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父母是佛

话题作文 zuowen 4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父母是家里的佛》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10-10-7 21:37:27 繁體版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张,到底谁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呢?是让老人家周由子女家轮流居住,还是送到安养中心呢?手足之间该怎么负起照顾责任呢?有时老人家被当人球互踢,实在很悲哀。

答:过去的农业社会,大家都赞叹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兄弟不分家,组成大家庭,所以没有奉养老人的问题。

其实,农业社会里的子女长大分了家以后,还是会有老人的问题,到了现在的工商社会就更明显了。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老人自己有一笔财产,就不会造成子女的负担,说不定子女反而会抢着来照顾你。所以,老人要给自己留点老本,不要急着全分给子女。如果有老本可以支配,儿女要不要来照顾你也不是问题,可以请专业的看扈人员来照顾你,说不定会更好。

所以,有智慧、福报的老人,会为儿女着想,不让儿女犯过失;也会为自己着想,不让自己变成人球。自己留一些老本,过简单的养老生活。尤其现在台湾的老人有老年福利,在健保之外,大部分老人可以领各种老人津贴,老人的生活应该不会太难过。为何有的老人变成人球?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老本,儿女白手起家,维持家庭也辛苦,老人就变成小家庭的负担了。如果老人还能照顾小孩、帮忙家务,子女还会抢人;但如果已经病了,变成儿女的负担,儿女不受欢迎,孙儿女也不欢迎。有些老人被推来推去,尤其小家庭空间不大,老大说:‘到老二那里去。’老二说:‘你已住一个月了,换一换嘛!’这样听起来,非常悲惨。

我的建议是,如果兄弟姐妹都不照顾父母,不如好好商量,找一家合格的安养中心,让专业人士来照顾,儿女在假日去探望,否则,被当人球的父母太痛苦了。但是我必须提醒:为人子女的,今天把父母当人球踢来踢去,将来老了,你的儿女也会学你,把你当人球,有样学样。

佛教有一部经典这样说:因为父母恩情是永远无法报答的,就是把父母背在肩上,一肩背父、一肩背母,几辈子如此,也还不清父母一世的恩情。

子女应该要这样想:能奉养父母,是一种福报。如能这样,兄弟姐妹之间不但会计较谁付出比较多,还会抢着接父母回去照顾。只要有一个手足存有这样的心,父母应是家里的佛,怎么会成人球呢?

第二篇:《父母才是我们要敬的佛》

父母才是我们要敬的佛

很久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

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

“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 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

“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这一刻,儿子顿

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个小孩子。“百岁老人常忧八十岁的儿子”,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泼、快乐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做着很多事。尽管,他的儿女们有时不理会他们的爱,甚至有些会做一些让他们伤心的事,但父母们总是包容,包容着儿女们所作的一切。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

俗语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爹娘,只有不孝的子女。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而且是不求回报,只求儿女平安,只盼儿女早有出头之日;父母对儿女的爱,最真诚,最无私,最直接,没有表白,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只有心中无限的牵挂。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可是,为人子女,我们为父母又真正做了些什么?父母的话,我们有几句照办了?面对父母日益苍老的面容,我们有几天能陪伴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面对工作的劳碌,我们甚至连传统节日可能都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面对父母的病痛,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床前尽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时,儿到底愁没愁?人间有爱,亲情是近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爱,那么,对父母之爱,又放在第几位了呢?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此时,他们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钱或旁人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错过了还有再来的希望,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是真正的“时不再来”。

有一首歌写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

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力被操碎。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人的一生,至亲至敬至爱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爱。

第三篇:《父母,才是我们要敬的佛》

父母,才是我们要敬的佛

很久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

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

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个小孩子。“百岁老人常忧八十岁的儿子”,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泼、快乐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做着很多事。尽管,他的儿女们有时不理会他们的爱,甚至有些会做一些让他们伤心的事,但父母们总是包容,包容着儿女们所作的一切。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

俗语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爹娘,只有不孝的子女。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而且是不求回报,只求儿女平安,只盼儿女早有出头之日;父母对儿女的爱,最真诚,最无私,最直接,没有表白,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只有心中无限的牵挂。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可是,为人子女,我们为父母又真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正做了些什么?父母的话,我们有几句照办了?面对父母日益苍老的面容,我们有几天能陪伴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面对工作的劳碌,我们甚至连传统节日可能都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面对父母的病痛,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床前尽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时,儿到底愁没愁?人间有爱,亲情是近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爱,那么,对父母之爱,又放在第几位了呢?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此时,他们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钱或旁人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错过了还有再来的希望,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是真正的“时不再来”。

