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翩翩起舞打一数字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音乐鉴赏》

音乐的力量

转眼间,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就要结束了。我不得不承认,经过了这学期,让我对音乐,尤其是一些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半学期的学习中,我发现我接触了更多耳熟能详的乐曲。更神奇的是,有一些乐曲的名字我很早就听说过了,比如降E大调协奏曲、比如肖邦的夜曲,但是却从来没有听过完整的,也没有条件和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分析、去学习一首乐曲的创作背景。还有一些,虽然名字不熟悉,但听起来都很熟悉,才恍然大悟。 我很想一一列举那些我喜欢的乐曲,但是举不胜举,所以只能去谈谈一两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乐曲。但是,我发现,现在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一首乐曲。第一首想要提到的就是土耳其进行曲。其实,在最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当一听到旋律的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早就听过了。这首乐曲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旋律也很容易记。乐曲一开始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接着是第二主题的出现;然后重复第一主题而结束了第一乐段。乐曲的中部,由四个小乐段组成。第一小乐段是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二、三小段是快速旋律,有如队伍在急速飞快地奔驰。第四小段与第一小段完全相同。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

第二首就是那首很有名的致爱丽丝。这首乐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遍了,可以说使我接触的最早的一首钢琴曲。当时我还不懂这首乐曲想要表达什么,但听上去很优美,想让人跟随着翩翩起舞。现在的我再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优美的旋律,温柔如水,A主题优美的旋律好似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爱情。B主题,旋律更加明朗活泼,情感更加丰富,让人产生了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和向往。C主题气氛转换,持续的低音和弦,尽显端庄典雅,但又好似流露出了些许的忧伤。随后又转入A主题,结束整首乐曲。整首乐曲纯朴亲切,那样纯净,让人很容易就和纯洁的爱情相联想。如果经历过和曲作者类似经历的人或者在爱情中收获真谛的人们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我想,这也是致爱丽丝作为一首经典的歌颂爱情的名曲的原因吧。

第三首乐曲就是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这首乐曲不同于上述的前两首乐曲那样欢快,而是一种安静的美,平易优美、 饱含诗意。真挚优美的旋律只要听过一次就不会忘记。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同时若是联系起当时的背景,也能感受着一丝浪漫。这首乐曲也是肖邦的夜曲中最出名的一首。

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课,让我对音乐更加的喜爱。以前更注意的可能是一些流行音乐,但现在我觉得这些钢琴曲、这些协奏曲更加能够传递着感情。一首乐曲也不仅仅是音符的简单构成,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感情在其中。让人听了为之动容,也让我们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是永恒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我们对于人类的这样一种美好的、能洗涤心灵的瑰宝,更应该不能停下和遗忘它们。

第二篇:《舞蹈鉴赏作业》

观杨丽萍舞蹈之《月光》有感

生科院食品11103班:

招婉文

201113040317

一直以来都对云南颇有好感,那里的天空、文化、民族·····还有那里的香格里拉,这一切都吸引着我。总想着有一天要去云南旅行,在自己心中留下一个真真切切的云南印象。所以,这次的作业,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并欣赏了《云南印象》里面的一个舞蹈《月光》。

随着音乐的响起,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轮朦胧带着淡淡浪漫的圆月。在圆月的前面,有一个灵动的影子随着美妙的旋律翩翩起舞。看不到舞者容颜,可那曼妙的身姿,柔美的动作,高雅的气质······无一不在告诉我,台上那个灵动 的影子,就是“孔雀公主”杨丽萍。在月光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如此的美妙。我可以看到台上舞者纤细的手像一只欢快而又调皮的蝴蝶,在淡淡的月光下飞舞玩耍。随着旋律的变化,穿着傣族长裙的杨丽萍似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融

入到了这个舞蹈中,无论是手,脚,头,腰······每一个部位的动作都做得恰到好处,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 宛如一位传递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曼妙的身姿处处传递着生命的律动。让人不得不惊艳于她那纯净柔美的舞姿。这位从深山走出来,素有“巫女”,“舞神”之称的神秘舞蹈家——一位善于用肢体语言说话的人,杨丽萍用抽象的和变化多端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凝重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静谧的月光,自由的舞者,让人忘记都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恼,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欣赏着一个蝴蝶精灵在皎洁的月光下畅舞。

整个舞蹈就像一个生命的轮回。由蝴蝶的蜕变开始,刚刚蜕变的蝴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陌生,她自由而小心地飞舞。开始的时候动作还很慢,好像在犹豫什么。当她做了一连串曼妙的试探之后,好像察觉到周边环境是非常安全的。于是她就更加自如地飞舞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就这样来回的飞个不停。渐渐蝴蝶好像熟悉了大自然

