯荡天山南北,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游记散文、旅游小品或游记专著。新疆许多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些旅游文学作品,新疆文学刊物《中国西部文学》(现改名为《西部》)、《绿洲》和1986创刊的《丝路游》杂志、2000年创刊的《探险》杂志都为纪游类文学作品提供了出版与发表的园地,促进了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

外,本文前面提到的以丝路探险为主题的一批外国著作,近年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编入《西域探险考察大系》丛书(己出版十多本),此外还陆续出版了(探险与发现)丛书(己出版十本)、《亚洲探险之旅》丛书(已出版十本)等。这些图书中都有一些可以列入旅游文学范畴的作品。

第二篇:《怎样写好游记散文》

怎样写好游记散文

批改学生游记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按旅游图的介绍,一处不落地一一叙述,既无详略处理,也无自己的真切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以为主要是学生不明确游记这种体裁的特点,游记究竟该写些什么?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作些努力。

一.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样是泰山,不同的人去登感受是不一样的。清朝桐城派散文家的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的是雪天登山之感,全文行文时带上了许多关于“雪”的描写,无论是上山道路,还是到山上以后的所见,都与“雪”有关,他个人的体验也与“雪”有关。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是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全文紧扣“雨”字,描写雨中别具情趣的“水淋淋”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两人的文章各有千秋。同一座泰山,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人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想必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二.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点去写。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928年在俄国旅行,拜谒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墓,看到的竟然只是野地里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而且听说这是按托翁生前遗愿安葬的。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联想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有着奢华装饰的墓地,就写下了散文名篇《世界最美的坟墓》。他认为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除了围在四周的稀疏的不关闭的木栅栏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名篇,之所以震撼人的心灵,主要是因为作者是用“心”在写,真正写出了自己真切感受。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三.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豪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主要描绘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作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通过游山的经历来表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朴素的生活哲理;苏轼《石钟山记》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不能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中作者都能在游山玩水之际,通过一定的物或事来表达一定的

{旅行游记散文}.

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这正是我们在游记散文应该做到的一点。

四.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序,游记文章的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如《雨中登泰山》就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序,从岱宗坊出发,一路写到南天门,各种景物依次展示,有自然景物,有人文景观,井然有序,这样写就使全文条理清晰。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虽然也以航船行进为序,但更有一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统摄全文,全文始终洋溢着作者在母亲河上航行的兴奋、激动的情致。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写的同样是船过长江三峡的情景,但作者却紧紧扣住“第一个”去漫想,思路由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展开,想到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中的无数“第一个”,从而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行文非常自然,条理非常清晰。

五.游记类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散文的诗意。散文中的这个“联想”还可指调动大脑中已有的信息,跟眼前的事物形成对照,通过比较来加深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在《绿》中作者以丰富而美妙的语句细腻地描绘了“绿”之后,觉得还不够,就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库存”展开横向联系。把“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拈来与眼前的“绿”比较,以突出眼前这“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是联想使得散文更具有魅力,没有联想就不可能有好的散文。

六.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如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名人轶事等。 游记散文写时总要涉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游记散文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东西,这就需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中有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屈原的传说,有杜甫的诗句,有古时的歌谣、颜语。这些东西的插入为文章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为三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文化”味很浓,主要就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中注入了许多这样的有底蕴的东西。我们平时每到一处,既要留心观察,收集一些文字材料,也要注意倾听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以更多地了解某一个地方的底蕴,为写文章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

总之,游记散文有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旅行游记散文 台湾游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