有一首歌写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力被操碎。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人的一生,至亲至敬至爱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爱。

第四篇:《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

很多人都拜过佛菩萨,拜过神,但很少有人跪拜过自己的父母,其实,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父是天,母是地,春节将至,在此发起“顶礼父母”活动。真诚的恭敬的请父母到主位坐好,恭恭敬敬跪下,望着父母饱经沧桑的满面皱纹和无限牵挂的默默慈爱的眼神,说三句话:

1、“爸、妈为了我,您二老一辈子受苦了,孩子在此给您顶礼了!”(顶礼一拜)

2、“爸、妈,我有时候不懂事,惹您二老生气,孩子在此至诚忏悔。”(顶礼一拜)

3、“爸、妈,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和我的一切都是您给的,我心中充满了感恩,今后我一定好好孝敬您,”(顶礼一拜)

敬请见到此文的佛子(孝子)共同参与,每人发心劝十人“顶礼父母”,不久将涌现亿万孝子,并代代相传,家族幸甚,民族幸甚.

第五篇:《父母才是应敬的佛,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侍爹娘。》

父母才是应敬的佛,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侍爹娘。 人的一生,至亲至敬至爱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爱。

很久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个小孩子。“百岁老人常忧八十岁的儿子”,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泼、快乐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做着很多事。尽管,他的儿女们有时不理会他们的爱,甚至有些会做一些让他们伤心的事,但父母们总是包容,包容着儿女们所作的一切。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

俗语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爹娘,只有不孝的子女。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而且是不求回报,只求儿女平安,只盼儿女早有出头之日;父母对儿女的爱,最真诚,最无私,最直接,没有表白,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只有心中无限的牵挂。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可是,为人子女,我们为父母又真正做了些什么?

父母的话,我们有几句照办了?面对父母日益苍老的面容,我们有几天能陪伴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面对工作的劳碌,我们甚至连传统节日可能都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面对父母的病痛,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床前尽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时,儿到底愁没愁?人间有爱,亲情是近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爱,那么,对父母之爱,又放在第几位了呢?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此时,他们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钱或旁人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错过了还有再来的希望,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是真正的“时不再来”。

第六篇:《父母是家里的佛》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10-10-7 21:37:27 繁體版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张,到底谁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呢?是让老人家周由子女家轮流居住,还是送到安养中心呢?手足之间该怎么负起照顾责任呢?有时老人家被当人球互踢,实在很悲哀。

答:过去的农业社会,大家都赞叹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兄弟不分家,组成大家庭,所以没有奉养老人的问题。

其实,农业社会里的子女长大分了家以后,还是会有老人的问题,到了现在的工商社会就更明显了。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老人自己有一笔财产,就不会造成子女的负担,说不定子女反而会抢着来照顾你。所以,老人要给自己留点老本,不要急着全分给子女。如果有老本可以支配,儿女要不要来照顾你也不是问题,可以请专业的看扈人员来照顾你,说不定会更好。

所以,有智慧、福报的老人,会为儿女着想,不让儿女犯过失;也会为自己着想,不让自己变成人球。自己留一些老本,过简单的养老生活。尤其现在台湾的老人有老年福利,在健保之外,大部分老人可以领各种老人津贴,老人的生活应该不会太难过。为何有的老人变成人球?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老本,儿女白手起家,维持家庭也辛苦,老人就变成小家庭的负担了。如果老人还能照顾小孩、帮忙家务,子女还会抢人;但如果已经病了,变成儿女的负担,儿女不受欢迎,孙儿女也不欢迎。有些老人被推来推去,尤其小家庭空间不大,老大说:‘到老二那里去。’老二说:‘你已住一个月了,换一换嘛!’这样听起来,非常悲惨。

我的建议是,如果兄弟姐妹都不照顾父母,不如好好商量,找一家合格的安养中心,让专业人士来照顾,儿女在假日去探望,否则,被当人球的父母太痛苦了。但是我必须提醒:为人子女的,今天把父母当人球踢来踢去,将来老了,你的儿女也会学你,把你当人球,有样学样。

佛教有一部经典这样说:因为父母恩情是永远无法报答的,就是把父母背在肩上,一肩背父、一肩背母,几辈子如此,也还不清父母一世的恩情。

子女应该要这样想:能奉养父母,是一种福报。如能这样,兄弟姐妹之间不但会计较谁付出比较多,还会抢着接父母回去照顾。只要有一个手足存有这样的心,父母应是家里的佛,怎么会成人球呢?

第七篇:《父母是应敬的佛》

父母是应敬的佛

人的一生,至亲至敬至爱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爱.

很久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父母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