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雨蒙蒙的散文 春雨蒙蒙写景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江南散文》

水 墨 江 南

我生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沉醉了二十多栽。江南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眷恋情怀却千年依旧!

伫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的灵韵""

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心灵。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轻烟淡水的江南,细雨霏霏的堤岸,春日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春透帘栊。夏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采莲荷田,淡笑浅吟,娇花照水。秋日丝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悠然东篱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树珍珠。伊人似雪,翩然娇纯。

春雨秀江南,江南多雨,尤其是江南春天的烟雨,就像那吴侬软语一般,透着水乡特有的滋润,雨是江南文化的灵魂,是江南水乡的灵气,在江南,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元宵节前后的雨叫灯花雨,灯花雨往往是初春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春雨就飘然而至,莺飞草长,一泓碧水粼粼而起,杨柳拂堤,碧草如丝,繁花点点,泉水淙淙,古寺的梵音在石缝间流淌,雨后的空气溢出芳香。而后是杏花雨,梨花雨,纷至沓来,暮春过后,连绵不断的黄梅雨弥漫江南。夜晚的雨声,清晨的花香,清绝的令人深深沉醉,秀雅的让人不舍离去。纷飞的细雨沾湿了一袭素裙,润透了江南女子的心。两袖的花香,轻舞出江南的独特风韵。

江南的女子因了江南的湿润气候,肤如雪凝,伊人如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丽脱俗。江南女子缓缓走在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一柄油纸伞,沿着雨巷翩跹而过,“一抹烟林屏样展,轻花岸柳无边”, 雨香袅袅入珠帘, 清影如梦。

侯门似海,亭阁水榭,红颜珠泪盈盈,水袖轻拂琴弦,一曲千古绝韵在如雪的玉手下流泻,柔肠百转。思绪仿佛随着时光的倒转,置身于千年前那段缠绵悱侧的化蝶之恋。温文尔雅的梁山伯与女扮男装英台同窗苦读,秉烛夜书、谈笑风生,十八相送,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蝶恋传奇,千古回荡。

江南一袭风水灵地,才子佳人无数。江南四大才子,最有名的是唐伯虎。唐寅的绝世丹青书画,冠压群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唐伯虎点秋香的动人爱情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江南才女,一时数不尽,李清照,秦淮八艳,柳如是,董小婉,鱼玄机,薛涛,苏小妹""。

水墨江南,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也许我的前世就是那个采莲的江南女子,在淡淡的荷香中浅笑,若蝶轻舞江南水墨中""

江 南 ,我 回 来 了

一千年了。

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再无法讲述得清,只有我对你千年未改的痴情轮回依旧! 这漫长而倏然掠过的岁月让我浮沉变幻,我却清晰地记着你娇美的容颜。

我人世的留连执著只是因为你,你的笑语仍在我记忆的时空中婉转回旋。

江南,你还记得那个总爱在腰间带一把剑的孤傲少年吗?那时的我,自以为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屑于沉溺于小儿女的温情。可当我从风沙飞扬的地方来到江南,杨柳春风里,翠径花台,红袖满楼,软语巧笑,蝶舞莺啼,处处迷人心眼,竟软化了我的傲慢啊。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怎能抵挡的住你风情万种的美丽,终究沉醉在这缠绵旖旎的温柔乡里!

人不风流枉少年,那时的我毕竟是个少年人啊!

春风又绿,杨柳风依旧柔媚撩人,正是江南好风景!多想再同你相拥游走在这无边的风月里,可我彳亍的脚步再也找不到你曾殷殷守望的渡口。

你在哪里啊?这一千年里,年年春天我都回来找你。我已找遍了江南啊。

每每会在一砖一瓦一桥一桨,水波流转或风过花落间,恍惚看到你的身影,仿佛仍能听到你欢快轻灵的哼唱,却怎么也无法捕捉到你真实的踪迹。

我找不到你,你也一定认不出我了。我再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太久了,江南。

江南,为何你不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啊。

梦里水乡,水已不再轻灵,矣乃的浆声搅动着比米酒还粘稠的河水。江南的水啊,你呼应着多少人午夜梦回时无法停歇的叹息。你为何不呼啸奔腾,总是这样缓慢流淌?你在迟疑什么?你在叹息什么?

太多花,太多水,眼花缭乱的色彩漾动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绞碎了太多人多情的幻梦,终成镜花水月的虚幻。

江南,我曾以为你就是我的永远之国。

我在你杏花春雨的涤荡和杨柳春风的吹拂中,度过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和你两情欢悦的依偎里,我写下了我最纯真最深情的痴恋啊。

可翠宇珠廉终究锁不住少年血脉里远大志向的激荡。

越来越渴望回到北风吹来的地方啊,回到那有风沙也有烈酒的地方。江南粘粘细米酿出的酒太甜太腻,太软了,不能振奋我,只会浇息少年人的壮志雄心,消磨了风发的意气。我沉迷得太久了。

去策马杀敌,去建功立业吧!