赋予它的环境,同时蝴蝶也到了成熟的时期,它的动作更加的激烈,思想更加丰富。又宛如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配偶自己的生活。从舞者后面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少女喜怒哀乐以及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一直到最后的安静,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生命的缩影,一只蝴蝶、一个少女——一个生命的轮回。

如诗如画般的舞蹈,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我不说

第三篇:《影视鉴赏作业》

《音乐之声》,是一部让人无论看了多少遍都会沉浸于其中并为之震撼的电影。这是一部音乐剧,音乐贯穿全剧的始终,成为剧情的引导。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是贯穿其中的音乐的成功。

影片的开始,以几个长镜头展示了阿尔卑斯山蓝天绿地的美丽风景,接着,逐步推向山顶的漫漫草地,然后就是女主角玛利亚的独唱拉开了全剧的序幕。《The sound of music》,G大调4/4拍、二度音程的歌曲,女声独唱加上管弦乐的伴奏,宏伟又不失柔美,就如歌词所唱一般,如溪水叮咚,钟声飘扬,优美地铺展开来。歌曲和画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副天堂般的画面,舒畅遐意,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玛利亚借此歌抒发她对故乡、对大自然和对音乐的无比热爱,而这又正是该影片的所要表现的内容。

跟着,镜头转向了修道院。修女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玛利亚的看法。《Morning》,依然是管弦乐伴奏,用欢快的节奏来表达修女们对玛利亚不守规矩的批评,减轻了歌词里那些贬义词的重量,使之变得“善良”一些。她们的一致看法是,玛利亚不适合继续留在修道院里,这使得院长做出让玛利亚去特拉普家做家庭教师的决定。于是,故事真正地开始了。

一个长镜头由哥特式教堂的尖屋顶拉向一身臃肿着装提着行李的玛利亚,轻声的合唱,表现了修道院那种神圣的气氛,又烘托了玛利亚被迫离开修道院的沮丧心情。同时,还暗示着一个过度——玛利亚生活由修道院转向拉普家的过度。就像修道院院长对玛利亚说的,当上帝对你关上了一道门,他也同时向你敞开一扇窗。玛利亚遵照院长的吩咐,一路唱着《I Have Confidence》来到了特拉普家。伴奏忽而抑扬顿挫忽而舒缓;大提琴柔和地唤起其他乐器的共鸣,音量和节奏逐渐加强,又突然停止充满音乐生动地刻画了玛利亚既担心又期盼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玛利亚活泼、乐观的性格。

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是上校的女儿Liesl和邮差Rolfe在花园秘密约会时唱起的歌。一对纯真可爱的年轻人,和着欢快的音乐在雷雨中的小亭子里翩翩起舞,浪漫而甜蜜。让人看着,也有种禁不住要随之一起舞蹈的快乐冲动。{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作为一个陌生人突然闯进一个家庭的生活,善良的玛利亚来到特拉普家的第一个晚上,被孩子们捉弄而受到惊吓,却又以一份宽容和爱心包容了孩子们的淘气。她试图向孩子们声明自己的立场,但在特拉普上校问到的时候,又替孩子们隐瞒。当Liesl向玛利亚坦白自己去约会的时候,当孩子们因为打雷而害怕躲进玛利亚的房间里的时候,玛利亚已经被孩子们接受了。她以一曲《My Favourite Things》告诉孩子,当你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她用歌声驱散孩子们心中的恐惧,为孩子们带来快乐。在快乐的歌曲中,孩子们忘却了恐惧,他们玩作一团,其乐融融,幸福温馨。音乐的伟大魔力,在这里开始展现。

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情景之一,是玛利亚教孩子们唱《哆来咪》的时候。她以孩子们为出发点,拒绝特拉普上校的哨音代号和军队管理模式,以一种自由、宽容的方式代替古板的规则和惩罚去教育孩子,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里“细雨润无声”地学习。轻快活泼的旋律中,玛利亚为孩子们开启了音乐的大门。歌曲为C大调2/2拍小快板,主要是三度音程的变化,后部分加进了二度和纯四度的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营造了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将电影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让观众也不禁随之哼唱。

