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如何做好一个网站编辑》
如何做好一个网站编辑
相信各位在里也做了不短时间的编辑,觉得编辑这个工作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每天这样复制粘贴很枯燥,每天都觉得自己做的事好像没什么技术可言,提高不了自己的能力。
不错,新闻的复制粘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不过这只是网站新闻编辑要经历的第一层次,今天我给你们讲讲网站编辑的五个层次,讲完以后,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新同事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也要看一下。
其实,要做一个好的网站编辑 要经历五种层次,这五个层次就是复制与粘贴-编辑-表现-策划-运营,
第一个层次:复制与粘贴,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虽然比较枯燥,但是这一层次对编辑来说有他的作用,你们现在是做行业编辑,对于自己所负责的行业的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复制与粘贴就像盖一座大厦,一砖一垒慢慢堆积,才可见到大厦全貌。没有这个最基本的垒砖头的过程,你是无法领略到做到对所负责的行业的知识结构的认知的。
你的新闻粘贴的多了,你就知道哪些是好新闻,哪些是垃圾新闻,哪些新闻可以成系列,哪些新闻可以追踪粘贴,哪些新闻没有报在点子上,你是否考虑用一个更好的标题替换它。所以在工作中 一定要有所思考的复制粘贴。如果不思考的一味复制粘贴,各位的层次与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第二个层次 编辑 意思是对新闻的加工、组织乃至创新, 并不是说要对原来的新闻进行修改,而是例如当接触的新闻的多了 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有了一些心得后,注意:这些认知心得在前面的新闻的复制粘贴中必然会产生,除非是在不思考的情况下一味的你觉得这些新闻对某一事件的表露还意犹未尽,你不妨大胆地进行几条新闻的整合。也就是常常在其它网站里所看的那样(相关阅读),如果觉得手里面围绕一个主题的新闻信息够多的话,而这个主题够让人感兴趣的话,就应该考虑作个专题出来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一遍。到这个地步,你就已经学会新闻的加工、组织乃至创新了。已经不是普通的编辑了。
我下面常例说明一下 关于新闻 的整合
例
一个头条+相关新闻
也可以在新闻正文的正下方加上相关阅读
而专题就是像这样的网页{如何做好一个主编}.
如果要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各位还需要在工作中就需要培奍这样一种意识:新闻的整合;寻找相关联的新闻;
另外 在这个层次需要掌握的能力有(1)图片处理能力(像图片的放大、缩小、裁剪、在图片上写文字 都应该是小儿科了,(2)用Deamweaver制作专题网页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是专题网页,不是网站,这里的网页和市场那边的建站不一样,对于编辑来说Deamweaver的使用上,不需要那么高的要求,网络编辑在互联网职业要学的软件是非常多的,但精通倒可以不用,Deamweaver和Photoshop是网络编辑最常用的
第三个层次 推广 新闻发布了,专题也做好,这些网编的产品需要在网上推广出去,所以网络营销与推广是要必学的,现在招聘网上的那些招聘网站编辑的信息里,除了要求会发新闻,然后对新闻加工、创新、组织外和做专题的能力外 就是要求会网络营销和推广。 试问为什么发新闻,发了就是让访问者看的嘛,访问者怎么看到,访问者除了访问百业网找到你发的新闻外,还能通过什么地方找到你发的新闻和专题,通常就是搜索引擎,新闻在搜索引擎上脱颖而出,就要精心制作便于检索的新闻标题和概要。新闻标题和概要会出现在搜索引擎的查找结果中。当使用者从搜索引擎上看到一个网页的链接时,搜索引擎上展示的对这个链接的简要说明应该能够保证他们立刻准确地了解这个网页的内容,清晰地判断这个网页与他们的需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因此,新闻标题及导语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访问者是否将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的结果来访问你的网站。要事半功倍地推广自己的新闻,网络编辑就要为新闻制作清晰明确的标题,并且根据实际工作中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和网站所要重点提供的信息,提取出最重要的关键字来制作新闻概要。标题和概要越清晰越独特,被网民搜索出来的机率就越高。所以搜索引擎优化(就是SEO)一定要会,除了SEO,博客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这三种推广 各位一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二 我会以后告诉大家怎么做)
