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藏族朝拜图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西藏配图美文》

西藏游记

西藏的景

在西藏的阳光里,那些山,湛蓝;那些树,翠绿;她的空气,没有浮尘,吸上一口,淤积在肺腑深处的浊气,立即被荡尽。她的河流,那么清澈,那么明净,流淌着的似乎不是水,而全是明净、清澈、鲜亮等等这样一些词汇。

西藏的生灵

与我们一同虔诚朝拜的还有高原的生灵。藏驴不同于咱们内陆的劳作用的生产工具,眼神纯净,身材娇小,不与你刻意亲近,也不拒你千里之外,像一个骄傲的、涉世未深的little girl。牦牛则像一个忠实的老者,晒着太阳,看着你的匆匆而过。

{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西藏的人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不要管西藏是否与我大中华一心,平凡、朴实、天真,虔诚的百姓才是国家的统治者。

第二篇:《藏族——虔诚的信仰者》

藏族——虔诚的信仰者

(09历史 徐斌 J10914013)

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据中国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约有藏族541万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是一个农牧兼备的民族。在古代通常把藏族称为 “吐蕃”,现在藏族人喜欢把自己称为 “雪域藏人”。 他们的家园常年被积雪的高山所环绕,处处是层次无穷的高山丛林、花草茂盛的原始峡谷以及不计其数的湖泊和江河,而这些大自然又形成了一个个野生动物的乐园和天然的牧场。在漫长的岁月里,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原游牧文化。但在这独特的自然环境里,人们经常面临雪崩、泥石流、冰雪、风暴、洪水等复杂的自然现象,面对神秘的大自然,于是在人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一种崇拜大自然的原始信仰就此在人们的心中开始萌芽。后来随着藏族传统宗教苯教的产生以及佛教从印度的传入,在青藏高原上逐渐形成了兼容佛苯二教的、新兴的佛教———藏传佛教,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青藏高原,山高水险,人们不时地经受着雪崩、泥石流等大自然的威胁,而古代的人们又没有能力用客观科学的理论解释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于是这些大自然的现象被他们误解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便渐渐地对周围的每一个自然物都产生了敬畏,对周围的雪山、草地及湖泊普遍地进行各种自然崇拜,如祭祀、转山、转湖等。经常选择重要的日子去祈求保佑、祈求神灵帮他们实现各种愿望,一旦家有重要的事情都要祈求他们的保佑。就这样,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与雪山、湖水、冰川、草原、森林、一些动物和数以万计的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绝了外来势力的侵扰,也保留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地区处于原始奴隶制度的社会,当地的土著居民信仰原始的苯教。苯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它是藏民在佛教传入并盛行之前西藏地区的精神支柱,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的自然环境下的社会产物。苯教一直贯穿着西藏文化历史发展的始终,可以说西藏在原始奴隶社会之前,苯教一直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全民信仰,苯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源头,是西藏早期社会的“土著文化”。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随着吐蕃王朝的强大,其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大,这种战略势态使吐蕃社会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吐蕃处于信奉佛教的文明古国印度和强盛的唐朝之间,佛教的影响就在所难免了。及至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通婚,两个异域的公主给西藏带来了佛教文化,带来了大量的佛经、佛像、法器和僧人,虽然都是再传地的佛教文化,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封建奴隶制王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在两位公主的推动下,松赞干布派人去唐朝和印度学习佛经,引进僧侣,创造文字,翻译经典,修建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一切都说明了,统治阶级急需要一种宗教来辅佐其政权,佛教就自然就顺应历史,开始它在雪域高原上艰难而又漫长征程。{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佛教刚刚传入时,就遭到苯教的强烈抵制,至于其后历史上多次有灭佛和禁佛的事件,佛教在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因其自身的特质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最终确立了在西藏的正统地位,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历史上,灭佛和禁佛从来没有消停,但是却以这次影响和破坏程度最大,可

以说对前期的藏传佛教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自此吐蕃陷入历史割据时期,西藏长期处于内乱分裂状态。直到公元10世纪后,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原割据一方的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佛教得以在西藏复兴。

佛教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在西藏地方政权的强制推行下,与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形成了政教合一、几乎全民信教的状态。藏传佛教凌驾于藏族文化诸形式之上,占据了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藏族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这些影响大多数已经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前一段时间看过的《红河谷》,里面的藏族人民对宗教的崇拜,对圣山圣湖的敬畏令我深有感触。双手合十,口念六字真言,一步一叩头,这虔诚的朝拜更是令我心生敬佩。而藏族人民这种虔诚的朝拜在今天这样越来越注重物质的社会仍没有改变。

在西藏的公路上,经常会看见磕长头的藏族人,他们一步一叩头,他们的目的地是圣城拉萨,到拉萨朝拜是他们一生的心愿,有的甚至会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拉萨。在久远的过去,朝拜的信徒双手空空,衣粮不备,沿路乞讨;当今一般是有一信徒专司衣粮,主管磕长头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的后勤,为同伴提供方便,并且此人不得更换他人磕长头。而磕长头的信徒则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朝拜圣城拉萨,朝拜圣山鸡足山,朝拜青海湖等等,这一切都告诉着我们:这是一群虔诚的信仰者。