我还在犹疑不知如何开口,善解人意的你已明白,离别终究来临了。

没有你,我的灵魂再踏实不下来。你一定不知道,我怎样刻骨蚀心地想你。凄风苦雨里怎样在炉火中找寻你的温润,午夜梦回时怎样将窗棂间的树影读成你。

总幻觉着在某一个瞬间捕捉到你的声息,想象着你会在一个时刻来到我面前,轻灵美丽,笑语嫣然。我怎能不时刻等待,准备张开双臂拥你入怀。

你在我心里。而我,在天涯。

你也曾一年年地来到我们离别的桥边,长久而无声地向路上张望。我应承下的,等桥边的那棵桃树长到桥亭檐角,花开满树的时候,我会回来接你。

只有江南的春雨年年如约而来,一样细细飘洒。雨丝温柔的滋润下,桃花也年年自在地盛开,那个佩剑少年却再没有出现。路上越来越热闹了,你却越来越寂寞。

春雨,桃花,这些江南的精灵啊,装点着小桥流水的欢娱,滋生着老砖古瓦的生机,却凋零了你小小的欢乐。

江南,我并没有背弃我的誓言啊!

我以为我可以在完结了少年的抱负后再志得意满的回来找你,年少轻狂的我如何想到,这世事不在我的掌握中啊。我万丈的豪情成全不了自己的命运,一腔热血只能被北风无情的吹冷。

鬓染微霜,少年已老。腰间的长剑已经锈蚀。

回首一路萧瑟,才发觉自己如此孤寂无依。

江南,我还能重回到你的温情里吗?

一年一年,你用枝芽的萌生,柳絮的飞扬提示我:春天了,还记得江南在等你吗?

精巧的园林还是太压抑了。窄小的亭台深锁了深深的寂寞,却锁不住你日渐无望的哀愁。等待经年,终于也荒芜了你日日夜夜的期盼。

江南,我来得太晚了。

我在亭台楼阁古镇乡村穿梭,在桃花流水间一一辨认,那令我神迷的容颜始终没有出现。春风恣意,春花烂漫,唯独我一怀愁绪。我不敢呼喊,内心的虚怯让我惶恐烦乱。我在杨柳春风中迟疑。

哪个是我牵你手跑过时碰落的一枝?哪间有我们缱绻达旦燃尽红烛的卧榻?

说好了,我本应是那个掀起你红盖头的人啊!

你究竟在哪里啊?

我是那个最疼你又背离你的人啊!

一千年了,你还负气恨我吗?还耿耿于怀不肯原谅我吗?

我辜负了你如水的柔情,毁了你的年少春闺。竟让我用千年的时光来懊悔啊!

可一千年的懊悔也换不回你青春的美丽啊!

我在无尽的追悔里终于读懂了你殷殷等待的忧伤,我在痛彻骨髓的孤独里终于听清了你深深的叹息。 江南,我如何可以在现实中辨认过往的故事,我能相信那些断片残简吗?那些零星散落风蚀锈腐的旧物如何能拼回一段真实的记忆?

谁能找回江南的明丽,谁能改写那些哀伤的故事,谁能让往事重来,谁能追回我们虚掷的时光,弥补我们的过失,重新圆满我们年少轻狂中错过的美好?

没人会在意我了。

我终是个无根的人!

我是个永远的异乡人啊。

江南,我真的再也找不到你了吗?

当年的那个佩剑少年不会知道,他轻轻在你耳边诉说的一句话,竟要用他的生生世世来兑现。

无论怎样,我洗去铅华,扫净心尘,终于可以在晚来的追悔里恪守与你的诺言。

江南,我再不会背离你。我会和杏花烟雨一起,年年回来,等待你的美丽在某一个春天重又浮现。 江南,我对你的爱因了这追悔和等待而成永恒。

江 南 瓦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一层一层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淌雨。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间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皓月流银。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雨蒙蒙的散文}.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施施然,飘飘然,升腾一缕炊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滴水,其声势,可堪一场中雨。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卷下摇落在瓦中,抑或在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来,瓦上草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古

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新词: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砺如土坷。但却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

第二篇:《散文《雨情》》

雨·情

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于自然的渴望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某种自然现象的钟情。春天的雨,便是我的情之所往了。

幼年的时候喜欢雨,无外乎贪玩的本性。我所上的小学离家并不远,所以我一般都是徒步上学。那时候,记得每每到了春天的下雨天,我总是兴奋地穿起我那双号称“无敌风火轮”的塑胶套鞋,撑着一把画满了卡通图案的小伞,带着对大人愁云密布表情的不解赶去上学。看着路上狼狈躲雨的大人们,总是庆幸自己拥有可爱的伞和滴水不漏的“风火轮”。脱下了厚重冬袄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大家都爱用套鞋踢起的水花互相嬉斗。水坑则是我们的最爱,每看到一个水坑,大家总会争抢着用力踩下去,激起的水花伴着我们的笑声散落一地。虽然回家后湿淋淋的衣服会带来母亲的责备,可是想起一路上同伴的狼狈样,嘴角都会忍不住地泛着狡黠的笑容,也许这就是大人眼中幼稚的童年时光吧。现在,每当下雨天在路上看见孩子们打闹,还是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想起那充满趣味的童年。