能把推广做好的编辑 可以算是高级编辑了。
下面是第四个层次 策划
网编做久了,往往会升官。当你升到一定的职位,上司就会扔出这样的任务给你: 我们计划改版,你拿出个方案来; 我们准备新增个博客频道,你拿出个方案来;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首页,你看怎么改,把栏目扩展一倍,行不行?诸如此类的问题,百业网现在也正在改版中,如果让各位拿方案(不是那种大纲式的方案,是要详细的),也就是需要这种层次的人,如果是各位到别人的公司去做编辑,一样有一天也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这时候,你就要有信心也有能力来搞策划。这方面的知识没有人教你,全凭你在前三个层次中的工作积累,在这种积累下,编辑应该对大多数网站上的栏目设置,结构,相关系统一看就应该明白,能够可以拿出一份满足网站需求的方案出来
例如 上司要做个分类导航网,例如教育网站集锦之类的,你可以先你熟知你所在的网络领域有哪些网站,人家是怎么做的,你是效仿他们,还是进行差异化竞争?你是否能融合最新的web2.0的东西,能否让你的网站频道相互关联,能否推出一套积分制,能否实施VIP 会员制,能否引入虚拟币系统……等等。
能做到这一层次,已经相当不错了。在职位上已经可以做频道编辑或内容总监了。
下面是做网编的最后一个层次–运营 这个层次,就是做编辑的终级目标,什么时候你们能在一个网站坐上信息总监的位置, 就已经到这个层次了, 不过做总监是不容易的。你可能在五年内不会过一天好日子。在这个职位上,除了编辑的工作外,你要会的东西更多了,别看我,我自认还没到这个层次,我只是还在第四个层次。
坐上信息总监的话, 整个网站从无到有,上百万条信息,几十个频道,也许都要你一手策划。你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你要研究风险投资市场,传媒业的变迁,整个行业市场规模与赢利预期……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管理)、SCM、KM(知识管理)、EC……人力资源问题,管理问题,财务问题,协调问题……甚至与投资者打交道,进行谈判,这些你都要擅长。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最终的目的,是想告诉各位,现在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并不是没有意义,现在所做的只是为了将来打好基础,另外最后还想告诉各位的就是网编这个职位的发展方向的目标。
希望上面所说的话,能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能产生新的理解!!
第二篇:《怎样做一个好的图书编辑》
怎样做一个好的图书编辑
美国资深编辑人威廉斯认为,出版社图书编辑同时要扮演三种角色,即:狩猎者(睁大双眼搜寻好作品)、魔术师(能化平凡为神奇)、双面人(面对作者时代表出版社,面对出版社时代表作者)。此种归纳,在编辑的属性层面上是准确的。而在功能化上,业内则普通认同:图书编辑即项目经理。图书是产品,必须进入市场流通。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作为中国的图书编辑,既要接轨国际,又不能偏离国家的意识形态。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
四种意识
一是社会意识。也可称社会责任感,就是业内所说的社会效益。皇冠出版社的执行主编韦德说对,“做得好,还要做得对。”图书编辑应该把社会责任感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种社会责任感,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法律层面的。
通常有人会误解图书的社会效益,认为它是经济效益的天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我参与组编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百战将星丛书》等,自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反响较好,获得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等多种奖项,市场销量均在五万套之上,并且,作为常销书,每年都在重印。