第三篇:《藏族民俗》

传统藏族节日

正月{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大祈愿法会

藏历年——传统节日,藏历正月初一,节期三五天,藏语称"洛赛"节。{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祈愿大法会(传大召)——正月初三,纪念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城法会上用无比神奇的幻术和多种神变击败了卓切、那赖吉、杰瓦坚、尼吉普、诺坚、扎拉瓦坚等外道六师及其追随者,大获全胜,藏语称"莫朗钦茂"。

摆花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甘肃两地的藏民居聚地称为"酥油花灯节"。

二月

送魔节——二月初七日,将化装成魔鬼模样的人赶至大夏河对岸,七天内不准返回。

亮宝会——二月初八日,晒大佛像,展示各种宝物。

"充曲"——二月下旬,也称小祈愿法会或传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贵宝物。

三月

世轮金刚节——三月十五日,纪念藏历第一个饶迥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四月

萨葛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龙王潭畔举行,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区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说话一天两夜。 浴佛节——四月八日举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转山会,祭神祈福拜佛。

五月

"桑吉曼拉"节——五月初五日,传说这一天药圣要撒下圣水灵药,上山采药游山。 逛林卡(又称"赞朗结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传说为世界神灵降临之日,十五日这天达到高潮,设帐野餐,尽情歌舞,观赏自然风光。

"智达得钦"节——五月初十日,莲花大师的降生日,山南协扎和洛扎卡曲等地举行庆祝活动,每年举行一小庆,十二年为一大庆。

雪顿节——马上射箭

雪顿节——牦牛大赛

六月

"丹伊得钦"(又称朝山节)——六月四日,是释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经"之日,朝佛,诵经,点灯。

七月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四五天,雪顿意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所以又称"藏戏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在藏历七月六日到十二日举行。

八月{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望果节——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历时一到三天,节日一过,便开始秋收。

九月

降神节——九月二十二日举行,人们朝佛,行善,诵经。

十月

西藏的“沐浴节”

仙女节——藏语称"摆拉旦珍",十月十五日举行,有多种宗教活动。

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天是宗喀巴圆寂日,晚上各地俗家和寺院都在屋顶上点灯,寺院内举行宗教仪式。{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十二月

驱鬼节——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词语】:萨噶达娃节 【注音】:sà gá dá wá jié 【释义】: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和圆寂日–诞辰。成道和圆寂,也就是萨噶达娃节。这个节日为布施者提供了行善的机会,所以萨噶达娃节又称穷人节(因为今时不同往日,所以发明了穷人节)。 现在每年藏历的四月一日到十五日是拉萨的穷人节,刚来拉萨的人对这个节日还不太了解,只知道那时候拉萨的大街小巷都是乞丐盘坐在地上要钱,当然他们给人没有厌恶的感觉。西藏的乞丐很有素质的,你要是身上没零钱,比如只想给他们一毛你给他一块可以让他找给你九毛。听着觉得新鲜,你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这是事实。

{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者、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 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称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 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观瞻者成千上万。

为了让善男信女者观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还修筑巨大的晒佛会。如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 寺均有巨大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布画和佛像。其中以布达拉宫的 晒佛台规模最大。

每年藏历四月月中旬,将长约三十余丈的五色锦缎堆绣成的巨幅 佛像,由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喇嘛从寺庙藏宝室中取出,悬挂于第五层楼的楼壁南面, 每年悬挂一幅或数幅。佛像多为释迦佛、三世佛等。在太阳光的照射和布达拉宫金 顶的陪衬下,彩色佛像相映生辉。身着紫红色袈裟的喇嘛,口念佛经,在佛像前 顶礼膜拜。无数男女信徒,整装敬礼,观瞻佛容,场面宏伟壮观。 扎什伦布寺的晒佛节,于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省西宁市塔尔寺的晒佛 节,于正月十五日于山前展晒 狮子吼佛、释迦佛、宗喀巴和金刚萨睡佛像。寺前, 临时搭有大帐,供该寺法台暂时办事之用。

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的晒佛节于正月十三日,由该寺总法台率领各昂次代表和 在职僧官,到河南宗王府前南 山麓举行晒佛仪式。 小寺院的晒佛规模较小,一般在寺内举行。如四川省理塘寺每年正月十五在寺内举行,佛像3米左 右,晒佛与酥油花灯会同时进行,前往参观者成千上万,十分热闹。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目。若将藏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当然许多传统节日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我们在此只能择其主要的,而且在藏区具普遍意义的节日,略作介绍。

雪顿节哲蚌噶丹波章演出藏戏 摄影/维色露珠

1、藏历新年

这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忙碌过年,家家户户培育青稞青苗,供于佛前双柜之上,以预祝来年粮食丰收。12月中旬,各家纷纷用酥油和面粉炸“卡赛”(果子)。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叫“竹素琪玛”的五谷斗,内装满酥油和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着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洛果”)。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各家进行大扫除,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