音乐增进了玛利亚和孩子们之间的情谊,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拉近了观众与故事的距离。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然而,这又只是其冰山一角。当孩子们唱起《The sound of music》以欢迎男爵夫人的时候,音乐同时也融化了特拉普上校冰封已久的心。淳朴的伴奏,仅仅是手指轻扫吉他和弦,弦乐轻声柔和地为其铺垫,隐隐约约,突出了孩子们二声部二重唱的美妙歌声,使其更具吸引力。那优美的歌声,让特拉普上校走出了失去前妻的阴影,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情不自禁地放开歌喉加入孩子们的合唱中。他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所融化,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

父亲,和7个孩子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温情而感人的一幕。孩子们的歌声,也让特拉普上校意识到了自己对玛利亚的错误态度。玛利亚为特拉普家重新带来了音乐;而音乐,又为特拉普家注入了活力,让特拉普一家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影片中很多画面的剪辑与音乐配合得十分默契,使影片和故事生动流畅,画面也极富美感。如玛丽亚带着孩子们表演木偶戏那一幕,音乐为《孤独的牧羊人》,2/4拍,大量使用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和七、八度等大音程的跳跃。镜头则在木偶与真人的表情间来回跳动,孩子们可爱细腻的动作,玛利亚亲切的指导,场面欢快活泼,热闹愉悦。可以说,音乐为画面营造了恰当的气氛,主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并带动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

不得不提及的是,影片中两次出现了特拉普上校抱着吉他哼唱《雪绒花》的场面,音乐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被表现出来。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雪绒花。雪绒花不是雪花,而是生长在奥地利的一种野花,每当春天来临,山脚下的草地上开满了雪绒花,十分美丽和清纯,因而雪绒花成为奥地利的国花。这首歌以二、三度音程为主,3/4的节拍却使用了许多二分音符和附点二分音符,曲调深情悠长;通过对纯洁可人的雪绒花的赞美,借景抒情,真挚地倾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特拉普上校第一次唱这首歌时,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簇拥在他周围席地而坐,就像长在山脚下的雪绒花一般。他坐在椅子上轻拂吉他深情地歌唱,场面安详温馨,一份浓浓的亲情缭绕四周。第二次,是在音乐节上,特拉普上校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拒绝为纳粹服务而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了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在纳粹德国即将吞并奥地利的前夕,萨尔茨堡这个曾经安宁祥和、充满歌声的小城里,特拉普上校用自己的歌声向观众讲述他心中的雪绒花,他心中的祖国。“Edelweiss,Edelweiss,bless my homeland for ever”那份深情,一曲未了特拉普上校已经哽咽,连纳粹份子也为之动容而努力克制自己。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随之全场观众都被这份真挚的深情所感动,也加入其中。这全场高亢洪亮的大合唱令人心潮澎湃,将影片推向了感人的高潮。奥地利人民用他们的歌声,表达自己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画面严肃而深刻,感人至深。音乐的民族性,在此刻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电影的内涵也得到了升华。

故事的最后,特拉普上校和玛利亚带着孩子们,翻越阿尔卑斯山,逃离了纳粹控制的奥地利。背景音乐再次响起《the sound of music》,与影片的开头相呼应。同时,就像镜头指向的瑞典一样,音乐也暗示着他们“将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里有英俊坚强的上校和活泼善良的修女,他们偶然邂逅,碰撞出真善美;他们正义勇敢,与邪恶的纳粹抗争,最后幸福地生活在属于和平的乐土。美丽的故事里,还有美妙的音乐,婉转灵动,歌唱出了情感的融洽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不仅用眼睛和耳朵来感受它所讲述的故事,更是用心去体会它的情绪。它所为人带来的震撼,看完之后仍旧值得回头细细品味。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才历经70几年依旧经久不衰。这就是音乐的伟大魔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哆来咪》是音乐剧中的主题音调,旋律富有特色,与歌词紧密结合。歌词大意为:doe是一支小母鹿,ray是一缕金色的阳光,me是称呼我自己,far是奔跑向遥远的路,sew是穿针引线,la是跟着sew的音,tee是吃果酱面包要喝的茶,数完了我们回头再来。上述歌词将西方大调式的七个基本音级做出介绍,帮助初学或者有一定基础的人学习自然大调的基本音阶。“除了主题曲调外,这首作品还采用了简单的变奏作曲技术,如:作曲在重复段加入了二声部演唱,“133 355 244 677”一直贯穿于高音之下,为全曲烘托初优美的层次。《哆来咪》的演唱,在音乐剧中也富于多种形式,对主题音调进行自由的复调式变化,高声部是第二变化主题,有女教师单声部演唱,低声部由孩子们齐声演唱主题音调。这时高声部

