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的民族散文 民族风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论中国散文的民族性》

论中国散文的民族性

摘 要:散文是我国最具民族传承性的一种文体。无论是就散文概念的产生、文体的发展,还是就散文的审美特征、散文的创作实践而言,中国散文都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直接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散文传统特质的认识与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散文民族性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散文;文体;审美追求;创作技巧;民族性

“五四”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无疑有过于诗歌、小说。但在百年来的散文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过于看重外来的影响,对民族的传承重视不足,研究者过多地将力量投注于资料的梳理,过多地专注于散文本体论的讨论等。其实,无论是就散文概念的产生、文体的发展,还是就散文的审美特征、散文的创作实践而言,中国散文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直接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

一、从文体概念看中国散文的传统性

在中国,散文无疑是最具民族传承性的文学样式。它和传统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首先,在中国“散文”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国产”概念,它与横向的引进关联甚少。“散文”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明清两代,有人继续沿用“散文”这个名称。但是,截至“五四”,“散文”始终未能取代“古文”这个流传甚广的文体名称。“五四”以后,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里,均郑重使用了“散文”的名称。从此,散文开始广泛地指代韵文之外的广义散文,以及文学领域里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狭义散文。

其次,散文这种文体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散文,是一种跟韵文相对的文体。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最初的无韵文(散文)是商代的卜辞。后来,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尚书》,散文的成形铸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南北朝有了“文笔说”。《文心雕龙》中区分了“文”和“笔”:“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里的“笔”指散文,“文”指诗。此处的“笔”尚包括哲学、历史等论述性质和记事性质的散体文章,文史哲很难分开。当代的大散文,其实也有些沟通文史哲的意味。唐代出现了“散”、“骈”对峙,“文”、“笔”合一的文学现象。韩愈、柳宗元发动了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复古,意欲承续先秦诸子散文的文风。宋代的欧阳修等人发动了诗文革新运动,使散文的表现手法灵动舒展,文学的成分大大增加。有人因此把唐宋散文

第二篇:《我的梦、中国梦散文》

中国梦,我的梦、郫县梦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有许多光荣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

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 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 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

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 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三

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靠的是什么?是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众多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有着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遇到困难从不低头屈服,这就是中华的 精神。 从古至今,中国出现了无数爱国者,他们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 在一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品德楷模雷锋、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以铁的事实叙述了一首又一首 的爱国长歌,他们甚至用生命来呼吁人们心中的爱国精神。爱国,就是对养育和哺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和人民无比热爱的 情怀和忠诚。这样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是为国分忧,为国奉献和报效祖国的力量源泉。弘扬爱国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我 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斗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

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 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让民族精神传统的火炬一代一 代的传下去吧!

第三篇:《散文诗我爱我的祖国》

【散文诗】我爱我的祖国

(王琼慧):我的祖国,有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还有椰林碧海和广茂的草原;

我爱我的祖国,五千年蕴涵和积淀的文化;

我的祖国,就是这片古老土地上世代相传的人民。

(林位安):我爱我的祖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我的祖国,是13亿人民聚集而成的大中国

(全班合):我爱我的祖国,六十年一建设的业绩和辉煌。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我自豪,因为我们是新世纪的开拓者。 (王琼慧):忆往昔,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遭受过列强的蹂躏与欺凌,是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惊寰宇、耀古今的不朽业绩;

(林位安):看今朝,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诠释了“振兴中华”深刻的哲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光大道。 (全班合):六十一年的风雨历程,六十一年的丰功伟绩。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推波助澜、锦上添花;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神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的民族散文}.

你一定吟诵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丽诗篇; 你一定通读过,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的悠久历史。

无论你走到哪里,历史都会庄严地告诉你,每块土地从来就不是隔绝于祖国内地的一片孤域。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繁衍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缔造了东方古国的历史,每块土地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一起;

正是这样,我们要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扬,戈壁红柳,沙漠胡扬那样,根植和毅立于祖国大地。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第四篇:《散文《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题记

中国梦,一个令人神往、惹人遐思的字眼!梦想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们的理想蒙上一层诗意的光辉。梦想,如同璀璨的星光照耀在我们的前面,使我们的生活有盼头,有奔头,有目标,有意义;梦想,使我们忘记生活的苦涩,劳作的艰辛,牺牲的痛苦;梦想,使我们奋力前行,勇于担当。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悲哀的,没有梦想的社会是沉闷的,缺少梦想的时代是乏味的。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农民盼望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市民期望拥有宽敞舒适的房子,莘莘学子渴望求学改变命运,所有劳动者都希望通过诚实劳动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他们要圆的,是安居梦、健康梦、求学梦、创业梦、成功梦。这些梦想也许并不宏大,但都使我们感动,都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离开个人的梦想,离开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期盼,抽象地谈论中国梦没有意义,那样会使中国梦空洞化、空壳化,失去应有的感召力。我们要向习近平主席所要求的那样,把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渗透在生活中的。一个人的中国梦,两个人的中国梦,千千万万人的梦想汇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

参加工作快五年了,五年的背井离乡首先让我感到的就是孤独,但是与项目部的前辈们慢慢地相处后,那种孤独感也慢慢在消退。时光荏苒,一切过的很快。在漫漫的工作路上,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大的收获是对工作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在这五年的时光里,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项目部,这是我的工作地方,更是我第二个家!

