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散文基本知识》
【散文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
义”就是象征意义。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借物喻人
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基础强化】
绝唱
①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
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
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
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
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
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
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
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莲子散文}.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 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巩固提高】
独钟牵牛花
母亲爱花,我家的小院里,开着各种母亲栽种的并非名贵的花,使农舍小院增添了无
限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感情最深的要数那些爬满了窗子的牵牛花,倒不是因为它开的花朵美丽,而是因为它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闹钟。
那时候没有闹钟,母亲叫我早了,怕影响我的睡眠时间,叫晚了又怕我上学迟到。后
来,母亲发现了牵牛花总是在凌晨时分开花,而且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到深秋,于是,母亲在靠窗子的地方种了几棵牵牛花。很快,牵牛花的藤便爬满了整个窗子。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却明白考大学对女儿多么重要,在我高考的前一天,操劳
了一天的母亲生怕误了我的考试时间,于是就坐在窗前为我剥核桃仁,那是母亲怕夜深人静时砸核桃声影响我的睡眠在白天挤时间敲碎的。有了母亲的守夜,我的心情一点都不紧张,睡得很香甜,很踏实。当牵牛花开花的时候,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热乎乎的鸡蛋和一包核桃仁,看着母亲又红又涩的眼睛,我的眼睛顿觉湿润了。 ..
大学毕业后,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了一个闹钟,“娘,它会打铃叫醒您,这回
您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母亲摸摸这小东西怀疑地问:“这么一个小东西,又没长嘴还能叫人?”我点点头回答:“娘,您放心,它一定会叫您,而且您让它几点叫它一分都不会差。”母亲又问我:“那它叫太阳几点出来?”我说:“大概5点吧。”母亲说:“那就让它4点叫我吧。”母亲睡了,有生以来母亲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看着熟睡的母亲,我思绪万千,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儿女们操劳,从来没有谁过一夜完整的觉,于是我把闹钟偷偷定到了6点。第二天凌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正在给我盖被单,见我醒了,母亲笑笑指着闹钟说:“等它叫醒,恐怕屁股都被太阳晒干喽。”我看看表才4点一刻,原来母亲多年的早起,已经形成了比闹钟还准确的人体生物钟。
如今,母亲不但有了闹钟,而且还有了手表,而母亲的窗前依然爬满了牵牛花,母亲
与牵牛花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受母亲的影响,我对牵牛花也情有独钟,不论在哪里,只要看见牵牛花,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是任何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的一份人间真情。
⒈本文以 为线索,写出了作者成长路上 ,表现了“我”对母亲的 之情。
⒉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
⒊本文主要的写法手法是 ,写出一篇你所学过的类似的文章及其作者。
1.牵牛花 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关心、爱护、感激
2. 对母亲感激
3. 以小见大 朱自清《背影》、丰子恺《母亲》等
【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
第二篇:《古城行(散文四篇)》
初冬古城行
每天面对苍灰的人群,烟熏雾罩的街景,我的心情有说不出的暗淡和沮丧。只想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寻个人,坐一坐。于是,在一个日头暖暖的午后,被一位陌生又熟稔的朋友载着,去50公里外的一座小城。
车驶出市区,我的心一点一点变得轻快起来。高速路两旁的秋庄稼收割完不久,田野还呈现一种浓郁的深秋情调,有不少高粱、玉米秸秆依然立在田头,大型农机具来回奔突着在翻地,风中似乎还飘散着豆蔓的气息。我像刚从烟囱中逃离一样,贪婪地呼吸着田野洁净的空气。
这是一座有点历史沧桑感的边关小城,刚复修的钟鼓楼傲然雄踞闹市口。它的周围是一些挂着现代招牌的仿古店铺,经营着古董、日用、电器、饭铺等杂七杂八的买卖。西面是一处破败倾颓的旧民居,在闹市中显得特别障眼,看样子,这里不久就要拆迁整修了。残垣断壁,人去屋空,裸露着从前烟熏火燎的墙壁。谁在这里生息过?那截残留的炕围画上,浸透着谁的体温?