的主题采用长于低声部主题节奏拉伸的手法,并将旋律曲调以大跳的形式展开。与低声部的级进旋律线形成音乐角色上的鲜明对比。这样,音乐形象顿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高声部是女高音独唱唱音名,低声部是童声齐唱唱歌词,采用唱名法与歌词相互配合的方法,采用唱名法与歌词相互配合的方法,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就仿佛层峦叠嶂的山峰互争高下。”

《雪绒花》也是部音乐剧的经典之作。歌词停顿采用了闭口音单词,表达了作者虽然激动,但深沉含蓄的情感,表现出爱国人士对祖国深厚的情感。由此可见,《雪绒花》歌词结构,不但曲调与歌词的抑扬发音结构息息相关,而且旋律更是极为含蓄亲切,又不失情感的宣泄。

《孤独的牧羊人》是音乐剧中欢快活泼的一首乐曲,是玛利亚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时演唱的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多大跳,使歌曲充满童趣与活力,与剧情紧密结合。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较之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奥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首歌曲作为音乐剧中少数的曲风欢快的歌曲,体现了音乐剧中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斗争的教育意义。

《音乐之声》是美国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部音乐剧,不能说代表了20世纪美国音乐剧的最高水平,也可以说是引领了它的发展,为20世纪美国音乐剧的发展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它其中的几首经典歌曲,更是得到了人们的经久传唱,其经典性不言而喻。

20世纪的音乐文化,各自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争奇斗艳,音乐剧是结合多种音乐形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音乐在整部音乐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的音乐文化在经历印象、新古典等多种音乐风格的变迁后,音乐剧成为20世纪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究其原因,其一无外乎是音乐剧中通俗、琅琅上口的歌曲使人们对音乐剧情有独钟。正式由于这些歌曲,构成了音乐剧的核心,通过音乐的发展使剧情得以发展,如果没有了这些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起着很重地位的歌曲,那么音乐剧的经典性也许就不存在了。

第四篇:《音乐教案》

《微笑波尔卡》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微笑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波尔卡是一种两拍子的舞蹈,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体验波尔卡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打击乐器等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学跳波尔卡舞步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学跳波尔卡舞步,并能与音乐配合起来

{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主动探究法,讲解练习法

教学思路:

本课利用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利用电子白板讲解乐曲结构特点。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我在设计教学中从整体感受入手,即听音乐是怎样开始的,是什么节奏,如何进行,什么旋律先出现,有几个主题,并将其中的主题音乐以唱游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就十分感兴趣,也能很自然地投入到主题音乐的表演演唱中,加深了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分段欣赏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从每段不同的情绪入手,这样就可以把儿童引进特定的意境中去,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使儿童从中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此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教学设计亮点:

本课设计了多种参与聆听音乐的方式。如:图谱参与、体态律动参与、打击乐器表现参与等等。在感受乐曲主题与乐曲结构上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通过聆听参与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感受、体验了不同的音乐主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新课程新理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 波尔卡舞蹈律动。(背景音乐《闲聊波尔卡》主题)。

{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1、师:孩子们,见到你们非常高兴!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由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为我们演奏的。音乐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一首有趣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在欣赏的同时,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招招手!让我们随着轻快地音乐,动听的旋律从手的舞蹈开始今天的音乐课。【播放音乐视频】

师:孩子们跳得真不错,你们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吗?生:

2、介绍波尔卡舞蹈:

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音乐它叫“闲聊波尔卡”。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节奏比较欢快的舞曲。这种音乐一般来源于生活。(用白板板书波尔卡,二四拍,欢快)

现在小朋友告诉我,你们刚才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学生谈感受)

那同学们这么开心,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波尔卡乐曲吧!你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二、欣赏《微笑波尔卡》。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由手风琴独奏的《微笑波尔卡》,又名《少女波尔卡》,C大调,二四拍,(利用白板标示重点)。速度稍快,旋律的波动与跳荡使乐曲具有让人翩翩起舞的动律感。{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1、 认识二拍子指挥图式,了解其强弱规律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二四拍吗?(利用白板讲解,画出二拍子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2、指导学生用身体律动来表现二拍子的强弱规律(跟随音乐律动)

{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3、再听全曲。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生:。。。。。

4、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琴哼唱,熟悉旋律。

②轻轻用lu随乐哼唱

5、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6、听第2主题旋律。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7、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生:。。。。。。

8、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

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白板演示)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白板上画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9、用声势动作与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

师:看到大家的表演,小乐器们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播放音乐)

①、出示主题1、2、3的声势图谱,指导学生进行声势动作练习。 活动: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②、师:接下来的这段音乐,同学们仔细听听,是主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一种旋律让人翩翩起舞 翩翩起舞打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