我所处的内蒙古地区项目部虽然不是大项目大工程,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过刚来的时候的彷徨无助,有过那种每一个刚进入职场的菜鸟接触工作的那种消极的心情,但一切我都走过来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面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有一颗敢于战胜一切的决心。当我们心中充满了梦想,每天奔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感觉活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自信!现在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建设好的铁路工程,这不仅是我工作的新起点,也是我们电化人梦的新启航!

第五篇:《论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我的民族散文}.

论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这也难怪。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就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投影。 当然,冰心作品的民族特色并不是“五四”以前的旧文学的翻版。由于她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她的创作活动的,她的作品就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又映照着五四新时代的光辉,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民族特色。那么,这种崭新的民族特色在她早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它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这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而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的海军是较多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他把这种影响也直接带进家庭中。因此,冰心就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已摆脱重男轻女、家长专制等封建思想的桎梏;但是它又不是彻底资产阶级化的家庭,它保留着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同时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有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冰心在作品里所写的这种沐浴着民主空气而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的中国式的家庭,在“五四”时期是颇有代表性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从某一侧面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

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观察并揭示在民主革命的时代暴风雨的冲洗下,长期受到封建观念浸染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怎样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冰心对我国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怀有一种细腻的依恋之情,她在自己的散文里总是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这些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时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热狂最活泼的游戏。”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并表现了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鲜艳的民族色彩。

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冰心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 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冰心最爱写海,她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她早期的散文几乎处处写到海,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但是冰心很少孤立地写海,她总是把对大海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心目中的大海是具体的,那就是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童年时代大部分光阴的山东芝罘的海边。所以当她想到海时,同时会想到对她来说是非常亲切的父亲的兵舰,山上的旗台,岿然的灯塔,善良的水兵,海滩上的卵石贝壳,住家周围的花生地,附近农家裹着小脚的女孩;她还会想起海边深夜的喇叭,家门外喧闹的涛声;想起自己穿着男装骑着马在海岸边缓辔徐行;想起她在海舰的灯影下看到英毅的海军官兵举杯呼唤“中国万岁”的动人场景。因此,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冰心在散文作品里努力描绘的正是这种自己祖国最具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

反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描绘焕发着民族色彩的风俗画与风景画,这就从一个方面赋予冰心散文浓郁的民族特色。

{我的民族散文}.

别林斯基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深印在我记忆中的果戈理的这几句简短的话,能够对诗歌中的民族性作出更好、更明确的评价:‘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绘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诗人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时,能使他的

同胞们感觉到,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那么,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2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3

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描绘本国的自然风景,这只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文学作品的民族化程度的,主要是看作家能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民族精神,能不能深刻地揭示出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

在冰心的散文里,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是始终充溢在它的字里行间的;而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也即通过对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来完成的。

早在1921年,冰心就在一篇短论中说过,文学家应该在作品里袒露自己,“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4而冰心自己在散文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向读者袒露。

那么,冰心散文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通过自己的抒情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这个形象又具有哪些特点呢?只要读完冰心的全部散文,这位女作家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家庭。冰心的父亲曾经作为;威远舰”上的枪炮二副英勇地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因而她对祖国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她在青年时代为求学而远离自己的祖国时,这种感情就燃烧着更加炽热。《寄小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生动地记录着冰心这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情。当她离开了;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时,她感到;心厌凄恋”。她赴美国途中在日本看到展览馆陈列着日本侵华的战利品时,她的热血;如泉怒沸”;而当外轮上的中国船员向他们这群出国留学的青年诉说自己受外国人轻视的屈辱遭遇,并写信勉励他们;为国家争气”时,冰心也深深地被感动。在美国读书期间,冰心并不留恋那里繁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她说:;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相反的,大洋彼岸的祖国却每时每刻都在牵 动着她的心,引起她无尽的思念:;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啊!”她结束三年留学生活回国,航轮刚进入中国领海,她看到片片祖国帆影,兴奋得再也不能入睡,祖国的残月朝晖也使她产生浓热的慕恋的情意。冰心留学美国三年,几乎天天都受到思念祖国的乡愁的折磨。可见,在这位女作家的心海里,始终荡漾着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的民族散文 民族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