二是市场意识。“优秀的图书编辑能像发行人一样思考、规划、作决策。编辑人在文学品位之外必须具备数学概念。”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图书编辑要有市场意识,而市场显然是很难掌控的,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名家的作品市场相对有保证,尽管不是绝对的,但给他们的稿子具有难度;好的影视剧能带动市场。如我社出的《亮剑》,电视剧播放销售平平,电视剧一播,小说卖到几十到册;好的题材也可能有好的市场,但这往往要取决于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态度以及编辑的敏锐度和识力,这一点似乎更考验编辑。
三是创新意识。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不仅是来自技术或外部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创新。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最大的不同是不仅仅会坐在编辑部编稿子,而且还要从事策划、组稿、印制、后期宣传等相关工作,在几乎每个环节都应贯穿编辑的观念。 四是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图书编辑到了一定层次后的追求。编辑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鞭一类或几类图书,做成自己的品牌。文学、纪实、生活、文化、科普、儿童等读物,都可能做成精品。编辑的精品意识在于充分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可开掘的潜力,不要盲从,要找准方向,“一口井执着地挖下去”,不信它不出泉水。
四种能力
一是策划能力。
策划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策划选题需要敏锐的触觉和独到的眼光,选题有新意自不必说,它的市场预期及作家接受创作的程度,都取决于策划的成功与否。在写策划方案前,至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一是方案有没有可操性?二是谁能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三是它的市场前景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有助于图书编辑把方案变成现实。
二是组稿能力。
有了策划方案,组稿很关键。在现如今出版社众多的情况下,编辑没有强大的组稿能力,策划案等于是废纸一张。组稿最能全方位体现编辑的综合实力。对题材把握得准确与否,跟作者是否有良好的沟通等等,都关平是不能顺利组到满意的书稿。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编辑能组到的书稿,而有的编辑而不能。
三是编稿能力。
编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佩因说,文稿编辑是勇于批判的第一位读者。说的就是编辑在案头工作时要有看出文稿问题并毫不讳言地提出的能惫。那么,编稿的能力就不仅仅是文字功力,与作者沟通的能力似乎更加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编稿几乎就是沟通。 四是发现能力。
能在众多的书稿中发现有价值、有市场的书稿,能在新人新作中辬识作者是否有潜力,这要考验编辑的耐心和判断力。通常情况是,一部新人的或不知名作者的来稿,编辑翻两页就作出退稿决定。但是,只要更有耐心一些,是不难发现有前途的作者的。想一想,那些知名作家都是从新人开始的,况且,成熟作家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新人跟上,资源势必要枯竭。
格罗斯说:最好的编辑所代表的不是最多的编辑或最少的编辑,而是编辑到什么程度最能让作者的作品放出最耀眼的光彩。以上四种意识及四种能力,是图书编辑手中的利器,掌握好它,在波谲云诡的图书市场上就可以出奇制胜、双效共生。
四是发现能力。
能在众多的书稿中发现有价值、有市场的书稿,能在新人新作中辬识作者是否有潜力,这要考验编辑的耐心和判断力。通常情况是,一部新人的或不知名作者的来稿,编辑翻两页就作出退稿决定。但是,只要更有耐心一些,是不难发现有前途的作者的。想一想,那些知名作家都是从新人开始的,况且,成熟作家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新人跟上,资源势必要枯竭。