少年的时候仍然喜欢春雨,便已不再因为雨中的嬉闹,而是依恋上了父母雨中的身影。高三上学期的春天,每天晚上学校的晚自习都要上到很晚,经常碰到自习过程中忽然下雨的状况。那样的晚自习,看书之余,总是要向教室的窗外张望,期盼能望见父母的身影,期盼能从父母手中接过一件余留体温的雨衣。这样的期盼每次都能在父母关爱的眼神中得到实现,在向他们唠叨“下次雨下这么大就不要送了”的时候,暖暖的心里又开始期盼着下一次的雨。父母的爱在雨中显得

更加伟大,而雨也在爱的衬托下更加可爱。

长大后喜欢春雨,则更有一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情结。喜欢静静地听雨滴们敲打屋檐的声音;喜欢在春雨蒙蒙的时候撑着雨伞呼吸湿润的春风;喜欢躲在被窝里享受家带来的遮风挡雨。雨声的滴答是最美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欢快,聆听中,总能让我找到片刻属于自己的宁静。

春雨的魅力在于它既有“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的气势,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柔情。其实,我们为人处事也应如春雨般,收放自如,宠辱不惊。春雨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它给了我美好的回忆,也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期待下一场春雨的到来,不论是暴雨还是细雨;期待未来的人生,不论是辉煌还是平淡。

第三篇:《散文的魅力》

散文的魅力

都喜欢上散文是从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一些篇章起步的。 “文革”前后,也正值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那时,虽然在文化领域清规戒律颇多,各种读物被禁锢,但鲁迅的著作是可以公开阅读的,甚至很流行。

鲁迅多议论式的散文,那力透纸背的文字,那幽默讽喻的语言,那刚烈悲壮的风格,那峻冷峭拔的态势""给我以极大的诱惑。郑板桥有一副名联:“隔靴搔痒赞何易,入木三分骂亦精!”用此来说明鲁迅的文章,应该是准确的,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正是缘于此,才使我爱上了散文,爱上了文学,以至于后来又读过不少名家名作。

冰心曾说过:“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自“五四”至今,宏观中国散文的发展变化,确如群岳朝天,百川归海,连绵浩荡,难以计数。面对流派纷呈、灿若群星的散文世界,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犹如春蚕蠕动在嫩绿、茂盛的桑叶上,鱼儿畅游在清澈、碧透的海底里。无论记事或者写景,不管抒怀还是言志,我都是如饥似渴的。再说,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神游于广阔无边的多极世界,其乐融融,也堪称最有味、有益的消遣之一。

散文的独特美在于其“散”。无论抒情、写意、叙事、状物""“散”是散文的基本神态。用朱自清的表述,散文之散,当为潇洒自然的意思。散漫中透着潇洒自然,让人读起来便有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变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也说:“散文比较自由”。因而,散文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再者,散文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评论、回忆录、读后感""任我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散文就是成功的范例。读他们散文的最大感受是,你几乎看不到作家用力的地方,他们的力量好像不知不觉被分解到了那些文字的碎片之中;这种文字在阅读者的心灵中所起到的效果,也非以冲击力取胜,它更多的是给人智慧,让人舒适。

形散神收,博而不杂是散文的一大特色。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例如周作人的散文《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又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散文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极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当代散文的名篇大多也是很短的,如鲁迅的《好的故事》890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

散文也常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而倍受人们的喜爱。譬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仅用了400多字,便揭示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哲理。比《落花生》的字数更少的则是郁达夫的《怀鲁迅》,文章尽管短的不能再短,但细读仍耐人寻味;虽系怀念死者的文章,可郁达夫却没有写得悲悲戚戚,令人心碎肠断。文章叙事部分采用短句形式,白描手法,使读者似乎听到作者急促的足音,似乎看到作者悲痛得近似雕塑的面容,也似乎看到参加葬事的一万余人的庄重神情。由此可见,郁达夫的艺术魅力堪称是“绝”啊!

优秀的散文在文体或曰风格上,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舒适的,也总会令人产生特殊的美感和快感。就象郑振铎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清新的文体,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重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周作人的《雨天的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尽管隔着时间的距离,却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见与审美的享受。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真个是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正是结合作家性格来分析其文体、风格的。他说,鲁迅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尽是诛心之论”,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两语,把主题道破,文字“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其文体“简炼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而周作人则性喜平和、中庸,作文追慕朴素自然,故其文笔舒徐自如,平和冲淡。他评论冰心,曰:“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命,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其它像:郭沫若、朱自清、刘白羽、丰子恺""其文体的特征,无不同其生平、性格有直接关系。散文文体之美,确实是丰富多采,难以形容的。梁实秋在《论散文》里曾说:有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又有《圣经》那样庄严简炼的文字,所以我们才有空前绝后的《圣经》文学。《圣经》文学,是否“空前绝后”,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既有“高超”的思想、

第四篇:《历年经典优秀散文汇集(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雨蒙蒙的散文 春雨蒙蒙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