已是日落时分,蛋黄样的夕阳正自西天缓缓地坠下,余晖洒在高大的鼓楼上。记得当年鼓楼顶上住着很多的“胡雁”,在清晨和黄昏,绕着楼角四周翩翩沸沸地盘旋鸣叫,黑压压地一片,伴着斗拱廊檐上叮叮当当的铃声,很有一种苍茫云天的旷远意境。而现在,齐整的鼓楼更像农村殷实人家新砌的宅院,透着一种恬淡安详的家园味道。
历史,真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片碎瓦,一缕回音,一抹光线。过往的岁月,不能被修补、复制和再现。
收回散漫的目光,我被鼓楼脚下的一家服装店所吸引,踏进去,即刻被眩目的红色包围,红旗袍、红棉袄,红纱裙、红围巾,满屋洋溢着热扑扑的喜气,我的心不由地一颤。红嫁衣,它几乎是所有女人的钟情和向往,它鲜艳笃实的色彩足以包裹一个女人柔情蜜意的一生。我内心感觉到一丝寒冷,我想伸出双臂,紧拥那份朴实寻常的温暖。
站在鼓楼下,看街面上行走的小职员、主妇、孩童,还有赶着牛车卖白菜大葱的农人。黄昏来临,他们像心急的麻雀,匆匆地往家的方向赶去。街面背后那些飘着米粥清香的小巷,是他们温暖的归宿,桔色灯光下,有属于他们的一份稠稠浓浓的日子。我是谁?我来此处窥探谁的生活?
天慢慢地黑尽,返程了,起风了,华装尽落的树枝显出了冬天遒劲的钢劲。朋友的车上放着音乐,他在娓娓叙述自己年轻的往事,歌声柳絮一样飘着,潮湿的气息漫过来,我的记忆也在复活,心,想要飞扬。
多想让这一程无尽地延伸,让虚无的梦境再久长一点。然而,恍惚中,城市的华灯竟现,我又滑行到了惯常的生活轨道。手机铃声紧催不歇,女儿急切的呼唤犹在耳旁,匆匆和同行的朋友握手作别,下车迈入夜色。
2006年11月18日
下乡小记
今天,去东社下乡,节前慰问贫困户。先去的是一户孤寡老人家,家中只有婆媳两人。婆婆92岁,在炕上犯迷糊,媳妇75岁,出外串门不在家。屋子收拾的挺整洁,老太太耳背,听不清来人的问话,只一个劲往炕角退,示意让人落座,看来,老人还不算糊涂。
正是半晌,橘红的阳婆暖洋洋地铺在炕的一角,窗台上一只缺沿的小瓦盆里栽着几棵大葱,青枝绿叶的的,使安静的小屋显出了几分生机。炕头上有个小针线笸箩,放着几只纳好的花鞋垫,那一准是75岁媳妇的作品。听乡里的干部讲,她们家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我不知道老人还纳花鞋垫给谁衬?
日月悠长,像村边冻土下的泉,流动得艰难缓慢。她们寂寞吗?要多长的心劲才能把日头熬下去一寸。以我们的年龄和经历,真的很难体会到山村老迈之人的心境。
小院打扫得也很干净,柴火整齐地码在街门口,院中央堆着不多的玉米棒子,麻雀起起落落觅食,一切都宁静安然。
同川民风淳朴,地域保守,很有特点。正遇上今天镇上赶小集,人影绰绰。远远看去,像张谋子电影里70年代的陕北农村,有种喧闹中的宁静。木板货架是用麻绳和木棍捆绑的,支在不宽的街道两旁,看上去摇摇欲坠。妇女们围着三角花头巾,脸蛋一律紫红紫红,绽放着纯朴的微笑,男人们戴着棉帽围着脖套,蹲在那里叼着旱烟抽。
从此地的建筑街巷,也可略窥当地人保守的性格,巷都很窄很深,长长的一条土巷,只有一、两户人家,门洞也很小,偶然可见砖雕精巧的古老门楼。鸡悠闲地渡步,狗慵懒地打盹,驴在墙根啃着干草,两、三农人散淡地站在巷口观天。晴朗的天,红红的日头,有种地老天荒的感觉。
同川一日,如做白日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莲子散文 莲子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