12月29日,人们把灶房打扫干净,并在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从吉祥徽”。傍晚,不论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面疙瘩),天黑时,全家依长幼次序就位坐定,开始聚吃“吐巴”。藏族称此为“古吐”,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避邪的习俗,仪式颇为隆重,藏语“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必须做两种“帕吐”。其一是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面型,如太阳象征富有、威严和荣誉,经书贴象征聪慧、有学识,鼓象征不可靠、两面人等;其二,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于预示心肠硬;炭预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和

吐出,以助除夕之兴。但人们不难发现,藏族在这种朴实无华的古老仪式中,注人了道德的内容,使其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室内铺上新“卡垫”,在正屋佛龛前叠放各式“卡赛”(油炸果子)四、五层和各种水果、干果、酥油、砖茶、盐块等物,以表庆祝节日,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万字符号)等,家庭主妇煮好“观颠”(放有红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热青稞酒)待初一早上喝,藏历大年初一,全家人一早起来穿好衣服,点燃供灯祭祀神灵后,按辈序排位坐定,首先共饮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着后辈起来向长辈们敬“琪玛”和青稞酒,并献上哈达,祝吉祥如意,然后坐下,大家一起喝热青稞酒,吃麦片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家庭新年仪式完后,就往左邻右舍祝贺,各家男女青年手拿“竹素棋玛”,提上青稞酒壶,一进门就高喊“吉祥如意,幸福圆满,主妇富态,贵体安康,愿来年仍能福绥欢聚。”然后向全家人献“琪玛”敬青稞酒,主户同样向客人敬茶酒等款待。初一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团聚欢度新年,一般互不访问。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牧区牧民通宵达旦尽情歌舞。节日期间,民间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一系列娱乐活动。

2、逛林卡

藏族是一个十分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习惯,即逛林卡。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塔起帐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15日这天,藏族称“藏林吉桑”,即“世界焚香日”,遍祭神灵。据说因为猴年五月,莲花生降伏了藏地一切妖魔而以志纪念;另据传说,赤松德赞建桑耶寺时,由于时运不佳而屡建不成。莲花生于是创立赆仪神香诵经节,广行焚香祭祀,因此所有逆缘逐渐消失,寺院圆满建成。后来为纪念此一习俗,遂在该月上弦月圆满的吉日(15日)举行盛大焚香祭祀活动。同时这天也是逛林卡的高潮,人们身著盛装,带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味食品到林卡野宴。四川阿坝藏放羌族自治州,藏历五月初四,往往以家庭、家族或寨子为单位外出游玩,大家在野外撑起帐篷,熬起砖茶,备有酸奶等各种食品,唱歌跳舞以至尽兴,当地称此俗为“郎扎格甲”。

3、雪顿节

这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 是“宴”之意,从字面解释,“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节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故又称其为“藏戏节”。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季有好几十天禁止僧人出门,要行长净,更安居之事直到解制,在开禁的日子,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要准备酸奶进行施舍,这就是“雪顿”的来源。17世纪中叶,开始增加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但宗教和文娱活动的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外,在拉萨主要以哲蚌寺为中心。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

成并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开始移至罗布林卡,市民及周围民众被允许入园观戏,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旧时西藏,雪顿节的活动方式大致是这样的:藏历6月29日,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报到,并举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然后到罗布林卡向达赖致意,晚上回哲蚌寺。6月30号,在哲蚌寺演出一天藏戏。7月1日,来自各地的剧团在罗布林卡进行联合演出。7月2日至5日,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4个地方的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节日期间,噶厦政府机关放假,全体官员集中在罗布林卡陪达赖看戏,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拉萨广大市民和郊区农民也穿上盛装,带上吃喝用品,前往罗布林卡观看演出。

4、跑马射箭

跑马射箭是西藏人民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流行于广大的农牧区。作为固定节日仪式的跑马射箭活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于后藏江孜地区。绕丹贡桑帕任江孜法王时(1408年),恢复每年藏历4月10至27日为其祖父祭祀的仪式,同时规定28日起开始进行娱乐活动。到扎西绕丹帕时(1147年),娱乐活动中增加了比箭骑射的内容,正式形成江孜的“达马节”(跑马射箭)。17世纪中叶,达玛节中的宗教内容已成为象征性活动,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的跑马射箭比赛,一般进行3天。从15世纪开始,跑马射箭活动逐渐从江孜传到拉萨、羌塘、工布等地区。拉萨的跑马射箭活动始于五世达赖时期,时间在每年年初传昭大法会结束以后,历时4天。现在最负盛名的是藏北羌塘地区的“赛马节”,每年藏历7月底8月初举行,而羌塘最有名的是当雄草原的“当姆吉仁”,历时5至7天,形式与江孜相仿,首先举行简单的宗教仪式,然后检查验证马匹,接着便举行跑马射箭比赛。广大农牧区群众乘此佳节,广泛从事物资交流,构成赛马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藏族朝拜的散文 藏族朝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