我所认为的,一部新人新作,如果能够砸到某个编辑头上,那么该编辑起码有两种权利,一是选择、二是放弃。“通常情况是,一部新人的或不知名作者的来稿,编辑翻两页就作出退稿决定。”词说的这个现象是有的,同时这里面又牵扯出了好多问题,既有作者的又有编辑的,不能否认,现在好多新编辑都是外行,做编辑却不懂文稿好坏的很多,弄得许多老作者暴跳如雷,作为一名成熟而专业的编辑,一两句话能对作者了解个大概,一两段话能大致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应该不是难事,所以,一名成熟而专业的编辑,能够通过一两句话,快速的分析出这名作者的最低写作水平,比如,我看《仰望幸福的角度》,看到“随着一个声音….”我就不用再往下看了,对于新编辑,遇上新作者,作者需多投两次文稿,看看大多编辑怎么说,而不可能每个编辑都是新手,都不懂文,这样,就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听不足,适时改进。而作为一个老编辑,对业务熟悉的编辑,那么你遇到新作者的时候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他、二是放弃他。如果你感觉他接近于正规作者,或者已经步入正规,或者有可塑性的话,那么你可以发展他,选择他,作者和编辑是互利的,当然也不排除你工作非常忙,非常讨厌他突如其来的打扰,然后你放弃他呵呵。一般来说,看一段文字,作者不拖泥带水,文笔老练、成熟、简练,文采好,思路清晰,故事曲折生动,有真实感,那么也就基本可塑了,根据这个基本然后看他距离这条线或远或近,如果你感觉这个新作者离这条标准太远了,但有点小天赋,如果你不忙,可以带,如果你忙的话,这样的作者实在太多了。对于思维非常好,构思非常好,故事非常好的作者,也是可以带的,即使他文字暂时不如意,但你可以慢慢指导,可是如果出版的话,我觉得文字这道关还是必须把好,你策划的就算再好,宣传的就算再好,能把一个新人的书捧到郭敬明韩寒一样的高度,但是人家一看,连文字简练阶段都没过,你说的再好也名不副实。
在深入一点就是艺术,我们都希望抓到艺术感好的新人,艺术感强烈,敏锐,能够第一时间抓到事情的关键,闪光点、感动点,能够把感动带到人心,然后震撼它,做文字不单单是文字,而是画面,很美很真实的画面,角度好,字如珍珠,能像音符一样的跳动,极具节奏感,表达情感尖锐、刺痛人心,完美震撼且真实,就算是一滴水,一丝映着光线的发丝也能把它的美,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我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中国,中国图书出版业,是个暴发户,刚刚尝到了卖苹果鸭梨和快餐的甜头,以后还是要开小餐馆的,然后再开西餐厅,最后还是要谈到雕琢和饮食艺术。也就是说,商业的最高层次还是艺术,艺术还是最值钱的,原来我们看电影、小短片、渴望,后来出现英雄、菊花台、奥运会开幕式,这叫艺术,而艺术的价值和历史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往往是小快餐小炒肉,所不能比拟的。如果可能我倒希望有文字艺术,文字导演,那些大师可以用心血细细雕琢一篇文字,雕琢一本书,每一刀都精益求精,媚感十足,每个角度都恰到好处,都有催人泪下绝美的画面,那样的话我可能会为置身于出版业而感到自豪。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圈子有没有这个能力呢?其实,我们从会说话起,从人类会说话起,从中国人会说话起,都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延续、变更、贯通了几千年,远远比电影的发明要早,由此可见我们足以有这个能力了,但是电影一开始就是公开的,经历过了小炒肉和快餐的时代,所以才会升华到艺术,而图书出版一直以来好像过于神秘,现在小炒肉快餐时代已经开始了,希望我们的文字艺术时代快点,再快点。真的不希望捧着垃圾吃饭也说香。
第三篇:《如何做一个好的网络编辑》
如何做好网络编辑
何谓编辑的点、面功夫
那么编辑的点和面的功夫在哪儿呢?面就是整个版面,就像网站的频道;点就是记者具体负责的事。而编辑的点的功夫,就在于和记者的沟通与指导上,这也是编辑的常规工作。比如以前我们在刚做新京报的时候,是2003年9月7号,我们12个人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大眼对小眼,就在想做新京报,该怎么办?到底要做什么样的报纸?当时的总编辑,其实做的就是编辑干的活;最终我们认为,要做都市中的时政类媒体,那么这需要的就一定是社会类、经济类、文化舆论,还有就是娱乐消费。一块统筹下来的时候,就是具体的每一块的定位以及该怎样来做。我们都是南方都市报来的,当年刚来首都,觉得自己一下渺小了,广州的人多得要死,对于人群的一个把握,对我们对于整个面的呈现作了一个考量,当时我和科斌,他现在是和讯财经中心的总监,我们俩是搭档。北京的经济版该怎么做?在南都,许多国外的信息,和国外和国内的对比,但在北京,许多人通过网络读到了国外的信息,那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到“鲜”?那么我们就定位在观察者角度,而非以道听途说的方式来面对这些问题,其中的第一问题就是做经济类评论,组织一些专家。这里先插说一点内容,比如有钱人多在上海,那里有许多外国人、投行啊,大家知道吗,外国人读我们的新闻,主要从人民日报上,然后分析中国的动向,了解这些“中”字头的企业。所以,在北京这个定位上,政治足以影响经济,我们要从政策上去做,然后再往后面去做。而在北京,最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新闻?在地方,一般是做本地企业的一些状况报道,而在北京,除了中字头的企业和一些互联网企业外,其他的都不在北京,而对北京来讲,要着眼的是全国。比如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银监会还在开会,我们就在外边等,等开完会以后,我们就说赶紧发,而且那边还开着会,我们就已经找了一些专家来做预测,这些资料主要在编辑手里,有些专家是不愿意发言的,有些口水人士虽然是伪专家,但他是愿意发言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人民币升值对哪些行业最大?而如果你是通过记者讲出来肯定不行,而要通过专家来说,配上这些若干行业,若干专家对这些事情的反应,大家看到陈锋那么牛,国家第一次因为一篇报道而修改法律,但编辑在背后做了多少?编辑找了多少法律专家。编辑做的工作会越来越得到尊重。 报纸的语言表达方式
都市类报纸都有周刊,那么这个怎么来做呢?北京的政府太多,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甚至四点半就走掉了。大家知道北京卖的最好的报纸是什么吗?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我们最初都觉得很奇怪,这些东西拿来看全都是小豆腐块或一些国外的摘抄。结合这些,
我们来考虑,周一做什么?周一一般是没有什么新闻的,大家决定来做汽车。而周末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去逛街。所以数码和商业类的服务信息就在周四周五去做。医药健康服务,老太太看的可能最多,就放到周二周三。IT类的就是花哨。这些就是经济版的定位和版面安排。
当时经济版的主任王海涛曾提出,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大家都争相讨论,那么为什么不在这个版上开个“第一眼”,好让大家知道集中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于是又加了一块内容,把最要的一点提出来,让所有人来参与讨论。这样才能成功。而这全是由编辑们来做的工作,每个编辑都面对自己的版面去想。直到最早的报纸在12月11号出来,这期间都一直在策划和讨论。
其实新闻也有自己的规律,行业虽然不同,比如我自己也做过政经、做过IT。其实对于学新闻的人来说,别说专业性很强,就算让你去做传统的社会新闻,也未必会做好。在新京报,每天是下午5点截稿,编辑的任务还算比较轻,可能只负责两个版面。
有了这些版面的定位以后,那么报纸的语言应该是什么呢?在广州,可能会用一些广州话,但在北京,可能用北京话就不能拉近与北京人的距离,有人开玩笑说二环以外的都是外来人。既然我们的定位是高端,语言须要严谨,避免类似;据说”、;听说”、;某知名人士”、;消息灵通人士”之类的词语,而这些也主要由编辑来把关,因为你的语言直接影响了整个报纸的呈现。我们很喜欢华尔街体的表达方式,它很严谨,也很轻松,现在是快餐文化,能在第一段里面就交待清楚内容,这部分是编辑对记者的要求。我们开玩笑说,记者出去到处找配料,烹出菜肴来的其实是编辑。比如当时我在做宝马案的时候,有一个社会新闻的记者在前面做,当时的编辑也是陈志华,他就把我也借调过去了,去配合调查。其实我以前也做过很短的一段时间社会新闻。要调查的是一家做高速公路建设的建筑公司,大家都知道,这是需要资质的,而这家公司又经常越过资质限制拿到许多项目。我先去了黑龙江省交通厅,准备直接找他们厅长,但厅长不在,去北京开会了,所以那个接待的人就帮了联系了些我想见的人,就是拉过来一帮老板,我就和他们聊,比如为什么你们拿不到工程?他们就说,那家公司最初是属于劳改场的基建处,就是把劳改犯拉去修路去了,原来是从司法局劳改队那边分离出来的。那大家可以想想看,这样一家公司怎么可能会跟司法没有关系?哥哥是董事长,他的上级、下属,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当时的编辑就说,再